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九十八章 決戰
在中國重大歷史之謎中,以黃帝大戰蚩尤和樓蘭古國神秘消亡最引人矚目。但很少有人真正了解背后的故事,甚至在這兩大歷史之謎之間,還曾存在過某種被悠遠歲月斬斷的聯系。《樓蘭》講述了繁華一時的樓蘭王國被漫漫黃沙離奇湮沒的起因和經過。為尋找神物解救樓蘭危機,樓蘭王子傲文踏上了大漠黃沙之路,巧遇敵國女子并產生糾結的愛情,后得身份神秘的漢人公子蕭揚及神女相助, 眾人攜手開始了與樓蘭詛咒的抗爭。使命、陰謀、真相、愛情、友情,面對命運主人公究竟何去何從,做何選擇?
邊風飄飄,絕域蒼茫。山河黯淡,壯士沖冠。關山萬里,縱橫劍氣。黃沙百戰,樓蘭膽豪。中原黃帝后人與樓蘭英雄同生死共進退, 合奏出一曲曠世奇歌……
樓蘭成為了西域大國, 作為東西方的交匯點, 樓蘭文明盛極一時。而倉氏兄弟的后人早已經散布在西域各地,并衍生建立了幾十個新的部落和國家。只是伴隨著血緣的淡化,為了權力、利益,后人們早已經忘記了曾經義結金蘭開創新天地的先人們昔日的情意。
在很久很久以前的遠古時代,混沌始開,宇宙初成,天地之間只有伏羲和女媧兄妹二人,結伴住在昆侖山下。傳說昆侖山是世界的中心,也是百神之所在,氣魄傲人。其山尾陵之地高出日月之上,山有九層,每層相
去萬里,有云色,從下仰望如城闕之象,四面有風,群仙常駕龍乘鶴游戲其間。
因為天下尚未有其他人類,伏羲兄妹二人商議結為夫妻, 以求繁衍后代,但又自覺羞恥。為了擺脫兩難的境地,伏羲和女媧歷經千辛萬苦登上了神山昆侖,在山上對蒼天祈禱道:“上天如果同意我兄妹二人結為夫妻,請將天上的云都合成一團;不然,就讓云散開。”結果,天上的云立刻合成了一團。伏羲和女媧認為這是天意,于是結為夫妻。
此后,在中原大地上,開始有了人類,生生不息,形成大大小小的氏族和部落。伏羲教人類結網,從事漁獵畜牧,致嫁娶,以麗皮為禮,創八卦,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中華文明由此起源, 伏羲也因此成為天下最早的共主。
伏羲之后, 女媧成為天下共主,她發明了笙、簧等樂器,是音樂的開始,從此,人類學會了在音樂中翩翩起舞。
當時,塵世還處在洪荒時代,天下的河流遠比土地要多,河流經常泛濫,給人類的生存造成了不小的威脅。剛好這個時候,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因故吵架,繼而大打出手。祝融最終打敗了共工,共工羞憤之下,向西方的不周山撞去。不周山是撐天的柱子,被共工撞倒后,天塌下了半邊,出現了一個大窟窿。大地也出現了一道道大裂紋,山林燒起了大火,洪水從地底下噴涌出來,一些龍蛇猛獸也趁機溜出來吞食人類,人類面臨著空前的大災難。
女媧目睹如此奇禍,決心終止這場災難。她找來各種各樣的五色石子,用火將它們熔化,然后用這種五色石漿補上了天的窟窿。隨后又斬下一只大鰲的四腳,當做四根柱子,將倒塌的半邊天重新支撐起來。又收集了大量蘆草,把它們燒成灰,止住了滔滔洪水。女媧還擒殺了殘食人類的黑龍,剎住了猛獸的囂張氣焰。
經過女媧一番辛苦的整治后,人類又重新過著安樂的生活。不過這場大災難還是留下了不少痕跡:天向西北傾斜,因而日月星辰都很自然地歸向西方;而地則向東南傾斜,因而一切江河都匯流東南;而當雨過天晴后,補天的五色石便會重新煥發光彩,于是在天空中便出現了彩虹。
伏羲帝和女媧帝直系的第七十七帝為少典,娶有氏為妻,生下炎帝。炎帝號神農氏,長于姜水,他發明了農耕和醫藥,造福蒼生,成為天下共主。他又創造了五弦琴,開始蠟祭和市場。自炎帝開始,中原進入了農耕社會。
因為伏羲、女媧、炎帝是中華文明起源的代表,因而被后人尊稱為“三皇”。隨著人類欲望的滋長,各部落開始互相攻擊,戰亂不已,生靈涂炭,炎帝雖然為天下共主,對此也無可奈何。
當時,南方有個九黎族,善于冶煉之術,是當時大地上唯一會冶煉銅和鐵的部落,制造了刀、戟、弓、弩等各種各樣的兵器,這些銳利的兵器在當時非常罕見,威力無比。九黎族首領名叫蚩尤,野心勃勃,十分強悍。他還有八十一個兄弟,他們全是猛獸的身體,銅頭鐵額,吃的是沙石,兇猛無比。蚩尤一心想兼并諸侯,統一天下,因此開始大肆侵擾別的部落。
有一次,蚩尤向北進軍,侵占了炎帝的地方。炎帝起兵抵抗,但蚩尤武器精良,炎帝根本不是對手,被蚩尤殺得一敗涂地。炎帝走投無路,只好逃去涿鹿,向同父異母的親兄弟黃帝請求幫助。
黃帝姓公孫,因長于姬水,后改姓姬。由于居住在軒轅之丘,號軒轅氏;又因為建國于有熊,所以也稱有熊氏;又因為有土德之瑞,又號稱黃帝。他天生異象,出生幾十天就會說話,少年時思維敏捷,青年時敦厚能干,成年后聰明堅毅。黃帝的部落最早住在西北的姬水附近,后來搬到中原涿鹿一帶定居,開始發展畜牧業和農業。
黃帝妻妾眾多,有四妃十嬪。
四個妃子分別以元、二、三、四稱呼。其中元妃為西陵氏,名叫嫘祖,她是炎帝和黃帝的表妹。二妃方雷氏,名女節。三妃彤魚氏。四妃嫫母,長相丑陋,但因德行高尚,深受黃帝的敬重。
黃帝共有二十五個兒子,只有其中十四個兒子得姓,根據封地所在,各取“姬、酉、祁、己、滕、葴、任、荀、僖、姞、儇、依”十二個姓。當時以德授姓,只有兩個兒子因從其德,得以跟隨黃帝姓姬。
元妃嫘祖生有兩個兒子:長子玄囂,又名青陽,降居江水;次子昌意,降居若水。嫘祖本人聰明異常,當時蠶只有野生的,世人都不知道蠶的用處,嫘祖偶然發現煮熟的蠶繭能夠抽絲,于是開始栽桑養蠶,教民紡織。中原從那個時候開始,就有了絲和帛。后世人為了紀念嫘祖這一功績,就將她尊稱為“先蠶娘娘”。
黃帝手下有一個最博學的官員——史官倉頡,他創制了古代文字。中原的文字當時都是記載在龜殼上,就是因為大荒時期洪水泛濫,遍地都是烏龜,龜殼唾手可得,這也就是后世所說的甲骨文。倉頡還有個兄弟叫倉生,是黃帝手下最勇猛的將領。
黃帝正日益興盛,聽了炎帝的訴說后,決定對抗蚩尤,肩負起安定天下的責任。他聯合各部落人馬,準備在涿鹿的原野上與蚩尤展開一場大決戰。
(https://www.dzxsw.cc/book/37657196/702444787.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