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3章 旗本松前藩
第683章 旗本松前藩
大天守閣。
一群老中大眼瞪小眼,不知道該說什么。
戰事未開,八百幕府精銳旗本武士,就在夜襲戰中全軍覆沒。
這對江戶本城的軍心士氣,不僅是個沉重打擊,而且也讓他們認識到,日本與天朝軍隊的戰力差距到底有多大。
“要不,還是和談吧?”剛被提拔為老中的本多忠良說道。
這家伙是下總國古河藩大名,在家宣時代被提為側用人,又被吉宗將軍廢去職務,直到今年才被重新起用西丸老中。
另一個比他早幾年的老中黒田直邦,跟著附和道:“我覺得可行,戰事連綿對中日兩國都無好處,苦累的也是兩國百姓。”
水野忠之無所謂,只要不是他提的就行,鍋能甩出去了,但還是請示一番德川吉宗:“將軍大人,是戰是和,當早做決斷!”
德川吉宗沉吟良久,說道:“既是為了兩國百姓,便遣使先與天朝接觸一番,看要如何才能息兵停戰?”
說罷,看向自己的幕府儒官,也是他的智囊先生室鳩巢:“直清君(這才是名,鳩巢只是號),你去過天朝中國,朝拜過天朝的皇帝,這次和談便也由你來主持吧!”
“遵命。”室鳩巢拜下。
作為堅定的幕府派大儒,幕府將軍有令,即便是個巨坑,也得面不改色往里跳。
說起來他也是倒霉,要是明軍這邊再忍忍,等明年打過來,那他就可以放心去世,啥都不用管了。
室鳩巢從江戶本城出去,道明了來意后,并未受到阻攔,直接被帶去見了隨軍的通譯官薛濱。
“下國屬臣室直清,拜見上國天使。”室鳩巢姿態放的很低。
雖然都是大儒,但這家伙的道德底線卻很靈活。
也正是因此,即便他的才學不如荻生徂徠,政績也不如新井白石,但德川吉宗就是喜歡他。
薛濱沒有刻意刁難:“大明鴻臚寺薛濱,閣下無需多禮,且先坐吧。”
室鳩巢坐下以后,還打算努力一番,故作強硬質問道:“天朝既為日本之宗主,此番卻不宣而戰,吞并屬國之地,干涉屬國內政。師出無名,非天朝宗主所為?”
薛濱冷笑:“爾等還知道天朝為宗主,卻擅自驅逐天朝百姓,強奪天朝百姓之資產。師出無名?這便是名義,爾等屬國背離宗主,宗主理應出兵斥責教訓。”
宗主屬國只是一個名義,在如今時代,誰當真了才叫好笑。
而且大明也并非師出無名,日本作為屬國,居然不聽宗主號令,驅逐宗主國的百姓,侵吞宗主之國的財產。
這幾乎是主動將儒學那一套“以小事大”的外交理念,給棄之于地了,又怎么能怪天朝不“以大事小”呢?
明知日本這邊理虧,室鳩巢還是只能硬著頭皮,試圖狡辯:“閉關鎖國,為日本屬國內政。而且前番驅逐的也并非天朝良善百姓,而是違背禁令,擅自與地方不遵守法大名,走私貿易的奸邪之民。便如天朝所言之倭寇海盜,幕府也對其深惡痛絕,鎖國同樣也是在抵制這些海賊,保護天朝與日本間的海貿通商。”
連如此離譜的話都說出來了,薛濱也懶得再與之爭辯:“既然閣下如此言說,倭寇海盜的問題,也不必幕府日后再為之操心。待到我軍攻克江戶,這日本可直接改制建省,從此歸服天朝治下,日本子民也為天朝子民。來人,送客!”
這怎么一言不合,就掀桌子了?
