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實在是荒謬至極!
然而又有所區別,蒙恬的牙旗下怎么會只有一個“蒙”字?
按照秦朝法律對上將軍牙旗的規定,應當書寫“上將軍恬”,而不只是一個單獨的“蒙”字。
他皺眉深思,一時難以揣測蒙恬此舉的真實意圖。畢竟對手可是上將軍,更是大秦首屈一指的勇士。
現如今,僅憑百騎之力,竟使得后軍輜重營地崩潰,甚至主將喪命!
對此,必須極度謹慎應對。
蒙恬的大名,早已深入人心。
當韓越初入衛尉軍時,蒙恬率領的長城軍始終力壓衛尉軍一頭,盡管未曾親自會面,但在軍中每一個人都聽說過這位將軍的赫赫威名。
他擅長作戰,用兵獨到,最重要的是,他對國家極其忠誠。
每個戰士都有忠心,而蒙恬歷經生死考驗,成為了其中的翹楚。
之前他不明白蒙恬為何能贏得這樣的聲譽,直到今日,才真正由衷佩服,因為他了解到蒙恬所做的事情。
只是,軍令當前,他不得不遵從。
韓越轉向身旁的副手,“兵車是否已經準備妥當?”
副手恭敬回道:“稟騎都尉,兵車已全部準備完畢!”
韓越心中稍安,早知蒙恬英勇善戰,直至今日才真正體驗到何謂真正的驍勇無敵。
當他初次聽聞斥候匯報時,簡直不敢相信,那堅不可摧的床子弩,以及望樓的支柱,竟能輕易被破壞!
驚嘆之余,他也明白要加強更為嚴密的防守,于是預先安排兵車封堵轅門。
此舉目的并非直接圍剿蒙恬,而是先行阻截。
即使蒙恬有能力撼動床子弩,也無法突破這由兵車封鎖的轅門。
并不是韓越無力應戰,而是他不能直接迎戰。
坦白說,像這樣能與蒙恬正面交鋒的機會實在難得,即使是平時有機會向其請教,也輪不到他這個層級。
在所有軍卒心中,蒙恬就如同神一般的存在,能親眼見到他的人大多是高級將領。
在衛尉軍中,衛尉羯地位最高,其次則是各營軍侯,而韓越的地位還在軍侯之下,怎么可能有機會接觸九卿級別的大人物?
原本以為今日的實戰是一個難得的切磋機會。
但得到的命令卻是按兵不動,等待左軍到達后,再與左軍聯手圍剿蒙恬。
這種做法越發證明蒙恬有多么難以對付。
之所以等待左軍,是為了確保一擊即中。
先前接到的命令只提到與左軍聯合圍剿,并未提及具體的行軍策略,本來還在考慮按兵不動能否等到蒙恬前來,如今蒙恬主動找上門來,可謂恰逢其時。"
看來這場雙方的智謀較量,無人是等閑之輩。
盡管蒙恬即將逼近陣前,且己方已有兵車在前布防,但仍需加倍小心。
那位輜重大營的軍侯以其精妙的后手聞名,結果還不是被蒙恬從望樓上摔死。
實際上,并非那次軍侯的后手不夠出色,床子弩已是頂尖武器,還能有何種更厲害的手段?
蒙恬竟然毫發無損,只能說大家對蒙恬的實力仍然估計不足。
至于公子扶蘇,人們常贊其賢明,卻很少提及他的足智多謀,這并非表示他不夠聰明,而是他不喜歡過分張揚。
公子扶蘇麾下的奴兵大軍,始終讓人擔憂不已。
“公子扶蘇的奴兵在哪里?”韓越問斥候。
斥候愣了一下,回答:“屬下未見其蹤影。”
韓越感到有些蹊蹺,既然奴兵未至,那么蒙恬的親衛來到此處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難道只是為了送死?
韓越并非過于自信,右軍并非單純的輜重后營,而是以作戰為主的部隊,兵力強大,蒙恬就算有再大的能耐,也不至于無視右軍的力量。
對方越是表現出送死的架勢,就越讓人懷疑他們是否另有計謀。
目前他要做的就是按兵不動,等待左軍的到來,因此不管對方如何挑釁,都不必與其正面沖突。
唯一擔憂的是奴兵偷襲。
戰場上火燒敵營是常見戰術,而公子扶蘇又曾在河套地區與蒙恬并肩作戰多年,他們二人若生出這樣的念頭,一點也不稀奇。
倘若營帳被燒毀,晚上又能去哪里安歇?
“來人,立刻去后方排查,務必防止奴兵混入。”
“韓越小兒,可敢出營與我一決雌雄!”話音未落,一陣粗獷的聲音從營帳外傳來。
剎那間,營帳中的眾人士氣陡變,滿臉怒容,仿佛心頭憋著一團火。
囂張至極!僅僅百余人,竟敢直逼衛尉軍數千人大營門前叫陣!
