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2章 帝黨
第652章 帝黨
昆侖奴最早出現于閩粵沿海,由阿拉伯人帶到中國,但歷經上千年,從未真正在中國扎根繁行。
這不僅是阿拉伯人做出的商業“措施”,也源自于老祖宗的智慧,不要把古人想的太蠢了。
朱怡炅只是提前下旨打個補丁,畢竟后世沿海部分地區的農具都快泛濫成災了。
講個笑話,美國隊長復蘇以后,發現以前的農具開始命令自己干活了。
至于那些鉆了律法空子,在沿海地區走私交易的日本奴隸,朱怡炅也不打算真的禁絕,反正只要不搞漢人奴隸就行。讓日本那邊販奴過來,還能順帶榨干日本國內人口,進而補充黑龍江、康藏地區的移民戍邊。
皇帝要移民西伯利亞,但內閣考慮更多,既然橫豎都是人口,那自然是哪里環境惡劣,就往哪里移民戍邊。
不止限于西伯利亞,還有黑龍江以北廣闊地區、康藏雪域的高原環境,朝廷都是在這些地方優先修筑驛站,再以驛站為中心向四方擴散移民,開墾并建設村落聚居。
在內閣商酌之下,朝廷公文很快跟著圣旨下發:
第一,今后受雇的日本浪人、女人到了港口,必須集中到官府登記報備,而且還要取漢名漢姓,遵守漢地律法。而且,所簽訂的雇傭合同,最低十年,上不封頂(變相鼓勵買日本奴隸)。
第一,受私人或商行雇傭,合同期十年以上(包括十年)的日本人,務必三年內學會漢話交流,且不得再于公開場合講日語。
第二,無雇主雇傭的日本人,不愿返回日本者,統一由官府登記造冊,然后集中接手戶部移民司與鴻臚寺管理。
總共三條公文內容,但內含意義已經相當清楚明確,朝廷這是鼓勵民間從日本買賣奴隸,補充各大邊疆地區移民人口。
不用擔心日本血統能否同化,畢竟滿清八旗就有日本血統,不光有日本人,還有朝鮮人、漢人。
甚至到了中期,還有哥薩克也加入了八旗,滿清覺得哥薩克勇武,便賞賜抬旗,幾代通婚繁衍下來,已經基本看不出哥薩克的特征,只有少數后人瞳孔顏色會有返祖突變。
……
南京城。
沿海地區的浪人、昆侖奴告一段落,太子殿下的選妃章程已經定下。
整體與前明規矩無二,只細節上稍許不同,前明選妃只在小家出身中選,說是為了避免后宮干政。
朱怡炅覺得這樣用處不大,而且全部從民間遴選,也給百姓造成了負擔,許多適齡女子必須等朝廷選秀結束,才能正常婚嫁送娶,而且地方財政也是個沉重負擔。
前明隆慶年間還鬧出過一個選秀大案,有個叫張進朝的宦官假傳圣旨,忽悠湖北地方官為皇帝選秀,半個月內就索賄十萬兩之巨,還不包括地方上為了選秀花的錢,耽誤的時間。
朱怡炅看過內閣章程,直接提筆朱批:“太子選妃為國之大事,民女、商女、仕女、貴女皆可參選。但務必謹記,選妃期間,地方官一律不得干涉民間婚喪嫁娶,違者依律革職查辦。”
內閣收到皇帝朱批,象征性封駁,理由是于禮不合。
皇帝維持朱批不變,再度打回內閣。
內閣按制不能再封駁,只能投票了。一輪下來。
反對票:王遠、林景裕。
贊成票:朱承訓、鄔思道、陳濟。
三對二,不能封駁。
詔書下到六科,六科對此相當震撼,這可是大明新朝第一位太子,
也是國之儲君的選妃典禮。
