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安頓1
日子就這么一天天的過去了,這期間流放隊伍又倒霉的遭遇了一場泥石流,遇到了一次土匪襲擊,又減員了不少。
尤其是那場土匪襲擊,那群土匪一上來就明擺著是想將他們隊伍里的所有人給連鍋端了的,百十個土匪早就埋伏在路旁的林子里,在他們走到他們埋伏位置的時候突然就殺了出來,也不管你是官差還是犯人,上來見人就砍,一輪沖刺下來就傷了幾十條人命,其中還包括三個官差。
最后還是以宋衙役為首的八十多個官差不得不跟這幫土匪玩了命,又有周瑾帶著手下十八個少年在一旁幫忙,才最終把那幫土匪給擊退了。
周瑾當時見宋衙役這邊的人數雖跟土匪不相伯仲,但畢竟慌亂之下準備不足,對上早就嚴陣以待的土匪,先從氣勢上就被土匪壓了一頭,又加上流放隊伍里的婦孺們過于慌亂,讓官差們心態也跟著受了影響,雖有宋衙役身先士卒,但依然氣勢低迷,周瑾覺得照這么下去,官差這邊必輸無疑。
官差若是敗了,他們這些犯人自然也不會有好下場,所以周瑾不得不將鄭氏幾個交給妹妹周瑜照看,自己則帶著手下十八個少年殺了上去,去支援宋衙役一群。
當然,周瑾也不會蠻干,什么也不準備就帶著十幾個少年去送死,而是趁著土匪和官兵正戰做一團,將跟著自己的少年們按著三人一組,分成了六組,每人手里都拿著一個捕魚時用的魚叉,(其實就是個帶著尖頭的長棍子,別的武器他們也沒有!),又開了個極其簡短的戰場會議,才帶著少年們朝著土匪們攻了過去。
少年們按著周瑾說的,三個人為一個團體,互為后背,互相關照,也不靠戰場太近,見哪個土匪落單,或者不防備才一涌而上,三人一起用魚叉招呼,也不拘打到哪兒,打著沒打著,打完就跑,按周瑾的話說,他們這次行動的主要宗旨就是達到干擾敵人的目的。
十幾個少年經過這段時間一塊捉魚捕蝦,爬樹打獵的磨合,早就分外默契,雖然力氣不足,但勝在年紀小,體型靈活,跑的很快,加上相互配合的也很好,不一會兒就有十幾個土匪著了他們暗算,讓宋衙役這邊頓覺輕松不少。
眾官差見眾少年都這么英勇了,也士氣大漲,才最終以傷亡十人(包括最初被土匪襲擊時就死了的三人)的代價,最終戰勝了土匪。
這一場大戰讓宋衙役等官差事后很久還在心有余悸,就差一點,他們這些人就可能再也回不去家了,也因此對于幫助他們的周瑾,周澤林等人更是心存感激。
尤其是周瑾一幫子少年,要沒有他們的插科打諢,他們很可能就輸了!
為了表示對周瑾和眾少年的感謝,自此以后,宋衙役干脆將十八個少年的伙食都負責起來,讓他們以后都跟著官兵一起吃住,也因此,到了最后,一群流放少年竟然跟押送官兵都混的熟了,臨分手時竟然都有些依依不舍起來。
一個月后,流放隊伍終于到達了遼東界,隊伍也從最初出發時的三百九十二人銳減到了二百零八人。
真是可以算上死傷過半了!
“瑾哥兒,明天就該將你們移送給遼東負責你們的官兵了,昨兒個大哥跟你說的事兒你想好了么?”
宋衙役邊坐在騾子車尾部跟著車晃晃悠悠,邊問跟在一旁的周瑾。
昨天,宋衙役特意告訴了周瑾,說憑著他十來年押送犯人的經驗看,他們這隊人犯因為人數眾多,又是同族,為防止他們到了遼東后聚成一團不服管教,應該會被分開安置,問周瑾一家可有什么想法沒有,他與那些接收他們的官差也算打過幾次交道,若是有,趁著交接的時候他也可以為他們家走走門路。
“想好了,”周瑾邊亦步亦趨的跟著騾車,邊回答宋衙役的話,“宋大哥,您也知道我們家那點事兒的,這首先能不能別讓我們家跟我祖父他們分一塊兒?”
“嗯,這點我早想到了,反正你們已經跟你那祖父分了家,到時候你把分家文書給我,我找人單把你們家從老周家的戶籍中給摘出來就行了,這點倒好說,不是什么難事,”宋衙役點頭應了,又問:“還有別的沒?比如你們家有沒有交好的人家?想分到一起的?像你們這種流放過來的,分得地方大概都好不到哪去,那些都得靠你們以后自己經營了,大哥也幫不了你,但跟哪幾家分到一處,大哥倒可以給你安排安排!”
能跟交好的人家分到一起當然好了,畢竟相互熟悉些,以后都在一處住著,將來即使他去了軍營,留下的人也能跟他娘他們彼此關照著些。
周瑾也是最近才從宋衙役口中知道,原來他們到了遼東后還不算流放結束,還有一重要關卡要過,
因為他們到了遼東后都會被劃分為軍戶,大燕律規定,凡是軍戶之家,每滿三個男丁或者滿四口以上的家庭就得出一個男丁去軍營服役,滿六個男丁或者十人以上的家庭且有三個男丁以上的,就得出兩個男丁服役,以此類推,人多去服役的人也就多。
周瑾家雖未滿三個男丁,但卻滿了四口人,也就是說周瑾到了遼東,還得到軍營去服役,還是沒有年限一直干到死的那種!
