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零三章 抗戎狄統一戰線
翌日,秦王政下達一道王命詔書:“馮氏一族為帝國誓死效忠,馮劫任職御史時,監督百官,恩威并重,因其表現出色,擢升了右丞相。”
“李斯雖未寒門, 但為帝國獻計獻策,多次與朕的想法不謀而合,依舊擔任左丞相,并賜爵一級。”
“蒙毅世代將門,是朕的左膀右臂,現擢升為御史大夫。”
數日前,秦王政召集百官商議右丞相之位誰來擔任, 權衡利弊后, 任命馮劫為百官之首。
但秦王政也能看出李斯年邁, 故還要選出一位合適的御史大夫,準備頂替李斯。
這個人非蒙毅不可,他出生將門,也卻有治國之才,為朕出謀劃策,位至上卿,朕賜予他“出則參乘,入則御前”的權力。
但官吏中也有不少寒門表現出色。
御史中丞陳平擔任以來,御史府對他評價一直不錯,可以作為下一任丞相人選。
而洞庭郡郡守蕭何也將楚地治理妥善,百姓仰慕景仰他,因表現優異被推舉至朝廷,任治粟內史,似乎也可擔任朝中頂替李斯。
曹參在鄉野頗有威望,憑借百姓以及科舉順利擔任新任洞庭郡守,也吸引了秦王政的目光。
這三人自然成了秦王政的重點關注對象,日后可以作為扶蘇的左膀右臂。
最后, 秦王政做出決斷,命馮劫為右丞相,李斯為左丞相,蒙毅為御史大夫。
合理處置右丞相職位空缺問題,避免了一場權力風暴席卷帝都咸陽。
秦王政三十八年,開春之際,春耕時刻已到,在曲轅犁的輔助下,北方大片土地播種了粟米種子,加上龍骨水車的推行,河水在田地里迅速彌漫。
代田法也在治粟內史的推動下,在全國普及,一畝地內三溝三壟,充分保持土地水分,而且有效防止麥田倒伏。
經過各郡各縣官吏的講解,百姓也被這種新型耕種法所吸引,將此法運用到自己土地。
九原、云中兩郡的長城工程也在蒙恬的統領下繼續,秦直道也在章邯的指揮下開始修筑。
長達兩個月的不間斷修筑,一條綿延邊疆的萬里長城已經形成雛形, 而秦直道的大致輪廓也基本形成。
各地官府也飼養良馬, 為上郡三十萬將士提供充足的戰馬, 綿羊毛衣紡織廠也在婦女的聯合下開工。
大秦這臺戰爭機器沉寂了三年,又一次蘇醒,為了能夠蕩平匈奴,一雪前恥,全國上下全民一心,眾志成城的努力著。
六國舊地貴族也難得和秦王政站在了一條戰線上。
非我族者,其心必異,這是全國人民的口號。
只是這個族,意義很狹隘,原本是異姓氏族,一直到了春秋,國家界限才逐漸消除,才有了“諸夏”的稱呼。
隨著時間進入戰國,交流進一步頻繁,諸夏的定義開始擴大,不再是狹隘的姬姜諸侯,而擴散到了九州各族。
七百年以來,雖然大家有語言的誤解,有著國家的劃分,但是中原諸多國家已滿足“共同語言、共同地域、共同經濟生活,共同心理素質”這同一個民族的要素。
“冠帶七國”成了普遍的稱呼,以區分于生活、語言大異的戎狄蠻夷!
對待外敵,即便是內部有矛盾,也開始逐漸收斂,倘若有人振臂高呼“攘外必先安內”必遭全國人民唾罵。
為了進一步凝聚全國的民心,眾志成城對抗匈奴,左丞相李斯諫言道:“陛下,百年以來,雖然七國有著劃分,但都凝聚著華夏民族的血脈!”
“既然大秦帝國已經萬民歸一,那些抗擊異族的將領便是民族英雄。”
“臣建議為那些英雄開設公祠,祭祀千百年來,為抵御戎狄侵辱,開疆拓土做出貢獻的諸夏人杰!”
為此,李斯還草擬了一份名單,是春秋戰國以來被人稱贊的民族英雄。
第一便是管仲,齊桓公在他建議下打出了“尊周室,攘夷狄,禁篡弒,抑兼并”的旗號。
春秋時代,楚國一直不被中原認可,被認為是南蠻或荊蠻。
在這個旗號下,齊國帶領諸侯兵臨楚國,迫使楚國承認周天子的地位。
穩定南方后,管仲提出“戎狄豺狼,不可厭也;諸夏親昵,不可棄也”,齊桓公帶領軍隊先后救下燕國、刑國。
在齊桓公的帶領下,春秋諸國空前團結,聯合起來保衛了華夏文明,有力的打擊了戎人勢力。
第二是晉獻公。
晉國始在西周時期逐漸壯大,面對咄咄逼人的戎人,晉國反擊的非常凌厲。
繼晉武公活捉戎狄首領詭諸后,其子晉獻公繼續奉行“尊王攘夷”政策,不斷打擊、驅逐、兼并諸戎,攻滅驪戎、擊敗狄戎等,取得對戎人的一系列大勝。
第三、第四則是秦國名將蹇【jian】叔、司馬錯。
秦獻公時,隴山以西有昆戎、綿諸、翟,涇北有義渠、烏氏、朐衍,洛川有大荔,渭南有陸渾。
他們生產落后,披發衣皮,各有君長,不相統一,常常突襲秦的邊地,搶掠糧食、牲畜,擄奪子女。
而蹇叔入秦后,協助秦獻公稱霸西戎,開地千里。
司馬錯,歷經三代秦王一直被重用,位高權重而得善終,其吞并物產豐富、地勢優越的巴蜀之地,加上后來李冰在此修筑了都江堰讓巴蜀兩地變成了天府之國。
第五為為燕國拓地兩千余里的秦開,早年入東胡為質,后任燕將,對東胡露出了獠牙,一路向東開進,過關斬將,東胡人一路敗退,甚至渡過了遼水,還打擊了朝鮮半島上的箕氏政權。
第六名自然是李牧,多年以來匈奴凌暴代北,殺略人民,李牧臨危受命,僅憑一戰,打的匈奴幾十年內均不敢南下。
秦王政一瞥見李牧眉頭緊鎖,這位將軍曾經率領趙國鐵騎重挫秦軍,但李斯解釋道:“雖然李牧阻擋統一浪潮,但秦抵御匈奴功不可沒!”
“倘若陛下為李牧設立祠堂,既可以彰顯陛下仁義,也可以凝聚大秦的民族,形成抗戎狄統一戰線!”
秦王政臉上泛起一抹淡淡的笑容,數日后,一道詔書下達:為六位民族英雄設立祠堂。
然而當代郡為李牧設立祠堂時,一位手持斧斤的年輕樵夫突然現身,雙眸中滿是難以置信...
(https://www.dzxsw.cc/book/37657196/709276785.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