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傳檄可定!
第203章 傳檄可定!
攻陷安慶府,就得立刻發兵。
要不然出兵時間拖得越久,那么淮南諸州府就會有越多的時間用于聚兵,到時候可就不好打了。
楊恭給南京的軍報文書里,明言必須將戰線推到廬州府一線。否則這安慶府就等于白拿了,不僅沒有戰略價值,反而還會成為明軍的雞肋。
不過,拿下廬州只是最起碼的,最理想的還是能推到鳳陽。那里不僅是大明的中都,明皇陵(朱元璋父母兄弟的陵墓)同樣也在鳳陽府。
而且,最重要的是,壽州(壽縣)也在鳳陽府轄。
如果說廬州是淮河防線的重心,必拿不可的話,那么壽州便是淮河防線的門戶,更屬重中之重。
若能成功將戰線推到壽州,那么,就算雍正將西北二十四萬精兵還有索倫營都調過來,那明軍也倚靠淮河與偽清好生掰一掰手腕了。
守江必守準。
說的可不僅僅只是守住長江,就得守住準河。
同樣也是在說,只要淮河在手,那長江防線便可固如金湯。
哦,某個姓常的光頭除外。
楊恭在給南京去奏的同時,其實就已經下令,不斷從皖南調撥兵馬糧餉,集中屯駐于安慶。
這是他西征軍主帥的權力,而且他調動的兵馬也都是本部第一軍的兵力,鄭定瑞的第二軍則被其下令接替第一軍承擔了皖南軍防。
第一軍、第二軍都調走了,只有個第四軍在江西自然是有些獨木難支。
但無妨,相比淮揚的重要性,剩下沒打的南贛真就不值一提。
而且,明軍已經手握南昌,坐擁廣闊的鄱陽湖平原。
只要再往這里稍微增派一兩萬兵馬,拿下南贛也就是個時間問題。
明軍進駐安慶府的第十日,南京那邊的圣旨終于從長江送至安慶。
此刻的安慶早已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F在,這個東風來了,楊恭自然也沒有半點耽擱。
照例在安慶留下一鎮兵馬駐防,楊恭隨即率領兩萬大軍,攜帶大批民夫輜重往廬州府攻去。
之所以只有兩萬,是因為傅運生的第五鎮在之前池州一戰被打廢了。而且樞密院對其又有新的任命,所以這才沒來。
但,就算少了這一鎮兵,楊恭還有兩萬大軍。再加上安慶府陷,隆科多敗走長江。
要知道,古代通訊效率極低,只要稍微距離遠一些,這傳遞的消息外加流言,就能讓真實情況變得面目全非。
這也是為啥隆科多不回皖北主持大局的原因。
雖然清軍主力未損,但要是隆科多灰溜溜的回去。而且連安慶府都丟了,怕是所有人都得以為他隆總督敗了。
就算回去皖北估計也很難守得住,反而還真有可能將自己手頭上這些精兵都給陷進去。
事實證明,隆科多想的一點也沒錯,甚至還更夸張。
桐城縣這邊明明距離最近,但整個桐城縣到處都在傳言,說隆科多早就在池州城下全軍覆沒了。
要不然反賊怎么可能如此輕易迅速就拿下了安慶,而隆總督也徹底沒了消息。
如此,這特么還怎么打?
明軍前腳開拔北上沒幾天,作為沿路首當其沖的桐城縣令在得知消息后,沒有絲毫猶豫。
大軍距離縣城都還有二十余里,桐城縣令便麻溜派人趕來,告之桐城縣上下都要主動歸順大明王師。
桐城縣就這么被拿下了。
不費吹灰之力!
第一軍也未在此逗留,只稍作補給,休整一日,便繼續揮師北上。
再往北,就是兩府邊界——北硤關了。
北硤關,屹立于桐城、舒城兩縣邊界,實為安慶府北大門。
一關雄踞,南北攸分。
《桐城縣志》記載:“北距廬鳳,南指江黃!
一旦江淮烽火四起,則北硤關必定淪為戰場。
舒城縣令雖是個讀書人,但紙上談兵的本事還是有的。明白北破關一失,自己這舒城縣就會變成前線,是萬萬擋不住反賊大軍的。
索性也顧不得越權,強開縣衙常平倉(這是道臺專管),盡取其中倉儲錢糧,招募鄉勇。
又以太爺之尊親自“勸輸”縣里的大戶豪紳,費盡心機總算募得三千鄉兵。
結果還未送往北硤關,就給知府大人要去了一半,說什么府城空虛。
舒城縣令無法,既勸不動,也勸不了。只得任由府城拿走了一半兵力。
楊恭此刻正率軍一路奔襲,行至大關鎮,這里同樣也是戰略要沖。但連桐城縣都降了,這大關鎮自然也是毫不猶豫,麻溜投降。
明軍沿路行軍沒遇到任何阻隔,很快抵達北破關。正待尋個地方好安營扎寨,順帶商討如何才能快速攻破此關。
畢竟,這路上拖得越久,廬州、鳳陽這些重地能聚集的清軍也就越多。
“將軍,前方發現清軍。”這時,撒出去探查敵情的偵騎回報。
<div class="contentadv"> 楊恭臉色一正,開口下令:“列陣,準備迎敵!
