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无弹窗无广告小说在线阅读

大眾小說網 > 康乾盛世,我吃定了! > 第24章 海外商路

第24章 海外商路


第24章  海外商路

        待到王禮起身,朱怡炅連忙問道:“王先生,你剛剛說到商路,這臺彎也有海上商路?是走的哪里?”

        王禮拱手說道:“回稟大王,微臣所言的這條海上商路,乃是自福建走臺彎,再到倭國的長崎港。行商掌柜,名曰康子斐,是福建人士。”

        “福建海商?還是走的臺彎到倭國的貿易?”

        朱怡炅眉頭一挑。

        好吧!完全沒聽說過這號人。

        就連前世看都沒看到過,估摸著又是某個小人物。

        王禮點頭:“正是,此人自多年前便抵達臺彎,從此開始長年往返于臺彎府到倭國長崎港,進行貿易往來。微臣身為府同知,也曾在那王珍老賊的牽線下,與其合作過幾次。”

        好嘛,說白了不就是官商勾結,相互走私唄!

        怪不得康熙五十四年就大搞海禁了,這王禮居然還能有條海上商路。

        還說的這么含蓄。

        說起來,清朝雖然一度大搞海禁,但其早期東南沿海的走私現象卻極為嚴重。

        乃至于,到后來,連閩浙總督覺羅滿保都看不下去了,給雍正上奏。

        但上奏也沒用,因為這塊走私的蛋糕實在太大了,牽涉太廣。

        無數人乃至皇親貴族都在其中分利,牽一發而動全身,連雍正那般冷酷無情,都不敢徹底禁絕。

        只是給了滿保一個,只要他不參與,那就不會怪罪他的旨意。

        眼下,這王禮說到倭國,怕是不單單在說商路,還在顯示這人的實力。

        畢竟,能從福建長年往來與倭國做生意,別的不說,至少海船家底絕對雄厚。

        若是能搭上此人的線,不說恢復臺彎與倭國間的貿易路線。

        哪怕通過這人補充一些臺彎緊缺的物資,尤其刀兵火藥一類,那也會容易很多。

        朱怡炅點頭,臉上笑容更甚:“不錯!王卿,不知現在可有法子能聯系上此人?”

        “這……回稟大王,自我大明光復以來,此人便音信全無。”

        王禮有些為難,“想必其人大概已不在臺彎。不過,還請大王寬心,微臣與其還算有些交情。且,商賈逐利,此人又在臺彎經營多年,以微臣對其的了解,他必定不會輕易舍棄此方家業。”

        好嘛,這意思就是人已經找不到了。

        大概率是在當初朱怡炅起義時,見勢不妙跑路了。

        現在想聯系,也聯系不到。

        唯一的辦法就是等,等對方舍不得臺彎的家底,然后主動回來。

        朱怡炅聽了,自是不甚滿意,但眼下,似乎也沒啥太好的辦法。

        誰讓他穿越的太晚了呢?

        但凡穿越的早點……好吧!就算穿越的早點,他也沒這些門路。

        這些停留在臺彎的走私商們,估摸著該跑還是得跑。

        而且,朱大王起義之初,可是被清軍攆的到處跑的。

        也沒那個能力去控制那些走私商。

        是的,走私商們。這往返臺彎的走私商,絕對不可能只有康子斐一人。

        只不過,這位前臺彎同知王禮,或許只認得這么一個而已。

        要不然,怎么對得起東南沿海猖獗的海運走私?

        至于來臺彎這個偏僻的鄉下地方走私什么?無非就那么幾樣,蔗糖、茶葉、樟腦唄!

        這可是從清代開始,臺彎的三大支柱產業。尤其是樟腦,這玩意兒在還沒開發出火藥用法時,就已經是清廷直轄。

        還專門在臺彎北部地區設置了相應的官僚系統,負責管理樟腦的采集提煉。

        一直到后期,臺彎樟腦產量占了世界產量的六成。

        暫且將此事記下,朱怡炅說:“王卿,你既棄暗投明,歸附我大明。孤便命你為我大明臺彎知府,下轄臺彎、鳳山、諸羅三縣之地。卿可勿要讓孤失望啊!”

        聽到這番任命,尤其是后面半句,王禮瞬間明白了意思。

        <div  class="contentadv">        諸羅縣和鳳山縣東部,那可都是不受朱大王實控的,現在全劃給他這個新知府管轄,無非就是在表態。

        朱大王已然開始對統一臺彎,急不可耐了。

        “微臣領旨。必盡興勠力,為我大明全力籌措軍糧,絕不負大王之重托。”

        呵呵。

        跟朱大王聊了這么一會兒,王禮居然連朱大王的說話習慣都摸清了。

        這番回答表態,幾乎跟朱大王一樣簡單直白。

        而兩人這么一番假惺惺的君臣相得,整個臺彎府的地主豪紳們,卻是全都迎來了噩夢。

        ……

        次日。

        朱大王便直接以大明中興王的名義,正式宣布封原偽清臺彎同知王禮,為大明新任也是首任臺彎知府。

        同時,又將同樣被軟禁的那些逃官們,一并釋放。

        并全部發放給了王禮,擔任下屬官吏,重建臺彎府的行政系統。

        至于王禮是按照原來的官職對這些人繼續留用,還是重新分配,亦或是干脆不授官。

        朱大王則全然不去干涉,只需事后呈遞一份名單即可。

        如此之信任器重,就連王禮這個官場老人,一時竟也有些不知所措。

        沒想到,自己在清廷當官,十余年宦海,勾心斗角,逢迎上司,也只做到了臺彎同知的位子。

        雖然天高皇帝遠,但頭上不僅有個知府,還有個道臺大人。

        知府背后又是隆科多隆中堂撐腰,道臺不敢壓王珍,卻能壓得了他王禮。

        如今,只是被迫加入賊寇……不,是大明,居然就一下官升一級。

        而且,還獲得了署命官吏之權,這在原來幾乎是想都不敢想的。

        再者,目前大明的實際控制區,只有一個臺彎府。

        而他被提為臺彎知府,總理臺彎政務。

        說一句一步登天,位極人臣都不為過。

        最最重要的是,原來的頂頭上司,如今居然也變成了他的小弟。

        這感覺,還別說,居然真有點暗爽。

        原本還只是習慣性的逢迎朱大王,順帶讓賊寇活的久一點,自己也能活的久一點的王禮,現下卻是真心希望這個大明能有所發展。

        哪怕只是割據一方。

        王禮接任知府,卻是并未新官上任三把火,拿那些原來的逃官們開刀。

        所有人員,依舊還是保持原級留用。

        同時,對原來的道臺梁文煊,也沒有刻意報復打壓。反而還安排了一個同知的職位,只在自己這個知府之下。

        如此器量彰顯,原本人心惶惶的逃官群體,頓時人心歸附。

        并且,開始隱隱以他王禮為首。

        道臺是比知府大,巡撫小的。

        屬于中間官職。

        其性質,類似于皇帝任命總督巡撫管理各省,而巡撫總督則靠道臺,管理府縣,層層分級。

        當然,也有其他類型的道臺。

        臺廈道,原來駐地在廈門,后來又遷到了臺南。


  (https://www.dzxsw.cc/book/35341444/137224708.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