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進三章燕云州童貫北伐 拒馬河種道初敗
大宋宣和六年五月,童貫得封伐遼大元帥兼河北河東宣撫使,勒江南得勝西軍兵馬十萬,會同河北等軍州十萬軍馬,共計二十萬大軍,號稱四十萬大軍北伐遼國。
同時宋廷任命保靜軍節(jié)度使種師道為都統(tǒng)制、武泰軍承宣使王稟、華州觀察使楊可世為之副、任命蔡攸為監(jiān)軍使,任命光祿大夫趙良嗣為軍中參議,任命已經(jīng)升任通議大夫的聞煥章為軍中參軍,與童貫共領(lǐng)大軍。
說起這監(jiān)軍使蔡攸來,帶著大宋文人一貫的色荏內(nèi)厲,對自己大將吆五喝六,對敵國大將卻是畏之如虎。蔡攸本是受蔡京之意,前來此趟收復燕云十六州的不世功業(yè)里混一份功勞的,但這個蔡莜一貫膽小好色,被童貫摸透了脾氣,在童貫給他安排了許多美貌姬妾相陪后,便在大軍到了大名府后,就呆在大名府不再向前一步了。
山東路那里,此趟宋廷大軍統(tǒng)帥將領(lǐng)名單早已放在三娘案頭,看到蔡攸、趙良嗣等人名字后,三娘莞爾一笑,對諸將官笑道:“除了聞煥章以外,余人皆壞事之輩耳。”梁山諸軍將聞言皆是大笑起來,黃文炳道:“且看我大宋強軍如何與遼軍作戰(zhàn)便是。”當下山東路軍馬備戰(zhàn)不出,多派探馬細作打探戰(zhàn)況。
五月二十三日,甩脫了監(jiān)軍的童貫到高陽關(guān)路地界,宣撫司就向遼國境內(nèi)揭榜示眾。
童貫榜文有云:“幽燕一方本為吾境,一旦陷沒幾二百年。比者漢蕃離心,內(nèi)外變亂,舊主未滅,新君纂攘。哀此良民重罹涂炭,當司遵奉睿旨,統(tǒng)率重兵,巳次近邊。
奉辭問罪,務在救民,不專殺戮,爾等各宜奮身早圖歸計。有官者復還舊次、有田者復業(yè)如初。若能身率豪杰別立功效,即當優(yōu)與官職,厚賜金帛;如能以一州一縣來歸者、即以其州縣任之;如有豪杰以燕京來獻,不拘軍兵百姓,雖未命官便與節(jié)度使、給錢十萬貫、大宅一區(qū)。惟在勉力,同心背虜,歸漢永保安榮之樂,契丹諸蕃歸順亦與漢人一等。
已戒將士不得殺戮一夫,儻或昏迷不恭,當議別有措置。應契丹自來一切橫斂悉皆除去。雖大兵入界,凡所須糧草及車牛腳價并不令燕人出備,仍免二年稅賦。”
好個洋洋灑灑的伐遼檄文,內(nèi)里說了遼帝未死,燕云十六州奉立晉王為帝是篡位,希望宋軍北伐能握有大義,但童貫卻未曾想到,人家燕地已經(jīng)立晉王為帝數(shù)年,一同抵抗遼軍也數(shù)年了,軍心民心又豈會因為你幾句話就散了?更兼燕云之地離散已經(jīng)二百年,對中原的認同感極少,簡單說便是宋室于燕云無恩!
