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雍正:最怕人亡政息也
雍正:“朕從沒想到朕的弘歷孩兒居然如此昏庸!”
也許,這是我兒專門給下一代皇帝留下來的肥豬?
【故而,張居正和當時的社會形勢所比起來,還真算不上貪官。
就比如清朝時期,還有一句順口溜“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更是揭露了當時官員貪污成性的不正之風。
就連被現代人譽為清朝最好的一位皇帝,愛新覺羅福臨胤禛,當初推行改革的時候,也不得不妥協。
康熙皇帝去世的時候,大清國庫的銀兩只有八百萬兩,這使得剛剛登基的雍正不得不面臨這棘手的財政問題。
康熙皇帝留下如此巨大的財政空缺,與他生前的窮兵黷武有很大的關系,平三藩、大小金川、滅準噶爾、攻打沙俄等一系列的戰爭,幾乎掏空了順治爺留下的家底。
到了雍正的手里,清朝幾乎只剩下一個空殼子了,順治皇帝再不濟,也給康熙留下了3000萬兩左右的白銀呢。
雍正皇帝不可能再去抱怨他的父親康熙,他只能從清朝財政體系的漏洞下手,找來找去,雍正找到了一項重要的財政漏洞:耗羨銀。耗羨銀是怎么回事呢?
這其實與當時的白銀冶煉技術有關,清朝規定,地方上收繳的地丁銀兩,必須按規矩鑄造成符合重量和成色的銀錠之后,才能統一交到國庫。
由此就出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白銀在融化、鑄造以及運輸的過程中,或多或少地會有損耗,那么這些損耗到底誰來負責呢?
因此,清朝的地方官員在征收地丁稅銀的時候,往往會以“火耗”為由,額外地增加征收稅銀的數量。
此外,糧食谷物這類的稅收在征收的時候,也會產生例如鳥雀蟲鼠啃咬以及運輸過程中的損耗,因此谷物同樣有額外的征收數量。
也就是說,“火耗”以及“雀鼠耗”這樣的財政陋習,不僅增加了百姓實際上的財政負擔,也給了地方官員很大的漏洞鉆營,尤其是北方的一些官員,動輒以“火耗”來推卸征稅不力的責任,而后從中獲取私利。
康熙后期尤其是康熙晚年,這種情況越來越嚴重,但愛面子的康熙為了表示自己對百姓的愛護,還是宣布了“永不加稅”這樣的政策,這就使得康熙朝的稅收成為了一個大問題。】
“爹不孝順,給兒子居然留下來這么大的坑!”雍正腹誹道。
“喲,咱怎么記得這個康熙還是那個勞什子的清朝好皇帝呢?居然也如此昏庸蠢笨?”朱元璋一副看笑話的模樣。
“咱就知道異人不能治中華!”
“父皇,這不是接來還有這個雍正皇帝治國嘛!剛才天幕可是講人家和我大明的張先生并列做大改革家呢!”
【此外,康熙晚年的清朝政治風氣遠不如康熙元年到康熙四十年之間,康熙四十年之后的清政府貪官污吏橫行,這一點是歷史學界公認的問題。
正是這樣的財政措施和政治環境,造成了康熙晚年國庫的空虛,山東和山西州縣稅收的虧空都超過了60萬兩,而南方諸省的治下各縣,也大都虧空4000到10000兩不等的稅收,可以說火耗問題是清朝一直以來的官場陋習。
雍正皇帝上位之后,馬上就推行了“耗羨歸公”的措施,并且提出了“養廉銀”的政策。所謂的“耗羨歸公”和“養廉銀”,實際上就是將各個省份私自攤派的“火耗”改為法定正稅,這部分稅收的數量由清政府根據各州縣的情況統一規定。
就好比原先的“火耗”是地方官員根據當地慣例征收的,這部分的收入與國家財政沒有關系,但雍正皇帝規定從此以后這部分的銀兩歸國庫所有,也就是所謂的“歸公”了。
那么,在銀錠鑄造和運輸過程中的損耗由誰來承擔呢?原先是州縣官員通過額外征稅自我承擔的,現在變成了清政府統一從“歸公”的
銀兩中撥款,這部分的錢減掉實際損耗的銀兩就是結余,這部分的結余也就是我們熟知的“養廉銀”了。
“耗羨歸公”通過官方統一調控的手段,有效地制止了地方官員以攤派為名私自征稅,減輕了百姓的負擔,同時也避免了地方官員征稅不力的借口。
而“養廉銀”與“公費銀”以合法的方式增加了官員的薪俸,同時也解決了地方工程款的問題。
雍正皇帝提出的“耗羨歸公”和“養廉銀”,是清朝初期一次偉大的財政改革,它實現了民生、吏治與國家稅收三者之間的共贏。
但非常可惜的是,雍正皇帝的苦心并沒有收到預期的效果,“耗羨歸公”在面對突發事件時明顯捉襟見肘,比如黃河某一段決堤需要地方上自我修復,地方官員很難拿出這筆錢的,再比如西北地區因戰爭所需的軍費,也很難用一刀切的“公費銀”解決。
更為重要的是,中國是一個人情社會,官員們的升遷以及地方上的政績,往往需要通過一些“關節”來打通。比如縣官想要得到上級的提拔,那么他必定要孝敬一番,那么這筆錢從哪里出呢?
