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无弹窗无广告小说在线阅读

大眾小說網 > 我的詭異人生模擬器 > 1375、終不似,少年游

1375、終不似,少年游


含光子自知尊師本身就與大恐怖牽扯,那是尊師三令五申,告誡他絕不可以生起探究之心的隱秘。

        是以當下他亦能理解蘇午所言。

        他點了點頭,向蘇午說道:“弟子亦知家師牽扯甚多,與他有涉的問題,掌教若覺得我問得過了,只需閉口不言而已,我斷不會因此心生怨懟。”

        “善!碧K午笑了笑。

        李含光神色鄭重,首先向蘇午問道:“自家師今次落葬以渡劫關之后不久,我便再感知不到與家師有關的因果,師尊好似在世間完全消失了一般,我特意‘過陰’問過幾位師門長輩,那些在陰間的師門長輩,師尊身上發生的這般事情,他們從前也未見過。

        不知掌教是否知悉其中內情?

        內情究竟是甚么?

        師尊……如今到底是死是活?”

        “此中三問,我可明確回答你的,只有第一個!碧K午說道,“我確知個中內情,至于內情是甚么,這便是不能回答的問題——一說就錯。而常真人如今的死活,你只要覺得他是活著的,他便是活著的。

        但你若起心去探究他的因果,甚至試圖開掘他的葬地——那么所得結果,一定會令你失望,乃至因你之行,亦可能導致恐怖因果變數發生!

        李含光聞言愣了愣。

        他沒有想到,自己才提出三個問題,在蘇午這里已經有兩個不能回答了。修行至于今時境界,他倒也不是個蠢物,知道有些事情確不能做,自然也會聽勸,是以應聲道:“回去山門以后,我會著手師門典籍之中與師父葬地有關的種種記載,避免門下弟子生出不該有的心思,起心開掘師父的葬地,卻導致那不可測的恐怖變數發生。”

        蘇午道:“這樣最好!

        李含光望向蘇午,遲疑了一下,又道:“我對師尊的全部疑問,其實便是他今時的下落與生死,但這些問題,恰恰是閣下所不能回答的。

        師父的生死下落,竟要成為一樁懸案?

        至我死后,也不得解答?”

        “你今時已登‘此岸’,若有朝一日,能橫渡天河,再造‘彼岸’,立于那彼岸之上,扭頭回望,或許諸多迷思盡能得到解答,心中一應念想,皆可得到回應。

        修行到了,困擾你我的種種困惑,也自會跟著迎刃而解的。”蘇午認真地向李含光回答道。

        “再造彼岸……”李含光微微揚眉,抓住了蘇午話語中的關鍵,“此岸、橫渡天河、彼岸此三境,在今時非是修行臻至化境之輩,對其往往一知半解,往往是‘未見此岸,不知有此岸’。

        而掌教如今雖未登臨此岸,但已經望見此岸風景。

        掌教對此三境的了解,似乎更多過于我。

        譬如這‘再造彼岸’……我在師門長輩口口相傳的、與此三境有關的傳聞之中,實不曾聽過‘再造此岸’類似的言語,他們只稱渡元河以后,便能‘踏臨彼岸’。

        踏臨彼岸,與再造彼岸,完全不是同一個概念。

        未知這‘再造彼岸’,究竟是何意?這是否也是‘不能言說,一說就錯’的事情?”

        蘇午搖了搖頭:“這倒非是那些不能言說的事情。

        之于‘再造彼岸’,亦是因我最近經歷,而生出的對‘彼岸’之境的些許感悟——含光子如今,可能在此岸高山之上,遙望無盡天河,望見那天河盡頭的‘彼岸’?”

