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來自數百年后的大殺器!
余光微微一笑,開始為老翁講述起楊白勞與白毛女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余光莫名地覺得這個開頭有些熟悉,但話已開腔,一口唾沫一顆釘,便只能硬著頭皮說下去,好在老翁從沒聽過睡前童話,倒是沒有出戲。
余光清了清嗓子,朗聲道:
“在濱海村,有一戶窮苦的人家,父親楊白勞早年喪妻,膝下一女名叫喜兒,兩人相依為命,鄰居王大嬸和他的兒子大春常常給楊家父女多方照顧,兩家互相扶持,相處融洽,喜兒與大春日久生情,楊白勞自然也愿意親上加親,和王大嬸說,等到秋天收完了糧食就結婚……”
余光自然沒有完全按照電影《白毛女》的劇情照搬照抄,而是加入了動漫網文中先糖后刀的戰術,細細地講述了楊白勞如何為女兒張羅婚事,喜兒與大春之間的甜蜜互動,甚至還有婚后一同去看木偶戲的約定……
老翁一聲孤苦,懷中的木偶美人可以說就是他半個女兒,不知不覺中,老翁漸漸帶入了楊白勞的角色,期待著喜兒能夠得到幸福。
看著老翁漸漸沉浸于故事,余光知道,該下刀子了!
余光的畫風陡然一變,講起了天生黃發的地主黃世仁,他覬覦年輕貌美的喜兒,遂與管家暗中謀劃,以重租厚利逼迫楊白勞于年內歸還欠債。
窮苦人家,哪里經得起驢打滾的煎熬?
楊白勞不得不在所有人家歡天喜地迎新年的美好時光,離家出去躲債,與愛女喜兒分別。
“后來呢?”
老翁抱緊了懷中的木偶美人,生怕自己也面臨同楊白勞一般與女兒分離的命運。
余光就像是一只沒有感情的鱷魚,在下刀之前又發了一波糖,將一根狼肉烤串遞給老翁,微笑道:
“后來,楊白勞在除夕夜偷偷回來了,還帶來了兩斤白面、一根紅頭繩和兩張門神,白面是為了和女兒一起包餃子,紅頭繩則是楊白勞送給喜兒的新年禮物。”
老翁吃了一口狼肉,為楊白勞能與女兒團聚而松了一口氣,但余光的下一句,直接讓美味的狼肉變成了蠟燭一般難以下咽的東西。
“黃世仁來了!
余光短短五個字,像是平地起了驚雷,老翁直接抱緊了木偶美人,騰地一下站了起來,隨后安慰自己這只是一個故事。
余光暗中冷笑,隨口道:
“這是我們村以前真實發生的事情。”
悲劇最讓人動容,莫過于“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老翁神情恍惚,被余光攙扶著坐了下去。
接下來,余光先讓多給了老翁幾串狼肉燒烤,讓他盡可能吃飽。
人在吃飽的情況下,很少會因為情緒波動而傷害身體。
用余光一位抑郁癥朋友的話來說,“與其安慰我,不如請我吃一頓好的”。
待老翁有了七八分飽后,余光刀糖結合的手法也愈發熟練。
在除夕合家團圓的日子,楊白勞因無力償還驢打滾,被黃世仁威逼在喜兒的賣身契上畫押,楊白勞痛不欲生,回家后飲鹽鹵自盡。
大年初一,正是鄰里間相互祝福的日子,喜兒卻被搶入黃宅,受盡折磨。
黃世仁為了斬斷喜兒對大春的情絲,奪走了王大嬸一家的租地,將王大嬸與大春二人驅逐出村,又伺機將喜兒奸污。
接下來,余光也適當給老翁了一些希望。
大春救喜兒不成,轉而投奔當時起義的軍隊,懷有身孕的喜兒在黃家女傭的幫助下逃離虎口。
“還好,喜兒后來遇見大春了沒有?她的孩子呢,生下來了嗎?”
余光搖搖頭,嘆息道:“夭折了!
老翁也嘆息了幾聲,今夜也許是他這輩子嘆氣最多的時候。
余光繼續講述白毛女的故事,“后來,喜兒住進了深山老林,在山洞中茍且偷生,由于長期吃不到鹽,喜兒一頭青絲變作了白發,那時候,喜兒因常常道破廟中取貢品充饑,被村人十位‘白毛仙姑’下凡顯靈。”
同時,余光也適當改編。
眼下的朝代是明朝,余光便把大春改成了衣錦還鄉的明軍將領,大春要收回黃世仁手中的田地,將這些通過骯臟手段得來的田地分發給百姓,黃世仁借村民迷信,制造“白毛仙姑”妖言惑眾。
正月十五,大春親自前往山洞探查,竟在山洞中與喜兒相遇。
后面便是相對美好的結局。
黃世仁和他的狗腿子們收到了嚴厲的懲罰,喜兒報了仇申了冤,重新回到了濱海村,與大春建立了幸福的家庭,頭發也漸漸變黑了。
老翁的情緒漸漸和緩了下來,眼中帶笑道:
“喜兒能好好過日子,我就滿足了。”
余光瞥了老翁一眼,發覺老翁已然完全把自己代入成楊白勞的角色,便趁機道:
“大爺,您想不想把這個故事改編成木偶戲?”
“也許城里的老爺們看厭了你的木偶戲,但您從未在鄉村集市辦過一場木偶戲,能打動您的故事,也一定能打動其他被地主欺壓的百姓!
老翁沉浸在白毛女的余韻中,望著懷中精美的木偶美人,一時間有些躊躇。
余光沒有急著催促,微笑著說:
“您可以多想一會兒,白毛女的故事,和您的木偶美人一般,都是該名揚天下的珍寶啊~”
白毛女在后世的觀影人次高達1.5億,曾經影響了整整一代人,對于這個時代的農民來說,可謂是來自數百年后的大殺器。
老翁陷入沉思,余光則安靜地加著柴火,當篝火旺盛到一定程度時,許久不見的灰霧文字登場。
【您進入燃燈篝火的輻射范圍,每隔四小時,您體內侵蝕度下降百分之一!
【燃燈篝火:火焰的源頭是燃燈古佛的偶像,對鎮壓邪惡生物具有一定效用。】
余光不喜反驚,篝火具備鎮壓邪惡生物的效用,反過來就是說,這里是一處有邪惡生物的危險之地。
“大爺,您對這間廟宇有什么了解嗎?”余光立即問道。
老翁想了想后,開口道:
“這間廟叫伏牛廟,據說當年牛頭怪作亂,是一位不知名的僧人出手鎮壓,百姓專門建了這間伏牛廟專門用于感激那位僧人!
推薦一本書,看了幾章感覺還不錯,《這個古神我認識》
(https://www.dzxsw.cc/book/38586292/575313840.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