即便你們長城軍名聲在外又如何?豈能把衛尉軍看作無物?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韓越身上,手緊緊握住劍柄,只要騎都尉一聲令下,他們定會沖出去,將這百余人斬殺殆盡,挫挫他們的銳氣!
人們總說長城軍驍勇善戰,還真以為能騎在衛尉軍頭上作威作福!
哼,只怕他們不清楚這次遇到了誰,韓越,韓騎都尉!他可是戰場上的猛將!
他在歷次征戰中,從未敗績,因此得以進入衛尉軍,成為騎都尉。
豈容他人隨意叫囂!
韓越同樣憤怒至極!
身為將領多年,首次遭遇有人在眼前公然叫囂挑戰,且僅憑區區百人!
縱然是蒙恬又怎樣?能摧毀床子弩又如何
然而此刻,盡管深意再濃烈,他麾下只有區區百人,此刻正帶領部下在營門之外挑戰搦戰。
而衛尉軍坐擁五千精銳,尤其右軍全隊皆為裝備精良的正規士卒,
他們是實實在在的士、正卒,而非那些披掛著鎧甲的奴仆或輔助兵力。
即使不派遣大軍出擊,至少也應該派出一名百將,赴戰場之上回應對方的挑戰,不至于這般顏面掃地。
“致師”,源于周朝的戰爭禮節,雖至秦時,戰爭已無所不用其極,但這一傳統仍存,甚至延續至漢末三國時期,依舊盛行一時。
而在秦代的致師較之漢末更為文雅有序,除了主將間的單挑對決,亦常見雙方派出數位勇士在兩軍陣前較量,或是以此回應對方的搦戰。
究其根源,當時的戰爭實質在于征服,我覬覦你的領土、子民,進而發動攻擊,目的在于擊敗你這位領主——即主將,繼而接手你的土地、財富、人民及軍隊。
“征”字原意即征收財物,“服”字原意則是指臣服,所以我的征服,本意即是讓你向我進貢財富與人口。目標既定,無論是通過戰勝獲取,還是你主動獻上,均非關鍵所在。
因此,在周朝征戰前,雙方需預先商定決戰之時。宋襄公不愿趁楚軍半渡之際發起攻擊,最終在與楚國爭霸中落敗喪生,然而周人乃至秦人都未視其為迂腐或愚笨,反而贊美他是真正的貴族典范。
然而,秦人雖推崇宋襄公,自身卻也不乏突襲、背刺乃至半渡而擊之舉,甚至曾利用與楚王會晤的機會將其扣押。
然而,對于蒙恬而言,卻稱不上是敵人。
當前對方在營門外求戰,只需派出一名百將率領百名鐵甲士卒迎戰致師,即便無法匹敵蒙恬這樣的絕世名將,至少也可對其造成重大打擊。
連續幾次致師過后,即使蒙恬不陣亡,也可能僅剩光桿司令一位,又能有何作為呢?
況且,以蒙恬上將軍的身份,料想即使孤身一人,他亦不會輕易逃離。
這樣一來,豈非易如反掌?
實在難以理解,騎都尉為何遲遲不出擊,何不讓對方見識一下,何謂秦朝最強軍隊的實力!
營帳內的眾人無不怒火中燒,耳畔縈繞著一陣陣囂張挑釁之聲。這些聲音并非出自同一人之口,
百多人幾乎接力般,一人喊畢,另一人緊跟其后。
所有人都恨得牙癢癢,韓越也不例外。
韓越并非愚蠢之輩,他人所想,他豈會不知?
然而,軍令如山,他也無計可施。
只能靜待其變。
…………
轅門外,蒙喜身穿青灰鐵甲,穩坐馬背,冷峻的目光直視前方的大營。
按照計策,他此刻假扮上將軍蒙恬而來,如今計策成功,對方卻按兵不動。
這還能是什么原因?無疑是出于恐懼!
他在心中暗自感嘆,上將軍的威名果真能震懾四方,僅憑名號就能讓對方龜縮營中,不敢出戰。
實在是荒謬至極!
僅憑百人之力,竟能讓數千衛尉軍噤若寒蟬。
然而,他心頭并無太多欣喜,更多的是一種沉重的壓力。
誠然,衛尉軍長期伴隨始皇帝左右,實戰演練的機會確實不多。而對于士兵而言,最忌諱的就是久疏戰陣,唯有不斷磨礪才能不斷進步。
長城軍雖遠在河套之地,但訓練和戰斗從未間斷,自然非衛尉軍所能比擬。
然而,缺乏實戰經驗是一回事,勇氣又是另一回事。
衛尉軍絕不缺乏勇氣,選拔士卒時看重的就是勇猛彪悍。
真正被嚇得魂飛魄散的,其實是身處中軍大營的李斯趙高等人!
