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血狼衛
兩儀殿內,李世民不斷的踱步,因為他手里正拿著隴右練兵的一些細節奏疏。
這是李靖等人,差人送過來的,而且,還將兩次對戰演練的報告,都一一寫在內。
旁邊還注解了李靖李績等人,對這次練兵的一些心得。
但李世民卻沒想到,他一直以來,當做步兵最強的陌刀營,竟然莫名其妙的能落敗。
再結合那第一次的山地對戰的報告,這三天的訓練,怎么會如此不同呢?
就算那火麒麟衛與府兵騎兵精銳棋逢對手,那這新訓練的三百人的戰力,怎會如此之恐怖,難道是那新式武器的作用嗎?
李世民將手里的練兵奏疏遞給長孫無忌,并且說道:“輔機啊,那鐵器的最新鍛造方法,可實驗過了嗎?
朕思來想去,如果按寬兒的設想,將那震天雷和火雷,都以鐵器為外殼的話,那威力一定會更大些吧?”
長孫無忌一邊翻看練兵的報告,一邊說道:“陛下,長安縣周邊的營盤鎮,就有豐富的鐵礦。
工部的官員已經入駐,并且準備開采,但人力的速度,終究還是太慢。
如陛下所言,這震天雷與火雷的外殼,真的要用鐵器去打造的話,臣恐怕那火藥的勁力,未必會達到沖破外殼的威力吧?不過未經實驗,臣也不敢妄言。
而這也是趙王殿下提出的,不如陛下問計于趙王殿下吧?
臣等只要去做具體的工作就好,另外,臣對這各家勛貴的家將和侍衛們,臨時編湊的三百人馬很是好奇。
他們到底都是些什么人啊?怎會與那火麒麟衛首次配合,竟然能贏得與陌刀營,還有府兵騎兵精銳的對戰呢?
臣還是懷疑其真實性,但衛公與諸位大將軍,是親眼看到的,想來這也做不得假啊,其中是不是有其他緣故呢?”
李世民聽到長孫無忌的話,也不斷的搖頭,淡淡的說道:“朕也非常好奇,房卿如何看呢?”
長孫無忌身邊的房玄齡笑道:“陛下,臣覺得這事一定是真的,但關鍵問題就在趙王身上。
他定是用了特別的方法,而對戰演練的局限性很大,畢竟,這不是實戰,陛下難道還信不過,那陌刀營的戰力嗎?
也許是那火麒麟衛,發揮到重要的作用也說不定呢。
不如陛下將玄甲軍調來,替換掉那府兵的騎兵,重新演練一次,畢竟,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嘛。”
李世民也不斷的點頭,說道:“嗯,那就出征之前試試看。
也許能讓我李唐摸索出一套新的戰法,也說不定呢,這對我大唐的兵鋒,終究是件好事啊。”
常涂引著李寬和獨孤雨二人,到了兩儀殿的門口,而當李寬和常涂邁進兩儀殿的時候,獨孤雨按慣例,自然留在的門口。
李寬快步來到殿中,躬身施禮道:“兒臣李寬參見父皇。”
李世民呵呵笑道:“吾兒不必多禮。”
之后,李寬又向長孫無忌與房玄齡施禮道:“舅舅好,房伯伯好。”
三位長輩都很是高興的見到李寬,因為他們都心存疑問。
而李世民呵呵笑道:“寬兒,練兵的感覺如何啊?”
李寬笑著答道:“回父皇,這練兵畢竟不是實戰,實戰可以用各種比較狠辣的戰術,而對戰演練就不行。
很多方面的事,都無法實施,況且,新式武器不夠齊全。
還無法讓我李唐的將士們見識到,不過還好,兒臣感覺如果等到北征的時候,定會給突厥迎頭痛擊。
而新式武器,定會彌補騎步兵協同作戰的不足,但材料終究是問題,而生產力局限了量產。
如果不能達到一定數量的話,那就會增大我李唐將士的傷亡。
兒臣覺得,能最大的將兵力的消耗,降到最低才是我們的目的。
不能打完仗,卻沒了農夫去耕種,工坊里沒了工匠去勞作嘛。
然而,兒臣相信父皇和與諸位朝臣會解決這個問題的。”
雖然,李寬的話透著中肯,但卻有點甩鍋的意味。
這讓李世民、長孫無忌和房玄齡都苦笑了。
李世民卻說道:“寬兒,你對鐵礦的開采有什么建議呢?