        “自此岸高山上往彼方看去,只能看到彼岸與此岸一般,山影連綿,無有窮盡,橫斷大海!焙庾踊卮鸬。

        “含光子修行至今,一身道門修行,還有多少與‘三清’有牽連?”蘇午再次問道。

        李含光未有想到蘇午突有此問,他有些意外地看了蘇午一眼,繼而又似是想到了甚么一般,收斂神色,向蘇午回答道:“茅山師門祖輩口口相傳,旦有借‘三清神譜修行之根基’,再造新法,脫離與原本法門牽連的時機之時,便不需猶豫,設法脫離舊有根基即是。

        哪怕是從來不曾尋得這般時機,亦需努力為自身創造這般時機。

        是以茅山宗中,‘魔身種道大法’最貴,蓋因此法自一開始就自成根基,此法雖然兇險,但一向被茅山弟子作為‘脫胎換生’之上上選。我也曾修行魔身種道大法,煉成了一道劫身。

        不過此后得仙人授下‘靈文金記’,便以此靈文根種脫離舊法,撇清與‘三清神譜’之干系,由此更進一步,登臨彼岸。

        我如今一身修行,與三清之牽連,不多于一成!

        “這是正法!碧K午點了點頭。

        “道門之中,與‘三清’有涉之事,雖極其隱秘,各派三緘其口,諱莫如深,但是道人修行到了一定層次,反而會得到師長的再三叮囑,從各種旁枝細節之上暗示門下弟子,門下弟子自也會漸生遠離三清神譜,另辟蹊徑之念!崩詈庋凵衿届o,向蘇午問道,“掌教想來亦知此中隱秘。

        而今掌教之修行,與三清有幾成牽連?”

        “自黃天法旨徹底修成,立下‘背陰大帝廟系’以后,我之道法修行,已不入三天之列!碧K午回道。

        ——這是十成十的擺脫與三清神譜之牽連了。

        李含光對此亦甚為艷羨,同時亦有些許疑惑:“大賢良師開創‘太平道’,始有改換新天之志,但那般‘黃天’,其實也不曾脫離‘三天’之覆蓋,所謂‘黃天’,亦須受有天命。

        掌教而今何能以‘黃天法旨’,就直接擺脫三天糾纏,不與‘天命’牽涉?”

        蘇午張了張口,卻一時未有言語。

        他的‘黃天法旨’,與張角的黃天太平道,雖看似是一脈,實則本質上已經徹底不同。

        此般黃天,不曾‘受有天命’。

        生來根本就為開辟新天,為天授命!

        “我之黃天,與黃天太平道雖有類似,實則根本不同!碧K午最終搖了搖頭,向李含光如是說道,“此黃天道,不需借天命而興太平世,只為打破舊有,再造乾坤。”

        言辭之間,一縷縷昏黃氣韻從蘇午腦后飄散,聚集成黃天法旨。

        蘇午伸手引來黃天法旨,那法旨背面浮現出一列列字跡:

        ‘敕令天公將軍列殿陛前。’

        ‘敕令翻壇倒洞祖師張五郎列殿陛前!

        ‘敕令背陰大帝列殿陛前!

        ……

        “閣下是否要在這‘黃天法旨’之上留下一縷性識?也與我作同道,同為‘黃天道人’?”蘇午將那一列列字跡展示于含光子,直接向其問道,“含光子之修行,最好與‘三清’一成牽扯也無。

        此正與我所說‘再造彼岸’相關。

        畢竟,那彼岸模糊不清,被元河所阻隔,而閣下想登臨的那重彼岸,未必就是橫渡元河之后看到的那重彼岸。

        彼岸之上,也未必會有絕好風光。

        可能正有你的因果源頭在彼處張開口,等著閣下送上門去。

        如此,唯有徹底拋卻舊有因果,或能橫渡不見彼岸的元河大江,以自身之修行,筑造閣下想要踏臨的那重彼岸!

        李含光低眉沉思了片刻,沉聲說道:“彼岸,莫非并非只是一道固有的‘岸’,那些恐怖存在,其實自身都化成了彼岸,等著此岸的魚兒游過元河大江,將自身送進它們口中?!”

        “這是我之猜測。

        此三境中籠罩種種不可測度之詭譎,我之目見,未必就是真!碧K午點頭說道,“但早做準備,擺脫自身與三清之糾纏,卻總是必要的!

        “我明白了。”

        李含光目光盯著那在蘇午指尖盤旋飛轉的黃天法旨,忽然道:“彼岸之境,恐怖橫生,閣下今時有鎮天下鬼祟,還太平人間之念,但歷經修行,飽覽邪異之后,亦能保持此心真性恒一不變?

