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吉林收復(fù)
第475章 吉林收復(fù)
韃子內(nèi)訌委實再正常不過,就算沒有大明挑撥離間,也早晚得出事。
因為缺糧,連韃子皇帝、太后都只能喝粥吃干餅,還是一天三頓都如此,那下面的士卒百姓生活可想而知。
這些圍攻吉林城的韃子兵,平時就缺衣少糧,餓肚子更是家常便飯。不久前又被派去寧古塔平叛,大冬天去平叛,這幾乎等于是在要他們?nèi)ニ退馈?
無論平叛成功與否,吉林城都能省下一大批糧食和吃飯的嘴。
這誰還能忍得了?
與其說是這些韃子兵相信了大明的挑撥離間,不如說是被逼的走投無路。
而且,最重要的是,隔壁的大明不缺糧,被韃子拋棄的薩爾滸,這里的百姓日子過得不說很好,卻也在每天變好,至少不會餓肚子了。
這些韃子兵現(xiàn)在就想吃飽飯,能不能兌現(xiàn)榮華富貴其實不重要,他們帶著太后、皇帝回去,怎么說也得讓他們能安然種地吃糧吧?
可以說,都混到這份上了,吉林的韃子也該到滅亡的時候了。
當韃子的吉林城、寧古塔相繼發(fā)生叛亂,位于遼東的明軍這才姍姍得到消息,因為沒有細作,細作也安插不進去,全靠邊鎮(zhèn)百姓、山民和哨騎探報。
大明新朝,鎮(zhèn)守遼東的鄭侯于可成迅速開始籌措糧草,征發(fā)民夫勞力,準備開春雪化就直接出兵,前往收拾殘局。
于可成的動作已經(jīng)很快,但王宗談的動作卻是更加迅速,因為他不需要籌措糧草,糧草直接找朝鮮國王要就行了,買糧的銀子先欠著,大不了就用兌換的大明錢來抵。
至于運糧民夫就更簡單了,自平壤都督府建立,幾乎每天都有朝鮮難民從大同江(真叫這名)對岸渡江逃來。
這些難民基本都是賞兩天粥食后,就會由官府安排,壯勞力前往墾荒,老弱則干一些雜活,總之不會讓這些朝鮮百姓都閑著沒事干。
而對于大明這邊以工代賑的做法,那些朝鮮百姓并無絲毫不滿,反而還感恩戴德,因為都要累死累活的干活,但大明這邊可以吃飽穿暖啊!
如此稀松平常的需求,卻是如今朝鮮百姓苦苦掙扎,求而不得。
說起來,這其中也有大明的鍋,因為大明又要在遼東打大仗,還要在平壤、遼東養(yǎng)兵,這么大的糧食窟窿,可都是朝鮮這一畝三分地在幫著填。
整個朝鮮國庫存糧,早就空的能跑老鼠了。
這要是遇上什么天災(zāi)饑荒,百分百得出事。
不過朝鮮王李昑和那些宗室大臣卻是滿不在乎,一開始的朝鮮的確是被迫賣糧,但賣的多了,嘗到了甜頭,尤其大明付錢都是用的大明通寶和新鑄官銀來付款。
這些大明產(chǎn)通寶錢銅料足,造型精美,可比朝鮮自己打造的劣質(zhì)銅錢值錢多了,白銀更是純度、樣式遠勝隔壁的日本白銀。
也是因為這個,才讓朝鮮想著再來中國換錢。
早在清初那會兒,朝鮮就已經(jīng)跟中國換了不少錢回去流通。
擁有朝鮮這個穩(wěn)定大后方,才剛剛開春,雪還未完全化開。
王宗談便直接出兵了,陸師五千,騎兵五千,總計一萬大軍,并征發(fā)朝鮮民夫一萬。
不能再多了,再多糧草壓力太大,就算有朝鮮,也容易跟不上。
現(xiàn)在的吉林實在太過荒蕪、苦寒,后勤糧道也撐不住幾萬大軍進兵。
副將唐舜領(lǐng)著麾下五千龍騎兵,先行北上進兵出發(fā),王宗談則親率剩下五千大明陸師,緊隨其后。
整整一萬明軍,沿著長津江北走,因為可以借助江河水路,減緩行軍和運糧壓力。
途中經(jīng)過長津湖,這座幾百年后的慘烈戰(zhàn)場,作為明人的王宗談自是不清楚。如今的長津湖周邊,是廣闊的無人區(qū),原來稀少的山民百姓,早已餓死的餓死,逃荒的逃荒。
明軍花了幾天時間,越過青嶺、塔甸(長白朝鮮族自治縣),進入三音額音河,過了雙甸子(撫松)就是松花江主干。
沒有遇到任何抵抗,所過之處望風而降,靠著走水路,很快陸師就追上了先行出發(fā)的騎兵。
王宗談與唐舜在雙甸子會合:“看來韃子果真是氣數(shù)已盡了,我跨過朝鮮邊境時,幾乎一個韃子兵都沒見著,全是些荒蕪廢棄的韃子村鎮(zhèn),就算偶有民居的韃子村鎮(zhèn),也完全不知有韃子朝廷。”
