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一鳴驚莒州
縣試,魏昶君以《碑傳集》回答需要高潔官員,答題對策從格式到風骨都讓人如沐春風,如此才得了第一,跳過府試。
歲試,決定能否成為秀才,能否被提學官或其他學子關注。
魏昶君和現代思索過。
一方面在蒙陰縣廣積糧,蓄謀造反。
一方面自己必須在考場一鳴驚人,獲得各方文人的關注,將自己豎立成海瑞一樣的官員,甚至創建“復社”也就是文人小組織,主張報國憂心,在文人圈獲得知名度。
魏昶君在意的,通過知名度自己可以吸取很多底層文人!
自己雖然有兵卒,但缺文人,缺識文斷字,缺管理之人才。
所以此次科舉極重要,就是拉攏底層人才,名號打響莒州一代,也能被記錄歷史,被后世便于觀察。
魏昶君思索片刻,開始回答考題,他和現代經過討論,決定附議提學官。
提學官的意思是朝廷任何政事都應該思考民生,進行實踐,而后再發布。
魏昶君先在考舍點燃火爐,暖了暖手腳,烘烤的熱乎乎之后他開始燒水,碾墨,而后才開始答題。
魏昶君答題來自《論衡》卷一·累害篇,他使用東漢思想家該文獻回答題目。
「吾有感,正所謂動百行,作萬事,嫉妒之人,隨而云起,枳棘鉤掛容體」
「蜂蠆之黨,啄螫懷操豈徒六哉!六者章章,世曾不見。夫不原士之操行有三累,仕宦有三害,身完全者謂之潔,被毀謗者謂之辱;官升進者謂之善,位廢退者謂之惡」
這叫點題。
這意思就是說,如今世風日下,只要是多出力多做事的人,那些嫉妒和針對他的人風起云涌,像是荊棘一樣鉤在他身上,也像是蜂蠆一樣的毒刺開始害他,而很多人卻看不到,只知道那些升官的都是操行德善,那些被罷官降職的是操行低劣,如此這般,導致世風愈發殘破。
所以理當讓讀書人保持清醒,不攀附權貴,面對那些不賢良的高官也要保持抗爭,不和那些人同流合污。
該回答甚善。
提學官冒著得罪儒家文臣的風險出王充考題,那就是詢問面對不良風氣,不良政事如何改變。
魏昶君回答則是讓文臣官吏保持清醒,敢于發現面對不良抗爭,喚醒讀書人真正的立意。
寫完這道考題時,茶水已經咕嘟咕嘟作響了。
魏昶君不急不緩開始倒茶,熬米粥,而后從包裹掏出一塊豬排骨,撒上鹽粒,放在木堆上開始熏烤。
味道香噴噴在考舍散開,引得門口的衙役不斷吞咽口水。
旁邊考舍考生更是恨恨的吸溜著面片湯,饞的流口水。
有考生暗中唾罵:“哪來的不良考生,在考場居然烤肉起來,饞死吾輩了。”
原生態的考生只需要撒鹽,其他什么都沒有,魏昶君吃著烤排骨,喝著米粥,他只感覺渾身舒暢,整個人味蕾都被喚醒打開一樣。
吃飽喝足之后他鋪好羊皮褥子,從包裹取出木桶,開始燒水泡腳,一邊泡著腳他一邊等待新的考題。
咚咚咚咚——伴隨著衙役再次敲鑼打鼓。
三名衙役舉著牌子,新的考題來了。
「多賊,何時能路不拾遺,大明巍峨」
「災變頻發,官吏沉疴」
「和解」
「.....」
該內容很多,這是提學官以他的口吻詢問,如今大明崇禎二年到處都是干旱和雪災,天地可謂陰陽差到了極致。
而陜西的百姓又成群匪患,如今天下當如何治理,如何有一條辦法讓各地那些腐朽的官員治理一方呢?
這是策問!
詢問對策,真正開始考驗考生。
一時間貢院考場,聲音寂靜起來,很多人陷入沉思。
魏昶君筆墨未停,他開始書寫。
「吾有感,《資治通鑒有云》所謂漢宣帝被匪患難,因勃海左右郡災歲饑餓,盜賊并起,和解」
「丞相御史舉薦龔遂」
「帝問,龔言,勃海孤遠,未曾被圣人教化,其民被各種困頓饑寒把持,而官吏不體恤百姓,如此匪患成群,而不知皇也」
「若想民心安定,需要財帛,時間,政令,三管齊下」
魏昶君開始點題。
面對提學官問如何治理大明亂象,魏昶君答題是,他先引用了資治通鑒一個故事,那就是漢宣帝治理勃海盜賊,啟動了一個叫龔遂的官吏,此官吏要求財帛,時間,政策支持,如此他便有能力讓勃海盜賊消失。
然后魏昶君開始承題,也就是告知考官他的策論。
「遂乃開倉廩假貧民,選用良吏尉安牧養焉。遂見齊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乃躬率以儉約,勸民務農桑,各以口率種樹畜養。民有帶持刀劍者,使賣劍買牛,賣刀買犢,曰:“何為帶牛佩犢!”」
該承題的意思是面對那些若匪患嚴重之地,驅散當地官吏,重新設置新官吏,于百姓選舉新的官員。
「而后罷免一切追捕盜賊的縣衙」
「同時對災民和盜賊說,只要是拿著鋤頭和鐮刀的便是良民,而拿著鋒銳武器的則是盜賊,會面臨追捕」
「于盜賊惶恐,解散,放武,拿鋤」
「而后開倉放糧,取糧備荒,親自賑災,防止小吏貪污吸賄」
「下令讓各地官員以身作則帶領百姓開始開墾,挖掘,賣刀買牛,注重農桑為主」
如此勃海小吏治,大守天地民,勃海貧民開始有牲畜積,糧草積,監訟消止。
承題代表講解如何治理。
而接下來破題則是最后一步。
魏昶君認真書寫,反正自己給大明出再多的錦囊妙策,大明朝也會走向滅亡,因為土地兼并太嚴重。
「其有三點,其一,做事條例緩進,了解各事危機」
「其二,定義危機為何,將流寇當成民眾,獲得民心」
「其三,只要能讓百姓富足,可做一切,如此此地才可治理」
魏昶君這次策論寫的很認真,之前對策他寫的花團錦簇,但那是給考官看的,而現在給提學官看,他寫的全是實打實的策論。
現在他遞交試卷,平靜走出考場,其他學舍很多學子還在皺眉思索,思考如何寫的花團錦簇,魏昶君已提著大包小包回到客棧。
夜深。
提學官陳牧茗煩躁看著考生試卷,他一一搖頭:‘花團錦簇,毫無作為,只知道圣賢之理!’“然大明亂象,如何解決,毫無回答。”
直到陳牧茗拿起縣考第一,魏昶君試卷,這一刻他整個人怔住,忍不住興起,大聲叫好。
官員獨立思考之路答題。
還有勃海小吏治事錄答題策論。
周圍考官紛紛圍了上來,有老朽神情怪異:“好一個奇才,此人若治理一方,絕為大才!”
(https://www.dzxsw.cc/book/36338526/36366001.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