        假若閣下有朝一日踏臨彼岸,忽也換了副心腸——

        那在此黃天法旨之上留下性識的人,實與涉及三清神譜之道人無異。”

        “倒確是如此!碧K午沒有否定李含光所言,“人心易變,亙古如此。我亦唯有將知行合一,致良知而已。”

        含光子聞言笑了起來,一縷如云霧般隱逸的性識從他眉心飄散而出,直落在蘇午掌中黃天法旨之上,但見那黃天法旨背面,又浮現出一列新的字跡,那一列字跡如今尚還模糊不清,只‘敕令’二字清晰無比,但隨著那一列字跡落于黃天法旨之上,組成黃天法旨的云芨文字,紛紛變化,一時隱隱與正氣符相似,一時又與含光子的靈文金記相關聯!

        “未來如何,誰能保證?

        但我對掌教今時,卻實敬服。

        便留一道性識于黃天之中,若我將來渡河失敗,希望掌教能借這黃天道中一縷性識,令我重得上岸之機!”含光子如是道。

        “善!”

        蘇午跟著笑了起來。

        二人相視,惺惺相惜,一切盡在不言中。

        此前李含光尚有與蘇午比試一場,分出高下的念頭,自蘇午真正執道門之牛耳,掌教成尊之時,他卻熄滅了心中這般想法——此前種種所見,已令李含光心頭清楚,縱然對方還未身成此岸,但與自身相搏,也未必就會徹底輸給對方。

        他與蘇午如若相斗,幾個回合之內,卻休想分出勝負高下!

        尤其是今時蘇午欲掩藏實力,避免其之修行,引起需要聯合的一些勢力橫生忌憚,兩人放開手來酣戰一場,便令蘇午這個目的徹底落空了。

        是以二者之間,終未能有一戰。

        只是自李含光領葉法善離開渭水河畔以后,天下道脈之間,皆傳聞含光子一招斗敗不良帥,令此前連番挫敗道門二十三宗的張午,就此黯然失色!

        ……

        翌日。

        天才蒙蒙亮的時候,華陰縣城的布告欄前,已經聚集起了南來北往的人們。

        華陰縣因臨近華山之故,當地修筑客舍旅店頗多,自各處遠道而來的百姓,不是為了領略華山之險峻,登高而望遠,便是為了在此間謀生計,做一做旅客們的生意。

        但在今日一早,那些居住在華陰城中的旅人與行腳商們,并未在開城門的第一時間,便如往日一般一窩蜂地涌出城門,往那在云霧里若隱若現的華山攀登而去,而是大都聚集在城門前的布告欄前,小聲議論著。

        布告欄前的人們,不只有販夫走卒,更多文人騷客。

        聽他們一番高談闊論,亦能了知他們聚集在這布告欄前的原因是甚么。

        ——今下華陰城中有五處布告欄,五處布告欄前,皆有頗多百姓聚集,整個華陰縣城幾有半數人口停留在這布告欄前,一為等候今日‘玄門榜’的更新。

        二則因為華山近幾日封山,遠道而來的旅人們不甘就此退走,大多便留在華陰城里等候華山再度開山之日,城中少有娛樂活動,這每隔一日便會更新一回的‘玄門榜’,倒是成了旅人們排解無聊的好工具。

        本地百姓往往不識文字,華陰小吏雖通文字,卻不能將那玄門榜上變化講說得精彩,幸有等候攀登華山的文人騷客,他們便承擔了為百姓講說玄門榜上種種精彩變化的責任,而這也是文人秀才們的樂趣所在。

        此時,人群后頭一陣吵鬧過后,有幾個官差分開了人群,捧著幾道畫軸似的、被草紙包裹得嚴嚴實實的紙卷,昂首走到布告欄前。那捧著紙卷的官差將其上草紙一層一層撕去,露出內里淡黃的、寫滿蒼勁文字的榜單,旁邊的官吏則以刮刀刮去布告欄上貼著的幾層紙張,重新在布告欄上刷上漿糊。

        含光子自知尊師本身就與大恐怖牽扯,那是尊師三令五申,告誡他絕不可以生起探究之心的隱秘。

        是以當下他亦能理解蘇午所言。

        他點了點頭,向蘇午說道:“弟子亦知家師牽扯甚多,與他有涉的問題,掌教若覺得我問得過了,只需閉口不言而已,我斷不會因此心生怨懟!