畢竟,這人力終究有限,工部的人員,對此很是頭疼,空有鐵礦卻無法全面開采。
方才朕與你舅父還有房卿,還談及此事,我們一時間,也沒有個好辦法。”
李寬先是一愣,心想,怎么把這個事忘了,于是馬上來到李世民的桌案前。
常涂自然明白李寬的用意,將李世民筆架旁的一支炭筆,遞到李寬面前。
看來這是專門為李寬而準備的,李世民的飛白體,可用不到這東西。
并且,展開一張紙,李世民也很是好奇,同時也招過長孫無忌和房玄齡,一起看李寬能寫畫出什么來。
只見李寬畫的簡單,水車模型和風車模型的雛形,還有連帶的齒輪和制動桿的樣子,并且,在一旁標注了一些解釋。
之后,李寬遞給李世民,李世民、長孫無忌和房玄齡三人湊到一起,不斷的打量李寬的“作品”。
而李寬在一旁解釋道:“有水的地方用水車,無水而有風的地方用風車。
實在兩者都沒有的地方,就索性引個小運河,利用高低落差,來彌補動力方面的不足,這都不是問題。
而這水力和風力,一旦能運用得當的話,加上齒輪和制動桿之間的巧妙連接,那就萬事齊備了。
相信工部的人員會明白的,再加上將作監的官員,他們會在短期內,做出實驗的模型的。
這樣的話,那開采速度絕對會有所提升的,而制動桿最后的地方鑲嵌上尖銳的鐵器。
那樣就可以將礦石不斷的分離開來,加上石炭不斷的燃燒鍛造,這鐵器一道,就會有個質的飛躍。”
李寬在后世最大的樂趣,就是玩手工制作的各種拼裝玩具。
那各種風車齒輪多了去了,這點小東西原理,他還是知道一點的。
而李世民他們三位一看之后,李世民首先說道:“寬兒,不許玩鬧。
這東西真的可行嗎?朕怎么覺得這東西,似乎有點像小孩子的玩具呢?”
李寬笑道:“父皇,兒臣怎會拿國之重器開玩笑呢?
這東西如果在青雀手里,當然就是玩具。
但如果做成大型的器械的話,那一定就不是玩具那么簡單了。
父皇,還是讓工部的官員,去試試看吧,兒臣這么空談也是沒用的。”
長孫無忌不斷的點頭說道:“寬兒說得不錯啊,陛下,試試看吧。
就算我們目前沒用到,起碼能提升國力啊,打造軍械和農具都能用到鐵器。”
房玄齡捋須笑道:“趙王殿下總是能給我們驚喜,希望這次比那火器還要震撼。
畢竟,這不只是能體現到軍事方面,民生方面也能用到的。
如果真如趙王殿下所說,那真是功德無量了。”
而李寬馬上跟上一句,說道:“功德無量是父皇,臣子有好的想法,也得有英明的君主,去實現才好。”
李寬的一記馬屁,拍得李世民哈哈大笑,說道:“寬兒,咱們父子倆,就不要互相吹捧了,沒看房卿都不意思了嗎?”
房玄齡也覺得,當著皇帝面說一個皇子功德無量,有點詞不達意了。
而這時候,門口的內侍來報,太子李承乾回來了,李世民直接宣李承乾覲見。
只見李承乾邁著那儒雅的小步伐,慢慢走到殿中。
他先是向李世民躬身施禮,之后又向長孫無忌和房玄齡問好。
然后,李承乾又來到李寬的身邊,小聲的說道:“二弟,那三百人馬的問題解決了。
各家勛貴子弟,已經正式將他們交到我們手上了,接下來的訓練,定會讓他們不斷的提升。”
而李寬卻笑著小聲說道:“大哥,那你可奏請父皇,請求給那三百人馬弄個番號了?”
