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騎兵
李來亨繼承了大順軍本部,實力在夔東十三家中最強,興山比之大昌房縣,與湖北方向聯系更為緊密,交易也更為便利,李來亨日子雖說也難,但讓手下們吃飽飯還是沒問題。朱慈煊邊走邊看,對李來亨的部將們贊不絕口。見李來亨所部騎兵尤為雄壯,朱慈煊贊道:“這便是威名赫赫的三堵墻了嗎?果然不同凡響,殺氣震天,比之西營騎兵尤勝一籌!
李來亨苦笑道:“殿下謬贊了,他們不是三堵墻!
“不是?”朱慈煊奇道。
“不是的,除了領軍的軍官,其他的都是末將這些年重新訓練的騎兵,但他們,不是三堵墻了。”李來亨心情有些低落。是的,他們不是三堵墻了,真正的三堵墻,只剩下了帶隊的幾十個軍官。昔年,闖王麾下的騎兵勇不可當,在朱仙鎮擊敗明朝數十萬大軍,之后跟隨闖王西進北上,與明軍、建奴皆有大戰,戰功赫赫,贏得了“三堵墻”的美名。一片石之戰中,三堵墻臨危受命,堵截建奴追兵,為闖王爭取了收拾主力逃離京師的時間?上ё阅且院,三堵墻在不斷的戰斗中逐漸消耗,再也不復當年數萬騎兵列陣而進,和建奴對攻的盛況。如今,到了李來亨手上,三堵墻更是只剩下幾十個老兵了。
朱慈煊仔細觀察了一下,確實發現了些許不同。帶隊的軍官依舊佩戴著闖營樣式的大檐帽,而不是明軍的八角盔。他們年齡也都偏大,雖然依舊身姿挺拔,但臉上的風霜和皺紋,刻滿了在亂世中掙扎求存的艱辛。
李來亨解釋道:“自先父受隆武天子招安,忠貞營就不再用‘三堵墻’之名號。他們還自認為‘三堵墻’一員,但末將現在的騎兵,不再是‘三堵墻’了。”
朱慈煊沉默了,片刻后,沉聲道:“臨國公,朝廷有容人之量。三堵墻數次擊敗建奴,威名赫赫,不該任由他們消亡。老兵在,種子就還在。本宮命令你,重建三堵墻,不能讓英雄們就此被人遺忘!”
李來亨虎目噙淚,三堵墻的老兵們也熱淚盈眶。多少年了,闖營一直背負著逼死崇禎、禍亂天下的罵名。即使李過等選擇聯明抗清,南明君臣也從未相信過他們,從未真的把他們視為戰友、兄弟。闖營不能叫闖營了,他們自己改了忠貞營。三堵墻曾經對陣過明軍,自然也不能再提了。曾經輝煌的三堵墻被雪藏、被埋沒,他們何嘗不遺憾、不痛苦?多少次午夜夢回,他們還在和過去的戰友們并肩沖鋒,殺的建奴潰不成軍?但三堵墻,終究已經不存在了。只有殿下,唯有殿下,不在乎闖營的過去,不把他們視為“闖賊”,更將他們稱為英雄。此刻的李來亨,心中充滿了士為知己者死的感動,俯身鄭重道:“末將,謹受命!”
朱慈煊扶起李來亨,叮囑道:“臨國公責任重大,千萬要保護好這些老兵種子,本宮還等著他們帶出一支能縱橫疆場、決戰千里的無敵騎兵呢。大明不以騎兵見長,但來日反攻韃子光復河山,一定是要和建奴騎兵對上的。臨國公,本宮全仰仗你了!
李來亨苦笑,殿下到底年輕,訓練騎兵談何容易。闖王當年縱橫中原大地,更有北方數省之繳獲、財力供養,也就堪堪積蓄了三萬鐵騎。如今四川殘破、云貴疲敝,夔東十三家所占之地更是貧瘠,如何養得起大規模的騎兵。供養一名騎兵的花費,可以維持五到十個步兵,就算賣了他李來亨,那也是養不起的。
李來亨訕訕道:“殿下,末將無能,大概勉強能供養五百騎兵。”五百他還是往多了說的,事實上,他現在手上也就不到三百騎兵,這已經是一文錢掰成兩瓣花的結果了。
朱慈煊暗罵自己想當然了,別的不說,四川云貴幾省都不是產馬地,勉強養出的馬匹也瘦弱矮小,難以披掛沖陣?蓻]有騎兵遮護戰場,僅靠步兵大陣,到了華北地區,到底難以撼動建奴大軍。贏了追不上,輸了跑不掉,這就是步兵面對騎兵的窘境。朱慈煊目光投向北方,心中盤算著是否該首先拿下陜西。陜西在手,向北可連通蒙古,向西可進駐河套,馬源的問題也就解決了。
“想遠了,吳三桂這老漢奸還在保寧呢,他可不好對付。”朱慈煊搖搖頭,趕緊拋開這不切實際的想法。大明如今可沒有進取之力,能守穩西南偏安一隅已是不易,憑著西南的地形,只守不攻,倒是不太需要騎兵。朱慈煊自我開導了一會兒,嘆道:“確實是本宮考慮不周了,無論如何,還請國公守好這些種子,不可讓三堵墻丟了傳承。只要他們還在,三堵墻就還在。大明的鐵騎,定能重現太祖成祖皇帝時的輝煌!”
(https://www.dzxsw.cc/book/36022002/40761797.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