室鳩巢終于穩不住了:“天使息怒!天朝皇帝陛下有何旨意,還請天使能夠言明,鄙人一定將其帶回轉告將軍大人。”
<div class="contentadv"> 薛濱把手放下,正色說道:“第一,此戰是由日本不聽宗主天朝號令,執意鎖國閉關,致使兩國貿易斷絕,我天朝大明才出兵斥責,一應開拔之資,皆由日本幕府承擔。
第二,日本必須即刻廢除此前鎖國禁令,并且承認所有沿海港口,皆為可正常通商港口。
第三,天朝中國的金圓銀圓銅錢,今后都可以在日本正常流通交易,日本不得下令禁絕。
第四,蝦夷(北海道)為前明奴兒干都司轄地,日本卻擅自將其劃歸屬地,必須立刻歸還。還有日本九州、伊予(四國)二島,也要割讓于我大明中國。”
一共四條要求,聽到最后一條,室鳩巢手中的毛筆都忍不住一顫。
前面三條賠錢開國也就算了,第四條直接割地,還一次性割了三個大島,這要是真全割了,那日本可就只剩個本州主島了。
德川吉宗拿著室鳩巢帶回的書面條款,沉默片刻才問道:“這個蝦夷島在哪里?”
水野忠之也有些迷惑,在場幾個老中盡皆面面相覷。
還是室鳩巢忍不住了,指出道:“蝦夷島地處本州北方,常年都非常寒冷,被冰雪覆蓋,也無法種植稻米,只能捕魚打獵。那里的藩主是松前家,不過松前家只有旗本待遇,并無石高封賞。”
只有旗本待遇,那就是武士級別了,就連封賞的石高都沒有。
難怪江戶幕府這邊知之不詳,就連室鳩巢也是看書看的比較多,才略有耳聞。
對了,因為實在過得太慘,松前藩前幾年剛剛將自己在蝦夷島的地盤,承包給了商人開發,從中抽成賺錢混日子。
之前提議和談的本多忠良,開口說道:“蝦夷島如此蠻荒之地,島上不過一個沒有石高的旗本松前氏。可下令收回松前藩封號與旗本,再將蝦夷島歸還天朝中國。至于九州、伊予二島,這里屬我日本國土,應該據理力爭。”
“此言有理。”在場諸多老中紛紛點頭。
就連將軍德川吉宗也深以為然,不過一個沒有石高的旗本大名,連大名嚴格來說都算不上,因為他壓根不知道還有這么一個大名,聽都沒聽過。
歷史上還要等到五十年后,沙俄入侵到了蝦夷島,幕府才從沙俄這邊順便知道,自己在蝦夷居然還有塊地。松前大名松前道廣,趁機向幕府趕緊匯報蝦夷島的情況,幕府看不下去了,才封了武藏國五千石的石高給松前家。
這個松前藩在明治維新期間,先是加入幕府一派,對抗天皇的維新派朝廷,隨后見到幕府不行了,又迅速維新政府策反,跟著天皇一起倒幕。
如此反復橫跳,自然不得善終。
朱怡炅開出的四個條款,對于第四條中的蝦夷島最為重視,余下的九州、伊予二島還是薛濱自作主張加上。
皇帝要的只是九州的鹿兒島,因為這里有一支心向天朝的浪人義軍,現在還在山里打游擊,算是有“群眾基礎”。而且這里距離琉球、蓬萊二縣太近,正好在此建一處驛站,開拓商業貿易的同時,還能鉗制日本。
而伊予島,純粹就是薛濱臨時加的條款,因為這里有別子銅山,這可是日本最大的銅礦,還有個日本鑄錢“總監”住友氏。
除了新加的兩條,幕府有些疑慮,反而朱皇帝最重視的大島蝦夷,幕府反而沒人當它是回事。
一塊不能種水稻的破島而已,對幕府而言能有什么用處?
就連上面貢獻不了大米年貢,連參勤交代都沒資格的松前藩大名……不對,他們壓根沒人當他是大名,只是旗本待遇的藩主,直接打包送給中國皇帝算了。
權當維護天朝與日本的宗屬關系。
(https://www.dzxsw.cc/book/35341444/135739025.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