第350章 送教下鄉
別看君豪年輕,最近他可不得了,作品頻頻獲獎,成為中國剪紙學會與鶴城市剪紙學會的會員,又被聘為鶴城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名譽主席。
宋氏藝術中心門庭若市,來訪的人中不乏記者,同行,還有家長帶著孩子來參觀。
大廳一側的展廳里,一件件“崔氏剪紙”作品吸引眼球,一位正在觀看展覽的小學生感言:“這些剪紙作品太漂亮了、太喜歡了,我想要跟何老師學剪紙!
何君豪深受眾人喜愛,他趁著這波熱度,與市文聯、市民間文藝家協會以及市剪紙學會同事,組成紅色文藝輕騎兵小分隊。
他跟母親商量與市文聯聯合搞一次剪紙培訓走進特殊教育學校。
希望通過培養這群特殊孩子們剪紙愛好,將來謀一技之長。
宋清秋自然大力支持。
為了搞好這次培訓,宋清秋專門為每名同學購買剪紙用的剪刀和紙張,并且精心準備了5幅精彩的剪紙作品,送給孩子們。
選定兩個班級做一個試點,在培訓中,君豪和班級的教師們互相配合,力求用最簡潔的語言,向同學們講清楚怎樣疊紙、怎樣畫線、怎樣剪等各個環節。君豪與老師來到學生中間,逐個細心輔導,不到半小時的時間,每名同學相繼完成了兩幅非常漂亮的作品,對學習剪紙興趣盎然。
而宋清秋甘愿當綠葉做陪襯,在旁舉著相機錄像拍照。
望著孩子們手上的剪紙作品,她露
出贊許的笑容。
生動的一堂課很快結束了,拍照留念,當互相道別的時候,同學們依依不舍揮著小手,拿出自己親手制作的禮物,送給君豪和宋清秋他們。看著孩子們天真的笑容和真摯的感情流露,宋清秋和君豪都覺得不虛此行,更感受到了肩上那一份沉甸甸的責任。
宋清秋把抓拍的相片洗出來,一部分貼在藝術中心展覽墻上,一部分送給孩子們和老師。
獲贈相片的師生特別高興,集體錄了一個視頻發了過來,以此感謝。
宋清秋望著視頻中的孩子們突然有了靈感,拿來紙和剪刀,創作出大型剪紙愛在藍天下,“特殊花朵”燦爛綻放,被市殘聯收藏。
她深深懂得一個藝術家的價值,在于時代主旋律,在于藝術的高度,更在于交流傳承,籌劃著明年組織省級剪紙大賽活動,以及民間剪紙大賽。
同時,她把剪紙合作點擴展到十個,采取信息共享,資源共有,分成各取的方式,形成了設計、產品、流通、銷售一條龍市場機制,擴大了宋氏剪紙多出產品,出好產品,極大推進了宋氏剪紙的發展。
并且她與所有剪紙合作點、剪紙店員工籌劃集體創作第三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展覽作品。
她抽空還要構思非遺剪紙大賽參賽作品。
當她和兒子忙得不可開交的時候。
崔若楠一家三口突然帶著禮品登門造訪。
宋清秋有些摸不著頭腦,
熱情地接待了他們,“嫂子和吳哥可是稀客,喝茶。”
“你別忙活了,我說幾句話就走。”崔若楠一幅盛氣凌人的模樣,拱起手背悄悄桌面,發號施令。
許子伊看向宋清秋抱以歉意的一笑,“姑姑,我媽剛出院不久還病著,您見諒。”
“沒事,你媽媽是真性情,我喜歡。”
曾經不可一世的宋清秋竟然當起舔狗,崔若楠鄙夷了看了清秋一眼,在心里各種吐槽。
她嚴肅地說道,“閑話少說,咱們言歸正傳。君豪救了我們一家三口,我們全家住院期間,你和何明遠也沒少幫襯,我們是特地來感謝君豪和你們兩口子的。”
話落,吳瑞強趕緊將帶來的禮品放在桌上,“這是我們的一點心意,還望收下。”
他又補充道,“同是一家人該感謝還是要感謝的。”
吳瑞強蹦豆子似的語速,把宋清秋忍不住笑道,“好,我們收下了。”