<div class="contentadv"> 唐舜笑道:“遼陽侯,這些韃子本就逆天而行,入關(guān)竊我中原神器,如今不過是報應(yīng)來了。”
王宗談鄭重點頭:“金州伯說的不錯,區(qū)區(qū)關(guān)外韃子,也敢竊奪我中原神器,簡直膽大包天。”
唐舜收斂笑容:“多說無益,我也不走了,這些天跑過的地方,不是沒啥用的韃子村寨,就是一些廢棄村鎮(zhèn)。還是趕緊直接去拿下韃子的吉林城,去晚了可就連湯都喝不上了。”
王宗談也沒堅持,既然這里沒啥戰(zhàn)果,那就直接集中優(yōu)勢兵力,坐船去打吉林了。
速戰(zhàn)速決,也能節(jié)省些糧草。
王宗談、唐舜于雙甸子合兵,一路也不去管吉林的村鎮(zhèn)了,順著松花江便直撲吉林城。
僅僅不到三天時間。
明軍成功坐船抵達吉林城,然后就發(fā)現(xiàn),吉林居然已經(jīng)被韃子叛軍給打下來了。
當看到明軍的旗幟和大船出現(xiàn)在松花江面,那個率領(lǐng)叛軍攻下吉林城的韃子將領(lǐng)果斷開城獻降。
“罪將拜見兩位天朝大明將軍!”
那個韃子將領(lǐng)也不知王宗談、唐舜誰大,只能全部拱手行禮。
王宗談從船上下來,看著已經(jīng)被打下的吉林城,強忍住就地砍了這個韃子,強占軍功的想法,點頭道:“起來吧!既然爾等及時反清起義,歸附我大明,我大明也不會隨意食言。爾等打下吉林城的功勞本侯自會呈奏陛下,由陛下論功行賞。放心,不會虧待了爾等!”
“謝過大將軍!”
那韃子將領(lǐng)聞言,也頓時松了口氣。
歷經(jīng)這些年的逃亡、饑餓、苦寒,甚至親眼見到不少人被餓死,他現(xiàn)在只想活命,什么富貴不富貴,那都不重要。
王宗談卻是不管這些,他只負責奏報,能不能饒過這些韃子,還得看陛下和朝中諸公的意思。
不過估摸著這些韃子應(yīng)該會沒事,因為遼東人口稀少,尤其越往北越苦寒,移民成本太高,百姓也很少愿意往這邊來。
這些人口只要誅殺了那些領(lǐng)頭的八旗王公,基本也就差不多了,剩下的底層韃子兵,不少甚至都是被臨時征召上來的,壓根沒與明軍廝殺過。
要不然也不至于反的那么痛苦,所以放過、不放過其實全看皇帝一句話。
王宗談問道:“韃子皇帝和太后呢?可有抓到?”
那韃子將領(lǐng)連忙回答:“將軍放心,偽帝、偽太后還有那些偽八旗王公大臣,沒一個逃掉的。”
不片刻,看到被集中綁縛的韃子皇帝、太后,還有那些八旗王公大臣,里面甚至還有好幾個漢臣,那消瘦模樣,就連衣服不說破敗,卻也極為陳舊。
王宗談沒去驗明正身,真不真其實不重要,重要的只是韃子皇帝、太后、王公貴族已經(jīng)被明軍一網(wǎng)打盡。
如此,接下來就可以直接前往招降剩下的韃子地盤,還有臣服韃子的索倫部了。
就算韃子皇帝、太后活著逃出去了,他們能在未來于吉林的荒蕪、苦寒之地活下來,就算他們厲害了。
明軍從吉林的韃子起義軍手中接過吉林城防,又將俘虜?shù)捻^子皇帝、太后以及一眾貴族,利用海船往南京押送。
跟著一起送往南京的,還有王宗談、唐舜的聯(lián)名上奏,并且還要去信通知遼東的鄭侯于可成,告知他吉林城已破。
對原本的韃子義軍,明軍也不敢就這么直接解散,還是先行當做軍隊來使喚,同時傳檄寧古塔、黑龍江、索倫部三方,讓他們即刻歸附大明,不要再做負隅頑抗。
(https://www.dzxsw.cc/book/35341444/136800214.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ǎng):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wǎng)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