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山東起義
時間過得很快,天啟元年已經進入了第六個月。
今天是一個比較特殊的日子,一張御史的奏疏引起了他的注意,這個御史叫方震孺,雖然在朱由校淺薄的歷史知識中,并沒有關于他的記憶,但他用實際行動讓朱由校記憶深刻。
在御史言官們普遍不干人事,不說人話的時候,他卻總會提出一些中肯的建議,是一個干實事的人:年初遼寧失陷,方震孺一日十三次上疏,請增巡撫,通海運,調邊兵,易司馬,援助東北。一日五鼓撾公卿門,籌劃方略,痛哭流涕,自請赴前方犒師。所以朱由校十分的欽佩與重視他,看到今天又有他的奏章之后,便特意挑的出來仔細閱讀。
奏書文字簡練,核心主旨也十分明了,請求以少詹事孫承宗代替崔景榮為兵部尚書。朱由校,頓時覺得有些尷尬,我艸,怎么把他給忘了呀?
孫承宗是明末的名臣,著名的愛國將領、民族英雄,曾經以左庶子充當日講官,理論上來說是自己的老師。不過朱由校已經逃課很久了,完全把這件事忘了,實屬是不應該。
他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這樣放在自己身邊,實屬浪費了。但是直接提升為兵部尚書,實在是不太可能,不論是資歷還是功績,都是不夠格的。
“永壽,擬指,提孫承宗為兵部添設侍郎,主持遼東防務,發給內閣。”理論上,內閣是有封駁權的,但很少會有頭鐵的大臣用;就像是皇帝可以繞開內閣發中旨,但正常的皇帝沒有幾個會怎么干一樣,這是一個大家都遵守的游戲規則。況且這個要求是完全合理的,朝廷中的許多大臣都知道孫承宗的能力,內閣是一定會通過的。
天啟元年六月二十七日,天朗氣清,惠風和暢。整頓京營,已經小有成效;新式的火器正在鑄造,一切都是積極向上。朱由校的心情十分愉悅,如果沒有看到這一張奏書的話——山東反了。
上個月,錦衣衛就已經受到了情報,聞香教殘黨有所異動。在原先的歷史上,徐鴻儒造反是天啟二年的事。但是因為自己的移民政策,事情變得不一樣了,雖然朝廷三令五申的下旨強調移民要以各地的流民為先,無地少地者自愿。
但在現實的執行之中,會變成什么樣子?用膝蓋想也是知道的。大地主與官府相勾結,許多人被迫成為了流民,許多貧農甚至是中農,都被強制進行了移民,而給予的補償卻少的可憐。因此,留給人民的選擇就很明顯,反了他娘的。
這也是這次文香叫起義時間提前,并且人數甚廣的原因,不過好在雖然人數比歷史上多,但是僅僅局限于山東一地,沒有像歷史那樣,在河北,河南都有流寇。
有壓迫的地方就有反抗,所以這次起義的震中,也是毫無懸念的爆發在了一個有趣的地方一一曲阜,不愧是衍圣公腳下的土地。這也可能是在這個壞消息中唯一的好消息了;不對,還有一個好消息,畢竟起義之后,流民一定會大大增加,介時移民政策一定會更好的實施。
山東地區的大規模起義,立刻引發了朝堂上的震動,畢竟山東離京城太近,實在無法置之不理。南北之運河就有經過山東,一旦運河被切斷,這個國家南北不能通暢,京城之所用將不能滿足;況且現在遼東之給養,大多都是從山東走海路運輸,可以說,此時山東為遼東之根基,一旦山東有事,海運暫停,則遼東可能有失。所以不由得大家不重視。
起義軍以紅巾為號,先后攻下鄆城、鄒縣、滕縣、曲阜,隊伍迅速展到數萬人。不過好在,雖然起義者人數眾多,但卻是實打實的烏合之眾。
各地援軍已經準備出發,而京營也應該見一見血了。
不過這次起義也給朱由校提了一個醒:運河仍朝廷命脈,國家對運河的依賴過重了,一旦大運河有事,后果不堪設想。
海運要提上日程了,海關也是可以借此實際施展一下,這是一個行動的機會。
(https://www.dzxsw.cc/book/35975898/724010553.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