只不過,六科官員倒是都很從心,能在朱皇帝的朝廷里干這么久,就算沒被完全CPU洗腦,也差不多該明白朝廷的權利架構了。
始終跟著內閣、陛下走,內閣與陛下有分歧,沒有結果就跟陛下,有結果還是跟陛下。
因為內閣早就是官員眼里的橡皮章了,當今圣上的暴君名頭一半來自于新政改革,一半也是來自于乾綱獨斷,很多時候都不給文官面子。
卻說太子選妃的事情定下,真正開始還要等漠北戰爭打完。
今年開春元旦過完,理藩部正式設立了。
理藩部實際就是滿清的理藩院了,自努爾哈赤開始就已經存在,只不過那時候還叫蒙古衙門,隨著順治入關,蒙古衙門改組理藩院。
很長一段時間,理藩院都屬于六部的下級衙門,雖然名義上也設尚書侍郎,卻沒有四司郎中,而且尚書也多由禮部兼任,也沒有六部議政的權利。
朱怡炅此前未設理藩部,純粹是因為那時與蒙古人不沾邊,滿清的理藩院一開始就是專管蒙古人的,到了中后期才兼管藏地、西域的破事。
如今,大明新朝國勢昌隆,漠南草原、遼東索倫、嶺北薩哈、藏地雪域全都臣服于明軍兵鋒之下,又有海外諸多藩屬與總督領地,一應大小事全都要皇帝和內閣來操心。
等漠北戰事打完,漠北草原并入大明版圖,這草原藩事就更多了。
理藩部也確實要設立了,不光是分擔內閣、皇帝的工作壓力,也是明確各部權力架構,尤其是鴻臚寺的權力明確。
此前的鴻臚寺從設立之初,說是主管外交藩務,但實際上的權力架構有著極大的空子可鉆。比如今次發往沿海的朝廷公文里,移民邊疆各鎮的日本浪人問題,就是由戶部移民司與鴻臚寺共管。
朱怡炅在世還好說,但等他駕崩了,過不了幾代,鴻臚寺就有可能利用這個空子,越權行事。
其至不能說越權,因為開始就沒明確說明,哪些藩事他們該管,哪些又不該管。
理藩部設立,這種情況就不會再出現,出現了也有法可依。
今后理藩部將會全面接手主管內外藩事,包括草原、藏地各司衛所,海外總督府與各地軍民府,也將合并到理藩部管轄,官秩品級與各部院等同,有議政之權。
<div class="contentadv"> 鴻臚寺日后,將全面主管外交,禮部與鴻臚寺共管的冊封藩屬權利,也會移交鴻臚寺衙門。
理藩部設立,尚書人選已經出來,由原工部右侍郎富顥遷調升任。
富顥今年已經四十歲了,從年紀輕輕的一腔熱血,到今日的一部尚書。
作為跟隨皇帝早期起家的那幾撥從龍老臣,朱貴也從不吝嗇提拔,畢竟人都是有私心的,只要這些老臣不是真的能力太差,而且也能勤懇政事,不去貪污瀆職,那般都能升的很快。
朱怡炅直接召來富顥,說道:“理藩部初設,你的前期擔子可能會很重,既要搭起理藩部的班子,也要盡快從鴻臚寺手里接過各地衛司、軍民府與總督府之權,協調處理好各方事宜。”
富顆拱手作揖:“臣必全力以赴!”
他這話并非只是口頭謙虛,理藩部雖然初設,目前為止都還停留于圣旨上,但該得罪的同僚已經都得罪完了。
尤其是鴻臚寺,這各地諸衛司、軍民府、總督府的權事,原本可都是鴻臚寺在管。甚至連如今沿海地區的日本藩民,也是歸鴻臚寺與戶部移民司共管。
理藩部只要一設立,今后鴻臚寺就會迅速喪失這些實權,逐步變為執掌諸藩外交事務的部院。
而且,還不光是實權喪失了,理藩部成立以后,它的官員從哪里來?