或許是寫這通榜文的趙良嗣覺得,這榜文一出,根本不需要動刀動槍,只要在三關(guān)內(nèi)外,上把二十萬大軍一擺開,燕人就會乖乖的歸順過來。總之,不論是宋廷廟堂之上,還是軍前童貫等人,都太輕敵了。
但是,軍中也有清醒的將佐,比如種師道、聞煥章兩個。待得童貫大軍到了河北前線,河北諸路軍州十萬軍馬前來會師,種師道、聞煥章看了河北軍馬戰(zhàn)備之況,不禁都暗暗叫起苦來。
于是統(tǒng)領(lǐng)前軍的種師道、聞煥章看了河北軍后,給童貫去了封信,內(nèi)里如此寫來:末將等人奉詔來北,星夜倍道,于五月二十日到高陽關(guān),整促行軍之備。即見河朔將兵驕惰,不練陣敵軍,須之用百無一有。如軍糧雖曰:見在粗不堪食,須旋舂簸僅得其半。又多在遠處,將輸費力。軍器甚闕,雖于太原、大名、開德支到,封椿各件不足、或不適用,至于得地版筑之具并城戍守御之物悉皆無備。蓋河朔二百年未嘗講兵,
大名府昔年又遭梁山鏖兵,精銳軍器皆損,一旦倉卒,責備頗難。該部軍馬難堪大用,當復守河北,以為后備,不致前用。
種師道、聞煥章信中意思很明白,河朔將兵驕惰,不練陣敵軍,軍需物資要什么沒什么,其中軍糧充其量只有帳面上的一半。總之,就是河朔一百多年沒有打仗了,前番大名府又被梁山軍殺敗過,原本軍馬損失殆盡,新募軍馬倉促成軍,依靠這樣的軍隊打仗,一旦打起來,恐怕要誤事,不如命河北軍屯守舊地,為后備軍力,就不要前出了。
得了兩人書信后,童貫如同當頭澆了一桶涼水,畢竟帶兵二十多年,而且種師道、聞煥章都是宿將名士,是不會胡亂搪塞的,兩人的書信使他不由得不小心謹慎起來。但很快童貫被趙良嗣說服,趙良嗣覺得燕人遼軍精銳皆在燕都,其余地方皆是散兵游勇,他去了便可號召燕人歸順,大軍人多可壯聲色。
于是,童貫出了昏招,到了河間府后,他便號令十萬河北軍均衡編入西軍之內(nèi),以均衡各部軍馬強弱,共二十萬大軍齊集河間府。這般一弄,變成了沒有哪一支軍馬最強,也沒有那一支軍馬最弱,看似好看,但卻處處都難以集中精銳力量。隨后童貫再出昏招,他在河間府分軍,二十萬大軍分為東、西兩路軍。以雄州為東路軍屯兵之地,廣信軍為西路軍屯兵之地。
以種師道統(tǒng)率東路兵,駐扎白溝。王稟率領(lǐng)前軍,西蕃大將楊惟忠領(lǐng)左軍,奉寧軍承宣使種師中率領(lǐng)右軍,西軍大將王坪率領(lǐng)后軍,河北軍大將趙明、趙志率領(lǐng)選鋒軍。種師道以都統(tǒng)制兼東路軍總指揮自領(lǐng)中軍。
熙河軍承宣使辛興宗統(tǒng)率西路之兵,西軍大將華州觀察使楊可世、湟州大將王淵統(tǒng)率前軍,威盛軍統(tǒng)制焦安節(jié)統(tǒng)率左軍,西軍大將劉光國、冀景統(tǒng)率右軍,曲奇、王育統(tǒng)率后軍,吳子厚、劉光世統(tǒng)率選鋒軍,并聽宣撫都統(tǒng)制劉延慶節(jié)制。
數(shù)日后,童貫將西軍與河北軍合編,又在河間路分兵的消息擺在了三娘案頭,三娘看后搖頭苦笑道:“童樞密二十余載用兵,想不到臨到頭來會出這般昏招。須知兵馬當強弱分明,以上駟對下駟,豈可強弱不分?又分兵兩路,看似齊頭并進,實則分薄了力道。再者宋軍陣法由西軍常用的五軍陣變?yōu)榱婈嚕辞昂笞笥抑熊娫偌舆x鋒軍的陣式,尚難以貫通融會,一時間難以拒敵,宋軍敗之不遠矣。”
