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 和談落定,兩軍止戰
""="('')"="">
臘月初八清晨,逢紀在驛館洗漱完畢,等他和屬下享用完早餐,鎮北大將軍府議郎崔鈞就身穿朝服笑吟吟的走進驛館,見到逢紀,崔鈞當即就說道:“元圖先生,恭喜賀喜,今日與王爺議和結束,先生就可以回青州了,如此也耽誤不了先生和家人歲首團聚。hp://”
逢紀來到南皮城和崔鈞商談了快一個多月的時間,此刻眼見著議和之事終于要塵埃落定,逢紀也滿是感慨的說道:“州平先生,這些天承蒙你關照,這議和的事情才能這么快結束,等到今日見完王爺,紀在驛館設宴備酒,還請州平先生務必大駕光臨。”
“這個好說,好說,元圖先生,如果準備完畢,那么還是請到太守府吧,誤了時辰,總歸是不好的!”崔鈞含笑點頭,做出一個請的姿勢,然后就帶著逢紀往太守府走去。
逢紀看著昔日的渤海郡太守府,袁紹的將軍府邸,此刻卻成了劉恪的行宮,心中自然免不了許多惋嘆,不過物是人非,時過境遷,袁紹軍隊戰敗,這里的一切,便都和他沒有什么關系了,隨著崔鈞進入府邸,來到會客的議事廳,崔鈞就讓逢紀稍做休息,而他則去房請劉恪入會。
崔鈞來到房的時候,劉恪正在和沮授說關于議和結束移駕回盧奴城的事情,劉恪也不想在這里耗下去,畢竟通往盧奴城的道路已經打通,渤海諸地的局勢也穩定了下來,此時引兵回盧奴城,敲也能趕上除夕歲首,加之今年又是劉稚去世的第一年,照禮劉恪需得在年關時到劉稚的王陵親自祭祀憑吊。
“主公,逢紀已到議事廳。”等著劉閫沮授說完話,崔鈞就連忙上言,這議和談判也是定的吉時,如果錯過時辰,壞了議和之事,那么身為這件事情的謀劃者,崔鈞無疑是要承擔相應責任的。
“好,那就先去議事廳和逢紀將議和止戰的事情商定。”劉恪也不想背上一個傲慢無禮的形象,于是對沮授吩咐了幾句之后,就隨崔鈞來到議事廳。
“元圖先生,久等了。”見到逢紀,劉恪笑著點了點頭,然后就大步流星走到主位坐下,不等逢紀行禮參拜,劉恪就直接揮手說道:“些許俗禮,還是免了,先生來南皮城已有月余,還是先將雙方議和的事情談定吧。”
劉恪行事如此干凈利索,讓初次見到劉恪的逢紀對他映象不少,瞬間,逢紀忍不撰袁紹和劉恪拉在一起對比,拒他不愿承認,但還是感覺到比起好虛名的袁紹而言,行事灑脫的劉泓有雄主之風,想到這里,對于之前渤海戰事慘敗的糾結也就淡了許多。
“王爺,按照之前和崔議郎的商談,自即日起,兩軍止戰,并以目前各自所占區域作為界線,和談之后,兩軍不得背約棄盟,不得對另一方發動偷襲,于外,兩軍亦應當同氣連枝,共保社稷安定,待議和文簽訂,我家主公上表奏請朝廷議封,奏請王爺加晉王之位,太尉之職……”
回到議和談判中的逢紀,明顯變得冷靜睿智了許多,他按照之前和崔鈞初步商談的結果,將議和的條件一條條擺出,除開要為劉恪奏請議封之外,逢紀還代表袁紹開出要獻糧十五萬石,錦帛千匹、食鹽兩萬石,粗鐵五萬斤、戰馬五千匹的所謂軍資,其實就是戰敗的賠款。
逢紀一邊說,劉恪一邊在心中冷笑,逢紀說的什么同氣連枝,共保大漢社稷的話,劉恪是嗤之以鼻的,他和袁紹之間的矛盾,從兩人爭搶冀州的時候就已經注定,再加上此次渤海慘敗,袁紹定然不會善罷甘休,現在袁紹之所以開出這樣誘人的籌碼,無非是想爭取休養生息的時間。
待到逢紀將袁紹開出來的一應議和條件說完之后,劉恪微微點了點頭,不過在逢紀說到要將渤海之戰被俘虜的袁紹部屬和家眷都“接”回去的時候,劉恪的臉色終于有了細微的變化,未等逢紀將擬定好的議和文遞上,劉恪就搖頭道:“等等,有幾個人,怕是不能在這份俘虜名單里。”
逢紀還未反應過來,劉恪就繼續說道:“牽招、鞠義,這兩員武將,都已經效忠于孤,此乃他們情愿,所以牽招和鞠義寺不能送還,還有荀堪先生,荀堪先生先前受了箭傷,傷勢重,孤將他送到了盧奴城,那里有張機張仲景替他診治,為荀堪先生病情考慮,他也不能在這份名單里面……”
逢紀也猜到了牽招、鞠義還有荀堪這幾人,劉恪絕對不會歸還,于是他無奈的點了點頭,一邊遞交議和文,一邊說道:“人各有志,既然他們不愿回青州,那么也就不勉強了,其他人,王爺應該不會為難吧?”
“咳咳……”
劉閿過議和文,臉上突然涌現出幾分難為情,就在逢紀以為劉恪又要獅子大開口的時候,他沒想到,劉恪竟然會說道:“元圖先生,那個,那個蔻丫頭,怕是也不能回青州了。”
“蔻丫頭,那個蔻丫頭……”逢紀初始沒有反應過來,等到他意識到劉恪說的是袁紹的次女袁蔻的時候,逢紀臉色頓時變得十分精彩的看著劉恪說道:“二秀,你,你們……”
不止是逢紀,就連一旁的崔鈞也一臉驚訝的看著劉恪,兩人均是難以相信,劉恪竟然看上了袁蔻,對于此事,兩人都不敢擅自發表意見,而上位落座的劉恪,也受不了兩個人的眼神,又解釋道:“孤與二秀乃是情投意合,兩廂情愿,孤自當明媒正禮迎娶二秀為側妃,此事,還請元圖先生回去多多美言,孤愿意將議和之中的五千匹戰馬悉數作為聘禮。”
“這……”
逢紀一臉的難堪,答應劉恪也不是,不答應劉恪也不行,最后,他只得說道:“此事紀只能趕回去袁公商議,具體如何,還要袁公做定奪。”
“這個自然。”反正生米煮成了熟飯,劉恪也不怕袁紹不認他這個便宜女婿,當即,他就在議和文上將牽招、鞠義和荀堪的名字劃掉,然后就收下文,這也就意味著渤海之戰正式結束,劉恪與袁紹之間的爭斗趨于緩和,但是在亂世之中,這樣的緩和又能維系多久,只怕劉閫袁紹都心中沒底。
<="fps"=""><">tags:
(https://www.dzxsw.cc/book/3407/3462839.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