        “善。”蘇午笑了笑。

        李含光神色鄭重,首先向蘇午問道:“自家師今次落葬以渡劫關之后不久,我便再感知不到與家師有關的因果,師尊好似在世間完全消失了一般,我特意‘過陰’問過幾位師門長輩,那些在陰間的師門長輩,師尊身上發生的這般事情,他們從前也未見過。

        不知掌教是否知悉其中內情?

        內情究竟是甚么?

        師尊……如今到底是死是活?”

        “此中三問,我可明確回答你的,只有第一個!碧K午說道,“我確知個中內情,至于內情是甚么,這便是不能回答的問題——一說就錯。而常真人如今的死活,你只要覺得他是活著的,他便是活著的。

        但你若起心去探究他的因果,甚至試圖開掘他的葬地——那么所得結果,一定會令你失望,乃至因你之行,亦可能導致恐怖因果變數發生!

        李含光聞言愣了愣。

        他沒有想到,自己才提出三個問題,在蘇午這里已經有兩個不能回答了。修行至于今時境界,他倒也不是個蠢物,知道有些事情確不能做,自然也會聽勸,是以應聲道:“回去山門以后,我會著手師門典籍之中與師父葬地有關的種種記載,避免門下弟子生出不該有的心思,起心開掘師父的葬地,卻導致那不可測的恐怖變數發生!

        蘇午道:“這樣最好。”

        李含光望向蘇午,遲疑了一下,又道:“我對師尊的全部疑問,其實便是他今時的下落與生死,但這些問題,恰恰是閣下所不能回答的。

        師父的生死下落,竟要成為一樁懸案?

        至我死后,也不得解答?”

        “你今時已登‘此岸’,若有朝一日,能橫渡天河,再造‘彼岸’,立于那彼岸之上,扭頭回望,或許諸多迷思盡能得到解答,心中一應念想,皆可得到回應。

        修行到了,困擾你我的種種困惑,也自會跟著迎刃而解的!碧K午認真地向李含光回答道。

        “再造彼岸……”李含光微微揚眉,抓住了蘇午話語中的關鍵,“此岸、橫渡天河、彼岸此三境,在今時非是修行臻至化境之輩,對其往往一知半解,往往是‘未見此岸,不知有此岸’。

        而掌教如今雖未登臨此岸,但已經望見此岸風景。

        掌教對此三境的了解,似乎更多過于我。

        譬如這‘再造彼岸’……我在師門長輩口口相傳的、與此三境有關的傳聞之中,實不曾聽過‘再造此岸’類似的言語,他們只稱渡元河以后,便能‘踏臨彼岸’。

        踏臨彼岸,與再造彼岸,完全不是同一個概念。

        未知這‘再造彼岸’,究竟是何意?這是否也是‘不能言說,一說就錯’的事情?”

        蘇午搖了搖頭:“這倒非是那些不能言說的事情。

        之于‘再造彼岸’,亦是因我最近經歷,而生出的對‘彼岸’之境的些許感悟——含光子如今,可能在此岸高山之上,遙望無盡天河,望見那天河盡頭的‘彼岸’?”

        “自此岸高山上往彼方看去,只能看到彼岸與此岸一般,山影連綿,無有窮盡,橫斷大海!焙庾踊卮鸬。

        “含光子修行至今,一身道門修行,還有多少與‘三清’有牽連?”蘇午再次問道。

        李含光未有想到蘇午突有此問,他有些意外地看了蘇午一眼,繼而又似是想到了甚么一般,收斂神色,向蘇午回答道:“茅山師門祖輩口口相傳,旦有借‘三清神譜修行之根基’,再造新法,脫離與原本法門牽連的時機之時,便不需猶豫,設法脫離舊有根基即是。

        哪怕是從來不曾尋得這般時機,亦需努力為自身創造這般時機。

        是以茅山宗中,‘魔身種道大法’最貴,蓋因此法自一開始就自成根基,此法雖然兇險,但一向被茅山弟子作為‘脫胎換生’之上上選。我也曾修行魔身種道大法,煉成了一道劫身。

        不過此后得仙人授下‘靈文金記’,便以此靈文根種脫離舊法,撇清與‘三清神譜’之干系,由此更進一步,登臨彼岸。

        我如今一身修行,與三清之牽連,不多于一成!

