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操縱糧價事件
自從皇家財團改組為國有財團以來,資本擴張行動并未就此停止,反而變得更加迅速。
東北大開發(fā)、南洋大開發(fā),以及開發(fā)澳洲,其主導力量都是國有資本。其中開發(fā)東北和南洋,民資大幅度的參與其中。而在開發(fā)澳洲的問題上,民資準入門檻較高,進入澳洲的民資將會比較少。
東北和南洋地區(qū)的開發(fā)之所以讓民資進入,主要是為了加快開發(fā)速度,從而建立起商品糧基地,同時使大明擁有熱帶農產品資源產地。
而在澳洲的開發(fā)上,和臺灣的開發(fā)方式很像,都是國企為絕對主導地位,再以財團商人為補充的一種模式,普通民資很難進入主要領域。
天啟六年臺灣地區(qū)的開發(fā)規(guī)模變得更大了,開發(fā)出來的耕地已經增長到了上千萬畝,其中有七百萬畝都種上了水稻。
這些土地都是剛開發(fā)出來的,含有的養(yǎng)分很高,因此水稻產量基本上都有2石以上,而且這些稻田一年兩季水稻是毫無問題,有些可以種植三季。
入夏之后,臺灣也迎來了收獲時節(jié),大量的水稻進入了收割期。此時正值福建干旱,官府組織大量災民到臺灣務工,正好解決了農忙時節(jié)缺少勞動力的問題。大量的水稻順利完成收割,僅僅這一季水稻,產量就突破了1400萬石,可以加工成1000萬石左右的大米。而此時臺灣人口剛剛突破400萬,一個人口一年的谷物消耗基本上1.5石就足夠了,在漁業(yè)迅速發(fā)展,外加養(yǎng)雞、養(yǎng)豬等養(yǎng)殖業(yè)的發(fā)展下,谷物消耗量都在持續(xù)下降。
兩季水稻成熟后,全年下來臺灣能向本土輸出1400萬石大米,這些大米在去年已經有不少開始輸入南方各省,試圖平抑南方糧價,不過最后都宣告失敗,對南方糧價的影響很小。
濟民糧行是率先進入南方市場的國有合資企業(yè)。剛剛進入南方市場就遭到了各地糧商的排斥。
地方上有不少糧霸在操縱糧食價格,他們通過動用龐大的資金,以及那些官方力量進行官商勾結,一番操作之下糧食價格一直維持在一個比較高的程度。
濟民糧行進入南方市場。對市場糧價迅速產生了平抑效果,自然是遭到了那些糧霸的排斥。只不過這些糧霸很快發(fā)現(xiàn),他們拿濟民糧行基本沒什么辦法。
濟民糧行是皇帝國有合資企業(yè),想用官場上的力量進行打壓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即便是什么巡撫出來搞事,濟民糧行都絲毫不怕。地方上的芝麻小官就更不用說了,只要敢找濟民糧行不自在,濟民糧行就讓他們不自在。此時皇帝沒有整頓南方官場,不是代表著皇帝拿他們沒辦法,只是為了大局考慮暫時不想動他們罷了。
錦衣衛(wèi)和東廠,就是給濟民糧行保駕護航的哼哈二將,不管是多大的官員,說拿就拿了。
于是不少糧霸決定用商業(yè)手段對濟民糧行進行排擠,一些糧商開始大量吃進濟民糧行的平價糧,然后囤積糧食抬高糧價。為了把損失彌補回去,這些糧商幾乎是形成了統(tǒng)一戰(zhàn)線,共同把糧價抬高到了一個非常離譜的程度,一時間把百姓搞得怨聲載道。
去年臺灣的大米剛剛輸入各省,濟民糧行剛剛把大米輸入市場銷售,沒過多久又被那些糧商惡意搶購一空。
經營濟民糧行的曹金玉也不是傻瓜,從去年開始濟民糧行進入南方市場就遭遇到了這個問題,剛開始還是局部的,如今變成了全面的。
南方商人的資本之恐怖,簡直深不可測。畢竟那是幾十年上百年積累下來的財富,隨便一個富戶之家就是十幾萬兩的財富。
只不過這些南方商人的力量比較分散,平時資本并不集中,空置率也很高。很多商人是把銀子藏起來的。并不全部拿出來經營。
去年濟民糧行對南方糧價的平抑沒有起到什么效果,曹金玉選擇了隱而不發(fā),今年偷偷從臺灣分批調來了800萬石大米發(fā)到南直隸囤積起來,然后再次以平價糧的方式向市場銷售。
糧霸問題最嚴重的就是南直隸地區(qū),特別是南直隸地區(qū),那里的官商勾結最為嚴重。大門閥也最多,資金一運作就是上千萬、幾千萬。雖然鹽商遭到朝廷查抄,打擊了一些門閥,但還有一大批士族門閥存在。
臺灣的大米來了,濟民糧行的平價糧再次上架銷售。南直隸的糧商聯(lián)盟再度出手,開始大量搶購平價糧。
濟民糧行好似跟沒發(fā)現(xiàn)一般,根本沒有做出什么購買限制。
曹金玉坐在南京的一家酒樓里,看著對面濟民糧行火爆的銷售場面,那些糧行派來的人員一車接一車的購買平價大米,簡直是有多少要多少的節(jié)奏。糧行這邊又在不斷的將大米上架,場面火爆而忙碌。
“呵呵!讓你們搶購,很快有你們哭的時候。”曹金玉有些陰險的笑了起來,對一邊的南直隸地區(qū)總經理問道:“已經賣出去多少大米了?”
