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一十三章 戰爭威脅
PS: 忘了說了,本書每天更新三章,上午八點、中午十二點、晚上九點,星期天的加更,晚上十點還有一章,都是設置的自動更新,可能會稍稍有點點延遲。。。。
項玉心里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改變這一局面,歐洲彈丸小國就能夠奴役全世界,我泱泱中華又豈能任人魚肉。
不過在這之前,橫亙在他的面前的是一個強大的對手,大清王朝,這個新生的朝廷擁有遼闊的幅員和龐大的軍隊,八旗士兵善于騎射驍勇善戰的名頭也是如雷貫耳,所以想要讓中華崛起,則勢必要先徹底的打垮這個攔路虎。
中華軍的艦隊用了十五天的時間終于抵達了基隆,船隊期間在臺南短暫的停留了兩天,臺南這個時候已經有了一種大戰將至的氣氛,他們距離福建比較近,正對面就是金門島,不遠處又有澎湖島,目前澎湖島上面還有清軍的一個營的士兵駐守,正是之前施瑯撤軍的時候所留下的,為了避免刺激到清朝,所以中華軍一直以來都沒有試圖拔出這個眼中釘。
鄧明在臺南上任已經有了一年的時間,臺南目前擁有十六艘戰船,噸位都不太大,大多在兩百噸一下,最大的是一艘福船噸位為三百五十噸,海軍士兵一共有六百多名,大部分都是當地的漁民,這些船只也都是臺南市自己建造出來的,基隆造船廠的船只比這里的大,但是因為產能的關系,所以這個時候生產的速度還暫時跟不上,再加上項玉知道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里面,所以不管是臺南還是馬尼拉,中華軍都要在當地建造船廠,這樣對于戰時快速補充能夠投入戰斗的戰船會有很大的幫助。
臺南這個時候已經能夠生產較早時期的燧發槍了,但是這個時候中華軍已經全部換裝了后膛步槍,所以這種老式的燧發槍只能淘汰下來給民兵們使用了,不過好在基隆方面過來的線膛槍的生產線正在安裝。臺南很快也能夠生產步槍了,只是臺南這邊沒有鐵礦,生產武器的鐵礦石和煤炭都需要通過船只從基隆一帶調運,有的時候還從大陸沿海一帶走私。雖然清朝施行的禁海令,但是這個時候的海禁并不是十分的嚴格,有一大批的掮客活躍在沿海一帶。
臺南的海軍實力比較薄弱,陸軍的實力也不是很強,到目前為止一共擁有四千名士兵。其中還包括臺灣城上面的一千名士兵,所以這兩地的防御力量還稍顯不足。
“目前最大的問題是沒有足夠數量的火炮,不僅是火炮的數量不足,就連部隊訓練用的炮彈的數量也受到了限制,主要還是沒有鐵,全靠進口養活不了軍隊的消耗。”鄧明向項玉抱怨道。
項玉也知道臺南這邊面臨的困境,這里本是臺灣一帶的傳統農作區,是糧食的主要生產地,但是天然的物資是比較缺乏的,加上好幾條山脈從中阻隔。使得臺南到基隆的路線受到了限制,也很難自己進山去開礦,走海運雖然可以解決一部分,但是基隆那邊對于鐵和煤同樣有很大的需求。
冶煉鋼鐵需要優質煤充當燃料,不然溫度就很難達到冶煉的需求,可以說制約古代煉鋼的最大的因素就是溫度達不到,加上這這個時候大炮和炮彈都是耗鐵大戶,尤其是這個時候比較常見的實心彈,這玩意就是一個鐵球,從炮筒里面發射出去依靠著動能在毀傷敵人。不僅威力有限,而且還大量的消耗鋼鐵,陸地上作戰還好說一點,這些炮彈還能夠撿回來再利用。但是在海上就只能向海龍王納貢了。
中華軍的軍中也有另外一種炮彈,那就是開花彈,也叫作散彈,能夠對敵人的士兵造成殺傷,效果比起實心彈來說要好上不少,但是這個炮彈有一個缺點。那就是射程比較近,打不了多遠,打遠了就沒有什么殺傷力了。想要解決這問題,那就必須解決炮彈引信的問題。
這也就是為什么中華軍的后裝填線膛步槍已經研制出來了,但是為什么后膛炮造不出來,因為沒有引信可用,造出來的火炮沒有任何的實際意義。
對于鄧明的要求,項玉也覺得十分的合理,當即表示回去之后就會增加對于臺南的鐵礦和煤炭的供應,臺南方面就走海路從東海岸線駁運就好了。
目前礦上都是戰俘在勞作,人數有限,積極性也不是很高,所以對于礦上的產量有很大的影響,項玉在從臺南返回基隆的路上就一直在捉摸著要怎么著手提高礦上的產量。
