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節(jié) 連州城下
損失如此之多的青壯年男丁,后果不言而喻。不僅會嚴(yán)重影響生產(chǎn),還使得他們的安全形勢危如累卵。不論是敵對的俍人寨子還是山下的客家寨子,都不會放過這個機會。要保障自己的安全,唯有投靠元老院。
“……再說扣著他們做什么?還要消耗糧食,像周良臣說得全部殺掉?那就是血海深仇了――我們接下來還要招撫,不能做絕了事情。”
莫松齡、莫宏齡兩兄弟和馬天駒、馬名駒、馬俊駒、馬云駒四兄弟在連州城墻上,隔著護城河,饒有興致地看著在城外駐扎的澳洲軍隊操練。
雖說圍困連州的瑤人已經(jīng)敗退,但是連州之圍對城里的人等于未解,只是圍城的換成了自稱大宋的澳洲人。
不過澳洲人的圍城,卻比瑤人要寬松的多。除了在四門外設(shè)立營寨,不許攜帶武器的人員通過之外,其他各處都不設(shè)防,百姓出城打柴、汲水也不攔阻,來去自便。城里城外的氣氛陡然松懈了不少。
正是在這松懈的氣氛下,這幾個孩子才能爬上城墻“觀兵”。
往日,他們也在東郊場看過本縣的衛(wèi)所“操軍”的操練。連州地處瑤區(qū),常年漢瑤沖突不斷,因為需要常年“防瑤”的關(guān)系,本地衛(wèi)所操軍的的情況比之其他地方要好些,也算是能打仗的。不過,和眼下在城下操練的澳洲兵相比,差距還是太大了。對方雖無鎧甲,但是全身上下的武備器械無不干練精悍,一看便是“強兵”的模樣。
“這澳洲兵果然名不虛傳。”幾個孩子中年齡最大的莫松齡說道。說是最大,其實他才十四歲。
莫家兩兄弟的祖父莫與齊和馬家四兄弟的祖父馬崇海是好友,莫、馬兩家都是連州的縉紳大戶,雖然兩位老人都已經(jīng)故去,但兩家有世誼,兩家的兄弟們從小玩到大的伙伴。別看他們幾個現(xiàn)在不過是半大孩子:最年長的莫松齡不過十四歲,最小的馬云駒還不到九歲,在城里可都是赫赫有名的“世家子弟”。所以上城來“觀兵”,城上的兵丁壯勇亦不敢攔阻。任他們在城頭嬉戲玩耍。
兩家的的長輩自瑤人圍城開始,便大多不在家,每日到州衙商議對策,沒空管他們,也無人過問功課的事情。這群孩子就成了脫韁的野馬。戰(zhàn)勢緊急的時候,守城兵丁還不讓他們跑到城墻上,如今戰(zhàn)勢趨緩,他們也樂得拿“小少爺”們幾個賞錢,讓他們隨意“參觀”了。
“昨日大炮響了好一會,瑤人便退了,澳洲人果然炮火厲害。”
“大炮有什么好看的,再厲害這城上也有。倒是江里的自動船,好想去看個究竟。”
……
他們一面在城頭上張望,一面議論著出現(xiàn)在城外的伏波軍。大炮、大發(fā)艇和其他新鮮玩意無不勾起著孩子們的好奇心。
城外,楊增已經(jīng)大致完成了對連州城的包圍。除了各處城門外的哨寨外,一個國民軍中隊部署在城北,一個在城東北,一個在城東,大炮、伏波軍連和黎苗連都部署在燕喜山上,永化鄉(xiāng)瑤民在連江西岸駐扎,炮艇沿著連江南北巡邏。看似松垮的戰(zhàn)線上,實際上對連州的封鎖已經(jīng)是密不透風(fēng)。
不論是楊增還是黃超,都不想強攻連州城。一來他們的兵力在一路部署的狀態(tài)下已經(jīng)大幅度縮水,目前部署到連州城下的部隊強攻略嫌不足,必須從其他地方調(diào)集軍隊。而分兵部署的地區(qū)又對整個連陽地區(qū)的控制是必不可少的,抽調(diào)可能會引起整個地區(qū)的不穩(wěn)。二來連州是他們的統(tǒng)治基礎(chǔ),黃超并不想給連州城的軍民留下“外來征服者”的印象。
連州州衙的花廳上,知州崔世召正在和連州城內(nèi)一干士紳商談對策,八排瑤退了,可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連州城依然處于圍城之中。現(xiàn)在代替八排瑤圍城的是更為兇狠的澳洲人。舊時空的《連州志》記載,崔世召在任時,用自己的德行感化了作亂的瑤民,平息了崇禎八年的瑤亂。但現(xiàn)時空,在多了兩廣攻略的變數(shù)之后,崔世召來不及感化八排瑤就遇到了澳洲元老――他的德行顯然感化不了這群粗坯。
八排瑤,崔世召多少還知道些他們的情況,認(rèn)識其中的一些頭目,城里城外,能和八排瑤打交道的人亦不算少,總還能說上話。但是不知何處而來的澳洲人,那就誰也不知道該如何打交道了。
澳洲人的大名,崔世召也是知曉的,不過在他看來澳洲人是“海外賊寇”,固然能寇掠瓊州,侵?jǐn)_廣州,到底也是遠(yuǎn)在海外的事情,和他關(guān)系不大。直到澳洲人攻襲廣州的消息傳來,他才意識到澳洲人并不是簡單地海寇,而是另有所圖。
