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无弹窗无广告小说在线阅读

大眾小說網 > 康乾盛世,我吃定了! > 第228章 空心鑄炮

第228章 空心鑄炮


第228章  空心鑄炮

        南京。

        軍器局,火炮工坊。

        朱怡炅御駕親臨,正在觀摩炮模的制作流程。

        周圍是全副武裝的御營軍將士,全方位無死角的保護。

        就連工坊外圍街道,也混入了不少錦衣衛諜子偽裝的百姓,專門負責查缺補漏,揪出可疑人物。

        就在昨日,朱怡炅剛剛開完國事例會,敲定了新軍擴軍以及預備役的事情。

        結果傍晚,軍器局那邊就傳來消息,說是火炮新鑄技術已經被攻克了。

        這給朱怡炅激動的,若不是當時天色已晚,怕是他昨天晚上就得過來親自看看。

        看著眼前又是熔鑄,又是提前往空心模具里加水。

        看得朱怡炅是眼花繚亂,完全看不明白。

        看不明白就對了!

        畢竟,這可是一百多年后才會出現的鑄炮技術,還是美國南北戰爭期間,一個叫羅德曼的美國人發現的。

        現在,卻是陰差陽錯,在朱怡炅高壓加重賞的刺激下,被軍器局的工匠搶先發現了。

        主要是這套空心鑄炮法本來就不難,其本質便是圍繞型芯鑄炮,再以流水進行冷卻。

        這是一個使炮膛內部先行硬化,是早先套筒炮試驗合乎邏輯的發展結果。

        而炮管外層金屬冷卻時又向內縮攏,向已經硬化的內層繼續加壓。如此,發射藥的爆炸力就會被炮膛四周的整個厚金屬層所吸收,而不是層層向外膨脹。

        用空心鑄炮法產出的火炮,根據測試,其效能至少能勝過傳統泥模鑄炮得十倍,甚至更高。

        朱怡炅只聽了一遍講解,又專程去靶場看了一下火炮試射,當即開口問道:“此法是何人所創?”

        負責陪同的軍器局長李文保連忙回道:“回陛下的話,此法乃是臣軍器局工匠黃五所創。哦,這黃五便是先前造出開花彈的!

        說著,又對一工匠低聲喝道:“還愣著作甚?還不叩見陛下!

        “微臣黃五叩見陛下!”

        黃五連忙從人堆中跑出來,對著朱怡炅行禮跪拜道。

        他是有官身的,還是上次搗鼓出開花彈被賜的官身,從七品,比縣令低一級。

        朱怡炅瞬間記起這個人,說起來,這家伙的從七品官身還是朱怡炅欽定的,要不然少不得內閣那邊還要好生扯皮一下。

        “呵呵,原來是黃卿!果真人才也。”

        朱怡炅略微回憶了一下,頓時滿臉微笑,說道:“既如此,朕也不可慢待了,便著封黃卿為我大明子爵,特賜三代以后再減等世襲。”

        三言兩語,一個子爵外加三代減等世襲,就這么輕描淡寫封賞下去了。

        子爵與男爵一樣,都是自古以來就有的爵位。

        舉個例子,周天子時期楚王的爵位一開始便是楚子。

        只不過在前明因為長期不設,所以被廢止,清朝倒是又恢復了。

        朱怡炅自然也不例外,畢竟公侯伯三等太大了,拿出去封他舍不得。

        子和男卻是正好,不過朱怡炅為了體現公侯伯的稀有和高貴,好讓手下的文臣武將賣力點,也立下了規矩。

        伯以下爵位都是沒有封號的,有也是散號或者列號,但也會同樣記錄在冊。

        這時給這個搞出空心鑄炮法的黃五一個散爵子爵的爵位,倒是正合適。

        畢竟,整個大明現在最高的也才是侯爵(黃殿的國公不算),還不到一手之數,其余伯子加起來也不過百。

        黃五能升到子爵,其實已經很高了,至少與許多戰功赫赫的武將已然并列。

        而且,這也同樣不會太過夸張。

        因為黃五可是連續搗鼓出了開花彈,還有空心鑄炮法兩套新技術,這才被皇帝破格賜封。

        要是有誰不服……好吧!沒人敢不服。

        君無戲言,你不服,那讓陛下的臉面往哪兒擱?

        這便是開國皇帝的好處了。

        李文保見黃五還在發呆,連忙二次開口提醒:“還愣著干什么,快謝恩。 

        “微臣謝主隆恩!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黃五回過神來,隨即神色激動,也不顧忌場合,當即對著朱怡炅便行了個五體投地的大禮。

        “黃卿平身!

        朱怡炅虛手一抬,也沒有拒絕。

        說著,似是不經意間問道:“黃卿如此人才,不知令尊又是何方人物?”

        黃五完全沒有懷疑,連忙說道:“托陛下的洪福,家父黃三才現在也在軍器局謀了份學徒工的差事!

