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核心政體,現!
縣衙內,眾人目光激動良久。
魏昶君卻并未停下。
軍制塑造完畢,啟蒙部塑造完畢,接下來,他將目光轉向周愈才,徐白海等人。
軍制之后,便是民生體創建。
亦是自身政體核心。
“自今日始,立民部,總長魏昶君,周愈才為民部副總長,徐白海調任沂水縣丞。”
“民部負責培養各地官吏,改善地方經濟,安撫民眾。”
“諾!”
周愈才老邁眼眸激動,徐白海鄭重拱手,興奮看著。
這一刻,有別于大明的核心政體,正式成立!
魏昶君沒有提及詳細官職,他仍在思索。
無論是啟蒙部還是民部,目前都未遵從大明一到九品官職劃分,因為目前自己手中可用人才不多,地區也并不多,僅蒙陰,沂水兩城。
他需要一點點組建政體,和現代隨時討論,甄別,探索,實驗,再決定使用哪一種等級方案。
興奮散去,魏昶君再度開口。
“未來軍中,會使用軍功制,新集體軍功獎勵。”
岳豹與陳鐵唳等總長對視一眼,愈發振奮。
軍功制,昔日大秦以此橫掃六合,而未來,他們或許也將會打造出一支如此悍卒!
若是有史學家顧成知道必然嗤之以鼻,現代軍方和政界聯合給予的政體理念,這種理念打造的軍隊,是任何朝代軍團都不能比擬的。
寒風凜冽,魏昶君看著夜色中返回的沂城鐵騎,夜不收,火槍兵。
也注視著蒙陰縣留下的紅袍軍衛與巡山輕騎。
大爭之世,開始出現雛形。
崇禎三年,整整一年間,崇禎軍事變革失敗,袁崇煥將死,陜西農民軍渡過黃河,烽火遍布山西各縣,明軍遵化大敗。
這一年,大明將內外交困,危機四伏。
軍事,政治,社會階層矛盾重重。
魏昶君的身影踏著寒風,彼時出現在南洛鎮一座作坊中。
“里長,這些便是吾等日夜不停制作的粉條。”
“土豆粉如今都晾在專門修筑倉庫中,保證通風,避免受潮。”
柳小二沒有跪下,他知里長并不喜歡,鄭重匯報。
魏昶君看著數不清的粉條糧食,微微點頭,開始安排柳小二帶商隊前往莒州,販賣土豆粉,換取資源。
以蒙陰知縣,莒州通判魏昶君之名,三百文一斤。
五十多輛牛車,馬車從玉皇廟,落石村,左營鄉各地調集,并商隊護衛,綿長隊伍自南洛鎮出發,一路奔赴莒州。
剛剛經歷韃子劫掠的各莒州縣城,村鎮,糧食緊缺。
南洛土豆粉僅用三日時間,便徹底打開銷路,銷售一空。
深夜,柳小二激動注視清點賬簿。
五十多輛牛車,馬車初次出售土豆粉,折合銀兩四千多兩。
即便對于偌大蒙陰縣城,沂水縣城并不算多,但這也僅僅只是南洛鎮試水經濟。
銷路打開,接下來,便是源源不斷的市場流通!
清點之后,柳小二按照民部給予表單一路采買物資,鐵礦,豬仔,糧種,旋即交付民部。
蒙陰首次經濟流通,出現雛形。
馬上,昔日流民,如今南洛土豆粉管事柳小二興奮不已。
注視這片已全面推廣糧食種植之地,宛若希望初生之土。
左營鄉,田埂處,一雙布靴染滿泥土,卻毫不在意。
魏昶君撥開泥土,擦拭后吃了一口。
獨屬于紅薯的清甜彌散。
左營鄉里正王老漢激動看著里長認可,也看著一旁的徐白海,周愈才和洛水老道。
“吾左營鄉,種地最是拿手。”
“很甜,能吃飽。”
聽聞烤著吃,煮著吃的洛水老道與周愈才夸贊,這個地地道道的莊稼老漢愈發激動,一輩子佝僂的腰都挺直不少。
魏昶君注視如今已擴散一鄉之地的紅薯地,微微點頭。
“可以開始在沂縣全面推廣種植了。”
“南洛鎮也可開始取一半地面,種植紅薯,另外一半,依舊維持土豆種植,保證土豆粉供應。”
“王老漢負責民部紅薯種植推廣總長。”
言及此處,魏昶君伸手輕拍王老漢肩膀。
“爾等責任重大,蒙陰果脯,職責在肩。”
王老漢興奮跪下,眼眶通紅。
“誓死不負里長托付!”
他眼眸深處,青年身影在淚水中略有模糊。
前半生都在縉紳欺壓的世道艱難活著,如今,魏里長已是知縣,卻能與他這樣的升斗小民一同蹲在田埂,更是將民生大計安排于自己。
讀書人說士為知己者死,無非如此!
王老漢攜紅薯種植經驗奔赴沂城,開始教導山民種植紅薯。
沂水縣丞徐白海同樣一路跟隨,親自下地培育種苗,帶領新來流民將紅薯苗一點點安置在山間。
寒風凜冽,糧種遍布,如今是崇禎三年,一月末尾。
落石村,昔日縉紳虞家跋扈之地,如今氣象一新。
磚石壘起,占地頗廣之地,便是民部新規劃棉花作坊。
魏昶君剛剛步入作坊,便聽到彈花弓聲響接連不斷響起。
工人以彈花槌敲擊弓弦,棉花逐漸松軟。
有工人用磨盤壓制彈好的棉花,隨后則是流入下一個環節。
直到后續,開始制作棉衣棉褲。
流水線模式的工廠,已經開始出現雛形。
魏昶君母親程氏負責此地,也在匯報。
“棉花原料大部分是在周邊地主家,或是莒州坊市購買。”
“如今材料并不多,前些時日流民愈多,也需要大量棉褲,棉襖,軍中還需要棉甲,百姓也需要棉鞋才能在這等寒冬下地。”
昔日唯唯諾諾的婦人,如今愈發干練,一一指出當今問題。
聽聞母親開口,魏昶君點頭。
“接下來,可以種植棉花了。”
弓弦聲響中,魏昶君踱步思索當今局勢。
棉花作坊需要棉花,火器營需要開礦,至于紅薯與土豆已經攤開,不必操心,南洛土豆粉也在莒州打開市場。
接下來,需解決主要問題。
“周愈才,安排民部張榜各地,蒙陰縣民在城外種植棉花,村鎮百姓在各地種糧,用以互補。”
周愈才點頭,縣衙流程商議完成,翌日。
鑼鼓聲響中,縣衙官吏紛紛抵達各商族及百姓代表身邊,商議帶領棉花種植,糧食種植互補流通事項。
蒙陰城內商人并無異議,思索片刻后,布莊管事,米鋪主家等代表紛紛點頭。
村鎮鄉老,里正等更是毫不猶豫答應下來。
破韃奴,除縉紳,如今魏昶君威望遍及蒙陰各地。
(https://www.dzxsw.cc/book/36338526/36365959.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