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吞并琉球
第272章 吞并琉球
“陛下,而今大戰初平,實在不宜大動干戈。琉球一事,可遣使斥責一番琉球、日本薩摩藩藩主,出兵著實有些過了。”王禮作為內閣首輔,連忙開口委婉的反對。
琉球雖被日本薩摩藩非法侵占,是真的非法,因為日本幕府早已在前明就公開宣布琉球是獨立國家。
幕府將軍也不是傻子,薩摩藩搞這種小動作,必然會影響幕府的統治。
要不是距離太遠,加上有可能打不贏,幕府甚至會直接動兵。
但即使如此,幕府還是對薩摩藩做出了限制,比如要求薩摩藩建造300艘戰船上供幕府,壓榨薩摩藩的財富。
豐臣秀吉攻打朝鮮,也曾勒令薩摩藩、琉球提供大量糧草和兵員。
這次琉球之所以會偷偷遣使過來,說是借刀殺人也沒錯。
原因嘛,全在于去年日本幕府在全國對諸大名檢地,史稱享保檢地。
這次檢地導致了薩摩藩對琉球支配體制的強化,引起了琉球國內的極大不安。
朱怡炅卻是微微一笑,說道:“申斥若是有用,那日本薩摩藩就不會繼續霸占琉球了。這一戰必須要打,我大明水師成立至今,也該往外海動一動了。”
王禮還想再勸:“琉球不過嗟爾小國,為其擅起兵戈,未免太過得不償失。”
朱怡炅說道:“王卿此言差矣,我大明既是天朝上國,怎可只有陸地,而沒有海洋?再者,琉球地處戰略要沖,其國又在前明便背主求榮。”
“不僅一國事二主,還將我大明與那日本一區區藩國大名等同。如此大不敬,還留它作甚,索性便一勞永逸!”
“一勞永逸?”
四位閣臣全都驚了,這是要吞并琉球。
不過就是一些海上島嶼而已,人口也不多,拿來作甚?
就連臺彎,實際在大明、滿清兩邊朝臣看來也不是什么好地方。
滿清起初滅亡明鄭以后,不少朝臣甚至都認為應當放棄臺彎。因為臺彎孤懸海外,拿了就是純貼錢。
還是康熙力排眾議,覺得此地既容易滋生叛亂,那還不如握在自己手里,就算有叛亂,也能隨時鎮壓。
可琉球有什么用?
拿下了真就純燒錢,臺彎好歹還能自給自足,現在還有一些新興經濟產業。
琉球不僅彈丸之地,大明強占了,怕是還得駐兵。不光鎮壓本土反抗勢力,還得防備那日本薩摩藩。
“陛下三思!”四人齊聲。
朱怡炅直接乾綱獨斷:“朕意已決,不必再勸。”
沒辦法,琉球朱怡炅是一定要的,用后世的話來說,這里就是第一島鏈的關鍵一環,必須占了。
而且,只是攻占琉球,根本用不到多少兵。
薩摩藩在琉球雖然是大家心知肚明,但其肯定無法在琉球屯駐太多軍隊。畢竟整個薩摩藩攏共也才150萬人,能養得起的軍隊也才幾千。
至于海軍,日本幕府為了維護統治,早在百年前就閉關鎖國,能有個屁的海軍力量。
倒是有傳聞,日本打造了一支無敵艦隊。但到現在都快一百年了,就算艦隊還能開的出去,也沒足夠的水手了。
“……”
四位閣臣眼見皇帝乾綱獨斷,也知難以勸說。
既然皇帝要瘋,那就陪著皇帝瘋吧!
“陛下,朝鮮使節團該如何視之?”梁文煊忽地開口問道。
這是害怕皇帝殺瘋了,想把朝鮮也一并干了。
畢竟朝鮮、琉球本質上都是一丘之貉,朝鮮國王可是現在都還奉滿清為宗主國。
朱怡炅思索片刻,說道:“諸卿且看著辦吧!”
