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生疏至此
日已西斜,大片的積雨云壓在天邊,棄之從市舶司回來,在門外便看到杜且的馬車,他略有遲疑,還是大步流星進了蕃長府。
“阿叔,三娘。”棄之低著頭行禮,始終朝向伊本蕃長的方向。
杜且眼中含笑,笑中卻滿是艱澀。
他二人,何時生疏至此,他連看她都不敢。
她很可怕嗎?
伊本蕃長詢問棄之事態(tài)的進展,棄之按實回答,市舶司有意降低博買與和買,但朝堂又有政令,市舶司的博買與和買都要以榷務局開出的物貨和數(shù)量為主。只要榷務局不再開設香藥鈔的競拍會,市舶司也不會故意大量博買與和買。至于以度牒交易,市舶司同意對蕃舶不再使用度牒,但本地海商回航的物貨,仍是以度牒交易。這已是折衷之法,最大限度保障蕃商的權益,劉慎也是與李爭拉鋸許久,才最終為蕃商爭取到的。
“問題還是在李爭身上,他的手伸得太長了,再加上一個呂清思,更是將與民爭利用到了極致。”杜且對李爭的數(shù)度壓制,甚為不滿,他又多方騷擾章葳蕤,強行要帶她回臨安,章葳蕤不勝其煩。因此,李爭想盡辦法抬高香料的價錢,想讓章葳蕤做不了買賣。
伊本蕃長與棄之對視一眼,伊本蕃長微微頜首,棄之得到允許,對杜且道:“小可明日會啟程前往福建路,向福建路轉運使越訴榷務局和泉州市舶司的種種行徑,并有阿叔的親筆手書,還有近期入港的錫蘭商人佛蓮會與小可一同前往。”
杜且笑了,原來棄之早就計劃好了,層層布局。
亁道七年,孝宗有詔:凡對“抽解”、“和買”以外的蕃貨“違法抑買者,許蕃商越訴,計贓罪之”。
開禧三年,前知南雄州聶周臣言:“泉廣各置舶司以通蕃商,比年蕃船抵岸,既有抽解,全許從便貨賣。今所隸官司,擇其精者,以售低價。諸司官屬復相囑托,名曰和買。獲利既薄,怨望愈深,所以比年蕃船頗疏,征稅暗損。乞申泉、廣市舶司照案抽解、和買入官外,其余物貨不得豪發(fā)拘留,巧作名色,違法抑買。如違,許蕃商越訴,犯者論
贓坐罪”。
她竟然忘了,這不叫鬧,這叫按律越訴,以保其權益。
只能說,她來泉州城的時日尚淺,對海上貿易還有諸多的不熟悉。
三人商定,由棄之帶人前往福建路,伊本蕃長安撫怨念已生的海商,杜且守著市舶司的抽解,一定不能讓李爭得逞。
杜且要走時,電閃雷鳴,大雨滂沱,伊本蕃長命棄之送杜且一程。忘憂院與蕃長府離得不遠,可方才棄之進去后,杜平便走了,他一向認為有棄之的地方,他不用擔心杜且的出行問題。
從議事堂到門口,還是有一段距離,杜且與棄之各自執(zhí)傘,她在前面走著,他在身后跟著,不時還要提醒她地上路滑,切莫踩空。
雨下了有一陣子,地上都積了水,杜且一個不慎,踩到一顆石子,腳底打滑,紙傘脫手。棄之快步上前,扶住她的身子,執(zhí)傘的手不敢放,生怕她淋到分毫。
杜且快速調整自己,推開棄之,雨水無情地落在她的身上,即便是五月初夏,依然有些許的涼意。
她撿起飛出的傘,在棄之的傘移過來之前,遮住自己,毅然轉身走到蕃長府的門口。馬車不見了,是意料之事,杜且提醒自己回去之后一定要跟杜平交代清楚。
“不勞相送,妾認得回家的路。”
棄之沒有回答,也沒有拒絕,他看著杜且抬級而下,他亦步亦趨。雨勢成狂,北風飛卷而來,紙傘已無法承受風雨的侵襲,兩個人都已濕透。
“我知道你惱我,可也不能拿自己撒氣。”棄之走到她身后,替她擋掉風雨,“你且等等,我已讓人去駕車了。”
杜且冷冷地回道:“是你避之唯恐不及,我不過是遂了你的愿。”
她是真的被氣到了。
棄之百口莫辯,不敢多說一個字,直到蕃長府的車夫駕車到來。他撩開車簾,請杜且上車。
杜且上車后,并沒有詢問他,直接讓車夫可以走了。
只留下棄之站在雨中,不舍的目光始終不曾收回。
大雨下了一夜,滿城的泥濘與落葉混雜在一起,卻不曾消減碼頭上蕃舶停泊的盛況。一場風雨,把臨近的蕃舶都帶進碼頭,一夜之間十
艘商舶入港,市舶司的官員冒雨前來清點封存物貨,碼頭上甚是忙碌。
這十艘商舶,并非蕃舶,而是宋船。只是船是南洋造的船,可擁有這些船的人,卻是宋人。
而這個人,就是死而復生的沈嚴。
此時的沈嚴,撐著傘立在碼頭上,目光深邃,嘴角帶著幾許嘲諷的笑意,卻很快被他壓下。
他沈嚴終于回來了,歷經四年,終于滿載歸來,一洗沈老太爺之后,沈家無人掌舵的惡名。
沈嚴按例向市舶司提交物貨的清單,以備閱貨和抽解。劉慎對他的十船物貨,頗有些費解,于是留他相談。
“沈郎君已回來有些時日了,本府一直未能與你好好聊聊。本府任泉州知府已有二年,彼時君已出海,不曾相見。可是本府任期之內,從未有過罹難海商,死而復生,載譽歸來。因此,本府十分好奇,沈郎君這些年的經歷。”
劉慎又怕沈嚴誤會,解釋道:“本府只是覺得沈郎君的經歷值得所有出海的商戶參考一二,以備遇到風浪之時自救。即便不能像沈郎君一般榮歸故里,還能保住性命。”
說是再是明白不過,是想讓人引以為戒。
沈嚴輕描淡寫地回答道:“遇難之時,我抱住一根浮木,飄到附近的村莊,被村民所救,因為受了太重的傷,一度昏迷,醒了之后,可能是頭部受了重擊,我忘了自己是誰,輾轉于南洋諸蕃求生。直到一年前,我陸續(xù)想起過往之事,這才籌備返城之事。”
劉慎又道:“不知沈郎君說的村莊是在何處?據本府所知,沈老太爺曾派人四下打聽你的下落,可過往的海商都說沒有見過你。”
沈嚴卻道:“我也不大記得,只記得是在真臘附近,傷愈之后我便走了,至今也沒有回去過。”
劉慎沒有再問,他認為沈嚴沒有說實話,可能是有難言之隱。按理來說,死而復生之人,總是會對自己的經歷津津樂道,而不是如此諱莫如深,不愿提及。
可沈嚴如此回答,也挑不出錯來,只能客套地結束對話。
同樣對沈嚴感興趣之人,還有李爭。
他感興趣的是沈嚴十艘船上的物貨。
(https://www.dzxsw.cc/book/35315462/29838675.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