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无弹窗无广告小说在线阅读

第571章


老朱自打建立大明,一直過得都是苦日子,手頭就沒寬裕過。

現在突然看到年產量一千萬匹絲綢的作坊,其心中的興奮可想而知。

哪怕他知道這只是產量,并不是最終的利潤,但依然讓他心潮澎湃。

這要是全換成錢,比大明一年的賦稅都要多上兩倍了!

只是這可能嗎?

該不會是張清來故意給朱允熥打掩護,故意編個數字來哄騙自己吧?

所有人都盯著老朱,看著老朱一會喜形于色,一會兒眉頭深鎖,一會兒好奇地打量著皇太孫……

朱允熥也被老朱看得有點發毛,心虛地問道。

“皇爺爺,您到底收到啥消息了?”

老朱朝著朱允熥招了招手,朱允熥噔噔噔就爬上臺階來到老朱邊上,從老朱手里接過奏疏。

朱允熥匆匆看了幾眼,懸著的心頓時放下。

“嗨!”

“我當什么事呢,原來就這點小事呀!”

“張清來也真是的,這點破事還值得給您上書,直接給我寫封信就完事了……”

“小事?”

“還破事?”

老朱斜著眼看向逆孫,恨不得一巴掌呼死他。

這么大的作坊都要建成了,這孫子竟然還說是小事?

“咱來問問你,這作坊是不是真如張清來說的這般大,真能容得下九萬人同時織布?”

“當然啦!”

老朱見這孫子答應得這么痛快,心里反而有點不托底。

“滾吧!”

“等咱的人回來,咱得到確切消息再說!”

老朱將朱允熥攆下去,就想宣布退朝。

至于他們說的什么與民爭利之類的,他壓根就沒放在心上。

他現在只關心一件事,那就是他們老朱家是不是真多了一個年產上千萬匹絲綢的大作坊!

然而,老朱不愿意追究,可不代表別人也不追究啊。

更何況,朱樉、朱橚、朱棣等人齊聚一堂,一大早晨巴巴的來上朝,不就是為了給某人添堵么?

“父皇,您孫子激起民變的事您不管啦?”

“父皇,您好歹罵他幾句呀……”

其他大臣見狀,也趕忙跟著上前湊趣。

他們這些人有的是拿了海商的錢,跑過來替海商說話的,有的是拿了蘇州那些絲綢作坊的錢,跑過來替他們說話的,也有一部分是聽說蘇州的亂象,出于公心來為百姓說話的。

“陛下,皇太孫此舉確實大大的不該,您應該好好責罰他一下,讓他別干涉蘇州的商業了……”

“是啊,蘇州乃是朝廷賦稅重地,一旦蘇州發生亂象,干擾了朝廷的稅收大計,那可是咱們朝廷的損失啊……”

老朱聽到眾人的聒噪,心里沒來由一陣煩悶。

正在他琢磨要不要宰兩個祭天的時候,突然門外又傳來一陣急報聲。

“錦衣衛密報……”

“快傳!”

不多時,秦德順又遞上來一份密報,老朱接過一看頓時激動地站起來,拿著奏折手舞足蹈起來。

“太好了,咱大明終于有錢啦,哈哈哈!”

眾人看到陛下這個動作都懵了,他們陪著老皇帝幾十年,還從未見老皇帝這般激動過。

“陛下,您這話是何意?”

“難道咱大明某地發現金礦啦?”

“金礦?”

老朱聞言不屑地撇撇嘴,心道金礦哪比得上這個下金蛋的雞呀。

“蘇州之事不用再議!”

“咱大孫是奉了咱的命令去蘇州擴建蘇州織造局,雖說期間發生了點動蕩,但很快就消弭下去,也就不用過分追究了。”

“然則,擴建后的蘇州織造局,每年織上千萬匹絲綢,這才是天大的喜事!”

“上千萬匹……”

大殿中的群臣聽到這話也有點懵,絲綢和布匹都是硬通貨,尤其是上好的絲綢,甚至可以稱為壓箱底的好東西。

哪怕是最差的絲綢,一匹也得十兩銀子吧?

上千萬匹絲綢,豈不是說一年有一百萬萬兩銀子的進項?

“陛下,這怎么可能呢?”

“成熟織工也需五日才能織出一匹來,不眠不休一年也才能織七十匹,九萬織工一年也不過六百萬匹……”

“這還沒算成本呢……”

“然而,陛下這上千萬匹是哪兒來的?”

老朱聽到眾人的質疑聲,頓時看向一旁的大孫。

“大孫,你來說說這是咋回事吧?”

朱允熥站在一旁,無所謂地摳摳耳朵。

“這沒啥稀奇的,我改進了織機,在織機上加裝了滑輪、軸承等鐵件,提高了一點織布效率……”

“提高了一點?”

工部尚書秦逵有點受不了了,這東西都用了幾千年了,還沒聽說誰能提高效率呢。

因為不管咋改進,都是要人工一點點織出來。

“敢問皇太孫,可否讓臣等見識一下?”

“見識?”

朱允熥看向老朱。

“皇爺爺,現在方便嗎?”

老朱本來有點困了,想去后宮打個盹的,現在聽到大孫這樣問,當即小雞啄米似的點頭道。

“方便!”

“去你城外的作坊是吧?”

“是!”

“你跟咱坐龍攆過去吧!”

“好嘞!”

老朱說完這話,就開心地領著大孫去了殿外,又開心地坐著龍攆搶先溜了。

大殿內的眾人見狀面面相覷,心道咱們咋去呀,難道腿著過去?

