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第16章
天邊晨光熹微,云霧盡散。
周苗在腦子還一片混沌的狀況下,跟著趙妙元坐上了進宮的馬車。馬車內部低調舒適。座椅和靠背上都墊上了柔軟的墊子,東側的窗戶邊上放著一張水曲柳貼面的小茶幾,上面擺著一盤新鮮的水果和幾碟精致的小點心。西側的窗戶下面放著一尊蓮花紋鏤空青瓷香爐,里邊點著一塊香塊,幾縷白煙透過鏤空的小孔悠悠飄出。聞著,有乳香,冰片和薄荷的味道,清涼又香甜。
趙妙元見她一臉呆滯,從座椅下取出一塊毛毯給她蓋上,讓她暫時閉眼小憩。安心的氛圍和疲憊的狀態,讓她升起一股濃濃的困意,即便馬車上點的是提神醒腦的香,還是迷迷糊糊地睡了過去。
馬車行得平穩。
從江府行到皇城的宮門前需要經過三條大街,一路上若無停留,要足足走上兩刻鐘的功夫。雖然未及辰時,大街上賣早點的攤販卻早已支起攤子來了。趙妙元透過挑起的簾子,看到幾頂官轎停在攤子前,似乎在買早點。
周苗睡得很沉,趙妙元在宮門前讓了幾波,及至聽到早朝的鳴鐘聲,才用又輕又柔的聲音把她叫醒。
“參見陛下,參見王后娘娘。”周苗端正地伏在地上行禮。
沉睡中被驟然叫醒的不良反應,沒有被趙妙元遞上的一杯濃茶沖淡,卻在前往永安宮的路上被徹底“治愈”。誰能想到,從宮門口到永安宮的這一段路程,竟然需要步行呢?怨不得一大清早的,就要起來洗漱準備。雖然從江府到皇城的兩刻鐘安眠,叫她多了幾分好精神,可即使這樣,接下來步行的那半個時辰,卻依然讓她頭重腳輕。
進正殿前,她刻意慢了半步,在臺階下緩了緩虛浮的腳步后,才以堅定有力的步子,一步一步走進正殿。
這是我辛辛苦苦苦訓三天要面對的第一關,看著坐在上方的國君和王后,周苗這樣想。行禮時的動作雖然為了求穩,有些慢,但是卻沒有半絲停頓,看起來端莊穩重,落落大方。
“快些起來吧,病才剛好,不用行此大禮。這里的,都是自家人。”國君笑著說,臉上不失憐愛。
周苗應聲起身,起來時不小心踩到了衣擺,有些踉蹌,趙妙元誤以為她是身子還虛弱,連忙扶住。
“快快賜座!”王后顯然也這樣以為,說完嗔怪她,“陛下說的是,這里的,都是自家人。見舅舅和舅媽,不用這般嚴肅。”
“禮不可廢。”周苗被趙妙元扶著坐在下首,微笑著拱手。
國君與王后對視一眼,雖然嘴上說著不必如此,但是能夠看出對周苗行為的滿意。
“多謝陛下和娘娘前幾日送來的藥品和點心,讓陛下和娘娘擔心了。江樊只是一時不小心落了水,竟然惹得這么多長輩擔憂,實在是罪無可赦。”周苗面帶歉意,搶先開口。
這是謝淮教的。見面先賠罪,伏小做低,便是有所懷疑,也不會馬上懷疑到點子上。只會以為是他的狀況還不太好。
“這是說的哪里話?”王后的眼里充滿心疼的慈愛,“你的身子當真好了嗎?我瞧著好像面色還有些白,要不要太醫再過來給你看看?”
“不用了,多謝娘娘關心。”周苗連連擺手。送了些藥就要進宮來謝恩,萬一一會兒,再當著太醫的面診出個好歹,她怕不是過幾天還要再進宮一次?這么漫長的御道,她走一次就足夠記一輩子了。小時候進山,似乎都沒有這么疲憊過。
“我瞧你小子就是怕吃藥。”國君終于放下架子,親切得真的就像普通人家里的舅舅。
“這么大人了,還怕藥苦,非要人哄著,給你幾大盤的蜜餞才肯喝。”國君繼續說,然后像是想起什么,“妙元,這幾天他可有乖乖喝藥?”
“回陛下,我未曾盯著,因此不得而知。不過,一日兩頓的湯藥,都是按時煎好了送過去的。取回來的既然是空碗,想必是喝完了的。”趙妙元老實回答。
“你不曾盯著?”國君有些意外,依著他那外甥的脾氣,這個時候慣會撒嬌裝柔弱的。居然沒有讓妙元喂他喝藥嗎?
