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四章 金銀銅幣,兼而行之
“不錯!”
捏起一枚開元通寶錢在手里面量了量,看著銅幣上出自自己筆下的楷書字體,劉恪不由地滿是欣慰的對張機和王營一陣夸獎,夸獎之余,他又問道:“可能鑄造金幣和銀幣?”
劉恪記憶中,唐武德年間的開元通寶錢,不僅僅只有銅幣,此外還有金幣和銀幣,只是金幣和銀幣少有流通,但正因為如此,前世一枚‘銀開元'竟能價值數千人民幣,劉恪倒不是因為前世的收藏情結才提出來鑄造金銀幣,而是因為他覺得,如果能夠施行金、銀、銅兼行的貨幣體系,定然對幣制的保值以及貨幣的流通,都有促進作用。
“試過一兩次,只是消耗太大……”不等張機和王營開口,侯在一旁的楊泉,有些苦惱的對劉恪說道:“而且金銀幣定型、保存困難,如果流通到市場上,只怕折損還要嚴重。”
涉及到錢幣鑄造,楊泉就顯得十分擅長,他本就是朝廷少府令門下督造錢幣的官員,及至董卓禍亂洛陽,這才被迫逃到冀州,所幸被王營招募工匠時發現,便留到了鎮北軍,等到此番劉恪打算鑄造新錢之時,便讓楊泉負責鑄幣局的事務,現在看來,倒算是盡其才干。
“無妨,你先讓工匠鑄造一版!”劉恪倒也沒說什么,直接讓楊泉帶領工匠分別在鑄幣局專門用來鑄造銀幣和金幣的工具上開始鑄造,一應工序,和鑄造銅幣沒什么差別,約莫兩個時辰,金銀幣分別鑄好,王營和張機分別端著送到劉恪面前,讓他觀看。柏渡億下潶演歌館砍嘴新章l節
劉恪一邊掂量著金幣和銀幣的重量,一邊聽楊泉介紹,只聽楊泉說道:“這銀開元,也是兩錢四絲重,十枚銀開元算做一兩,折成一枚兩錢四絲重的金開元,也就是說,十兩銀開元合計為一兩金開元錢(一兩金開元是十枚金幣、等價于百枚銀幣),而銀開元和銅開元之間,又以一兩銀開元換算一百兩銅開元,既一枚銀開元幣能換一百枚銅開元……”
楊泉倒也不是隨口胡謅,而是根據當世的購買力來計量貨幣價值的,當然,主要還是依據劉恪控制下的州郡糧價作為計量,在小農社會的當下,糧食始終是緊俏品和硬通貨,故而以糧價作為計量,既公正,又方便大規模鑄幣之后再諸州郡推行。
劉恪聽著楊泉的講解,再合著自己對于洛陽、冀州等地糧價的了解,很快就有了一個關于新幣購買值的概念,在楊泉的構思下,一兩銀開元錢,能購買市場上一石糧食,也就是說,一千枚銅錢就能買到一石糧食,這個價格不算低,但在此時算得上十分公允。
不過劉恪相信,隨著屯田政策以及開墾荒田、減輕徭役等多種舉措刺激之下,糧食的價格還會下降,而這也就意味著所鑄開元幣的購買力會繼續抬升,劉恪有信心,在天下穩定之后,開元幣能取代其余貨幣,成為今后中華民族長久使用的幣種。
當然,隨著社會生產力的不斷提高,隨著對金銀礦的勘探和開采,以及商品經濟的發展,銅幣會漸漸消失,新的幣種如紙幣也將會出現,而現在,只需慢慢疏導,人性中對利益的追求,自然而然的會推動貨幣不斷向前發展。
在楊泉介紹完畢之后,劉恪也算是明白緣何楊泉不建議推行金銀幣,大概原因主要有這樣幾點,第一,金銀乃是貴金屬,如果鑄造發行,流通到市場之后,恐怕百姓不會將其當作貨幣推行,反而會將其當作保值品藏匿保留,如此將會大大阻礙新幣的推行,進而可能導致物價上漲,再者,金銀幣在流通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出現磨損,當磨損到一定程度,其價值自然而然的會削減,恐怕也是推行過程中的一大阻力。
楊泉的這兩個問題,很全面,也很深刻到位,劉恪盡管是穿越者,卻也不是專門研究經濟的,所以對這兩個問題也不能給出明確的答復,不過趁著這個機會,他將自己所了解的一些知識全部說出來,與張機、王營、楊泉進行討論,所謂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經過幾個時辰的商議,總算是商量出了幾條對策。
其實倒也不是什么絕妙之策,面對第一個問題,劉恪等人商議出應以官府作為榜樣,引導民眾進行金銀幣的消費,具體來說就是在日后各地州府郡縣上交稅賦時,盡可能的將糧食、布帛轉換成金銀銅等新幣,銅幣運輸不便,地方官府肯定會選擇金銀幣作為稅款的結算,如此既能避免大宗物資運輸的損耗,也能起到金銀幣的流通作用,官府如此作為,定然會給往來商旅做出表率,商賈在進行遠距離、大規模商品交易的時候,也必然會效法此舉用金銀幣來作為結算貨幣。
除此之外,例如官吏薪俸、兵將軍餉,都可以用金銀銅新幣進行發放,官兵得到薪俸,再到市場購買糧食和其他生活物資,如此也能繁榮商品經濟,當然,為了避免有商人囤積糧食、哄抬糧價,劉恪要求張機在洛陽、盧奴、魏郡、薊城、太原等大城市設立官府糧庫,豐年收購糧食,待到旱澇之時,以官府所囤積的糧食等等物資來抑制市場價格,從而保證經濟的有效穩定。
這些法子,在后世乃是常舉,不過此時經劉恪說出,到讓張機等人有茅塞頓開的感覺,隱隱之中,張機、王營、楊泉等人對于劉恪的敬畏也就越來越多。
而如何解決鑄造金銀幣使其增加硬度從而減少損耗的問題,則純粹是劉恪在說,張機等人側耳聆聽,劉恪倒也沒提出什么驚天地、泣鬼神的辦法,只是告訴王營、楊泉,可以在鑄幣過程中適量加入錫等稀有金屬,中國自商周開始,就開始鍛造錫器,所謂五金,也指的是金銀銅鐵錫,故而劉恪倒也不擔心楊泉等人找不到足夠的錫來融入金銀幣之中。
千里之路,始于腳下,劉恪倒也清楚,在推動商品經濟發展的路途上,自己現在所做的一切,只能算是一個起步,當然這個起點卻已經遠超于原來歷史的發展水準……
(https://www.dzxsw.cc/book/3407/3462862.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