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蒙古鐵騎
【蒙古人極其擅長被古羅馬人稱為”安息人射箭法”的戰法,即騎射者一邊逃走,一邊向后方的敵人射箭。
蒙古人稱這種戰法為“曼古歹”。
這種戰術的精髓在于一從遠距離攻擊敵人,二持續不斷的攻擊敵人,三不給敵人還手的機會。
在這種攻擊下不論敵人的精神和裝甲多么堅強,徹底崩潰只是時間的問題。
當時歐洲騎士大多配備重盔重甲,雖然近戰時十分強大,機動力卻根本無法和蒙古騎兵相比。
如果碰上蒙古騎射手,不僅追不上,連逃都逃不掉,只有作箭靶子的份。
而且蒙古騎兵不像歐洲騎士那樣完全依賴強攻,他們只有當先用弓箭把敵人殺傷大半時才與敵人短兵相接。
西方的亞歷山大大帝創造、漢尼拔完善的“兩翼包抄”的經典騎兵戰術,在亞平寧半島屢立奇功,十余年內羅馬共和國幾乎沒有將領敢與漢尼拔正面交鋒。
故而受到了西方文明的極大贊譽。
到了中世紀中前期,歐洲騎士文化強調光明正大的打法,個人英雄主義泛濫,戰術呆板。
歐洲中世紀完全稱得上軍事戰術史的黑暗時代。
蒙古采用的多種騎兵戰術,一般包括箭雨打擊、兩翼包抄、佯退、開口等。
雖然并非原創,突厥和回紇等草原部落都曾用過,但經歷嚴酷戰術操練的蒙古軍隊能將其靈活運用、完美發揮。
可以說蒙古騎兵是將華夏游牧民族、農耕民族歷史上所有優秀騎兵隊伍的戰術都學了個通透,然后在成吉思汗嚴酷的訓練下融會貫通。
“看好了,你接我這一刀,可是在殘影中包含著上下數千年祖宗的身影!”
因此,發生在1241年4月9日的第二次西征中的列格尼卡戰役,西里西亞公爵亨利二世率領的三萬波蘭聯軍被拜答爾所部蒙古輕騎兵的佯退所騙,一路追擊后者,德國步兵與前方騎兵脫節。
埋伏好的蒙古重騎兵突然從正面向聯軍放箭,佯退的輕騎兵在兩翼包抄,專射敵軍戰馬。
蒙古重騎發起沖鋒,落馬的騎士由于盔甲沉重行動困難,任憑蒙古人宰割。
亨利二世和多名波蘭貴族戰死,法國圣殿騎士團的十多名參戰騎士全部陣亡,條頓騎士團大首領身負重傷,聯軍總共死亡25,000人。】
“什么戰術?咱大漢的軍隊也會啊?”劉徹嘟嚷道:
“既然我大漢沒有上榜,肯定排名還在蒙古騎兵之后。”
“而且看這個蒙古騎兵打的這是什么戰役,打的還是西邊的蠻族吧?那里的人會打仗嗎?這不是刷戰績嗎?”
“笑死,都什么年代了,居然還有人用幾百年年前就淘汰的排排站著打的戰術。”
擁有著迂回游擊戰術之祖霍去病的大漢自然看不上蒙古所對付的西方敵人。
在大漢的眼里,這分明就是大人欺負小孩,我上我也行的那種嘛。
【困獸猶斗的道理蒙古人自然也懂得。
列格尼卡戰役兩天后的賽約河之戰,第二次西征的統帥拔都在賽約河對岸強攻匈牙利的守橋軍,速不臺率領部隊悄悄渡過結冰的河面,繞到匈牙利大營側后,與拔都形成合圍。
被圍在大營內的敵軍如果以哀兵心態作戰,蒙古即使勝利也會付出較大代價,因此蒙軍在包圍圈西側留出一個缺口。
匈牙利軍隊發現逃生希望,無心戀戰,爭先恐后向西逃竄,很多士兵甚至扔下武器。
然而蒙古人早在路上設下陷阱,并從后方追殺。
這就是蒙古人的開口戰術。
在數日的追殺過程中,匈牙利軍隊死亡2萬多人,蒙古人可能僅損失1000人左右。
蒙古將領靈活運用兩翼迂回、佯退誘敵以及開口戰術,在關鍵戰役中屢屢完勝,且勝后時常血腥屠城。
歐洲人用韃靼人命名強大到恐怖的蒙古戰士,因為Tartar一詞源于Tartarus——希臘神話中的地獄。
他們和羅馬帝國后期來自東方的匈奴人一樣,是懲罰基督教世界的上帝之鞭。
蒙古人不僅戰術設計高超,也有嚴格軍紀保障下的卓越執行力。
1213年9月的陽河谷之戰,成吉思汗率軍34,000人欲殲滅鎮守要沖的號稱10萬的金軍。
蒙古的策略是中路人馬直接攻擊守軍;同時利用陽河谷周遭的復雜地形做掩護,東西兩路騎兵翻山越嶺迂回至金兵的側翼和身后。
