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9章天順年間的東西
"但是考古學家挖出來過另一種奇特的青銅鏡,叫做透光銅鏡。”
"外表與普通銅鏡一模一樣,可是光打在正面就會映出銅鏡背面所鑄的銘文及圖案。”
"正是因為這種特殊性,所以這種鏡子又被認為是傳說中的秦王照骨鏡。”
"只不過制作工藝太過繁雜,迄今都沒有能夠成功仿制。”
“如果是真的,那么這些太監們做的事情就相當于隨手在紙上涂抹,畫出來了一幅《清明上河圖》。”
你們覺得可能嗎?
眾人看到這消息直接揺頭。
這么高難度的事情要是這么隨意就能做出來,這就真的是給猴子一臺打字機寫出來《誅仙》了。
"那這個是怎么弄出來的?”
眾人看著屏幕有些好奇。
如果說這個東西制作難度這么高,幾個太監不可能做到吧?
孟德也滿臉贊同。
他是行內人,比寶友們更明白秦王照骨鏡的情況。
這個東西作為大夏國傳說中的東西,除了那幾卷最早的記載的資料,后面沒有任何記載。
而且能夠通過鏡子照射骨骼血肉,還用金銀粉做區分。
這比現在的x機都要厲害,要說這有實物,考古學界信不信孟德不知道。
他反正是不信。
葉君看著屏幕也開口道。
"秦王照骨鏡歷史上是沒有實物的,剛剛頑固寶友說的那個透光銅鏡算是這個秦王照骨鏡的低配版本。”
"不過也只是低配版本了。”
"這東西的原理,倒是可以簡單說一說。”
"嗯?”
眾人聽到葉君這話都傻了。
這個還真的有原理么?
他們剛剛聽天京大頑固分析的時候可沒想過這個都能有原理。
葉君看著屏幕淡淡開口。
"原理也不是我說的,而是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記載的。”
"沈括?夢溪筆談?”
寶友們聽到這兩個名字都覺得有點不可思議。
這個名字他們是聽過的,作為北宋著名的科學家,沈括可以說是在大夏國科學史上都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一本《夢溪筆談》成為大夏國科學史上的里程碑,本人更是醫術、天文、地理、算術、科學多方發展。
沒想到連這個他也有研究。
葉君不知道寶友在想什么,看著彈幕淡定開口。
"世有透光鑒人有原其理。”
"鑄時薄處先冷,背文差厚,后冷而銅縮多。文雖在背,而鑒面隱有跡,所以于光中現。”
"這是原文,翻譯過來大概就是鏡子后面有銘文導致鏡子厚薄不一,收縮時候內部有應力作用。”
”打磨鏡面的時候,鏡子中的應力釋放,導致鏡面產生了極其微小的形變。”
"這變化是跟隨后面的紋路長生的,所以才會反射對應的形狀。”
"換個例子,你們在一面鏡子上貼住一部分,再用光照射,反射出來的形狀就會有貼住的影響,這樣能理解了嗎?”
眾人聽到這個解釋,略一腦補,再無疑惑,紛紛感慨葉君解釋的通透。
"古人能做到這一點,屬實厲害啊!"
"可不是,這手藝我聽著都困難,現在激光雕刻可能才行,沒想到古人用手打磨出來的。"
孟德也聽懂這個意思,看著手里的罐子,陷入疑惑。
"那這個東西?”
葉君看向罐子微微一笑。
"練手之作。”
"有人想要把這個罐子送上去,有人想要把罐子弄出來。”
"我能看破這個蛾蛾罐的秘密,自然也有別人可以。”
"只不過那人恰好是個神工,見到這東西已經被大漆包裹住,起了玩心,在不損壞大漆的情況下做出這么一個仿青銅透鏡的東西。”
"也很正常。”
神工又是什么?
眾人聽著這個新詞不太明白,四處詢問,希望有寶友能夠解釋。
孟德看一眼屏幕,嘆口氣,不知道是在感慨什么。
半晌,悠悠開口。
"神工就是古代對手藝達到極致的工匠的稱呼,自從魯班之后,能夠擔當得起神工稱呼的,全都是宮中的絕頂手藝人。”
"而且各種工匠的神工還多有不一樣。”
"內官監有十作,御用監有四作。涵蓋木、石、竹、玉、漆、燈、佛各類工藝!”
"玉雕的翡翠白菜,牙雕的象牙蘿卜和牙雕套球,木器的機關術、金瓷之類更是數不勝數。”
"當時的頂級工匠出品的東西就和書法繪畫一樣受人追捧。”
"明代有記載的一個木工,就是因為制作的木器精良好用受到眾人邀約。”
"光是靠手藝就在天京城買了一座宅子,還配了四五人照顧。”
"普通工匠都這樣,神工更是不一般。”
"能成為神工,必然是青史留名的人。”
孟德說著話,眼神落下,仔細把玩著手中的罐子。
"您倒是說啊!”
"孟朝奉,您這是吊的一手好胃口?”
"看來明天要去御古齋逛一圈了,給你們拿一點東西了。”
看到這評論,直播間觀眾都忍不住大笑起來。
"這是拿東西么?直接說送刀片不就好了,還這么委婉。”
葉君看著彈幕悠悠開口。
"其實不是孟朝奉不想說,而是他不知道怎么說。”
眾人聽著話忍不住嘴角抽動。
他們知道葉神說的這個不是一般人,可沒想到這么不一般。
居然連孟德朝奉都不知道。
孟德老臉一紅也不知道該說什么。
剛剛自己口快接了神工的話,沒想到反倒是把自己坑了。
掛在那里還在想對策,就被葉君搶白了。
寶友們也不管孟德的尷尬,笑著詢問葉君這是怎么回事。
這個東西又是怎么回事?
"這個東西的制作者是楊塌,天順年間的明朝漆匠!”
葉君說出一個名字,眾人完全蒙圈。
他們也就隨口一說,并不指望葉君真的說出來。
畢竟幾百年前的東西,沒有證據也沒有標記,還沒上手,怎么可能一眼看出來。
葉君知道寶友的疑惑,看一眼彈幕解釋道。
"楊塌,字景和,吳中人,父為漆工,承父業,明漆理。這是記錄在書籍中的存在。”
"《骨董鎖記》《元明事類篇》《明畫錄》中都有提到。”
"而且翻看明代史料也可以看出楊塌的漆作在當時就可以賣出不菲的價格,甚至有不少人專門耗費千金求購他的作品。”
(https://www.dzxsw.cc/book/35636112/30286978.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