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南巡
那次微服私訪的經歷并不好受。朱由校接續好幾天都覺得很是失落。但又因為無事所做而得不到舒展與排解。
整頓救濟院的事,他想都沒想,大明現在需要做的事太多了,這個根本排不上號。而且以目前官員的貪腐程度不管撥下來多少銀子,也起不到什么作用。
所以朱由校現在很煩惱,卻又無處發泄。
朝廷的政務都由內閣非常良好的處理了;發明創造都是由專業的工匠、大臣負責研究的,他只是提供一個大體的設計思路與目標要求罷了,他自己并插不上什么手,沒辦法,畢竟不是理工科出身,嚴重的缺少相關知識;至于改革的事情,樞密院也在盡心竭力的推進著,關于土豆的推廣,他們已經想好了方法,在前天就把提案交給了朱由校。
樞密院認為最好的推廣方式就是在明面上不推廣,不以政治力量為手段進行強硬的推廣。種植土豆當然是對農民們有好處的,但想獲得他們的支持,那就必須讓他們知道這對自己有好處才行。用行政手段進行強硬的推廣只會適得其反,引起民間廣泛的抵觸情緒:嘉靖年間的“改稻為桑”政策就是實例。
不過問題在于,以目前大明政府的基層組織能力與公信力,嗯,不提也罷……所以,政府宣傳這條路,基本上就是被堵死了。不過樞密院還是另辟蹊徑地想到了一個好辦法:
他們提意將部分種植糧食和經濟作物的皇莊與官田暫時性的變成專門的土豆種植基地,然后派全副武裝的警衛隊來守護土豆——這樣住在旁邊的人們會覺得土豆是很有價值的食材。
同時命令警衛若看到有人偷竊土豆,則放他們逃脫;如果有人嘗試行賄以換取土豆,無論價格多少都要答應。這倒算是利用人們的逆反心理了。
并且樞密院希望朱由校能起到帶頭作用,把士豆推上了皇宮的餐桌,在宴會上,也可以邀請臣子勛貴一起吃土豆。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毫無疑問的,這個提案得到了通過,對此,朱由校提供無條件的支持;這個好消息也讓他振奮了一些,脫離了微服私訪時產生的消極影響。
現在的朱由校打算找些事做,這個天下還需要做的事情太多,他覺得自己對這個國家還不了解,“南巡”這個詞鬼使神差的出現在他腦海中。南巡這個想法的出現是感性的,非理智的;不過等他理性的思考后發現,這件事是可行的。
明朝的政治制度、政治實操與其所帶來的慣性,決定了這個政治體系在歷史意義上的短時間內(十幾年乃至幾十年),即使沒有皇帝也完全可以繼續運行下去,而不會導致崩潰或出現bug。
萬歷后期的歷史便是明證:即使沒了皇帝國家依然可以平穩運行一一反正即使是在平常政策的執行與決定者,也不是皇帝。但是由于皇帝掌管全國的人事任免(雖然明代人任由吏部決定的,但最后需要皇帝簽字),而萬厲的怠政,導致了地方官職出了大問題。為明末整個地方脫離中央政府的控制要有巨大的責任。
不過,當然,朱由校并不會離開太多時間,最多也幾個月罷了。
不過當他真的向內閣提出自己要南巡的意愿時,卻得到了負面的答復。內閣以勞民傷財為由拒絕了,并且還暗示他不要向武宗學習。好吧,在批斗武宗這一點上,內閣的建議還是中肯的。
皇帝南巡,就意味著要修建行宮,黃土鋪路,凈水潑街,這對國家的經濟有很大負擔。歷朝歷代,皇帝外出巡狩,都是一筆不小的支出(晚唐,晚清除外),以前在大明的財政狀況,內閣的拒絕是情理之中的。
歷史上,乾隆六下江南,累計花費白銀二千余萬兩,前后修建行宮三十余座。甚至為修路蓋宮殿,強占良田土地,使沿途農民流離失所,民不聊生。
乾隆三十年南巡時,他親眼瞧見官員們拆毀民屋以建行宮。當場熱烈表揚了官員們的“孝心”,加官進爵,賞銀兩萬兩。
大臣尹會一上奏章說南巡造成“民間疾苦,怨聲載道”,乾隆大火:“民間疾苦,你指出什么地方疾苦?怨聲載道,你指出什么人載道?”(“汝謂民間疾苦,試指何人疾苦?汝謂怨聲載道,試指何人怨言?”《清代通史》)
紀曉嵐曾趁便稱江南人民的財產已經枯竭,乾隆怒斥:“我看你文學上還有點能力,才給你一個官做,其實不過當作娼妓豢養罷了,你怎么敢議論國家大事?”。(“朕以汝文學尚優,故使領四庫全館,實不過以倡優蓄之,汝何敢妄談國事!”)
當然,窮奢極欲至此,中國歷史上也僅有滿清這一例,不過,歷史上其他皇帝的南巡雖然程度、規模遠遠不及,但性質別無二致。
再加上大明本朝,就有一個正德皇帝南巡鬧出了不小的亂子,內閣的心里可是一片陰影,對這個負面例子以史為鑒便,更不可能同意了。
當然,朱由校自然是不可能這么輕易放棄的,更何況,他的南巡并不是為了享受,而是視察。
他把自己的計劃整理成案,派人遞給了內閣,內閣尚未作出答復:
為了以免勞民傷財,所以朱由校決定并不修建御道與行路,不走陸路,直接走海路;內閣由此對安全問題表示懷疑。
至于行程,朱由校打算先去遼東犒勞軍隊;然后再去一趟朝鮮;隨后去山東查看災后重建的情況,之后先去南京休整一下,最后去福建視察移民和海防,再去廣東廣州,查看海貿。
在這里順便說一下,山東的第一批移民總共只有二千戶,不足萬人,目前已經在遼東扎了根兒。而第二批移民,經朱由校和內閣商量,放棄了根本制定的繼續移民遼東政策。他們當時只想到遼南人口稀少,卻沒有想到從后金有大量的難民逃回了明朝的實控區,導致現在那里人口激增,土地承載能力已經十分有限。最終朝廷決定,第二批山東移民暫定三萬人,移民朝鮮。
內閣對朱由校的南巡計劃,仍然抱有抵觸的心態,但他堅持如此,事件一時間陷入了焦灼。
(https://www.dzxsw.cc/book/35975898/698469558.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