這個計劃看起來簡單,實則難在各路軍隊執行與配合的精確和到位。
如果中路進攻過于猛烈,金兵很有可能直接撤退,蒙軍喪失了包圍的可能。
東西兩路如果過早攻擊,則很可能被金兵識破意圖。
此前金軍已有多次被迂回包圍的教訓。
或者兩路發起攻擊時間相距過久,則由于人數劣勢可能被金軍反制。
無論上述哪種情況出現,金朝全軍都很可能成功撤回陽河谷后面的居庸關,蒙古則將面對艱難的攻城戰。
實際情況是,蒙古中路佯攻吸引了守軍的全部注意力,包抄騎兵成功直插守軍兩肋和身后。
數萬金軍遭屠戮,尸體堆滿陽河谷。
此役蒙古的斥候和傳令兵發揮了關鍵作用,確保行軍與進攻的準時、協調、恰到好處。
蒙古的騎射手足以使他們在野戰中戰無不勝,而在面對堅固的城墻時。
蒙古人還有一種攻城利器,那就是從西域“進口”的回回巨炮,在這種超大型投石機投出的巨型彈丸面前,再堅固的城墻也和紙糊的沒什么兩樣。
史書記載,這種巨炮“機發,聲震天地,所擊無不摧陷,入地七尺。”
蒙古人就是靠它,在公元1273年攻下強攻數年而不克的襄陽城。
當時蒙古人的投石機只有100米的射程,而襄陽城僅護城河就寬150米,后來蒙古人從波斯請來幾個工匠,對投石機進行改進,改進后的投石機射程在180——200米左右。
所以蒙古人也稱此炮為“襄陽炮”和“回回炮”。
不過在12世紀,全世界只有蒙古人才把回回炮大規模應用在戰場上。
蒙古人南征北討,幾乎百戰百勝,除了騎兵之外,擁有巨炮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成吉思汗大聲贊道:“這就是我長生天的子孫,戰無不勝!”
王帳外的士兵們皆是呼喝著回應成吉思汗的喝彩聲:“戰無不勝!”
“如此我大蒙古國鐵騎居然才排第七,這怎么可能啊!”
大漢朝。
劉徹臉色陰沉,他從這無敵的蒙古鐵騎之中嗅到了相似的味道。
懂技術、重視技術并且還運用起來爐火純青,又以游牧民族的騎兵優勢打得中原王朝潰不成軍,這股味道,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
“我大漢打了上百年的漢匈戰爭,就是因為匈奴威脅到了大漢最根本的地方。”
“匈奴的冶煉技術居然比之前的大漢還要先進!”
而且,匈奴的單于在匈奴語的意思是夏王,或者說,天子的意思。
故而,大漢和匈奴之爭更好像是諸夏文明與蠻化的諸夏后裔之間的斗爭,是墮落還是屹立!
“哎,難怪這宋朝沉淪了啊!”劉徹更是恨其不爭。
諸夏的文明怎么可能就比他草原上打獵的差了?
【這支由成吉思汗親自建立起來的軍隊,在公元1219年到公元1260年長達四十年的時間里,打趴了歐洲大陸最精銳的十萬騎兵,一路從玉門關外向著西方打,最遠抵達了多瑙河畔。
蒙古鐵騎沿途滅掉了四十多個國家,橫掃大陸人口兩億多。
蒙古三次西征,憑借較少的軍隊和漫長的后勤供應戰勝了幾乎所有敵人,改變了整個亞歐的歷史,也促進了歐洲和近東的軍事革命。
客觀上促進了東西方的經濟和文化交流,把當時更為先進的中華文明帶到了西方,如火藥、造紙術、印刷術、羅盤等傳播到西亞及歐洲。
把少量西方文明帶回中華大地,平衡了雙方科技的差距。
蒙古的西征,帶給西亞和東歐地區的是一場空前的人禍,蒙古的鐵蹄征服的地區達到了近3000萬平方公里,堪稱是游牧民族最輝煌的時期。
公元1260年,蒙古帝國領土達到頂峰,橫跨歐亞大陸總計三千三百萬平方公里,約等于十個秦朝、三個西漢巔峰時期也就是宣帝時期。
等于六個東漢末年、兩個唐朝,十五個宋朝。
總之,蒙古鐵騎代表著世界上騎兵最輝煌的時期,但是在蒙古鐵騎之后,騎兵便開始逐漸落寞下去了。】
“如此軍隊才排第十?孤覺得十分有九分的不合理啊!”曹操不可思議道。
“六個后漢的疆域啊,我嘞個乖乖!”
