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危機
張恪看到了郭守敬的為難。從內心里,他自然是贊同郭守敬的。但也明白在面對秦業(yè)這樣的官員時,郭守敬內心的掙扎和無奈。而且他也知道,以今時之狀況,若是強行退耕還林,只怕也難以得到本地百姓的支持。在一個以農為本的社會中,毀壞莊稼,怕是要被百姓們指著脊梁骨罵翻的。于是,張恪便向郭守敬建議,先把武威城放一放,再往上游去走一走,看看能否另辟蹊徑,想點其他辦法。若實在不行,那就只能硬來了。有些選擇很難,難而真到了那份上,張恪卻也不怕做一回惡人的,只要結果是好的就行,作為副手,他是有這樣的覺悟的。
郭守敬聽從了張恪的建議,率人離開了武威城,沿著大江西行,往上游處一路考察過去。為了及時掌握上游的水情,郭守敬行使欽差之權,從驛站里調用了二十匹驛馬,令隨行的內衛(wèi)騎馬往上游去探查水情數據,并將其不間斷的回報于他。郭守敬沿江岸考察山川走勢,張恪則要根據傳回的數據計算著上游洪水的到達時間及其量級。兩天后,去上游探查的內衛(wèi)傳來了壞信息,上游又開始了新一輪的強降水,上游的水位正在快速升高。張恪按照傳回的數據,經模擬測算,畫出了水位走勢圖。按照最壞的情況推斷,因上游來水引發(fā)的二次洪峰或將于六到八天內抵達武威城段。雖然此次洪峰峰值或許比不上上一次,但中下游才剛剛退洪不久,那些堤壩在洪水中浸泡了這么久,能不能擋住第二波洪水的沖擊,誰也不能保證。因此其危險性絕不會小于上一次,可能引發(fā)的后果甚至會比上一次更為嚴重。
郭守敬兩天兩夜沒合眼了,一直在尋找合適的地方做滯洪區(qū),想要將洪水分流,減輕其對中下游的沖擊。只是時間太緊迫了,談何容易。這一日中午,眼見郭守敬又沒有按時回駐地吃飯,張恪和大丫連忙裝了些飯食去堤壩上找他。雖然知道他憂心忡忡下,也吃不了多少,但能吃多少是多少啊。
找到郭守敬后,見他一直呆呆望著河對岸,大丫叫了幾聲后,他才回過頭來,渾濁的雙眼布滿血絲,憔悴的不行。大丫看得著實不忍,差點掉淚。強自擠出一絲笑容,拿出飯食,讓他多少吃一點。張恪走到他站立的位置,看向對岸。卻見那邊有三座呈品字形的山峰聳立著,山上郁郁蔥蔥,林木高大。張恪看了一會兒后,問道:"郭大人,剛剛看什么,看得那么入神了?"
郭守敬就著咸菜努力咬了一口饅頭,嚼了嚼后,嘆了口氣道:"對面那三座大山中間,是一個巨大的山谷,是個作滯洪區(qū)的理想地。大山外圍是洼地,人煙也稀少。可惜,面對我們的那兩座大山中間還有一座小山連著。否則的話,若能將江水引入山谷,不僅能解掉此次險情。往后再經一番改造,此處還能變成一處蓄水地,遇到旱季,還能向下游處供水,一舉多得,可是如今……唉!"
張恪看著中間那座小山包,問道:"若要引水入山谷,要把那小山削掉多少才夠?"
