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无弹窗无广告小说在线阅读

大眾小說網 > 九十九散文集 > 第二十九章 悲歡的層次

第二十九章 悲歡的層次


魯迅先生曾經說過:“人類的悲歡并不相通。”有時候欣賞美麗只配和懂得欣賞的人一起才能共情,而所謂“悲歡”并不局限于欣賞美麗,它包含了更廣闊的意義。

        一個經常放聲大笑的人未必像我們想象中的那樣快樂,然而一時常沉默寡言的“獨行俠”也未必向像我們認為中的自卑和傷感。真實的情感被外表蒙上了朦朧的面紗,與生俱來或階段性的特性造就別人眼中的自己,而深藏于內心深處的情感倘若無處流露和傾訴將導致精神的腐朽和碎裂。任何人都需要傾訴情感,需要找到“共情”。然而并不是每次都能夠順利實現“共情”。“共情相通”的辦法有很多種,但最重要的一點并不是我們想象中的相互磨合和相互接受,在我看來,我們沒辦法與所有人達成“共情”,但我們有辦法選擇“共情”,而我們卻沒辦法知曉“共情源泉”,所以我支持放棄”共情”的權利,哪怕真切感受到情感共鳴,哪怕不在意任何共同相處的機會。

        “共情”是人性的一種本能,準確來說,善于“共情”的人定會是一個內心火熱,并且感情豐富的人;而“放棄共情”的人定會是一個冷漠,自私,沒有同情心的人。在此補充以上所有關于“放棄共情”的解釋,放棄“不同層次”的共情。哪怕是情感的流露倘若無人理會也不過是在浪費時間,達不到所謂“共情”的效果,與其說我是在強調“放棄共情”,倒不如說我是在強調如何更好的“共情”。我的答案是遠離那些“不同層次”,再次情調“不同層次”的共情。

        這里必須對“層次”有一個詳細的解釋,否則會有人簡單地將其理解為“等級”。“層次”決定了人與人之間“情感相通”的條件。人與人的交際必須建立在社會提供的一切物質資源上,而一個人無法感受所有資源,更不用說透徹,在不同領域發揮作用的同時也于社會資源聚合而來的生命體相匹配,工作場所,路邊咖啡館,繁華的商業區,以及有限的社會資源所展現出來的社會環境,都促使范圍內的生命體感受到范圍內的事物,于是會有選擇性地感受那些不同的情感流露,所謂“層次”并非“長度”而是“寬度”。

        接受越多社會資源的生命體感受到更多相較于接受到更少的社會資源的生命體所沒有的“共情能力”。我始終強調“共情”一如既往的是本能反應,一旦一個人放松了對環境的警惕性,就會本能的放松“情感壁壘”,不同“層次”的情感流露會一如既往的貫穿于每一個眼神,交流,行動之中,按理來說接受同樣社會資源的生命體不會出現“共情”的“情感壁壘”,可事實確實如此。

        每個人都是與眾不同的生命體,都是上帝創造出來的偉大產物,哪怕是人們無法與所有人“共情”,但絕大多數的人都會因為災難而哭泣和哀悼,都會因為社會問題而反思,通訊技術的飛速發展,拉近了地域之間的距離,人與人之間的“共情能力”似乎得到了提升,但只有聲臨其境的生命體能真切地感受到正真的“共同情感”而千里之外的觀望者雖然能夠感受到那些情感的“外泄”,卻始終無法真切感受到那些“深層次”的“悲歡”。

        上海二零二二年四月十三日凌晨十二點十一分完稿


  (https://www.dzxsw.cc/book/35270010/31858548.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