不可否認,李斯趙高等人雖非將領,但要說他們對軍事一竅不通,倒也不至于。
出身大貴族之家,家中往往豢養著數千乃至上萬名門客,封地之中也有眾多家族武士,或多或少都曾有過統兵的經歷。
然而,各有所長,各有專攻。
在上將軍這樣打破常規的行動面前,李斯趙高等人的有限統兵經驗顯得捉襟見肘。
于是乎,擁有五千精銳之師的衛尉軍右軍,在面對區區百人的搦戰時,竟然選擇不應戰!
親衛們在感到好笑的同時,也有些茫然失措,難道就這樣干等下去?還是直接強行沖擊?
他們的眼神紛紛投向蒙喜,“軍候,我們現在該如何是好?”
強行沖擊自然不行,那樣只會暴露自己并非上將軍蒙恬的事實。
而且,攻打右軍大營本就不在親衛們的計劃之內,他們此次行動的目的僅僅是牽制衛尉軍的防守力量。
衛尉軍共有五大營,其中前軍隨騎都尉李超奔赴瑯琊臺,剩下的四軍仍然保持著嚴整的軍陣布局。
其中中軍大營位于東嶺東北,而后軍、左軍、右軍三個大營將瑯琊縣除珠山、蒙山以外的唯一高地——東嶺緊緊圍住,從而控制住三個方向。
三個大營之間有斥候頻繁巡邏,有小股部隊來回巡查,編織成一張密不透風的大網。一旦網中的任何一點被觸動,臨近的大營便會迅速調集大軍,將任何可能威脅到中軍的勢力消滅殆盡。
此外,衛尉軍還在瑯琊縣周邊布下重重封鎖線,東側面臨大海,又有李超的前軍駐守,想要接近中軍大營,簡直難于登天。
除非能調動多個大營的衛尉軍兵力,并讓對方誤以為,蒙恬此刻就在右軍大營。
憑借上將軍蒙恬的赫赫威名,加上瞬間擊潰后軍輜重營地的戰績,李斯趙高必定會高度緊張,他們必將派遣心腹,統帥大軍,意圖一舉定乾坤。
因此,為了讓上將軍的計劃得以實現,拖延時間越長越好。
“等!等他們來包圍我們!”蒙喜沉穩地命令道。
聽聞此言,眾親衛哄然大笑!
他們早已猜到會是這個結果,對此并不驚訝。
真正讓他們驚愕的是衛尉軍的反應。
上百人對抗他們幾千人,他們竟然不敢一戰,而是坐等援軍前來包圍自己?!
真是天下奇談!
什么號稱天下無敵的衛尉軍,原來不過是天下第一的懦夫!
對這些親衛來說,他們無意去思考太深層次的戰略問題,那是將領該做的事情。
右軍騎都尉的苦衷他們不清楚,也懶得去理會。
“哈哈!想不到衛尉軍如此膽小如鼠!”
一名親衛放聲笑道。
蒙喜亦隨之大笑!
這次他們本就抱著必死的決心而來,實際上包圍與否對他們來說并無太大區別。蒙喜深知,區區百人,真的很難與幾千右軍正面抗衡。
真是令人難以置信,對方究竟有多么懼怕上將軍的名號。
既然對方愿意拖延,那就等!等上將軍完成使命,獻上不死之藥,等始皇帝降下旨意,剿滅逆賊!
不過……
他們這邊進展尚算順利,卻不知公子扶蘇那邊情況如何?
那十個人是否已經抵達?
蒙喜的目光穿越東嶺,投向東南方向。
他知道,左軍既然采取行動,表明左軍統領乃李斯趙高的心腹。
他們欲剿滅的對象不僅僅是一個上將軍蒙恬,還包
公子扶蘇騎馬而坐,眉宇間凝結著憂慮。
他目睹奴兵們紛紛倒下,陣亡者靜默無言,幸存者則慘遭衛尉軍無情斬首,心中痛苦萬分,滿腔怒火難以遏制。秦軍歷史上曾有武安君白起一次性坑殺數十萬趙軍的記錄,然而,此刻的奴兵與衛尉軍雖在交鋒,實則并非敵對關系。
兩者皆是袍澤兄弟,無論是否同屬一軍,秦兵之間極富團結精神,即便在六國覆滅后,老秦人更是一體相連。追溯至始皇帝平定嫪毐等人之亂,也只是處決了嫪毐等為首貴族,將其余門客兵丁編入軍隊,并未進行大規模屠殺,僅針對罪魁禍首。
怎會有因對手受傷即刻斬殺的道理?扶蘇憤懣不已,恨不能將對面指揮之人立刻除掉,卻束手無策。同時,他心頭更添一抹沉重。
(https://www.dzxsw.cc/book/36011820/36365994.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