郭守敬答道:"自然是整個挖掉最佳,但若能削掉一半的話,再在對面距離遠一點的地方破開堤壩,利用落差讓水流沖起來,應該也能行。"
張恪聞言高興的道:"若是如此的話,那只要削掉十丈左右就行了唄。"
郭守敬聞言苦笑道:"敬之有所不知,我問過本地人了,之前就有人提過要將此處設置為滯洪區(qū)了。可是考察過那座小山后,就放棄了。因為那座小山是座石山,根本不是人力所能挖動的。"
張恪聞言卻不見沮喪,而是笑道:"人力自然挖不動,即便挖得動,那還不曉得要挖到猴年馬月了。但是,我們可以把它炸掉。"
炸掉?什么意思?郭守敬愣愣看著自信滿滿的張恪,不明白他的意思。
張恪不著急解釋。朝大丫道:"大丫姐,你立刻回京城,找唐宗師,運一批黑火藥來,能運多少運多少,主要速度要快,希望能來得及。"
大丫聞言一抱拳,也不廢話,轉身急急而去。此去京城約五百里,單人快馬加鞭的話,也需要差不多兩天,回程時,要帶上黑火藥,到時速度會慢一些,但五六天時間想來應該就夠了的。
張恪轉頭向郭守敬介紹起黑火藥及其特性。見郭守敬聽得不是很明白,張恪便道:"其實,就是過年時放的炮仗,只不過,威力大了很多。只要藥量足夠多,炸點設置合理,炸掉那個小山包應該是可以的。"
郭守敬點了點頭,雖然對于那東西是否真的有那么大的威能,他不知道。但如今也只能試一下了,對于張恪他還是信任的,雖然他年紀不大,但行事還是頗為穩(wěn)重的,不至于在這等事上,信口開河。兩人隨即又命內衛(wèi)在周遭尋了艘船,去往對岸。到了江對面,下船上岸,再小心翼翼的涉過洼地,到那幾座山上去查看,準備尋找合適的地方,設置炸點。雖然都對此沒有什么經驗,不過畢竟干了一輩子水利工程,經過考察后,郭守敬還是在那小山包上找出了七八個所謂的薄弱點,作為炸點。為了炸得徹底一點,效果更好一點,還需要在那些石頭上鉆孔,盡量從其內部引爆。
此事還是頗為危險的,再加上黑火藥之事,也需要保密,因而只能由郭張二人帶著那些內衛(wèi)親力親為了。接下來的幾天,二十來人每天都去那荒山上挖孔洞,附近的官府也曾派人來詢問他們到底在干什么,卻沒有得到確實的答復,后來便也聽之任之了。反正人家是巡按御使,愛干嘛干嘛。
如此又過了五天。
正當郭守敬等人孤注一擲的在忙活著炸山的事兒時,負責去上游監(jiān)控水情的其他十個內衛(wèi)傳來了最新消息:來自上游的水所引發(fā)的二次洪峰已經正式沖過了上中游的分界線,進入了中游地帶,其流速也在此后緩慢的加快,目前距離張恪等人所在的河段僅有三百里了。郭守敬估算了一下,只需半日,此次洪峰就將沖擊他們所在的河段了。只是大丫還沒有回來,怎么辦?來不及了嗎?
郭守敬當機立斷對眾人道:"還有半日,此次洪峰就會到達此處。不知道王姑娘是否來得及將黑火藥送到。但我們不能坐以待斃。請各位立即前往沿岸城池示警,請他們先行將城中百姓撤離,盡量遠離江堤。那些堤壩撐住了上一次洪峰,卻未必撐得住第這一次,萬萬不可心存僥幸。人命關天啊,拜托各位了。"說完,鄭重的對三十個內衛(wèi)躬身行禮。
眾內衛(wèi)見狀轟然應喏:"謹遵大人號令。"三十個人,快速的進行分工,由于馬匹不夠,便有的一人一馬,有的兩人一馬,沿著江岸一路往下游奔去。半天的時間夠百姓們撤離嗎?半天的時間大丫能帶著黑火藥及時趕回來嗎?沒有人知道,張恪體會著在大自然面前,人類的渺小和無助,也只有在這樣的時刻,讓他也忍不住的想要向上蒼去禱告:愿山河無恙,人間皆安!
(https://www.dzxsw.cc/book/33424349/36365962.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