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節 信任與信念
自從踏入這個時空,老羅從東非開始就在不停的挖坑,卻很少這么有針對性的對付一個族群,實在是因了他在后世西疆當兵時候的思維慣性——后世經常在CHN西疆攪風攪雨的混蛋實在是讓人煩不勝煩,他的許多戰友就倒在和那些所謂突厥后裔的戰場上,讓他怎能不遷怒這個時代的那些家伙?
說起突厥人,有很多關于這個族群由來的提法,比較公允的是他們出自于匈奴這個混合大群落,曾經是柔然人的“鍛奴”,后來柔然人被拓跋鮮卑人打敗打散,突厥人趁機分離了出來,并在當時的王族“阿史那”族裔統領下崛起,直到他們被東方崛起的大唐打斷脊梁骨西遷,這個時期的突厥人在名義上依附于阿拔斯人,在整個中亞橫行,他們基本控制了整個東西方的商路——絲綢之路。
按照原本歷史的發展,百年之后,一個強大的突厥人帝國將在這片土地上興起,并被西方人稱作塞爾柱帝國,然后與西方的十字軍直接碰撞,后來更直接向東羅馬也就是拜占庭帝國挑戰,并在十五世紀中葉攻入君士坦丁堡,最后演變成奧斯曼土耳其帝國。
不過眼下突厥人還只是一個寬泛的聯合名詞,而不是一個民族的專屬名詞,就像東方古老的匈奴、鮮卑之類的名詞一樣,只是一個多部落的聯合體,土庫曼只不過是其中一個,現在最強大的一個部落罷了。
來到這片土地,老羅就沒想讓突厥人心想事成,對付突厥人需要不停的敲打,大錘砸和小錘敲都要有。
當然老羅從沒把這個時代的人當傻瓜,能在這個時代稱王稱霸的家伙有幾個是白給的?他老羅頂多算是戰力出眾,拼了老命能砍幾百個就已經屬于不是人的等級了,手中又沒有他最擅長的武器,沒有機槍沖鋒槍狙擊步槍,也沒有手榴彈導彈原子彈,能殺得掉幾個?那位伽色尼的二代埃米爾馬哈穆德能在歷史上留下名字,就決不會是一個狂妄自大魯莽沖動的家伙。
按照老羅的記憶,這個馬哈穆德是個野心勃勃的家伙,似乎對南亞次大陸那塊地方有著常人難以理解的執著偏好,史書上記載的是這個家伙總計對南亞發動了十七次的戰爭,真的是令人費解,或許是因為對那片水汽濕潤的土地上的咖喱味兒有所偏好?還是因為喜歡喝恒河渾濁的河水?
老羅猜不到,當然也沒必要去猜。
在達姆甘滅了帕薩爾調動起來的近萬人之后,老羅就知道這種消息肯定難以隱瞞下去,先不說戰場范圍難以有效控制,戰敗的突厥人逃兵數目不詳肯定會走漏消息,就是周圍的部族也會充當伽色尼人的耳目。所以在結束了達姆甘南部的戰斗之后,他根本就沒計劃在那里停留,只是用最短的時間收攏了一些交換來的婦人還有繳獲,就開始命令東歸隊伍繼續東行。
不為別的,只是尋找一塊合適交戰的戰場,至少要對自己這邊有利的戰場。
馬什哈德在這個年代就是個不設防的小城,因為來到這里的大多都是綠教什葉派的信徒,因為人數聚集的多,隨之也帶來了眾多的商人,有了眾多商人的存在,這里就成了商路上一個提供補給和交換物資的集結點。
中亞的很多城市在初期都是這樣形成的,馬什哈德這里卻又有些不同,它有著其他集結點不具備的宗教色彩,而且還是什葉派的圣地,人數眾多又混雜,其中就有很多的阿拉伯人,按照赫爾頓混在城市里探聽來的消息,伽色尼土庫曼人曾經幾次試圖在這里駐軍,都被本地的阿拉伯人伊瑪目給否決了,而伽色尼這個政權還是尊奉阿拔斯王國為宗主國,他們就勢必不能撕破臉在馬什哈德附近大肆調動軍隊。
而只要那位二代埃米爾不能調動超出十萬人的軍隊,老羅就敢和對方打出一場切肉戰。沒錯,有東行主營的婦孺老人拖累,守備營的萬多戰士注定不能動,能動的就只有不足兩千人的騎兵校,面對數萬敵人,不足兩千人的騎兵怎么用?
這確實是個難題,只不過在老羅看來,卻不是什么難事,后世同樣數萬人的軍事基地麻煩不麻煩?只要有心配合合適的器材一樣可以無聲無息潛入,何況這個時代的萬人軍營?
