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五經
大秦的用人制度,主要有四。
第一軍工授爵制,凡是上陣殺敵的軍官無不是官吏出身,習秦法,會公文。
大秦每占領一座城池,便將軍中的百將或是千夫長留人在當地任命縣官、郡官。
第二是舉薦,地方的能臣被郡縣的長官推舉,經過中央核實后任命為地方官員。
第三是征召, 中央的高級官員或者皇帝直接下詔,讓在民間的能臣直接擔任官職;第四為嫡長子繼承。
然而舉薦和征召都是根據當地人對其的看法,來作為評判其的依據,但這種方法征召的才人都是縣治,郡治的小才, 真正的大才難以求得。
如果發展為極端,便是世族之間, 無論有無才能,相互舉薦,容易造成集體暴政。
而軍工授爵制選舉的人才文韜武略樣樣精通,是文武全才。
只是,數日前秦王政頒布了一條詔令,大秦與民和睦,休養生息,奉行黃老之術。
大秦再無戰事,軍工授爵制形同虛設,不能在通過戰爭來達到選拔人才的目的。
秦王政也為此憂愁,大秦需要一套合理的選拔人才制度。
.......
大隋王朝。
隋煬帝楊廣身披龍袍,眼睛爆射出一束猶如實質的銳利眼神。
大殿內,數十名腳踏麻履,身穿布衣的年輕人,慌亂道:“吾皇萬歲萬歲!”
他們容光煥發,精神抖擻,但透過眼神能夠看出一絲焦慮與緊張。
出身寒門的他們跪拜在地,第一次踏入金碧輝煌、珠璧羅列的大興城, 一時間難以抑制內心的激動, 同時也懼怕楊廣的虎目,如臨深淵。
楊廣袖袍一甩,豁然起身,微微一笑道:“平身!”
而不遠處的小稚奴將這一幕記錄下來。
.....
章臺宮。
秦王政剛剛批閱完奏章,深吸一口氣,舒展身體便能聽到骨頭碰撞的清脆聲。
伴隨著卡巴卡巴脆響聲音的還有,腦海里回蕩的機械聲。
【叮,小稚奴寄來旅行郵件,請宿主查收!】
點開系統,便是寒門書生給楊廣跪拜的照片。
不過,這一條金光燦燦的龍袍,著實令朕羨慕...
只可惜黃色代表金,而周王室是火,而火克金。
倘若秦王政用金色做官服,豈不是就代表大秦就將要被周朝滅亡。
所以,大秦以黑為尊,黑便代表著水,水克火,以此來彰顯秦滅周是天意!
秦王政旋即打量照片,看著跪拜的人都是粗布短衣,草鞋麻履,身份卑微,引得秦王政眉頭緊鎖。
難道異世界的官員都是地位卑賤之人?
這一點,與秦相似,商君廣泛吸納六國的奴隸、農夫、囚犯入秦發展,在秦朝建立軍工授爵制,讓卑賤的下人通過奮斗謀取仕途,與達官貴人平起平坐。
只要是能夠在戰場上立功,在田地內豐收,便可升官金爵,若是現在還有戰士,天下的勇士又將為秦征戰,加官進爵。
秦王政也開始思索,異世界的選官制度,是否能為秦所用?
點開系統的錄音,隋煬帝沉悶的聲音傳來:“愛卿平身!讓朕好好看看,朕的天下英才!”
而在眾人的答謝后,隋煬帝的聲音再次傳來,態度溫和道:“朕廢除魏晉以來的九品制度,改為分科考試,選舉人才,讓你們有機會入朝議政,朕要好好重用你們!”
科舉制?
分科考試,選舉人才?
秦王政眉頭緊鎖,看來這的確是一次不錯的選舉制度。
從眾人的對話中,秦王政大致了解當時的社會情況,皇室貴族和世族并行,而科舉制的誕生本是對抗世家大族。
隋煬帝重用寒門,與大秦帝國的確有異曲同工之妙。
而科舉制大致分為明經、進士兩科,明經則是給出問題,讓考生寫一篇文章,然后再進行面試,面試成功的進入進士科目。
而進士則是皇帝策問與國事相關的問題。
秦王政眼前一亮,泛起一絲精光,但得知科舉選拔的經書題目是儒家的經書時,秦王政氣不打一處來。
滿嘴仁義的儒家?
紙上談兵之輩,坐而論道之徒!
用儒家治世之道,只會讓朝中機構難以運轉,時刻考慮三教九鋼,愚昧至極。
在秦王政的眼中,儒家是一個只說不做的學派,雖然口口聲聲說仁義,實則不夠是道德綁架!
秦王政用儒生僅僅是為了安撫百姓,并不能作為治國綱領。
秦王政自然也不清楚儒家將在百余年后,被董仲舒推向巔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秦王政目光冷冽,臉色逐漸凝重道:“不敢異世界用合法選舉,朕的大秦自然要以法道作為選才的根本!”
“朕將《商君書》、《法經》、《慎子》、《韓非子》、《管子》五書并稱為五經,作為大秦選拔人才的標準!”
【注:商君書作者是商鞅,法經的作者是李悝(kui),慎子、韓非子、管子的作者分別是慎道、韓非、管仲】
秦王政嘴角泛起一抹笑容,法律才是治國之本,依法治國,法令如山永不動搖,才是秦國崛起的根本原因。
而秦王政不喜儒、墨兩家,崇尚法道,自然要以五本法家著作作為選拔人才的標準。
至于進士科,自然是朕和左右丞相進行策問,詢問治國之道。
而兩科選拔人才的范圍,自然是對于天下才子。
一件新的制度自然要先試點,后決策,秦王政沉思片刻,決定先將這一制度在宮中進行。
林清閣便是首要試點,秦王政要看看這些自稱能臣的大才,是否真的如民間傳言,有經天緯地之謀,扭轉乾坤之能?
一統江山之后,秦王政本想將六國的文化用武力抹殺,在全國推廣秦風秦字,但左思右想還是將這個狂妄的想法抹殺掉,而是格外尊崇六國的仕子,并為他們設立博士學位。
而秦王政不僅讓他們研究學術,還讓他們入朝參政,對他們虛心誠懇,認真求教。
但不知六國仕子真否真的具備才能,是否真心愿為秦國披肝瀝膽。
以往得知他們才能是通過地方參考,而異世界告知秦王政,選拔人才可用科舉。
秦王政一揮手,目光冷冽的瞥向趙高,宣召道:“為朕更衣,朕要前往林清閣,一探究竟!”
(https://www.dzxsw.cc/book/37657196/713731672.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