        “這是正法。”蘇午點了點頭。

        “道門之中,與‘三清’有涉之事,雖極其隱秘,各派三緘其口,諱莫如深,但是道人修行到了一定層次,反而會得到師長的再三叮囑,從各種旁枝細節之上暗示門下弟子,門下弟子自也會漸生遠離三清神譜,另辟蹊徑之念!崩詈庋凵衿届o,向蘇午問道,“掌教想來亦知此中隱秘。

        而今掌教之修行,與三清有幾成牽連?”

        “自黃天法旨徹底修成,立下‘背陰大帝廟系’以后,我之道法修行,已不入三天之列!碧K午回道。

        ——這是十成十的擺脫與三清神譜之牽連了。

        李含光對此亦甚為艷羨,同時亦有些許疑惑:“大賢良師開創‘太平道’,始有改換新天之志,但那般‘黃天’,其實也不曾脫離‘三天’之覆蓋,所謂‘黃天’,亦須受有天命。

        掌教而今何能以‘黃天法旨’,就直接擺脫三天糾纏,不與‘天命’牽涉?”

        蘇午張了張口,卻一時未有言語。

        他的‘黃天法旨’,與張角的黃天太平道,雖看似是一脈,實則本質上已經徹底不同。

        此般黃天,不曾‘受有天命’。

        生來根本就為開辟新天,為天授命!

        “我之黃天,與黃天太平道雖有類似,實則根本不同。”蘇午最終搖了搖頭,向李含光如是說道,“此黃天道,不需借天命而興太平世,只為打破舊有,再造乾坤。”

        言辭之間,一縷縷昏黃氣韻從蘇午腦后飄散,聚集成黃天法旨。

        蘇午伸手引來黃天法旨,那法旨背面浮現出一列列字跡:

        ‘敕令天公將軍列殿陛前!

        ‘敕令翻壇倒洞祖師張五郎列殿陛前!

        ‘敕令背陰大帝列殿陛前!

        ……

        “閣下是否要在這‘黃天法旨’之上留下一縷性識?也與我作同道,同為‘黃天道人’?”蘇午將那一列列字跡展示于含光子,直接向其問道,“含光子之修行,最好與‘三清’一成牽扯也無。

        此正與我所說‘再造彼岸’相關。

        畢竟,那彼岸模糊不清,被元河所阻隔,而閣下想登臨的那重彼岸,未必就是橫渡元河之后看到的那重彼岸。

        彼岸之上,也未必會有絕好風光。

        可能正有你的因果源頭在彼處張開口,等著閣下送上門去。

        如此,唯有徹底拋卻舊有因果,或能橫渡不見彼岸的元河大江,以自身之修行,筑造閣下想要踏臨的那重彼岸!

        李含光低眉沉思了片刻,沉聲說道:“彼岸,莫非并非只是一道固有的‘岸’,那些恐怖存在,其實自身都化成了彼岸,等著此岸的魚兒游過元河大江,將自身送進它們口中?!”

        “這是我之猜測。

        此三境中籠罩種種不可測度之詭譎,我之目見,未必就是真。”蘇午點頭說道,“但早做準備,擺脫自身與三清之糾纏,卻總是必要的!

        “我明白了。”

        李含光目光盯著那在蘇午指尖盤旋飛轉的黃天法旨,忽然道:“彼岸之境,恐怖橫生,閣下今時有鎮天下鬼祟,還太平人間之念,但歷經修行,飽覽邪異之后,亦能保持此心真性恒一不變?

        假若閣下有朝一日踏臨彼岸,忽也換了副心腸——

        那在此黃天法旨之上留下性識的人,實與涉及三清神譜之道人無異!

        “倒確是如此。”蘇午沒有否定李含光所言,“人心易變,亙古如此。我亦唯有將知行合一,致良知而已!