按照以往的慣例,他可以從下級身上搜刮,名義的話可以從“火耗”上面做文章。但是“火耗”的自主權被中央拿走了,地方上的官員無法層層剝削,這自然就引起了官員們的反感以及反彈。
本來雍正只是妥協于官僚階級出臺的“養廉銀”制度,實際上這是在變相的增加官員收入,減少貪污率,誰曾想,當時大清的風氣已經爛到骨子里了,縱然是雍正這樣用心良苦的政策,還是被上下罵聲一片。
明朝時期官員俸祿極低,朱元璋這個種地的根本不會考慮經濟學上的東西,故而明朝官員貪污和朱元璋的制度脫不了關系。
而清朝不一樣,官員的貪污是風氣使然,除非雍正能徹底的下狠心去層層解決。】
“爺爺,咱們現在就可以解決大明官員的俸祿問題,我看這女真皇帝的養廉銀制度就很好。”朱瞻基道。
“確實啊,洪武年間一兩銀子能買到的東西,放在永樂年間就不成了。這應該就是天幕說的經濟學。”
朱棣道:“這事我交給老大,老大和內閣的人商量著來,瞻基,你跟著你爹在一旁好好學學。”
朱瞻基自然不會放過這么好的學習機會,“好的,爺爺!”
“及時匯報給我你爹他們的進展。”
“好的爺爺!”
“最后寫一份報告給我!”
“好的......?”
【事實上,在“養廉銀”暴露出了自身的短板之后,“炭敬”、“冰敬”這樣繁瑣而又細致的禮節又在官場上流行開來了,層層剝削的現象又逐漸復蘇,最終損害的其實還是底層的百姓。
不僅官員們受不了過于死板和剛性的“耗羨歸公”和“養廉銀”,就連雍正的兒子乾隆都受不了,乾隆曾經數次提出這種做法“有損圣德”,但實際上完全不是這么回事。
乾隆皇帝的生活極度奢靡,地方上的官員沒有油水的話,那么又拿什么去孝敬他呢?
乾隆下江南去哪里找錢呢?動用國庫的錢?那豈不是更加“有損圣德”?
再說了,地方上的官員沒有小金庫了,那乾隆下江南啥的吃什么用什么?那還玩個什么勁呢?
仔細一想其實就明白了,因為中國是一個講究人情的社會,但誰也不愿意拿自己的真金白銀去做人情,公家的錢花起來最舒服。
雍正的性格在清朝諸多的皇帝中算是比較奇特的,首先他這個人就相當勤政,其次他極度崇尚節儉,所以雍正當皇帝實際上過得是苦行僧一般的生活。
但問題就是,雍正能夠受到了清苦的生活,他的子孫們可受不了,他的貝子貝勒王子王孫們還等著提籠架鳥呢。
故而雍正的“耗羨歸公”只能成為一項沒有什么用的政策,手底下的人還是會另起名目發明新的東西出來,只有這樣,人情才能夠隨著白花花的銀兩游走在大大小小的官員之中,這些人升官的升官,發財的發財,又何樂而不為呢?