周瑾當時聽了氣的直罵了一晚上的mmb,心道,難怪不管他怎么鬧騰他便宜祖父都用一副似笑非笑的模樣看著他呢,合了在這等著他呢!
原來不管分不分家,他這服役名額都逃不掉的,周瑾甚至都能猜到那壞老頭當時心里想的是什么!一準兒想的是,我就看著你折騰,你小子折騰半天也是個炮灰的命!
唯一能安慰周瑾的就是這兵也不算白當,宋衙役說他只要能活著升到總旗,那他們一家罪臣家眷的名頭就能摘了,以后雖然還是軍戶,但他弟或者他兒子長大以后就能參加科考了,萬一考中舉人,就能改換門庭,將他們家從軍戶之家變成農耕之家。
另外,宋衙役說這軍戶之家還有一個好處,就是他們這些發配充軍的軍戶到了地方后,都能被分配幾十畝乃至上百畝的荒蕪土地以做耕種,兩年以后,待土地肥沃后,只需每年給軍隊上交一定量的糧食就行。
但這好處在周瑾看來,有還不如沒有,若是說他們這些被強制入伍的兵士等于是賣身給了軍隊的話,那這所謂的免費給予土地讓他們耕種的政策,就等于將他們一家子都給賣了,變相成為了軍隊的佃戶,還是給軍隊開荒的那種佃戶。
至于后來宋衙役因為看他一副如喪考妣的悲催樣子,為了安慰他加的那句,他當兵后還可以從軍隊里每月領一石糧餉補貼家用的話,周瑾就更不以為然了!
既然他們全家都被賣給了軍隊,那就等于一切權益都歸軍隊所有了,哪里還會有什么人權,以后軍隊讓他們耕田他們就得耕田,讓他們去打仗他們就得去打仗,那自然,軍隊的長官若說沒錢發餉,或者少發餉,他們也就只能干等著,絲毫沒有別的辦法。
所以指著那一百二十斤的糧餉在周瑾看來,還不如指著他弟周璃或者他將來的兒子中舉好改換門庭來的靠譜呢!
至于周瑾為何如此篤定那些官兵會克扣底下兵的糧餉呢,那還用說?前世的歷史書上,早就把這大燕所謂的屯兵制的利弊給分析的明明白白的了。
前世他所知的歷史上,將屯兵制這一制度給發揚光大的莫過于大明朝的開山鼻祖朱元璋了,那老朱真真可以堪稱世上所有黑心老板剝削底下員工中的典范了,周扒皮見了都得關他叫祖師爺的那種。
老朱曾夸口說:吾養兵百萬,不費百姓一粒米!說白了就是他不僅想養百萬大軍還想一分錢都不出!
他之所以敢這么說,完全是因為把養兵的重擔都放到了士兵自己的頭上了,那老朱可是非常熱衷于手下員工應該自己養活自己的理論,于是他仿效歷朝先例,設立了衛所屯兵制度,并把這一古老制度給徹底發揚光大了!
將軍隊以衛所的形式分散到各地后,士兵們便需要自力更生,也就是說兵士們除了需要承擔戍守、作戰等軍事任務,還需要在屯駐地區耕種上面發配下來的農田。
農田所得糧食供應自己不算,當田產充盈并有余糧之后,還需繳納百分之二十稅糧給國家。
靠著這套設計,朱元璋成功的實現了今天很多老板都夢寐以求的愿望:又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
但明朝的軍屯制雖然在明朝初期為國家的財政和邊防建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使得數以百萬計的荒田得到開墾,糧食產量劇增,但這些都是建立在對軍戶殘酷剝削的基礎之上的。
軍屯出產的糧食,除了自食之外,還必須交納“屯田籽粒”。洪武年間規定,“人給田四十畝,歲征其半,余存自食”,也就是軍戶的產量一半需要上交。
而軍戶本身就一直處于服役的狀態,這使得國家對軍籍戶口的剝削是遠遠高于一般的民戶的。如果軍戶失去了土地,軍戶就要“包賠屯田籽粒”,也就是說分給你的田地不管你種的出種不出糧食,都是要交糧給上面。在明朝中期,就有許多土地因為貧瘠而被荒廢,又有許多屯田被官宦占據,但是國家依然要讓屯軍交納屯田籽粒,使得眾多軍戶們不得不“終身傭身以輸糧而不足者”。
此外,軍戶還要飽受各級軍官、權貴的壓迫和剝削,這種壓迫和剝削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私役軍卒,二是克扣月糧。也就是說那些權貴不但將軍戶當奴隸使,還不想給飯吃!
剝削的慘重,屯田的侵奪,種種這些,使得明朝中后期大量軍籍戶口不斷逃亡,也使得原來的屯兵制度也名存實亡,因此從明朝中后期之后,就開始推行起了募兵制。「注1」
雖然此時這個他從沒聽說過得大燕朝,屯兵制跟周瑾所知的明朝有所不同,但是大差不差,大框架都是差不多的,也因此對于熟知前世歷史的周瑾來說,淪為軍戶,才對他有這么大的打擊!
(https://www.dzxsw.cc/book/35347530/30598515.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