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一百九十九 守得云開終見君 虎踞龍盤戰扶余 2
幽州軍攻占遼東時,與攻占營州一樣,都是大軍在前,文吏在后,將士修建要塞,鞏固防線,文吏接管民政,化敵境為我境。
遼東之地,之前數易其手,一直在契丹與渤海國手中輾轉,而在這一月中,幽州軍讓遼東的百姓知道了,這片土地,原本是屬于誰的,今后又屬于誰,誰才是他們的主人!
穩固營州、遼東之后,李從璟率領幽州軍進入渤海國,與大明安合軍。
百戰、盧龍及新軍,都沒有分散軍力駐守兩地,兩地的駐軍,從原本盧龍九州的地方邊軍中抽調。
如此一來,勢必導致其他地方的邊軍力量被削弱。為此,李從璟下節度使令,令留守幽州的衛道募兵!
北伐是一場持續性的大戰,平雁南、克營州、攻遼東,再與契丹會戰,隨著戰事不斷深入,幽州逐漸風起云涌,盧龍九州之地,無一例外被卷入其中,成為支撐這場戰斗的根本。一切人力、物力、財力,都將從各地源源不斷匯集起來,而后運往前線,為戰爭所用。
這是真正的一鎮之戰,盧龍節度使這個藩鎮,以一地戰一國,所有一切,都徹底投入其中。
杜千書沒有跟隨李從璟進入渤海,在大軍從營州、遼東開拔之時,他奉命留守營州,為大軍鎮守后方。杜千書本文人,鎮守營州還需要一名武將,營州關系北伐大軍命脈,尋常武將難以擔當如此重任,奉命與杜千書共鎮營州的武將,是皇甫麟。
皇甫麟起于風云激蕩的梁晉之戰后期,原本只是梁朝一名普通都指揮使,部曲只有五千控鶴軍。然而在戴思遠、王彥章等梁朝名將,相繼飲恨后,他奮軀而起,不避榮辱,意圖以一己之力,挽狂瀾于既倒,扶大廈之將傾,無國士之名,有國士之實。不論成敗如何,終不負大丈夫之風流。
控鶴軍殘部并入百戰軍后,皇甫麟受任鎮守邊關古北口,受嚴寒之苦、白眼之譏,長久隱忍,一朝破繭,終助李從璟奪下古北口北關。從此,檀州唐軍,可睥睨草原,攻守隨心。
此后,皇甫麟被李從璟調回幽州,進入百戰軍核心將領序列。
亂世出梟雄,國難見豪杰。
皇甫麟是前者,杜千書則是后者。國仇家恨集于一身,才能有弱冠之齡孤身入敵國的壯舉。他有一顆赤子之心,所以能入虎穴能得虎子,有信仰,所以歷經磨難,得見輝煌。
“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此言所繪之景,固然引人入勝,然而事實往往并非如此。路漫漫其修遠兮,多少人行走一生,也行不到源頭,非是所選道路不對,更非心智不堅,實在是道阻且長。所以能在水窮處看云起的人,都是幸運的,我亦如是。”營州城樓,杜千書輕輕搖頭,對皇甫麟溫和而真摯的說道,“所以將軍方才夸贊之言,實為謬贊了。天下何其之大,才能心性勝過千書者多不可數,然而今日站在這里的之所以是千書,不是其他人,沒有別的緣由,只因遇見軍帥的是千書。”
剛對杜千書的人品和才學有過贊美之言的皇甫麟,聞言笑道:“都說杜先生溫恭謙讓,有君子之風,看來事實果然如此。盧龍民間有傳言,論及軍帥麾下四才子風采,稱之為‘風流名士莫神機,篤行君子有千書,殫精竭慮為子民,更上層樓見文伯’,雖是坊間笑談,卻有幾分神韻。”
杜千書微微一怔,隨即有些哭笑不得。
傳言所論及的四才子,自然是莫離、杜千書、衛道、王樸。莫離風流不羈,有古人風采,謀劃軍機有鬼神莫測之能,說是莫神機不為過,衛道歷任掌書記,職責后勤保障之事,的確稱得上殫精竭慮,說他杜千書篤行君子可謂恰如其分,不過最后一句“更上層樓見文伯”,到底是調侃王樸只會錦上添花,還是說他有讓整個盧龍更進一步的能力,就不得而知了。
兩人在城樓上已經言談許久,之所以會站在這里,卻是因為營州正有軍隊在進出。
此時的營州,城防早已不是忽赤也速兒坐鎮的那個營州,整個城墻正在修繕,已初見雛形,完成后可加高超過兩丈,厚度相應增加,每面城墻上新鑿數個城門,皆采用甕城的形式凸出,城墻后的角樓與城門錯落有致,整個城防體系,僅此就已完全立體,更不用說其它。
不僅營州如此,遼東建安城也是如此。
每攻掠一座大城,即將其修建為堅固的軍事堡壘,作為區域防御中心,支撐起地方防御體系,再以配套防御工事連接各地,形成嚴密軍事防御網,確保攻占一地即真正據有一地。
這就是李從璟對付契丹的軍事策略,這種策略,也叫作蠶食!