“北直隸這邊一共調來了八百萬石大米,現(xiàn)在已經被搶購了四百五十萬石。”南直隸地區(qū)糧行總經理回答道。
“先停個幾天,對外宣布售馨。讓他們先得意幾天。”曹金玉說道,“過幾天再進行平價供應。”
當天濟民糧行宣布平價糧售馨,南直隸糧商們頓時歡天喜地、彈冠相慶,以為再次成功的買光了濟民糧行的平價糧,接下來可以大肆操縱糧價了。
結果才過幾天時間,濟民糧行再次放出了平價糧。這些糧商頓時急吼吼的又把資金湊到了一起,開始大肆搶購平價糧。
要是讓這些平價糧大量流入百姓手中,那他們生意還怎么做?
已經收購了這么多,也不在乎多收購一些了。于是南直隸糧商再度出手,又把濟民糧行的平價糧給收購一空,結果幾天過后平價糧又放出來了。
這些南直隸商人根本不知道這些平價糧到底有多少,因為他們根本不知道臺灣地區(qū)的水稻產量數(shù)據(jù)。臺灣地區(qū)的農業(yè)生產沒什么民資介入,大部分都是國有企業(yè)在運作,等于說臺灣今年生產出了多少大米,是南直隸糧商無法獲知的信息。
壟斷的資本最大的優(yōu)勢就在于信息壟斷,這個信息此時被國有資本壟斷了。同時南直隸糧商更不知道的是,濟民糧行調集了800萬石大米,全部都運到了南直隸地區(qū)。
當濟民糧行斷斷續(xù)續(xù)的把這800萬石大米放出來,這些南直隸糧商搶購了六百多萬石的時候便開始坐蠟了,他們已經有大批大批的資金被套了進去。南直隸地區(qū)的糧價本身就比較高,因為這里商品化程度最高,平價糧每石都賣到了2元。這些糧商足足被套進去了1200多萬元的資金。
很多糧商開始資金周轉不靈了,陸陸續(xù)續(xù)的退出了搶購平價糧的行列,而濟民糧行的平價糧終于是開始銷售到了百姓手上,沒過多久剩余不多的平價糧也賣光了。
這時南直隸糧商們才松了口氣,平價糧終于賣光了,接下來就是操縱市場的時候了。這些糧商根據(jù)出資的多少,對糧食銷售市場份額進行瓜分,形成了一個‘卡特爾壟斷模式’,即約定價格和市場占有規(guī)模,從而實現(xiàn)壟斷市場、獲取暴利的一種商業(yè)聯(lián)合模式。
這種壟斷模式的缺點就是容易出現(xiàn)毀約的情況,不過在大明這個社會環(huán)境下,一個個商人背后都是有官方力量做支撐的,等于說誰的市場份額大,取決于資本與后臺。但絕對沒有人敢去掀桌子,直接摧毀這個壟斷聯(lián)盟。
此時濟民糧行要出來掀桌子,自然就是他們共同的敵人。
既然政治上搞不過濟民糧行,那就從資本和市場上來下手,目前看起來效果還是不錯的。
只不過這些糧商還沒高興多久,又特么出事了。
先是《大明日報》對南直隸糧商操縱糧價,大肆搶購平價糧一事進行了報道,很快南直隸糧商操縱糧價的事情就傳遍了大江南北,迅速在南直隸引起了軒然大波,南直隸百姓情緒激憤,對這些無良奸商展開強烈譴責。
這要是以前,這些普通百姓怎么譴責都無所謂,裝作不知道、沒聽見就行了,糧食該賣多高的價格就賣多高的價格。
可偏偏,背后真正的推手卻是皇帝。
民憤已經調動起來了,接下來還不簡單,直接挾民意查抄無良奸商。
《大明日報》對南直隸糧商操縱糧價,搶購朝廷惠民之用的低價糧這個新聞剛報道出來當天,朱由校就在朝堂上下令查抄參與操縱糧價的南直隸糧商。
天大的禍事哐當一聲就砸在了這些糧商頭上,東廠、錦衣衛(wèi)帶著軍隊直接開進南直隸各地,開始到處逮捕參與搶購平價糧的糧商,并將那些糧商屯糧的倉庫悉數(shù)查抄。如果說銀子還能到處藏,但是大量的糧食卻是藏不住的。
隨著查抄的進行,那些被搶購的平價糧再次又回到了濟民糧行的手中,而之前套現(xiàn)的1200多萬元的白銀,則上繳到了國庫中。
而且被查抄的不僅僅是被這些糧商搶購走的平價糧,還有大批從湖廣運來的商品糧,也有700多萬石。
這次查抄絕對是早有預謀的,因為波及資本比較大,而且牽扯了很多門閥、權貴,為了避免出現(xiàn)暴亂,朱由校派了三個步兵師,外加海軍陸戰(zhàn)隊到南直隸坐鎮(zhèn),大軍壓陣之下,誰敢亂動就是五雷轟動。(未完待續(xù)。)
(https://www.dzxsw.cc/book/3423/2497910.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