主政者最怕的莫過于人亡政息。
漢武帝很幸運,有霍光幫他兜底,他的休養政策持續了昭帝一朝和宣帝前期。
李世民也算很幸運,雖然李治中后期常年打仗擴大大唐版圖,為自己添功加績,想著和老爹齊平。但在長孫無忌沒被李治弄死還當大唐宰相之前,整個永徽時間,貞觀之政都在延續。
例如宋哲總趙煦,被譽為北宋最有能力的皇帝,八歲登基,十六歲親政,二十三歲去世,僅僅執政了七年,卻在這七年時間里,做到了北宋一百多年歷史中最高的成就。
不但對外戰爭節節勝利,對內大力推行新政和改革,國力與日增強。
很可惜,趙煦死后,他的著名的千古昏君弟弟趙佶繼位,然后就是北宋亡國了。
明朝相對而言,朱棣爺孫三人都算是比較幸運的,三代政策接連,直到三楊全部去世,失去了先帝朝的代言人,才逐漸人亡政息。
哦,倒霉的還有明孝宗父子,直接被人家,咳咳,斷子絕孫了還怎么延續?
乾隆雖然前期做的也算不錯,但是他的執政思想和他老爹雍正很不像,相反,他很像康熙中期的玄燁,這也難怪乾隆一上位就廢除了老爹的新政,這也難怪清朝人喜歡將康熙和乾隆并列。
這也難怪,為何康熙晚年獨寵弘歷這個孫子了,沒辦法,爺孫二人還挺像的。】
“為政者,最怕莫過于人亡政息啊!”
嬴政心中苦澀,暗道:國亡了的,像朕這樣嘆息都嘆不了了。
劉徹此時再次為自己的聰明才智所得意,朕這個千古一帝稱號絕對得來不虛假!
你看看,朕駕崩前帶走了儲君生母,又給儲君留下了一個千古名臣。
朕雖然晚年喜歡花點小錢,但總體也沒給大漢弄什么大的幺蛾子吧?
“衛霍族人于我大漢精忠至極啊!”
衛青連忙謝辭道:“臣為漢臣,自當為漢室盡勞!”
“哈哈哈,朕的皇后是千古賢后,朕的舅子也是千古名將!”
朕也是千古一帝。劉徹在心中十分的臭屁。
甘露殿。
這時的甘露殿有點沉默,皇子治,你怎么敢!
長孫無忌最先接受到了這個晴天霹靂。
他在未來好不容易熬到了妹妹去世,房杜去世,多年養生讓他終于當上了宰相。
結果,親外甥把他給弄死了?
“大家,臣委屈啊!”長孫無忌涕淚橫流,上前就是抱著李世民的大腿,不顧旁人的哭嚎起來。
二鳳看著自己這個發小兼大舅子,心里也是不是滋味。
長孫無忌的能力他是知道的,比不過房杜是肯定的,但也絕不是庸碌之人,將來自己選擇他作為輔政大臣,絕對是靠譜的。
這是伴自己長大的兄弟,也是自己心愛的妻子的兄長,更是自己嫡子們的親舅舅,也是鮮卑勛貴在朝中唯一的代表,更是隴西集團的利益代表。
“兄長!”長孫皇后面露不悅。
長孫無忌有點悻悻然,好不容易逮到了委屈的機會,不對,我是真委屈。
“輔機將來還能為我等延續貞觀之政,辛苦了啊!”李世民先安撫道:
“皇子治現在還小,心性未成,輔機莫要憂慮,萬事有朕在,有皇后在。”
“大家!”長孫無忌一個深深的拜服。
“把弘歷給朕叫過來,氣死朕了!”
你爹我辛辛苦苦的積累這么久,就是讓你登基之后敗家的嗎?
雍正心中十分惱怒,我整天過著苦行僧的日子,沒想到不但全國各級沒有知足,就連太子也不知足?
換太子,自然也是不可能的。
弘歷的地位還是很穩的,雍正自己都沒有換太子的想法,他的其他兒子還沒弘歷好呢!
但這口氣,不順不行啊!
看來,今天小乾隆爺是逃不了一頓皮肉之苦了。
“珅珅,這天幕怎么都在罵朕和你啊!”乾隆委屈了,朕不就想旅游一下嗎,怎么不可以?
那周穆王不也去旅游了嘛!而且周穆王還旅游到了昆侖,朕只不過是旅游到了江南而已。
再說了,朕的康乾盛世難道還不足以證明朕的賢明嗎?
“萬歲爺,這天幕一定是出錯了,接下來,肯定就該夸您了!您可是十全老人,千古一帝啊!”
(https://www.dzxsw.cc/book/40213378/21136403.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