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縱然十死九亡,也要前往長安
【吐蕃打下河西諸州后,膨脹了。
吐蕃人統治該地數十年,毫無作為,只知殘酷壓榨,導致經濟凋敝,民不聊生,百姓對他們早已恨得咬牙切齒。
吐蕃的外交更是一塌糊涂,他們四面樹敵,唐朝、回鶻都與之有過節。
與此同時,盛極一時的吐蕃也在不斷走向衰退,國內發生了大規模內亂。
842年,吐蕃的贊普又被刺殺,當時吐蕃的兩大軍閥尚婢婢和論恐熱各自支持了一個年幼的贊普。
為了爭奪攝政的權利,兩大軍閥大打出手,在史書上留下了短短一行字:
大掠河西鄯、廓等八州,殺其丁壯,劓刖其羸老及婦人,以槊貫嬰兒為戲,焚其室廬,五千里間,赤地殆盡。
吐蕃正處于內外交困的局面,唐朝卻緩過勁兒來了。
會昌四年,公元844年春,朝廷得知回鶻衰微,吐蕃內亂,于是召集群臣,商議如何收復河、湟四鎮十八州。
三年后,河東節度使于鹽州吐蕃軍。
次年,鳳翔節度使又一舉收復了原州、威州等地。
朝廷似乎在為河西的百姓們傳達一個信號:你們不再孤立無援,有國家為你們撐腰。
沙州的張議潮聽聞這些好消息,早已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
他等得太久了,仿佛這一生就是為了等待這一刻。
大中二年,公元848年,做好周密計劃的張議潮見時機成熟,與當地名門望族、豪杰義士聯合,發動起義。
張議潮振臂一呼,全城漢人響應號召,紛至沓來,誓與吐蕃決一死戰。
張議潮自幼飽讀兵書,胸懷韜略。
史載,他親率起義軍與吐蕃交戰,“啟武侯之八陣,縱燒牛之策”,突破重圍。
八陣指的是三國時期諸葛亮創設的八陣圖,燒牛之策則是戰國時期田單的火牛陣。
此處可能是溢美之詞,卻透露出張議潮初入戰場時的從容與老到。
兩軍短兵相接,疏于防范的吐蕃守軍最終敗下陣來。
他們大驚失色,沒想到這么多年來猶如待宰羔羊的黎民百姓,竟也拿起了屠刀。
吐蕃人紛紛丟盔棄甲,狼狽逃竄。
張議潮義軍成功將吐蕃驅逐出故鄉,并在這里站穩了腳跟。
剛掌握吐蕃大權的權臣尚恐熱得知張議潮起義的消息,怒不可遏,帶領軍隊再一次劫掠河西鄯、廓等八州。
一路上若遇到青壯,吐蕃軍毫不遲疑將他們斬殺,又對老弱婦孺施以割鼻斷足的酷刑,甚至以槊刺殺嬰兒為戲,并將當地房屋焚燒殆盡。
吐蕃人燒殺劫掠,綿延千里,令人發指。
尚恐熱似乎想以此舉震懾河西居民,沒想到適得其反。
他們殘暴的行徑,激起民怨,越來越多的百姓挺身而出,投入到張議潮的義軍中。
張議潮一鼓作氣,修繕甲兵,且耕且戰,先后收復沙、瓜、伊、肅、鄯、甘、河、西、蘭、岷、廓等十一州。
故土淪陷數十年,當地的漢人終于翻身做主!
“吐蕃內亂,卻要劫我漢家之地。番邦之亂,作賤我大唐子民!”
“我大唐可真是榮耀!”
李世民臉上絲毫沒有高興之色,他只在這天幕上看到了不斷的“屈辱”二字。
老房查了查手指,算了下道:“此時距安史之亂應已有將百年之久!”
杜如晦驚道:“百年?百年我大唐居然未有再踏西域?!”
不同于杜如晦的驚訝,李世民倒是一臉果然如此的表情。
“指望這群庸物夯物?”
大臣們不敢直接罵李唐的昏君,李世民可沒有顧忌,直接噴道。
張議潮收復的河西十一州
【張議潮以收復失地為己任,卻不愿割地稱王。收復沙州時,他做的第一件事,是派人向長安告捷。
可是,由于涼州等地還在吐蕃手里,使者東行受阻,貿然前往,定然九死一生。
支持張議潮起義的,還有當地的佛教勢力。
高僧洪辯心生一計,派弟子悟真擔任張議潮的入朝使者。
僧人的身份正好可以作為掩護,擺脫吐蕃人的盤問。
悟真一路向東,走入荒無人煙的沙漠,他辨不清方向,不知前路在何方,也不知自己此生能否到達長安。
一如當年為弘揚佛法,奮不顧身的玄奘,悟真舍生忘死,只希望把河西軍民英勇抗爭吐蕃一事告知朝廷,讓天下人知道,在淪陷區生活了數十年的百姓們,依然不忘自己是大唐的子民。
張儀潮自然不會只派一隊信使,道路斷絕幾十年,路上兇險不斷。
最后十隊親兵帶上沉甸甸的信箋,從不同方向踏上了去往長安之路。
十隊信使,九隊罹難,唯有一支幸存,他們從瓜州向東爬上了阿拉善高原一路向東,到了如今的銀川北方再一路南下,全程三千多里地。
848年出發,直至850年年末,最終到達了長安。
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悟真迂道東北,被天德軍防御使李丕發現。
在他的協助下,悟真終于到達長安。他的這支小隊經歷荒漠、高原、黨項人的劫掠、吐蕃人的追殺。
多年來一直身陷吐蕃人統治的僧人,歷經艱難險阻,站在了唐朝的中央,他告訴人們,河西的百姓們,起義了。
與唐朝取得聯系后,大中五年,公元851年,張議潮派其兄張議潭和起義諸將李明達、李明振等二十九人正式入朝告捷,并獻上沙、瓜等十一州圖籍,宣布效忠唐朝。
從河西來的幾隊使者,早已在長安城引起轟動。
平生最愛讀《貞觀政要》,時時以李世民為榜樣,更是在當時有著“小太宗”之稱的唐宣宗李忱,得知張議潮的英雄事跡,感慨道:“關西出將,豈虛也哉。”】
秦楚之間關系還是不錯的,縱然斗爭不斷,但是上層之間的聯姻和人才交流也不斷證實了貴族政治的特點。
故而,嬴政看到這里,肅然起敬道:“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
(這是屈原的詩,九歌·國殤,里面的。)
對于大秦而言,這樣的壯士、勇士怎么不值得敬佩呢!
劉徹:“唐人之武德,絲毫不弱我漢家!”
“此等事跡,真壯士也!”
衛青好奇道:“既然唐人如此悍勇,為何能坐視故土和百姓淪陷數十年?”
上官儀笑道:“衛將軍,唐人悍勇與唐皇何干?”
“且唐朝朝廷當時已經暗衰,中央沒有力量也沒有一位如唐太宗一樣的皇帝,焉能有中興之色?”
衛青似是懂了點了點頭,劉徹則道:
“唐人有當年趙人之勇了!
“趙人乃悍勇俠士,趙王非也,而趙國滅!
(https://www.dzxsw.cc/book/40213378/16917644.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