就地培養太麻煩,耗時也長,不如直接從鴻臚寺抽調人手來的快。
反正鴻臚寺權力縮水以后,也不需要那么龐大的官吏系統編制。
這就是權力也抓走了,人也挖走了,富顥要是不全力以赴,不但皇帝這邊會有所失望,鴻臚寺肯定也會趁機抓他的錯漏。
雖然新朝禁止黨爭傾軋,但彈劾其他官員瀆職貪污什么的。只要不是捕風捉影,毫無證據,那皇帝不會怪罪,反而還會褒獎。
只能說這新部尚書要當好,屬實不易。
朱怡炅也知道富顥的難處,畢竟這難處是他出的,只抬手說道:“你也不用太著急,理藩部初設,不必立刻著急接手所有鴻臚寺那邊的事務,只要循序而來就可。你曾經做過琉球縣令,朕對伱也是放心的,不用有太大的壓力。”
琉球縣令雖然只是從六品(海外縣令高一級),但權力,上卻比內地縣令要更大。
琉球縣令是有調兵權力的,而且也不是主管琉球一地,包括與日本薩摩藩那邊的貿易,還有連通臺彎府、呂未總督府的海貿航線,這都要縣令親自過問操心。
而這才是富顥能升任理藩部尚書的另-緣由,這家伙作為大明的第一個琉球縣令,將整個琉球都治理的井井有條,而且還與日本薩摩藩也打下了良好的貿易往來關系,可謂是政績斐然了。
朱怡炅就算要提拔老臣,也肯定不可能真讓一個門外漢,來執掌理藩部。
“臣謝陛下信任!”富顥頗為感動。
“好了,不必再行禮。”
朱怡炅抬手說道:“你這一路升遷尚書,靠的也是自己的政績與能力,便是論起資歷年齡,你也是夠的。做好自己的事就行,不必那么急匆匆,就去拜誰的山頭。”
“是。”
富顥連忙收斂情緒,頭也埋的更低,手心里都在冒汗。
自從王禮、梁文煊請辭,朝中派系勢力迎來一次大洗牌,內閣部院的站隊開始有些混亂。
各大部院一個個開始抬頭,雖然還未到與內閣公開爭權叫板,但各部尚書的分量,卻是越來越重了。
朱承訓今年也有四十多了,但作為內閣首輔,他還是太年輕了,而且次輔王遠與他一樣,都是臺彎來的從龍老臣,還是王相的門生故吏。
文官對內閣首輔尊稱“相”,這個傳統在前明就已有之,到了滿清也是將其延續過一段時間。
王遠入閣為次輔,大多時候并不與朱承訓唱反調,雙方還算和諧。
但再是和諧,該有的矛盾派系還是會有,不過是開國之初,盛世之下什么問題都能暫時掩蓋。再加上皇帝不喜黨爭傾軋,朱承訓又代表了軍方與皇帝開疆拓土的意志,這才維持現狀而已。
如今的內閣派系,實際已經影響到各部院堂。
樞密院、軍器局、宣傳部,實際站隊首輔朱承訓一派。
吏部、工部、刑部,則倒向次輔王遠一派。
陳濟、林景裕雖然資歷威望不足,但他們在禮部與戶部還有些影響力。
禮部官員圍繞林景裕形成小圈子,戶部官員又圍繞陳濟形成小圈子。
相比起來,大理寺、都察院、鴻臚寺、農部、商部,全部與閣臣鄔思道站隊。因為只有鄔思道在內閣有如不倒翁,完全不爭權也不站隊拉派系。
現階段為止就是如此,目前都還算良性競爭,即便分了小團體,但也沒人與首輔公然唱反調。
富顥這次升任理藩部尚書,便是去拜了朱相的山頭,卻被皇帝知曉,直接當面斥責了幾句。
等到退出皇宮,富顥已經背部汗濕,心中也是愈發警惕,今后不得隨意去站隊了。
要做也只能去做帝黨了,畢竟藩務大事,怎可與其他部院合流。
(啊啊啊啊!我的qq被封了,哪個吊毛舉報的)
(https://www.dzxsw.cc/book/35341444/135784262.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