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音樂之醉
看到評委兼解說韓伯期竟然還主動發問了,觀眾們也不管他能不能看見,也都紛紛在彈幕上回復起了他。
“啊對對對,王榭老師就是長安人。”
“口胡,他是渭城的,才不是長安的。”
“我舉報,王榭老師竟然在歌詞里夾帶私貨。”
“抗議,醪糟才不是長安的特產,是我們蜀地的特產,流傳到長安去的。”
“所以醪糟到底是什么?”
“醪糟是一種米酒,又叫酒釀、甜酒,舊時叫“醴”。制作時用糯米釀制,其實是整個大華區傳統的特產酒。”
“臥槽,我搜索了一下,這不是我們這的酒釀嗎?”
“我們這也有,不過我們這叫甜米酒。”
“笑死,醪糟也算酒了?我這邊都當飲料或者甜湯喝的。”
“你別說,古時候這玩意就是酒。”
“懂了,小二,上一壇酒,括號里:醪糟,我今天要脹死在店里!”
“哈哈哈,我們這是給孕婦補身子的。”
“……”
在韓伯期逐字“翻譯”后,屏幕上的彈幕也越發的歡樂起來。
不過很快,他們就快樂不起來了。
因為戴泉聲音一挑,第三段來了。
“花槍風雪挑葫蘆”
“哨棒過崗打猛虎”
“謫仙對影撈玉蟾”
“詩圣放歌擊浪還”
觀眾們下意識的看向了畫中畫里面的韓伯期,只見韓伯期嘴角一抽,然后有些不確定的說道:
“第一句...我似乎也不知道來源,不知道王榭從哪里看到的。”
“第二句嘛,同上,我也不知道。”
似乎是為了找回場面,前兩句之后韓伯期的聲音一揚:
“第三句倒是很好說,《唐才子傳·李青蓮》:“青蓮晚節好黃、老,度牛渚磯,乘酒捉月,遂沉水中。”據說李青蓮死于酒后撈月,溺水而死。”
“第四句還是來自王榭的詩集,化用了‘白日放歌須縱酒’。”
不過觀眾們要看的是這個嗎?他們的注意力當然在前兩句了。
“哈哈哈,韓伯期老師也有不知道的事情。”
“術業有專攻,大華文化浩瀚如海,韓伯期老師有不知道的也是正常。”
“誰閑的沒事看這些雜書啊,哦,除了王榭這個變態。”
“關鍵是王榭還老化用自己詩集中的詩句,這是在給自己打廣告嗎?!”
“這廣告代價不菲啊~”
“有沒有可能他只是自戀?”
“……”
但是還有一波觀眾就沒有這種苦惱,那就是王拂直播間的觀眾們,他們找不到答案直接問王榭本人就完了。
在聽到王拂轉達的問題后,王榭也是無奈,他略微組織了一下語言后,這才開口道:“這兩句其實都來自‘秦川’的同一部作品,第一句是其中一章《林沖風雪山神廟》,他打酒的時候逃過一劫;第二句則是另一章《武松醉過景陽岡》,他憑借著酒意赤手空拳打死了一頭猛虎。”
這下都不用水友們催促,王拂就直接問道:“是哪一本啊?我怎么沒有聽說過?”
王榭摸了摸頭尷尬一笑:“他還沒有發表呢。”
至于隨后水友們問什么時候發表,王榭則攤手表示:“那得問秦川,我王榭怎么能知道呢?”
就在觀眾們還要問的時候,王榭連忙指指臺上:“聽歌,聽歌。”
也正是在這個時候,戴泉的聲音陡然一提,整首歌曲進入了副歌部分。
“大甕一揚傾江海”
“飲日吞月胸中來”
“大夢一場三千載”
“悲喜穿腸莫掛懷”
“大風翕張浪形骸”
“疏狂放歌死便埋”
“大瘋一躺兩相忘”
“不知東方天既白”
副歌里,戴泉的聲音依舊不緊不慢,詩與酒的文化似粼粼細波緩緩移來,隨著典故的運化而漸入佳境,驀然風起云涌,大浪滔天,又像是詩人擊節放歌,乘浪而去。
瀟灑、豪放、飄逸、癡狂,都被“酒”之一字所盡收。
相對于戴泉的不緊不慢,韓伯期此刻的語速非常之快:
“陸放翁,一飲五百年,一醉三千秋。”
“佛教著名佛偈: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
“劉邦飲酒作大風歌: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劉伶,古今達者,醉后何妨死便埋。”
“化用白樂天的詩句:狂夫與我兩相忘,故態些些亦不妨。縱酒放歌聊自樂,接輿爭解教人狂。”
“蘇子《赤壁賦》:相與枕籍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但即使韓伯期已經有些嘴干舌燥了,他還是堅持著再說了一句:“王榭這小子可以啊,不愧歌壇謫仙之名。”
歌曲很快進入第二部分。
在重復的第一段過后,韓伯期這才松了一口氣。
只是第一部分的歌詞就讓他搜腸刮肚,而第二部分要是還有新的歌詞的話,他都不敢確定他是不是也能找到出處。
他也是一個人,早知道就不嘚瑟了。
不過很快韓伯期又愣住了,因為真的有新詞了。
在第二部分的第一段過后,戴泉再次開口吟唱:
“羲之流觴筆抒懷”
“瑯琊太守傴僂來”
“關公壯行斬華雄”
“悟空借膽鬧天宮”
韓伯期無奈,但是看著周圍其他人關注的目光,他又開始解釋了起來。
“第一句是王羲之蘭亭曲水流觴。”
“第二句是歐陽修《醉翁亭記》: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歐陽先生曾任瑯琊太守。”
“至于第三句、第四句,不用我再解釋了吧。”
觀眾們當然不用韓伯期解釋后兩句,《三國演義》和《西游記》誰沒有看過?!
而后,隨著歌曲再次進入副歌,韓伯期才真正的松了一口氣。
這下就真的是第一段重復了。
按照韓伯期作為音樂人的經驗,王榭應該不會再搞花活了。
不過直到戴泉收聲后,韓伯期還是最后開口點評了起來:
“好一首《大氿歌》,完全將大華酒文化在歌曲中揮灑了出來,連未飲過酒的人都似乎感受到了酒的韻味。”
“對于大華人來說,酒不止是一種飲品,更是詩意,是一種精神氣質。而王榭就把這一種精神氣質相當完整地傳送給了每一個聽眾。”
對于韓伯期的點評,觀眾們也都十分認同。
“不著一字,盡得風流。”
“看看有沒有人后悔年輕時沒好好學古詩詞和文言文。”
“十年江湖事說與山鬼聽。”
“不行了,我現在就要去小酌一杯。”
“歌雖好聽,但是不要貪杯哦~”
“……”
一首《大氿歌》,讓王榭獲得了贊譽,讓音樂人們獲得了新的靈感,讓觀眾們獲得了酒文化的洗禮。
唯有作為演唱者的戴泉,真正的成為了工具人。
不過想必等觀眾們將來重新回味起這首歌的時候,也能感受到戴泉其實也醉倒在了《大氿歌》的醇厚里。
這是音樂人的醉,醉后淺吟低唱,不失風骨。
(https://www.dzxsw.cc/book/35504852/792075578.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