“把俺大魏全國上下都屠個遍還沒他這軍隊殺得零頭多!”
“第十名都如此恐怖,那么第一名該是什么實力啊!”
蒙古鐵騎如此戰力和戰績才排第十名,這讓很多剛才想要一決雌雄,在榜上占個名次的人都起了寒意。
比不了!太能打了!
“騎兵的巔峰嗎?有點意思。”李世民頷首笑道:
“后世的這個蒙古鐵騎是有點厲害。不過......”
“眾愛卿覺得我大唐能否上榜啊?”
尉遲恭笑道:“陛下三千玄甲軍便已天下無敵,給陛下三萬,也能打出他蒙古鐵騎的戰績來!”
“就是!”程咬金接著道:“他來咱大唐定讓他吃不了兜著走!”
房玄齡倒是微微一笑,天幕雖然最后拿蒙古占領的疆域面積和各個時期的華夏王朝做比較,但是他深知自家的這位皇帝是什么性子,絕不會被刺激到的。
自己的這個陛下很能打仗,是數遍史書絕無僅有的那種,但是他偏偏不好戰!
一個從不打“沒有掌握”的戰爭的人,一個有著絕世的軍事天賦卻偏偏能忍受著戰爭的狂熱因子。
一個明明早就可以出兵討逆卻偏偏按壓著等到不影響國內百姓生活的時候,在點齊糧草兵馬一次征服的領袖......
咱們的陛下啊,或許有比較之意,但可不會真和那蒙古鐵騎較上勁了。
【網友說:
“其實曹操的虎豹騎在當時來說也是個怪物。”
“我嘞個乖乖,十萬重騎兵啊!你給我三萬重騎兵在古代我都敢造反!”
“李世民三千玄甲軍破了竇建德十萬大軍,這就是重騎兵的威力!”
“藤甲兵算不算?能上榜嗎?”
“我想我已經知道第一名是誰了。”
“我覺得哈,要是說十大最強軍隊還行,如果非要分個先后那感覺秦銳士大抵不行,裝備比不上后代。越是靠前的朝代軍隊肯定比不過后面的啊!
科技樹都差很多呢!非要比較做個排名的話,那么幾萬年前的打仗還在扔石頭呢。
所以我認為應該綜合當時的因素,排出來十大軍隊才合理!”
“蒙古鐵騎,騎兵最后的浪漫啊!”
“歐洲那群人真的是笑死我了,打不過就說是上帝的懲罰!”
“你以為宋朝很弱,被欺負了幾百年,殊不知在蒙古鐵騎征服世界的戰爭史中,宋朝是堅持最久的一個,整整扛了七十余年。”
“冷知識,蒙古的第三次西征結束是因為蒙古大汗蒙哥被宋軍擊斃在釣魚城,蒙古由此中斷了一切戰爭,陷入了內亂,忽必烈雖然最后取得了汗位,但蒙古帝國已經實際上四分五裂了。
蒙哥之所以急不可待的親征南宋,就是因為他已經無法在彌合蒙古帝國愈來愈分裂的局勢,而后來的忽必烈也沒有做到,到了元朝建立,蒙古已經徹底分裂為了四大汗國和元朝,屬于聽調不聽宣。
故而在拔都死后,史學界就說蒙古的分裂由此開始,旭烈兀死后,蒙古再無一個年長的威望者來力挺大汗穩住蒙古大家庭了,所以說成吉思汗讓幼子繼承汗位,長子做管家真的挺有智慧的。
最后說一句,第三次西征結束是因為蒙古要撤軍回去搶汗位,然后歐洲人以為他們的上帝對他們的懲罰終于結束了,于是紛紛感謝起來了上帝。”
“笑死,歐洲人不得人人給宋朝磕一個?”】
“術赤啊!我的孩子!”成吉思汗看到天幕上長子一脈對家業的守護,感動的流淚道。
這個時候,他的心里可能再也沒有從見到長子開始就天生帶的懷疑和疏離了。
“我大宋居然抵擋了這么強的軍隊幾十年!”
這是趙匡胤這個一生戎馬的漢子第一次在天幕上見到自家的王朝終于不再軟弱的表現了。
也是,畢竟這次再軟弱,那可就是真的要亡國了,而且還是被異族給取代。
到時候,史書怎么記載?
漢家的國與種斷于誰手?
趙匡胤:孩子們!早干嘛去了?
(https://www.dzxsw.cc/book/40213378/17935463.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