按照后世特種作戰的標準,這時節的數萬人的軍營就是一塊肥碩可以佐餐的肉食,如果有合適的攻擊武器和人手做刀子,完全可以把它切得零零碎碎。
按照得來的消息,精兵兩萬,輔兵數目不明,一千八對五萬還是六萬,如果是常規戰法肯定輸定了,人數優勢在冷兵器戰爭時期是決定性因素。老羅手中僅僅一千八佰人的騎兵校是一把還不夠鋒利的刀子,或許他們具備別人沒有的勇氣,但這并不足以戰勝敵人,欠缺的是士兵的素質和武器的殺傷力。
好在老羅不是那種只能躲在戰場遠處的嘴炮黨,無論是動手能力,還是戰略意識,甚至知識水準,老羅的水平都遠勝于這個時代的所謂戰略野心家,更何況時空的跨越還賦予了他超人的體質,至今也沒摸清楚的自愈能力,甚至還有隨身空間這種金手指以及精神力這種常人根本沒聽過的能力,所有這些這個時代的人所不了解的東西將會成為勝利的關鍵。
當然,只有攻擊是不夠的,你去打擊別人的同時也會被不可避免的被敵人所窺探,所以攻守兼備才是王道。伽色尼土庫曼人最初始的目標是唐人營的工匠,怎樣保護眾多的家眷和非戰斗人員同樣是一個難題。
老羅從軍帳出來到后營李姌這邊的一路上都在思考這些問題,即使現在坐在篝火前啃著羊腿的同時也有些魂不守舍。當然不是因為女人的魂不守舍,他的腦袋還沉浸在近期的軍事安排上。
做一個兼顧軍民的統領真的不容易,即使以他曾經短暫當過聯合國維和軍官的經歷也有些手足無措,無他,時代背景和風土人情全然不一樣,雜務繁多同時還有人才缺乏的困擾,好在因為隨身空間的緣故少了一些后勤方面的顧慮,否則真的累死人了。
他有些不由自主地慶幸自己的先見之明,早在埃爾祖魯姆的時候就想到了偏廂車這種東西,雖然這玩意兒制造起來很麻煩,可以說耗費了唐人營這么多年定居希爾凡積攢下來的大部分鐵料,同時一路上因為過于沉重也沒少被人埋怨行走不便勞心勞力,但是如今面對有敵來襲的時候,這種復雜而且笨重的大家伙就成了所有人的保命法寶。
眼下東歸主營安扎在了馬什哈德西北約二十羅馬里的兩處連接的小山崗上,山崗下面是水流還算不錯的阿沙夫河支流——這個時代還沒有后世那么完全的荒漠化,兩處小山崗的北面是垂直落差超過四百米的峭壁,除非這個時代真的有飛檐走壁的超絕人物,否則完全不用擔心北面會有敵人突襲。
兩座山崗之間是安置家眷以及非戰斗人員的地方,山崗的高處則是安置了很多的小型投石機(這玩意兒只有扎營的時候才組裝起來,平時拉在四輪馬車上,就像一堆木料),此外還有不確定數目的床弩,山崗底部的開闊帶如今被偏廂車圍了起來,變成了滿身是刺的低矮城墻,兩座小山崗變成了互成犄角之勢的軍城,周圍密布又壕溝和馬腿坑、井欄、拒馬以及鐵蒺藜之類的安全措施,不敢說固若金湯,至少沒有數萬的人命付出,別想攻破偏廂車構成的營壘。
從上午抵達這里,午間都沒有休息,所有人都在忙碌安扎這處營地,到了老羅啃羊腿的時候,四周的布置已經初具規模,勞累了一天的人們沒什么沮喪情緒,反而因為白天的忙碌而顯得格外興奮,四下里不時傳來他們的喝彩叫好聲。
聽著四下里的聲音,如果說一開始到希爾凡的時候老羅還曾經有放棄這些唐裔的想法,到如今那些想法已經蹤跡全無了,不是因為所謂的同宗同族的執念,也不是因為李姌的所謂愛屋及烏的聯系,更多的則是信任與信念。信任是需要點滴的事情累積培養的,信念則是需要不停地提點與強化的。
一路東來,已經跨越了千里之遙,老羅已經在這些唐裔中間建立了一種戰無不勝和慮事周全的形象,所以像這種已經通告會有數萬敵人來襲的情況下,眾人才會覺得沒什么好擔憂的,至于信念,一開始在希爾凡的時候,回歸東方不過是一種夢想,如今路途近半,回到故鄉則成了融入每個人心中的一種新的執念。
借著耳力的靈敏,聽著遠處人們或者吹噓或者激昂的話語,老羅心底的想法漸漸堅定,不為榮譽,不為恩仇,只是為了這些平凡樸實而且愿意跟隨自己的人們,也不容許突厥人打擾他們的安寧。
…………………………………………
附:也許是因為推廣不力的原因,也許是因為本人的文字稚嫩的緣故,本書的數據不是很好看——這大概是網站編輯審核簽約的核心指標,筆者在這里懇求走過的路過的各位,如果覺得這個故事還值得一覽,請贊助一下手里寬泛的推薦票,當然如果各位的書架還有空余的空間,還請把這個故事記錄在你的書簽里。多謝……
;
(https://www.dzxsw.cc/book/3536/2554809.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