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董卓的權臣之路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九月末,董卓與司徒黃琬、司空楊彪一同攜帶鈇锧到朝堂上書,要求為建寧元年九月政變時,被政治定性為叛賊的陳蕃、竇武以及次年在“第二次黨錮之禍”中被捕遇害的眾多黨人平反。
劉協(袁隗)準奏,恢復陳蕃等人的爵位,并提拔他們的子孫為官。
此時劉協就是傀儡,朝廷中真正做主的是袁隗這個老頭,他可能自己也沒想到,自己收服的手下,居然會在不久之后反噬到他,辛辛苦苦鋪了那么久的局,卻沒享受過幾天。
而陳蕃這個人就很出名了,我們在語文課本上都學過這樣的一則典故,叫做“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而這個典故的主角就是陳蕃。
當時的陳蕃名滿天下,身居太尉,被譽為班定遠第二,衛青在世。可惜得罪了宦官,在回家掃墓的路上,被宦官安排好的“山賊”給劫殺,最后還安插了一個謀反的罪名,剝奪了所有的功名。
很多人都說,漢朝雖然是公元220年曹丕篡漢結束的,是在公元184年黃巾起義攪動了天下沸騰,公元190年十八路諸侯討董而人心盡失。
然而,大漢真正滅亡的時間應該是公元169年,即建寧元年,三公、天下表率的陳蕃被宦官冤殺開始的。
這個事件的誕生是極其惡劣的,對大漢政局的影響是極為深遠的,也是由此漢末的“黨錮之禍”掀起的標志,也是吹響大漢亡國前奏的標志。】
“國家宰輔之臣竟然能死于宦官之手?”嬴政震驚了,自己建立的一個前無古人的新制度,但是卻總被這群后人玩出新的花樣。
其中自然不乏優秀者如漢武唐宗,他們的事跡也總能讓嬴政受到啟發。
而惡劣的,就如天幕剛講完的這個事情。
他覺得這個事情完全可以和趙高誣殺蒙恬相提并論了。
“漢朝的制度還是值得借鑒到我大秦的,二者間隔時間不遠,緊挨著直接拿來抄應該也是行的。”
嬴政心中思索著:“漢朝都已經這熊樣了,居然還能撐個五十多年才亡國,而大秦貌似從趙高篡權就不到三年就嗝屁了!”
【董卓親近周毖,伍瓊,原大將軍府官員何颙、鄭泰也成為其幕僚。董卓在幕僚們的建議下,親近士人,征召名士入朝為官,其中,蔡邕成為董卓最信任的幕僚。
同時,董卓又選拔大量名士,如韓馥、劉岱、孔伷、張咨、孔融、應劭、張邈等擔任地方太守等要職,甚至不計前嫌,對厭惡自己而棄官而走的袁紹、王匡、鮑信等人授以太守,以示和解。
如果他的個人行為也能像他在政治上的手段就好了,或許董卓還真能獲得一個中興漢室再造乾坤,如霍光一樣的好名聲。
十月三日,董卓趁著何太后遺體下葬的時候,開啟文陵時,使人偷取其中珍寶。
而后董卓仗著軍權的威勢,放縱士兵在雒陽城內劫掠富戶,搜刮財物,奸淫婦女。
后來的事情我們剛才講過了,大家也都知道,總之就是并州邊疆的將軍來到了天下第一城、繁華的雒陽城并且獲得了此世最大權力后,以前畏畏縮縮,巴結這個討好那個的情況再也不會有。
天下無人能再匡束我董仲穎了。
基本上就是好事一件不做,壞事一件不落,具體的咱就不再舉例了。】
“初平元年,董卓猶如一頭兇殘的猛虎,殺公主、毒太后,將王室徹底傾覆。”
“彼時,天下已如那被蟲蛀的堤壩,困于中平之策,搖搖欲墜;而董卓的兇逆,更如那肆虐的狂風,令人厭惡至極,家家皆思變亂,人人自危。”
“此等惡賊對天下的罪行又豈是一分一毫?”
劉備還是無法理解,天幕不盤點霍光而盤點董卓。
這種奸賊、逆賊、惡賊,有什么值得盤點的地方嗎?
“弘農之廢立,董卓還稱人心乎?”李世民輕笑道:
“天幕講董卓講的,用詞很巧妙啊,雖然事情還是一樣的事情,但換了字、換了詞、換了修辭之后,讓人讀出來的意味就不同了。”
“董卓這個人哪有那么多的算計在此?他能走到這一步全靠手下謀士的功勞,而他走到頂峰后,本性也就暴露出來了。”
頓了頓后,李世民接著道:“你們寫史的才應該注意此中之道,千萬要秉公記事啊!”
李世民說的這個其實就是“春秋筆法”,通過簡練的文字和委婉的表達方式,暗含褒貶,以達到微言大義的效果。??
看似是公正的述說一件事,卻能通過一字之差改變其意,不過這也是每一個史官的必修課罷了。
魏征聽后,淡淡道:“還望陛下以后莫要翻看自己的實錄!”
李世民被嗆了一嘴,心中悶悶。
魏征,你!
(https://www.dzxsw.cc/book/40213378/18743154.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