話鋒一轉,皇甫麟說道:“至今日,遼東方面傷情穩定的重傷員,已經全部轉移到營州,破損的甲胄、軍械等物也已隨之抵達,這些傷員、軍械將分為兩部,一部營州自行安置、修繕,一部分得護送回盧龍;從幽州運來的糧草、醫藥和補給軍械,第一部分也已抵達,何時轉運,還有待與杜先生商議。”
營州作為連接前方戰場與后方的中樞,地位之所以重要,原因便在于此。
杜千書肅然道:“正待與將軍合計。”
實地看過護送傷員、物資的軍隊,杜千書和皇甫麟回到官署,商議處理各項事務。這些事項其實都應由杜千書謀劃,只不過謀劃妥當之后,要軍隊配合施行,所以杜千書便請了皇甫麟來,在計劃制定的時候便做好協調。
處理完這些事,天色已黑,皇甫麟松了口氣,起身向杜千書告辭,杜千書起身相送。
在離開房門時,皇甫麟眼角瞥到院中角落的石凳上,安靜坐著一名恬淡的女子,興許是兩人出門的動靜驚動了她,女子轉過頭來,正好看到出門的皇甫麟和杜千書。
女子手中握著一支表面被磨平的梆笛,干凈的雙眸如一汪清潭,她安靜的坐在那里,安靜的看過來,怎么都像是一個溫婉的大家閨秀。這樣的女子,讓人不禁聯想到秋日的微風,溪水潺潺的林子,寧靜而又干凈。
然而,作為百戰軍核心將領,皇甫麟卻知道,對方神態的純凈無害只是表象罷了,在這層表現下隱藏著的力量,足以讓任何人側目。這樣的反差,無疑讓面前的女子顯得格外危險。
杜千書是書生,手無縛雞之力,皇甫麟知道這名女子是李從璟留在這里護衛杜千書周全的。他向對方點點頭,算是打過招呼,這便出了院子。
杜千書也看到了這名女子,皇甫麟因為內心隱含的忌憚不愿與之過多交集,杜千書的情況卻不一樣。他走過去,看著這名女子,溫和的道:“細細兒,院中風大且涼,你實在沒有必要一直枯坐在這里,即便是為了保護我。這里很安全,內外都有你的人把守,你還有什么不放心的?”
與杜千書青梅竹馬的劉細細抬起頭,輕輕的看著杜千書因為勞累而顯得憔悴的臉,眸底流淌著不用言說的關切和情意,面對杜千書的勸說,她沒有開口,只是安靜的看著他。
她在反對杜千書的意見。
然而即便是表達自己的立場,劉細細采取的也是最溫和的一種方式,即便是反對對方的話,她也不愿開口反駁他。
杜千書還想說什么,話到嘴邊,卻什么也說不出口。
青梅竹馬,也曾許諾一生,并且真心相信過,怎奈世事難料,不是她不夠好,而是兩個人已處在不同的天地,并且漸行漸遠。他是世間偉男子,胸懷天下,他需要的是一個能夠和他并肩論天下的人,讀書潑茶香也好,指點江山畫江湖也罷,總得理解他胸中那點別人或許不以為然,他卻視為生命的文墨。
兒女情長,英雄氣短,問世間情為何物?
杜千書默然轉身,又去處理那些似乎永遠處理不完的政務。
......
大明安終于見到了李從璟。
即便是只宿一夜的行營,幽州軍也將其扎的極為牢靠,章法嚴明。
這不是大明安初次見到幽州軍,同光元年隨李從璟從草原到檀州時,他也曾有幸一睹幽州軍風采,那時他就曾為幽州軍的軍容所震驚,也是從那時起,他立志要建立一支那樣的軍隊,這也是他治軍極其嚴格的根由。
然而這回再見幽州軍,大明安心中的震驚又甚了幾分。他知道,眼前這支軍隊比之先前,又強大了不少。這讓他的心緒有些奔涌,其中的意味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然而無論如何,或許只有這樣一支軍隊,才能真能幫他將渤海國保存下來。
李從璟在中軍轅門迎接大明安。
兩年的時間對有些人來說很短,但對大明安而言,卻是歷經沉浮,從閑人到權臣,從普通貴族到執掌一國命運的權貴的整個過程。這一切,都是眼前這人所賜。
見到轅門外面帶微笑、氣度從容的李從璟,大明安停馬落鞍,前驅到對方面前,肅然而立,以渤海國最莊重的行禮方式作為問候,“李將軍,你總算來了!”
(https://www.dzxsw.cc/book/3559/2560862.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