        含光子聞言笑了起來,一縷如云霧般隱逸的性識從他眉心飄散而出,直落在蘇午掌中黃天法旨之上,但見那黃天法旨背面,又浮現出一列新的字跡,那一列字跡如今尚還模糊不清,只‘敕令’二字清晰無比,但隨著那一列字跡落于黃天法旨之上,組成黃天法旨的云芨文字,紛紛變化,一時隱隱與正氣符相似,一時又與含光子的靈文金記相關聯!

        “未來如何,誰能保證?

        但我對掌教今時,卻實敬服。

        便留一道性識于黃天之中,若我將來渡河失敗,希望掌教能借這黃天道中一縷性識,令我重得上岸之機!”含光子如是道。

        “善!”

        蘇午跟著笑了起來。

        二人相視,惺惺相惜,一切盡在不言中。

        此前李含光尚有與蘇午比試一場,分出高下的念頭,自蘇午真正執道門之牛耳,掌教成尊之時,他卻熄滅了心中這般想法——此前種種所見,已令李含光心頭清楚,縱然對方還未身成此岸,但與自身相搏,也未必就會徹底輸給對方。

        他與蘇午如若相斗,幾個回合之內,卻休想分出勝負高下!

        尤其是今時蘇午欲掩藏實力,避免其之修行,引起需要聯合的一些勢力橫生忌憚,兩人放開手來酣戰一場,便令蘇午這個目的徹底落空了。

        是以二者之間,終未能有一戰。

        只是自李含光領葉法善離開渭水河畔以后,天下道脈之間,皆傳聞含光子一招斗敗不良帥,令此前連番挫敗道門二十三宗的張午,就此黯然失色!

        ……

        翌日。

        天才蒙蒙亮的時候,華陰縣城的布告欄前,已經聚集起了南來北往的人們。

        華陰縣因臨近華山之故,當地修筑客舍旅店頗多,自各處遠道而來的百姓,不是為了領略華山之險峻,登高而望遠,便是為了在此間謀生計,做一做旅客們的生意。

        但在今日一早,那些居住在華陰城中的旅人與行腳商們,并未在開城門的第一時間,便如往日一般一窩蜂地涌出城門,往那在云霧里若隱若現的華山攀登而去,而是大都聚集在城門前的布告欄前,小聲議論著。

        布告欄前的人們,不只有販夫走卒,更多文人騷客。

        聽他們一番高談闊論,亦能了知他們聚集在這布告欄前的原因是甚么。

        ——今下華陰城中有五處布告欄,五處布告欄前,皆有頗多百姓聚集,整個華陰縣城幾有半數人口停留在這布告欄前,一為等候今日‘玄門榜’的更新。

        二則因為華山近幾日封山,遠道而來的旅人們不甘就此退走,大多便留在華陰城里等候華山再度開山之日,城中少有娛樂活動,這每隔一日便會更新一回的‘玄門榜’,倒是成了旅人們排解無聊的好工具。

        本地百姓往往不識文字,華陰小吏雖通文字,卻不能將那玄門榜上變化講說得精彩,幸有等候攀登華山的文人騷客,他們便承擔了為百姓講說玄門榜上種種精彩變化的責任,而這也是文人秀才們的樂趣所在。

        此時,人群后頭一陣吵鬧過后,有幾個官差分開了人群,捧著幾道畫軸似的、被草紙包裹得嚴嚴實實的紙卷,昂首走到布告欄前。那捧著紙卷的官差將其上草紙一層一層撕去,露出內里淡黃的、寫滿蒼勁文字的榜單,旁邊的官吏則以刮刀刮去布告欄上貼著的幾層紙張,重新在布告欄上刷上漿糊。


  (https://www.dzxsw.cc/book/35214008/780825451.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张家川| 开江县| 郓城县| 陇西县| 望谟县| 罗源县| 朔州市| 会理县| 梅河口市| 永登县| 宁阳县| 行唐县| 平顶山市| 和顺县| 中阳县| 新野县| 镇巴县| 葫芦岛市| 剑河县| 姚安县| 阿瓦提县| 牡丹江市| 黔东| 五寨县| 万源市| 周口市| 清远市| 宁陵县| 如东县| 扎兰屯市| 金山区| 阳高县| 富蕴县| 昌都县| 邵阳县| 浠水县| 兴国县| 盘山县| 疏勒县| 大同市| 潢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