李承乾卻驚訝的說道:“我來請求番號?還是你來吧,畢竟,那是你訓練的人馬啊。”
李寬側頭說道:“你求番號,那人馬你用起來也順手,他們更加會對你感恩戴德,我給他們起名不就行了。
咱們倆誰跟誰呀,何必這樣謙讓呢?不過,還得讓父皇同意才行。”
李世民三人的注意力,終于回到了李承乾這里來。
李世民呵呵笑道:“承乾啊,你對練兵可有什么心得啊?
我李唐皇子都要經歷兵事,這樣才能不斷的強化起來。
如果,朕要你獨領一軍的話,你將如何選擇自己的戰場啊?寬兒選了北征,那你呢?”
李承乾一聽李世民的話,激動的說道:“父皇真的讓兒臣選擇戰場?”
而李承乾又側目看向李寬,李寬不斷的微笑點頭的鼓勵他。
李承乾清清嗓子,之后說道:“父皇,我李唐疆域甚廣,但真正在實際控制中的還很有限。
只有關隴一帶影響力是最強的,畢竟,北有游牧外虜,南有蠻族環伺,東西都各有強敵外藩屬國。
如果讓兒臣去選擇,定要選擇南方,兒臣知道,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的道理,南三地要緊緊抓住在我李唐手里才行。”
李承乾的話擲地有聲,在場的長孫無忌和房玄齡都知道,李世民對嶺南一帶,不是很放心,那馮盎也不能全信的。
李承乾正是抓住了這一條,而李世民仔細思量了半天,之后說道:“承乾的話倒也中肯,那這南方多是山地。
我李唐的騎兵作戰,可沒有什么優勢啊!
承乾,你覺得如果真的讓你自領一軍的話,那山地作戰的話,將如何開展呢?”
李承乾說道:“父皇,兒臣此次去隴右大營,見識到了山地作戰的效果。
而那臨時編湊的三百人馬,就能勝任,不過只要將兵力不斷的擴大,再加強訓練就好。”
李世民這時候,又拿起那份對戰演練的報告,翻看了一下,說道:“承乾你的意思就是用這三百人馬嗎?
訓練可以加強,但如果真的不斷的擴大兵力的話,那將如何保證這戰力呢?”
李承乾鼓足勇氣說道:“就用那新式武器,火器一道,定會成為我李唐的最新利器。
不過,士氣方面,兒臣請求父皇親賜這三百人馬,一個獨立的番號。
以后這三百人馬,將成為南方府兵的種子,這山地作戰,將會在南方戰場上,全面開花。”
番號?而且要皇帝親賜,這是多么大的榮光啊!
李世民不斷的點頭說道:“如果真如承乾你所言,那朕就親賜番號也無妨。
不過,朕還是要看到他們的戰力究竟如何,這番號可待定。
如果他們能讓朕信服的話,那朕就親自下一道圣旨。”
李承乾又激動的看向李寬,這事基本上成了,現在就看李寬再加一把火了。
李寬拱手道:“父皇,既然大哥想將這三百人馬,當做最初的班底,那不如請父皇去隴右大營走一遭。
我們親眼看看這新式武器,結合山地作戰的效果,兒臣連番號,都替父皇想好了。”
李世民聽到自己兒子的話,指著李寬和李承乾哈哈大笑道:“你們兄弟倆是事先商量好的吧,行,有魄力,年輕人就要這樣。
那朕就如你們所愿,因為朕相信朕最為優秀的兩個兒子,定不會讓朕失望的。
那寬兒,你就說說你起的番號名稱吧。”
只見李寬鄭重說道:“兵者,血與火的考驗,而這三百人馬,曾與我火麒麟衛并肩作戰過,而南方山地最強的就是狼,不如就叫‘血狼衛’。”
(https://www.dzxsw.cc/book/37659687/36365890.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