“不曾。”趙妙元不明白國君為什么對這件事這般驚訝,但依然老實回答。
“一定喝了!”王后牽住國君的手,肯定地說道。
如同國君了解自己的外甥一樣,她也看得出,江樊這些年的改變是為了趙妙元。一個一直希望在自己夫人面前能夠永遠是個穩重的丈夫的男人,絕不會忽然放棄偽裝,只為了那一點點蠅頭小利。而且她相信,就算趙妙元沒有看著他服藥,哪怕一口氣吃下十幾顆蜜餞他也會把藥喝完的。只因為,那是趙妙元交代送過去的。
周苗不知道國君和王后心中所想,直覺既然是關于‘江樊’的問題,那么她就需要回答。
“我確實喝完了的。”周苗說道,然后又接著補充,“那藥不苦。”
藥確實是不苦的,至少她不這么認為。可是王后并不知道。因此,在聽到這句補充后,王后的臉上露出了“果然如此”的笑意。
“好吧,既然你有乖乖吃藥,那這回就不讓太醫過來了。”國君大手一揮饒過她。“不過,你若下次還這樣不小心,就誰來勸都沒用了。”
周苗乖巧應聲。
國君知道周苗只是假裝乖巧,搖頭笑了笑,暫時放過她。
“對了,妙元。”國君看到一直陪坐在一旁,少有言語的趙妙元,忽然想起什么,“昨夜,你師父傳信過來,說是今年萬朝節祭天的日子已經定下。這件事,你知道了嗎?”
“尚未。”趙妙元低頭應答。
國君不覺意外,點點頭。“國師向來謹慎。昨夜收到來信后,孤同司天監的人商議過,確實是個好日子。今晨早朝的時候已經告知了禮部的人,讓他們去安排了。”
“祭天畢竟是件大事,師傅一向看重,不好獨自做決定。”趙妙元委婉地為國師說話。
萬朝節,顧名思義,取自‘威服四海,萬邦來朝’之意。每任國君定下的萬朝節的日子不一,昭宗時期,勵精圖治,厲行節儉樸素,于是將萬壽節與萬朝節合二為一,一直沿用至今。而祭天,則是舊習俗。在大醴,每年的萬朝節期間,國君都會令國師于皇家祭壇,為往后一年的國運進行祭祀。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祭祀儀式莊重無比,為表虔誠,主持祭祀一事的國師及其助手,需要在祭祀前數日,就開始齋醮沐浴,清凈身心。因為國師府在城外,所以一應祭祀的準備事宜,國師府的人是需要到宮內的道觀進行準備的。這也正是國君突然想起,告知趙妙元的原因。
畢竟她現在已經嫁人,是需要另外通知的。
“說起來,妙元許久未見國師了吧?”王后笑起來,端莊大方,雍容華貴,“前些日子,似乎還派你身邊的畫屏往山上送東西。想念師父師兄了,怎么不親自回去一趟?”
“國師府是清凈地,我現在是染了凡塵的俗人,不好上山擾了師父師兄的清凈。”趙妙元一臉正色,然后忽然極淺地笑了笑。
“況且,我聽幼清說,女兒家若是嫁了人,一朝回到娘家去,就不想再離開了。”
國君極重正統,與王后又是少年夫妻,感情深厚。生下太子和長公主之后,后宮中的妃子才被允許生育。可以說,看待這對兄妹如珠如寶。此刻從趙妙元口中聽到愛女的這番話,感覺一下子說到心窩子里去了,恨不能立刻下詔,讓女兒回宮多住上那么十天半個月。
王后聞言也不免從心中涌上一股暖流。
夫妻二人忽然沉浸在思念愛女的情緒中,一時間忘記了趙妙元和周苗的存在,再想不起自己原本提起這個話題的本意了。
國君和王后沉浸在思緒里,一時無話。趙妙元又原本就是一個帶著疏離感的人,周苗覺得自己此刻如坐針氈,不知該如何是好。
良久,夫妻二人才又一次注意到坐在下方的周苗。
“江樊,現在時候也差不多了,去太后那里看看吧。聽聞你落水,太后也擔心了好幾天。”國君定了定心神。
趙妙元和周苗聞言起身,正要告退,又聽見一句:
“妙元,你就不必跟著一塊兒了。抱樸居那邊一直空著,雖然有在打掃,但是內里陳設應當如何,負責灑掃的宮人是不清楚的。既然過些日子你也要住過去,順道去看看還有什么要添置的,一并告知宮人。”
(https://www.dzxsw.cc/book/33531336/32038324.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