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高歌一曲將進(jìn)酒,了解大唐收獲多
大唐長安,萬人矚目,人們都在翹首以盼那仙人的廣播。
當(dāng)圓月當(dāng)空,清輝滿地的時候,期盼已久的仙音再次唱響在長安城上空。
“君不見 黃河之水天上來,
奔流到海不復(fù)回。
君不見 高堂明鏡悲白發(fā),
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盡還復(fù)來。”
當(dāng)醇厚而富有穿透力的女性嗓音唱響之時,長安城沸騰了。
又是李白的詩!
這一道豪縱狂放的《將進(jìn)酒》在大唐流傳極廣,不要說文人,就連市井小民飲酒之時也會吟上一兩句,可謂是無人不知。
此時聽天上的仙人唱起,豪邁之情油然而生,不少人向天稽首,痛飲一杯。
上一次是月下獨(dú)酌無人應(yīng),這次就是萬人同飲,熱鬧非凡。
“烹羊宰牛且為樂 ,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 、丹丘生, 將進(jìn)酒 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 ,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 ,但愿長醉不復(fù)醒。
古來圣賢皆寂寞 ,惟有飲者留其名!
只聽得李隆基心生感慨,人生苦短,時光易逝,唯有飲者才能留下千古美名。他轉(zhuǎn)頭與楊貴妃相視一笑,再飲一杯。
“與君歌一曲, 請君為我傾耳聽。
陳王昔時宴平樂, 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 ,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 千金裘, 呼兒將出換美酒。
將進(jìn)酒, 將進(jìn)酒,
與爾同銷萬古愁。
與爾同銷萬古愁!”
太子李亨聽后激動地大喊一聲“與爾同銷萬古愁”,又猛灌了一杯。
想到自己這個太子已經(jīng)四十多歲了,而當(dāng)今圣上年逾七十仍不肯退位,他心中不禁愁緒萬千。
愁啊愁,與君共進(jìn)一杯酒,同銷萬古愁。
李沁在一旁直跺腳,這個太子太沉不住氣,聽一首歌而已,就失態(tài)成這樣,真是讓人無語。
此時李白已經(jīng)不再是獨(dú)自站在商賈群里欣賞天上的仙音了,他周圍圍滿了文人墨客、權(quán)貴豪族,他們無不交口稱贊。
這次仙人再次唱起李白的詩,無疑證明了李白在仙人心中的分量。
說不定李白真的是仙人轉(zhuǎn)世呢?
否則為什么天下的仙人會再三唱他的詩句呢?
在眾人的吹捧下,李白很快就得了一個“詩仙”的稱名。想必不用等到天亮,這個“詩仙”之名就會傳遍長安城,甚至整個大唐。
李白陶醉了,沉浸在無數(shù)人的追捧里,今晚注定又是一個不醉不歸的夜晚。
——————
張玉書透過小綠的視角,聽著大唐人議論紛紛,想到下面無數(shù)人瘋狂的舉動,簡直驚呆了。
岳父大人的這個廣播,簡直太牛了!僅僅是放一首歌,就引來無數(shù)人失態(tài),跟現(xiàn)代的超級巨星比起來,簡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這首歌可是詩仙李白的經(jīng)典之作,在后世廣為流傳,沒想到在唐代朝可無人不知。
說到這個,張玉書就在想,李白可是他的偶像啊,那可是神往已久了。
古代可沒有照片之類的東西流傳下來,他只能憑一些流傳下來的李白畫像瞻仰詩仙的風(fēng)采。
此時,張玉書靈機(jī)一動,有小綠這個連接唐朝的寶貝在,是不是就有機(jī)會一睹詩仙李白的風(fēng)采了呢?
正想到妙處,就聽歌聲漸漸停息,張妙聲向觀眾們說了幾句,就開始播放西游記了。
雖然上次偷聽時已經(jīng)聽到廣播里播放西游記了,但張玉書還是忍不住吐槽,玄奘取經(jīng)回來還沒多少年,就給大唐人講西游記,老丈人的膽子太大了,就不怕人家把玄奘的事跡和西游記一對比,看出不妥的地方來嗎?
不過他也只能在心里說說,可不敢阻止張妙聲放西游記,人家大唐的聽眾已經(jīng)聽上癮了,如果現(xiàn)在停播的話,后果不堪設(shè)想。
他想得沒錯,此時,為孫悟空著急了一個月的聽眾們可算等到了西游記的開播,都豎著耳朵開心地聽了起來。
話說那孫悟空刀槍不入,水火不侵,天庭也拿他沒辦法,最后由太上老君出手,扔到八卦爐煉丹,要把他當(dāng)作原料來煉,煉成丹藥以彌補(bǔ)損失。
聽眾們那是一個揪心啊。
古代最厲害的酷刑就是炮烙之刑,將犯人綁在銅柱上,然后將銅柱加熱至通紅,讓犯人在極端的痛苦中死去,讓人聞之色變,害怕不已。
而如今,孫悟空要被扔到丹爐里去煉,那豈不是比炮烙之刑更可怕?
何況這還不是一般的丹爐,那可是太上老君的八卦爐啊。里面用的是三昧真火,威力巨大,可以焚燒一切,金屬都能熔成汁、石頭也能化成煙,焚燒妖魔鬼怪等邪惡之物更是不在話下。
而孫悟空要在八卦爐里煉上七七四十九日,哪里還有命在?
聽眾們?nèi)滩蛔樗罅艘话押梗钡貌坏昧恕?br /> “完了,完了。孫悟空這次死定了,肯定是連渣都不剩了。”
“那可不一定!庇腥朔瘩g道,“你忘了,他在閻王那里銷了生死簿,已是長生不死之身了,應(yīng)該死不了。”
“你傻啊!庇钟腥私釉挼溃伴L生不死說的是不會陽壽已盡而死,孫悟空這種死法屬于橫死,不歸生死簿管的。”
眾人議論紛紛,都為孫悟空的命運(yùn)擔(dān)憂不已,通過小綠的能力,玉書聽了個清清楚楚。
他把這些都一一記下,感覺收獲頗豐。他想著,這些材料足以讓他對唐朝人對生死的認(rèn)知有更深入的了解,日后完全可以據(jù)此寫出一篇精彩的論文。
張玉書滿心歡喜,仿佛已經(jīng)看到了自己站在學(xué)術(shù)的巔峰,手握這篇論文,接受著眾人的贊嘆。然而,就在他陶醉于自己的美好幻想中時,凝綠給他潑了一盆冷水,讓他的心情瞬間跌入谷底。
“你記這個沒用,總不能用這個寫論文吧?你的論據(jù)就是唐朝人聽了西游記后的一系列反應(yīng)?”
張玉書一下就呆住了。對啊,這些材料確實沒法用啊。西游記這件事怎么解釋呢?
張凝綠見他那樣子,差點(diǎn)笑岔了氣,明明親眼看到親耳聽到唐朝的種種情況卻不能用在論文,這種憋屈你也嘗嘗吧。
(https://www.dzxsw.cc/book/35554601/36366028.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ǎng):www.dzxsw.cc。手機(jī)版閱讀網(wǎng)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