話鋒一轉,談起“送教下鄉”活動,宋清秋表示要贊助英語書籍、建立專業化英語聽說教室,以及配套設施。
促進幫扶村基礎教育的發展,助力鄉村教育振興;同時讓外語學子在實踐中切實提升專業教學技能。
也讓退休后的崔若楠退而不休,老有所為。
崔若楠眼睛里淚花滾動,她走到窗前望著外邊,沉聲說道,“你自個愿意摻和進來,別指望我感謝你。”
“為了孩子,我愿意,不需要任何人的感謝。”
曾經許曾
良也跟她說過此類的話,那也是他們夫妻二人共同的夢想。崔若楠心底掀起層層漣漪,她再也不能控制自己的情感,眼淚“唰”地順著臉頰流下。
她抬起衣袖狠狠擦去淚水,良久平復好情緒,緩緩開口,“你忙吧,我們回去了。”
君豪急得不行,看向母親。
然而宋清秋絲毫沒有要提兒子和子伊婚事的意思。
君豪眼巴巴地望著子伊跟著她父母離開,他有些賭氣地說道,“媽,是不是我哥先結婚,我和子伊才能結婚啊。”
“咱家是民主家庭,誰想結婚那就結,不存在長幼之分。”
“那為何方才只字不提我和子伊的事。”
“這叫以退為進,崔若楠遲早會同意你們婚事的,著什么急啊。”宋清秋把一沓剪紙樣本扔給兒子,讓他趕緊制作成樣板,每個合作點兩套,以便生產新年剪紙用。
遲早?遲早是什么時候?
君豪心里沒有底,忿忿不平的嘟囔著出了門。
宋清秋拿起手機打了幾通電話,與崔若楠等人聯合成立送教下鄉工作室,平日由崔若楠和她幾個大學同學負責下鄉教授數學和英語。
她又通過中國剪紙學會同事的幫忙,聯系到省城的一所大學里的英語外教,費盡心力地與他們在電話溝通這邊的情況,最終他們答應每個周末進行一節外教課。
掛了電話,宋清秋眉頭緊鎖,思索良久,把許曾良犧牲那個鄉鎮作為試點。
沒過多久,開啟
第一次送教下鄉活動。
他們先是來到一所鄉村留守兒童多的中學。
崔若楠在數學課上,講課十分生動形象,幽默的語言逗得學生們哄堂大笑。她不僅善于啟發誘導,還教會了學生們如何運用數學思想和方法去解決問題。
初中的數學課上完,崔若楠又跟大學同學來到一所小學,這里的英語多功能教室由宋氏剪紙基金會資助安裝了電子屏幕黑板,開啟了一周一節的外教直播課的先河。
這個班的英語老師與宋清秋正在臺上調試設備。40多個個孩子全都安安靜靜地坐在位子上等待著,某種興奮的情緒在空氣中蔓延。
上課鈴響,但不知哪出了問題,屏幕上看得到畫面,卻聽不到人聲。崔若楠趕忙打電話聯系后臺工作人員,學生們開始騷動,英語老師只得先帶大家朗讀。
漫長的十分鐘過去,屏幕才跳出一個新面孔,全班騰地把背挺直了。
那邊的外教笑著對鏡頭揮手跟學生打招呼,自我介紹。
學生大聲又整齊地回答:“Hello, Teacher.I’m fine.Thank you,and you?”
相比傳統課堂,外教課的確生動有趣,鍛煉了學生們的聽力以及口語能力,但中方英語老師必須在場,不僅要保證通訊正常,還要翻譯、提示以及點名。被點到回答問題的孩子必須一路小跑上臺,靠近攝像頭和話筒與外教
交流。
雖然有之初的小插曲,但整堂課下來進行得很順暢。學生們也從最初的靦腆羞澀,慢慢習慣了這種課堂形式,上臺后先向外教大方介紹自己,離開前還會揮手說goodbye。
崔若楠望著此情此景,很贊同宋清秋說過的一句話,身處閉塞環境中的農村學生更需要外教課,就像給他們打開一扇窗。
她不知不覺地對宋清秋肅然起敬。
(https://www.dzxsw.cc/book/40352118/36365711.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