然而,明軍這邊快速列陣,卻見遠遠突然跑過來幾個清兵。手里還拎著個死人腦袋,看著倒不像是來突襲他們的。
楊恭一愣,揮手示意一下,親兵離隊快步上前詢問狀況:“你們想干什么?”
開口的是那個提著腦袋的清兵,只見他提著手里的死人腦袋,走上前來說道:“我們是北硤關的守軍,先前被官府強征過來守這個鳥破關!
“聽說明皇上的大軍來了,所以我們幾個左右商量了一下。反正也擋不住,而且飯也吃不飽,憑啥給這狗日的官府賣命。”
“喏,這是官府派過來,帶著我們守這鳥關的將軍老爺!
說罷,還將手里帶血的人頭往前湊了湊。
這個親兵頓時臉色驟變,倒不是被死人腦袋嚇得,而是被眼前幾個清兵的話給唬的。
當即也不敢怠慢,連忙便跑回去匯報。
而當楊恭得知消息以后,頓時臉色一陣古怪。自己是過來打北硤關的,這桐城縣望風而降就算了,北硤關居然還殺官造反,就為了投奔他們?
呵呵。
楊恭也沒百分百信任那幾個清兵,先將民夫輜重留下,讓他們繼續安營扎寨,而他則親領兩萬大軍試探性的靠向北硤關。
還好,那幾個清兵沒扯謊,都還沒靠近火炮能射中的距離,北硤關門就開了。
楊恭就這么不費吹灰之力拿下北硤關,關城里的千余守軍也被他收下。
雖然這些守軍不能直接編入明軍,但只做個臨時協運輜重的民夫還是可以的。
第一軍在北硤關未做逗留,第二日便出關向北行軍。
來至舒城縣,舒城縣令還想據城而守。
但見到城外的兩萬明軍,他沒先慫,城頭那些守城的民夫鄉兵卻是慫了。
伴隨著舒城縣城門被自家守軍打開,舒城縣令同時自城樓一躍而下。
又跳城自盡了一個。
可惜官太小,只是個縣令,并未引起楊恭太多重視。
廬州府城,廬州知府得知舒城縣居然丟了,當即沒有絲毫猶豫,果斷腳底抹油。
他跑了!
連隆大人都死在反賊手里了,他還守個屁。
只是他這么一跑,整個廬州府自然也沒了反抗能力。
雖然廬州府還有幾千大軍,雖然廬州府城高墻厚,雖然廬州府糧食充足……
楊恭未費吹灰之力,便拿下了廬州府城,這個淮南戰略重鎮。
可笑那廬州知府,前面還說府城空虛,強行抽走了舒城縣的軍兵,間接導致舒城縣兵力被削弱,雖然不影響。
到頭來,卻是抵抗都沒抵抗,就跑了。只把一個完整的廬州府城,扔給了明軍。
一句話,人言可畏啊!
這廬州府一去,往北到鳳陽一路已然是一馬平川,無險可守。
楊恭沒有遲疑,果斷發兵,他要速戰速決。
攻打(接收)廬州府的順利,讓楊恭徹底看清了皖北偽清的實力。
除了沿途耗費的行軍時間,加日常行軍的軍糧損耗外,明軍在廬州府幾乎寸兵未損。
既如此,還有什么好猶豫的,直接莽過去就是了。
楊恭僅僅只在廬州府屯駐了五千軍兵,隨即便親率余下三鎮,總計一萬五千大軍北伐壽州。
壽州歸屬鳳陽府,下轄二縣,類似于直隸州,但不是。
安徽唯一的綠營壽春鎮駐地便是在壽州,可見壽州的戰略地位,以及偽清對其的重視。
不過現在,壽春鎮被隆科多抽調。
僅靠壽州本身那么點兵馬,再加上一些臨時征募的青壯民夫。
壽州拿頭來抵擋明軍的攻勢!
楊恭只是單純的步炮協同,連重甲兵都沒出。
才一輪攻城下來,壽州城頭那為數不多,甚至算不上守軍的守軍便當場崩潰了。
所有人都拼了命的往城頭下面逃竄而去,明軍不慌不忙的控制了城頭以及城門。
壽州城就這么被攻下了,完全沒有一點軍事重鎮該有的樣子。
壽州知州于府衙服毒自盡。
至此,明軍前后只花了小半月時間,便完全控制了廬州府到壽州的淮河防線。
至于其余那些淮河南部的府縣,明軍甚至都不需要再去攻打。
傳檄可定!
(https://www.dzxsw.cc/book/35341444/137224528.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