現代工業就是一頭鋼鐵怪獸,吞噬成噸成噸的鋼鐵和煤炭,才能造出征服世界的堅船利炮,中華帝國目前的人口數量很少,要想獲得發展,變得強大起來,只有走向歐洲那邊的科技興國之路,這一點中華軍的高層也是意見一致的。
從三月份出發到九月底返回,時間已經過去了大半年了,基隆也從初春走到了秋天。項玉一行人的返回只是視線通知了軍方的一些人,并沒有驚動基隆市里面的百姓,所以一行人十分低調的回到了城中,大軍則直接開到城外的軍營中駐扎。
半個月的航行使得項玉很明顯的瘦了一圈,臉上的顴骨都有點點突出了,他這個時候擔憂局勢,于是沒有立即回復,只是派了一名士兵前去報平安,自己則來到了基隆市政署。
一路走來,項玉暗中觀察,還好基隆市里面百姓還比較平靜,并沒有出現很明顯的慌亂和恐懼,看得出他們對于自己的國家和軍隊還是十分的信任的。
陳永華早早的在市政署大門外面迎接著項玉了,項玉見他雙鬢頭發都有點斑白,不由得心里感動,陳永華見到項玉體型消瘦,皮膚黝黑,心里也十分不好過,兩人一句話沒說,互相在對方的胸口擂了一拳,這里畢竟是在大庭廣眾之下,項玉不想被太多人注意到,不然他也不會悄悄的進城來了,于是一行人快速的步入了市政署的大門。
“目前情況怎么樣?”項玉開門見山的問道,這一路上他聽到的消息都不是很好,傳聞施瑯抵達福建之后只花了一個月的時間,就召集了一百多艘艦船的艦隊,并且還在督造戰船和招募士兵,源源不斷的還有他的舊部前來投靠,實力一天天的壯大起來。
“情況還算穩定,清軍這一個月來并沒有做出什么有威脅的動作來,澎湖島上的清軍數量也沒有增加,倒是島上的十艘艦船撤走了六艘,我跟海軍部的人商量著,是不是趁著澎湖島上的清軍實力空虛,將他們徹底拔除。”陳永華知道項玉問的是什么,這個時候簡單的回答了他的問題,并且將自己的一個設想說了出來。
“這倒不必了,澎湖島拔出啦對于我軍來說意義不大,這片島嶼孤懸海外,三面環敵,易攻難守,我軍被牽扯的面太廣了,到對我們自己不利了,我想這也是為什么施瑯不增派軍士上島的原因了,澎湖島對于他們來說意義是一樣的,只不過日后這片島嶼勢必將會成為他們進攻臺灣的跳板了,說一說目前敵方的部署情況吧。”項玉并不打算進攻澎湖的這幾百名清軍,一來沒那個必要,就算是將這些清軍剿滅了意義也不大,反而會提早跟福建的施瑯交戰,目前基隆乃至整個臺灣的防御都有點空虛,主力艦隊這個時候還在南洋沒有返回,好在臺南一帶的船只不停的在臺灣的東海岸活動,使得施瑯不知道中華軍這邊的具體的兵力,這才沒有輕舉妄動。
“那倒也是,是我考慮的不周了,目前清軍一共又有兩百六十余艘大小艦船,其中有一百余艘新船和新招募的士兵在馬港進行訓練,而之前的福建老軍有一百五十艘船駐扎在金門島上,不管是馬港洋面上的船只還是金門島的船只,這一個多月來都在日夜的操練水軍,編練隊形,整兵備戰,從福建的情報人員發回來的情報來看,各地還有大批的工匠正在前往福建,這些工匠大多數是江浙一帶的船匠,還有鑄炮匠人,鑄造火槍的匠人,人數足足有數千人之多。”陳永華臉上的神情顯得很嚴肅,清廷如此大動干戈,顯然是向一勞永逸的將他們消滅掉,清朝幅員遼闊,兵源充足,各類物資的調配也是十分的迅速,因此跟這樣的一個對手作戰,確實是關乎于生死。
項玉聽后也是十分的震驚,想不到清廷這一次是要動真格的了,他原以為清廷會因為上面的爭權奪利,顧不上他們這偏居一隅的小勢力了,不料最后還是被清廷發現了,雖說中華帝國和大清朝之間必有一戰,但是項玉還是希望這一戰來的吃一點,這樣出于劣勢的他們才能盡可能的多追趕一點。
施瑯將新軍放在內海,又在金門島上駐有重兵,顯然是防備著中華軍海軍的突襲,他們的艦隊規模已經達到了兩百多艘,這已經是中華軍海軍的好幾倍了,再加上清廷的巨大財力、人力、物力的優勢,這一差距勢必還會繼續拉大,所以對于中華軍來說,這一戰宜早不宜遲。(未完待續。)
(https://www.dzxsw.cc/book/3373/2480530.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