        ‘黃三才?果然不是嗎……’

        <div  class="contentadv">        朱怡炅臉上浮現一絲失望,不過又很快釋懷。

        這也正常,且不提黃履莊是揚州人,怎么都不可能在福建這邊。

        而且,黃履莊的牛逼也主要體現在營銷號和各種小說里的吹噓,真實的黃履莊可能真的愛搞新奇事物,但絕對沒有那么厲害。

        再者,史書上對于黃履莊的描述也非常少,可以確定此人存在,但他有沒有后代什么的,卻是知之不詳。

        就算真有后代,按照后世沒有只言片語就能看出,這個后代絕對沒有繼承黃履莊的發明心思。

        不過無妨,這個時代,最不缺的就是人才了。

        又不是非要找那幾個特定人物,就比如他現在手上的“偽明第一悍將”楊恭,不也是在史書上聲名不顯。

        唯一的一句描述還是勇力過人,果敢堅毅。

        某位嚴姓大佬說過:“只要用對了人,就能干成大事!

        “好了,無事,黃卿且下去忙吧!朕再到處看看!

        隨手將黃五打發走,朱怡炅又帶隊在這火炮工坊繼續視察起來。

        空心鑄炮法屬于突破性的發明,雖然還是無法解決炸膛問題,卻能極大延緩紅衣大炮的炸膛時間。

        以前十次可能就會炸,現在起碼得放個上百炮,甚至更多才會炸。

        除了空心鑄炮法外,軍器局同樣也將朱怡炅先前說的沙模、鐵模鑄炮法搗鼓了出來。

        畢竟,這兩樣本來也不是什么高深工藝,朱怡炅又把可能性提出來了,只需不斷研究搗鼓,總能搞出來。

        原來的泥模鑄炮太麻煩,還不安全,火炮會炸膛主要就在于泥模鑄炮的本質缺陷。

        換上沙模就好多了,但同樣的,沙模雖能避免泥模的很多問題,鑄炮速度也更快。

        可一旦發生事故,臂如沙模吸收太多水分,模具往往會直接爆炸。連人帶炮帶模全部玩完的那種,危險性更高。

        算是把開炮的危險性,留在鑄炮階段了。

        另一個鐵模鑄炮倒是最安全,只需鑄造一個鐵模具,就能循環使用,制模成本極大降低,也不必像泥模那樣需要等待模具陰干,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

        且,使用鐵模鑄造的鐵炮由于沒有什么水汽,故而砂眼更少,光滑程度堪比銅炮,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提高火炮的穩定性,減少炸膛的可能。

        最重要的鐵模鑄炮造價最低,對財政壓力最小。

        用一工之費而收數百工之利。

        但同樣的,鐵模鑄炮弊端最大。

        從金屬鑄造學和金相學的角度來看,鐵模的散熱太快,使得生鐵液在冷卻時存在冷凝過快的問題,鐵液中的滲碳體來不及析出(石墨化來不及進行)石墨就已經凝固。

        因此鐵中的滲碳體主要以碳化鐵的形式存在,也就是白口鐵。

        白口鐵相較于灰口鐵來說硬度高且脆性大,難以削磨,使得火炮的性能下降。

        使用時往往容易震裂炮身,炸膛的風險更高,只能通過加厚炮壁來解決問題,其結果就是火炮十分粗笨難移。

        總結,鐵模、沙模各有千秋。

        朱怡炅看完以后,仔細思索,又與軍器局反復商議,最終拍板決定,鐵模鑄小型量產陸戰霰彈炮(迫擊炮)。

        沙模鑄常規標準火炮,最后的空心鑄炮法,則專鑄紅衣大炮。

        如此,三法一起用,完美整合軍器局資源。

        除了鑄炮法,軍器局那邊的板甲也已開始進入量產化。

        在朱怡炅的要求下,軍器局的板甲在量產階段,就已分為三個種類:全身甲、半身甲、胸甲。

        板甲肯定擋不住大口徑火繩槍,但我大清可沒所謂的大口徑火繩槍。

        所以板甲在清軍面前,至少幾年內都將是無敵的存在。

        幾年后怎么辦?

        那時候要是明軍要么已經快把偽清推平,要么就是大局已定,板甲不板甲,已經不重要了。

        按照事前定好的分配,全身甲是給先鋒營部隊準備,半身甲則是給常規刀盾部隊,最后的胸甲,暫時配給火銃兵和擲彈兵。

        不過,這胸甲主要還是朱怡炅為未來的龍騎兵準備的。

        要知道,法國人可是到現在都還保留著胸甲龍騎兵來著。

        只等印度的馬爾瓦爾戰馬到了,批量繁育裝配起來,明軍有了自己的騎兵,就可以正式開始搞了。

        這個時代的陸地,終究還是騎兵、火炮共天下。


  (https://www.dzxsw.cc/book/35341444/137224502.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