正在一眾大臣不知道選啥交通工具之時,朱棣上前一步邀請道。

“幾位大人若是不嫌棄,不妨坐孤的馬車過去吧。”

“豈敢……”

“若是臣等坐了王爺的馬車,那王爺坐什么?”

朱棣聞言淡然笑道。

“孤乃是粗人,坐不慣馬車,還是騎馬舒坦點!”

眾人見朱棣這樣說,拜謝后欣然從命。

不多時,老朱領著眾人浩浩蕩蕩來到玄武湖附近的鐵器作坊。

朱允熥不僅在蘇州開辦紡織廠,在京城也開辦了幾家,不過規模都不大,就是給玄武湖附近的村婦搞點掙錢的營生罷了。

再就是安置一些老兵的家屬。

雖說藍玉手底下光棍多,但也有不少成家立業的。

朱允熥送佛送到西,自然也要給他們安排個生計。

老朱先是在朱允熥的帶領下,參觀了織機生產車間。

在機器的轟鳴聲中,老朱只見一根根木頭被鋸成木板,木板又被鋸成木條,然后木條又被飛速轉動的齒輪裁剪成各種各樣的形狀。

在見證了這一奇跡后,老朱對于接下來要看的織機已經沒有任何懷疑了。

秦逵也看得目瞪口呆,以往鋸開一根木頭,需要兩個工匠拉大鋸拉上幾天時間,才能鋸出一塊木板。

然而,在朱允熥這里,一塊木板的誕生速度只是幾個呼吸的時間……

單說這一項,就已經節省了大量的匠人成本和時間成本!

秦逵又看了一會兒,見到木板木條被裁成同樣大小的尺寸后,又被推進一個車床里沖出榫卯的孔洞。

秦逵見到這一幕,對于朱允熥的佩服已經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

難怪皇太孫敢跟整個蘇州城的作坊主叫板,就照他這個生產織機的速度,估計不出十年,全大明家家戶戶都能買得起織機了!

要是大明每一戶百姓家里都有一臺織機,那該是何等興盛之場面?

秦逵想到這里,激動得身體都微微顫抖。

這不就是孔圣人所說的盛世嗎?

大明將開創亙古未有之盛世!

其他大臣在見識到織機制造車間的生產效率后也是一陣激動。

雖說現在加工的只是一堆零件,但一臺成品的織機就擺在門口,任誰都知道這些零件就是用來生產織機的!

再加上很多人家里就有織機,更有不少寒門出身的人,從小就靠著母親織布,這才供得起自己讀書。

因此,一看到漸漸成型的零件,很多人感動得熱淚盈眶。

“這是夾布棍!”

“這是打緯刀,那個是線棕桿、絞棒……”

“當年寡母就是靠著一架織機,這才供得起下官讀書考取功名。”

“現在寡母早已不在,唯有織機……嗚嗚嗚……”

“下官也是,全靠母親一張織機供養,才有下官的今天,嗚嗚嗚……”

“下官記得夾布棍最容易壞,每次壞了都得去村頭找田木匠給做新的……”

“然而你看人家打造的夾布棍,外邊竟然還包了一層鐵皮,一看就結實耐用!”

別看這些官員說得凄慘,實際上在古代能有個織機,已經算得上小中產了,可以持續地自給自足。

普通百姓家想要置辦一張織機,少說也要攢上幾年前,還得是風調雨順,家里沒災沒病的情況下。

然而,朱允熥在攻克了蒸汽機,又搞出各種各樣的車床,點出了工業冶煉后,生產這種木質結構的織機就跟玩一樣。

事實上,這種織機朱允熥壓根就看不上。

如果不是蘇州那些作坊主步步緊逼,非得跟他搞事情,他也不愿意搞出一條專門生產織機的生產線。

這東西只適合小農經濟社會的男耕女織,跟他要搞得工業化大生產完全不是一個路子。

不過這樣過渡一下也好,起碼穩定了就業,緩解了江南剩余勞動力的問題。

朱允熥帶著他們參觀了織機作坊生產線,就帶著他們去了一家小型紡織廠,讓他們見識新型織機的生產效率。

實話說,朱允熥對織機的改進沒多少,只是在關鍵零件上換成了鐵制品,又增加了點滑輪、軸承之類的東西做輔助,能節省織工的一部分力氣而已。

但即使這種程度的改進,也大大提高了織機的生產效率,可以讓一個熟練的織工,從容地在三天內織出一匹絲綢來。

如果一張織機兩班倒,三天時間能生產出兩匹!

但朱允熥不打算這樣搞,他是來大明搞工業化的,不是搞血汗工廠的。

老朱笑呵呵地跟幾個織工聊了天,詢問一番新織機的使用情況,就心滿意足地回宮做夢數錢去了。


  (https://www.dzxsw.cc/book/39718674/35172847.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兴文县| 朔州市| 新蔡县| 霍林郭勒市| 苍山县| 恩施市| 三江| 恩平市| 凉城县| 措美县| 赞皇县| 盐源县| 荥阳市| 洛隆县| 忻城县| 马尔康县| 额敏县| 泌阳县| 德化县| 金门县| 罗田县| 新田县| 开平市| 班玛县| 黔东| 岳池县| 深水埗区| 平遥县| 剑阁县| 阿鲁科尔沁旗| 容城县| 和政县| 栾城县| 马关县| 浮梁县| 合肥市| 手机| 临沧市| 岑巩县| 莲花县| 雷波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