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主戰場轉移
赫爾松的沙俄軍向東撤退后,新卡霍夫卡沒有多少守軍,明軍出現后,城內的守軍選擇撤到河對岸。
凌戰讓二十五師趁虛拿下赫爾松城,拿到向西進攻的橋頭點。他沒有繼續擴大占領區,分散兵力,做好防御,等沙俄軍的反應。
明軍出現在赫爾松的消息,讓亞歷山大四世皺眉,他才走到莫斯科,檢閱完這一帶訓練的百萬大軍。
“維克多,莫斯科的軍隊要調到赫爾松前線。”
沙皇這一次出來帶著陸軍大臣和三位高級軍官,做軍事參謀。
“陛下,這支軍隊訓練不足六個月,臣擔心會和高加索集團軍一樣,擋不住明軍。”維克多不是推脫。
高加索軍團是上一批訓練的預備部隊,這幾天的戰績擺在那里,連奧斯曼軍都打不動。
“明軍才幾萬人,一百萬就算再弱,牽制住明軍就行。”沙皇不這么認為,他的目標在高加索決戰。
他相信,決戰打贏,明軍就會妥協。
沙皇一錘定音,直接讓隨行的大將奧古爾佐夫掛帥。
奧古爾佐夫心不甘情不愿,這支新部隊,戰斗意志不高,很容易出現潰敗情況。這些士兵是壯丁,沒有太多的武器和火炮。
太難,太難了。
在赫爾松,凌戰接待來自普斯國的特工張林海,隨行的還有一個烏蘭人赫梅利尼茨基。
張林海的任務是執行朱悟?的分離政策,這是一個導火索,只要成功,其他的民族會效仿,特別是波立人。
這個叫赫梅利尼茨基的人,據說是古代的首領之后,可以作為烏蘭的新王。
沙俄統治下的烏蘭人并不好過,一直是高壓和拉攏的手段。
沙俄在烏蘭基層推行農奴制,將農奴捆在土地上,在上層拉攏烏貴族,防止帶頭反抗,并在思想、文化、語言上進行同化。
沙俄又逐漸取消了原來承諾的烏蘭建制,把烏蘭變成了自己的地盤。
烏蘭人和沙俄人的矛盾日益加深,隨著沙俄軍在戰場上連連失敗,烏蘭人心動了。
對于這樣的好事,凌戰是全力配合。
在張林海的推動下,赫梅利尼茨基于赫爾松成立烏蘭王國,并對外宣布。有一個頭銜,方便組建軍隊。在金錢的誘惑下,赫爾松地區的烏蘭人紛紛加入新國家軍隊。
凌戰將繳獲的武器武裝烏蘭軍隊。
在烏蘭王國成立后,引起不小的震動,特別是赫爾松周圍的地區。
此時,奧古爾佐夫率領的八十萬新軍正在路上,他憂心忡忡,這支隊伍里,烏蘭人不少。
沙皇亞歷山大四世氣得怒罵大明無恥,大罵烏蘭人是叛徒。
沙皇讓米哈伊爾派十萬哥薩克騎兵進攻赫爾松,一定要將烏蘭人的希望滅掉。米哈伊爾接到電報,有點不想執行。沙俄二十萬哥薩克騎兵,一半在烏拉爾山以東,一半在頓河州,均是戰略決戰的重要力量。
他一直勸解,可沒用。
烏蘭王國事件后,明軍的進攻放緩。哥薩克騎兵抵達赫爾松后,發現明軍的陣地上,重機槍和火炮都在高點,這完全是針對騎兵的,一時間束手無策。
五月初,明軍十三軍和十四軍在強大的運力下,抵達赫爾松地區。奧斯曼動員的二十萬軍隊同時抵達赫爾松,負責填線。
在這段時間,明軍第一軍在庫班河和沙俄軍對峙,并未主動發起進攻。第十二軍和奧斯曼軍牢牢守住占領區,沙俄軍在卡爾斯方向有點進展。半個多月的時間,沙俄軍陣亡十萬人,對雷若夫打擊很大,暫緩進攻。
奧斯曼軍傷亡大一點,接近十萬人。明軍是協防,傷亡五千多人。
云伯當見戰線穩固后,將十二軍的十九師和二十師撤出來,全部調往赫爾松。二十一師留守巴統地區,牽制沙俄高加索軍團就行。
明軍主力撤走,凱瑪爾全面接手防御指揮權,奧斯曼軍的壓力格外大。奧斯曼皇帝為了博得最后的勝利,下令全軍誓死抵抗。
北海方向,明軍進攻鄂木斯克,五十萬沙俄軍拼死抵抗。明軍準備充足,慢慢消耗,這場會戰節奏不快,主要是策應中東集團軍。
面對明軍增兵赫爾松的情況,亞歷山大四世陷入兩難境地。
戰場如何選擇。
雷若夫建議西部軍團直接南下,與高加索軍團攻擊奧斯曼本土,用最短的時間打敗奧斯曼,切斷明軍的補給線。
這個建議直接被米哈伊爾和維克多否定,這相當于換家戰術。而且,近一百七八十萬軍隊南下奧斯曼,后勤如何保障。庫班河對面,可有十幾萬明軍。黑海,有幾十艘明軍戰艦。
最終,米哈伊爾建議,既然被動選擇戰場,那就在赫爾松和明軍決戰。為了最后的勝利,高加索地區的主力調往赫爾松。
這是一場國戰,也是沙俄帝國最后一戰,如果拖延著不打,這龐大的后勤會耗盡沙俄軍的戰斗力。
沙皇思考一天后,同意米哈伊爾的建議。
云伯當抵達赫爾松后,下令十三軍沿第聶伯河西岸進攻,擴大防線,將沙俄的騎兵趕跑。明軍先后占領扎波羅熱、彼得羅夫斯克,控制河通道。兩地上下游的水庫面積很寬,相信沙俄軍不敢輕易選擇渡河。
十四軍和十萬奧斯曼軍在西面沿因古爾河推進,向北占領亞歷山德里亞。第五軍向東進攻,占領梅利托波爾地區,和第十三軍南北呼應。
三線形成一條閉環的防御線。
第一艦隊主力抵達黑海后,后勤根本不用擔心。
云伯當要以靜制動。
另外,云伯當給賈貴命令,若是沙俄軍主力離開太多,可以選擇主動進攻,拉扯沙俄軍。
奧古爾佐夫率領的新軍姍姍來遲,從莫斯科趕到第聶伯河有近千公里,他想跑也跑不動。奧古爾佐夫見明軍正在擴大戰線,命令部隊沿河防守,等待西部軍抵達。
隨著雙方軍隊不斷在第聶伯河集結,又一場大規模的決戰即將開啟。
西方各國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赫爾松,他們發現,自從大明強大后,戰爭的規模不斷擴大。幾百萬大軍的決戰,在歐陸,除了沙俄帝國,沒人有這樣的體量。
當年拿皇遠征沙俄,也就六十萬軍隊。
戰爭的觀念正在轉變。
(https://www.dzxsw.cc/book/33438583/36365922.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