澳洲人派來的招降使者,崔世召的應(yīng)對是“不見”“不降”“不走”,他既是大明的連州知州,絕無投降之理;棄官而走更不是他的處事方式。于是這知州老爺便有些執(zhí)拗的堅守在這里。
一上午的“商議”又在東拉西扯的空話中過去了。崔世召嘆了一口氣,他先看了看莫家的兩位舉人:舉人莫衿是連州天啟年間進(jìn)士莫與齊的兒子,舉人莫揚是莫衿的堂弟,莫與齊六十三歲時才考中進(jìn)士,當(dāng)了一人南京太平府推官,做了一任之后就辭官回鄉(xiāng),不久逝世。莫與齊在連州素有文名,對子侄的教育向來很重視,培養(yǎng)出莫衿和莫揚兩位舉人。于是莫家在連州城內(nèi)一向很有聲望,崔世召很重視他們的看法。
可莫衿和莫揚互相用眼神很默契地對視一下,自顧自地喝茶,沒有說話。
崔世召又看了曾家兩兄弟:曾汝紹、曾汝纘是萬歷年間庶吉士馬象乾的孫子,馬象乾官至河南道都察院僉都御史,曾成功彈劾了萬歷年間的東廠太監(jiān)張鯨,然后馬象乾就辭官回了老家連州,恢復(fù)了自己的本姓曾,從此潛心研究史學(xué),直到逝世。現(xiàn)在,曾家兄弟兩人都已經(jīng)是五六十歲的老頭子,精力有限,坐了一上午已經(jīng)累了,不經(jīng)意間就打起了瞌睡,沒有注意到崔世召在看他們兩人。
莫、曾兩家都沒有發(fā)表意見,崔世召覺得無趣,又看看莫家的世交馬呈祥,馬呈祥也是一副不愿意多說什么的樣子,其他諸如何良田、周鴻、石遇亨等一干連州名士,全都是一副不愿發(fā)表意見的樣子。
不得已,崔世召把目光發(fā)在了自己在連州的摯友馬體益身上,馬體益搖搖頭,崔世召知道,今天又是說不出個所以然了,只得給自己下一個臺階:“餉午已近,諸位請先歸家安歇,莫要中了暑氣,退敵之事,我們明日再議。”
如何退敵,已經(jīng)不知道議了多少次了。當(dāng)初八排瑤圍城就沒議出個頭緒來,何況來得是更兇狠的澳洲人。莫家和曾家?guī)孜魂P(guān)系網(wǎng)最龐大的大佬早就下了判定,面對來勢洶洶的澳洲人,連州城絕對守不住,倒是有幾個家門不出半步的腐儒卻堅持肯定有退敵之法,但卻說不清如何退敵――真要說出辦法來,旁人一聽就知道是紙上談兵。
這幾天安靜得很,實在是因為大家都說乏了,也說厭了――空話再說一千遍也是空話。
好在澳洲人倒是沒有要攻城的意思,于是連州城就這樣一直在耗著。城內(nèi)存糧本來就不多,隨著存糧的減少,街上的施粥棚已經(jīng)由一天兩施變成一天一施,而那些粥也變得越來越稀。由于崔世召在連州城內(nèi)素有人望,城內(nèi)的士紳都樂意捐糧贈濟難民,但再向這些士紳們募捐下去,就會連那些士紳們的自家食糧都要拿去。畢竟城里不比城外的鄉(xiāng)下,有那么多存糧。那些鹽商們?nèi)绻种杏屑Z,一定愿意破財消災(zāi),但鹽商們手中除了鹽就是銀子,而這兩樣,崔世召都不需要。
八排瑤圍城的時候,全城士紳都一致對外,不惜破家。因為八排瑤一旦進(jìn)城,全城不單財貨盡失,還有性命之憂;而一換澳洲人圍城,士紳們的意見就分歧起來,因為澳洲人比起那些八排瑤,傳聞要好得多――只要及時降服,百姓縉紳都能保得人財平安。莫、曾兩家都覺得,可以和澳洲人談一談,來個“委曲求全,從長計較”。就連崔世召的摯友馬體益也勸崔世召和澳洲人談一談,落個“體面的結(jié)果”,免得連州城玉石俱焚。
可崔世召不愿意,因為這“體面的結(jié)果”無非是向澳洲人投降啊!
崔世召很在乎自己的名節(jié)。可連州城糧庫的底細(xì)讓崔世召不得不掂量一下全城百姓的姓名和自己的名節(jié)相比孰輕孰重。現(xiàn)在城內(nèi)的糧店已是有價無市,再無糧食出售,除了殷實人家和大戶們尚有存糧,民間存糧已盡。全靠官倉的一點庫底。施粥棚前排隊的難民卻一天比一天多,而崔世召知道,再過幾天,他再也拿不出半顆米來熬粥給難民們吃了――連州城,即將斷糧。
---------------------------------
下次更新:第七卷-廣州治理篇403節(jié)
https:///sougou/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手機版閱讀網(wǎng)址:
(https://www.dzxsw.cc/book/3771/3597693.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ǎng):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wǎng)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