回到政事堂(內閣衙門),四位閣臣相顧無言。
還是王禮率先開口:“諸君,既然陛下確定要打,那我等做臣子的也該早做準備了。”
呂猶龍憂心忡忡:“而今天下未定,大戰稍息,陛下卻又對海外藩國起了心思。而且陛下最后話中之意,怕是對朝鮮也頗有想法,這……唉!”
梁文煊倒是看得開:“前明太祖、太宗二帝不也是如此,對北元頻繁用兵,我大明奴兒干都司便是從此而來。還好陛下自有分寸,這琉球到底只是嗟爾小國,我大明如今財政倒還能夠支持。”
<div class="contentadv"> 朱承訓在場里最年輕,一時有些插不上話,索性說道:“諸君,既然陛下圣意已定,應當不日就會下達圣旨,某便先回樞密院準備了。”
四位閣臣,兩人留下,兩人告辭。
本以為這次把他們召集起來是為了何事,卻不想又要擅起刀兵,還是要滅一個藩國。
琉球運氣不錯,作為大明“活”過來以后第一個朝覲藩國,直接得了入大明籍的賞賜。
可喜可賀!
……
短短數日。
內閣六部、樞密院、宣傳部紛紛為吞并琉球國做起了戰前準備。
就連國史院的蕭仁方也得了任務,那就是從史書上搜集琉球自古以來就是中華領土的依據。
雖然朱皇帝已經一言而定,但下面朝臣肯定是不能讓皇帝和大明吃相太難看,哪怕編也得編個出師有名。
嗯,自古以來嘛!
蕭仁方得到任務,也是頗為頭大。
琉球國他確實知道,可也就知道這是個海中島國,其他啥情況,那是一概不知。
可皇帝既然下旨,那也只能硬著頭皮干了。
在組織人手連夜翻閱朝廷典籍,還真就讓他找到了一些東西。
據《隋書》載:“隋大業元年,海師何蠻等,每春秋二時,天清風靜,東望依稀,似有煙霧之氣,亦不知幾千里。三年,煬帝令羽騎尉硃寬入海求訪異俗,何蠻言之,遂與蠻俱往。同到流求國,言不通,掠一人而反。”
這里頭的流求就是琉球嘛,連名字都差不多。
又言隋煬帝曾三征流求,直至流求國歸于漢土。
這就表明至少一千多年前,流求就已經是中國故土了。
好吧!就是純胡說八道。
隋書里的流求,更大概率應該是臺彎,也只有臺彎符合被隋軍征討,甚至按隋書里打山地戰的條件。
但這無所謂,左右皇帝要的就是一個名頭而已。
而且,除了這個硬湊出來的,蕭仁方還在翻閱檔案的時候,順帶匯報了另外一個消息。
那就是琉球王并非正統直系!
“此言當真?”朱怡炅看到這里,有些發懵,這觸及到了他的知識盲區。
蕭仁方連忙解釋道:“回稟陛下,此消息千真萬確,甚至已被偽清官府收為檔案記錄。”
這事是真的,早在大明成化五年,琉球國重臣金丸悍然發動政變,殺末代琉球國王尚德一家,并改名尚圓,冒名請求明廷冊封。
明廷不知情況,還真就冊封了。
等到后面知道,卻已經晚了,木已成舟。
而且琉球本質對大明而言無足輕重,那位篡權的尚圓王又繼續奉大明為宗主國。
這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清廷自然也不可能不知道這事,但這又有什么關系呢?
誰會給一個死人報仇申冤?
朱怡炅撫掌贊道:“國史院此事辦的不錯,讓宣傳部再潤色加工一番,便發布出去吧!就說這琉球國不僅首鼠兩端,一國事二主,其國王還是弒君奪位的叛臣后代。”
“既是叛臣,那我大明理所當然該主持公道。本該滅其國,再擇一王室之人,承襲王位。奈何尚氏王族不存,那就依大明藩國例,除國置縣吧!”
蕭仁方連忙恭維道:“陛下圣明!”
史書將琉球的兩段時間分為第一尚氏王朝和第二尚氏王朝。
(https://www.dzxsw.cc/book/35341444/137224457.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