朱武聞言道:“是否通過宿太尉提醒一二?”三娘搖頭道:“宿太尉乃蔡京、童貫政敵,他再說什么童貫也不會聽,若以我的名義去信就更加糟糕。再者他那中軍,種師道、種師中、聞煥章皆能征慣戰(zhàn)、智計多端之人,豈會看不出來?唯童貫剛愎自用之果啊。”諸將皆是嘆息,都道只可惜了西軍十萬精銳兵馬了。
隨后消息到來,童貫是最后到雄州瓦橋關(guān),那時諸路人馬已經(jīng)到齊。隨即童貫召集諸將商議進兵,種師道便將軍力混編、分兵、軍陣五陣變六陣諸多不利說了,童貫卻道:“遼人膽氣散了,如何能敵我二十萬大軍?分進合擊乃兵法常理,六軍陣雖是初用,但觀各部操演,亦不生疏。你平時自夸能敵萬人,膽氣絕人,視堂堂之師如摧拉枯朽,今日觀了你只不過是一個懦夫。”種師道這才默然不語。
童貫即以和詵為種師道的副手,以楊可世為前軍統(tǒng)制。同時下令招募勇士在邊境上來回馳騁,散發(fā)招降的檄文,只等燕人來降。
至五月二十八日,前軍統(tǒng)制楊可世聽說燕人早就準備迎接王師的到來,若王師入境,必簞食壺漿以迎。于是率領(lǐng)輕騎數(shù)千,直欲取之。至蘭溝甸被遼國宗室耶律完醇所部掩殺,大敗而還。
楊可世宋軍前部數(shù)千騎兵,本在西北是可以算的上一支精銳兵馬,但是遼軍深恨宋軍背盟,更兼遼軍早已經(jīng)探明宋軍動向,集中萬余精銳騎兵掩殺,遼軍騎兵雖然敵不過金軍騎兵,但對于宋軍騎兵還是頗有些心得,U看書(w.uukansu)是以殺敗楊可世部。
楊可世部騎兵敗回,原本是給宋軍提個醒,但童貫以為是偶爾中伏,依舊不能清醒,依舊命各部軍馬按部就班推進。
五月二十九日種師道進兵白溝,便是拒馬河,即遣驍將趙明率軍持黃榜旗前往邊境招降,實際上趙明所率宋軍前部和遼**隊已成隔河對壘之勢。趙明占據(jù)橋頭向遼軍招降還派人把黃榜旗送到遼軍那里去。
遼軍將領(lǐng)看了后大罵:“不用廢話,不就是死嗎。”話語未完,矢石如雨就向宋軍射來,宋軍不曾防備,損失不小。種師道聞訊大怒,也不按童貫部署的招降大計行事了,勒令所部將士臨河布陣,分遣趙明麾眾還擊,遼**隊隔著河岸揮舞軍旗指揮軍隊作戰(zhàn),騎兵隨著旗幟所指的方向向西奔馳。
種師道對諸將說:“下流必有可涉水渡河之處,須分兵據(jù)之。”隨后會合了前來支援的涇原路將領(lǐng)趙德,命其所部立刻前往迎敵。趙德還未及前往,遼軍已渡水馳騖。趙德是老將,知道形勢不妙,又退回來了。
種師道大怒罵道:“匹夫不進反退,何保左翼?”于是只得分兵去迎擊下流渡河的遼軍。遼國騎兵見得如此,沖突強渡,很快沖過河來,分左右翼圍攻宋軍,趙明兵少先被打垮,趙德胸腹中了鐵蒺藜箭,幸虧是厚甲方才未死,渾身是傷,以至于靴子里都是血水,還被打掉了兩顆牙齒,亦手殺數(shù)十人得以幸免。種師道揮軍廝殺半日,終得脫身,各部軍馬聚齊后,折兵不下萬人。(未完待續(xù)。)
請記住本書首發(fā)域名:。三掌門手機版閱讀網(wǎng)址:
(https://www.dzxsw.cc/book/3418/3150350.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ǎng):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wǎng)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