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6章南下
唐軍未再怎么休整,第一仗開了個好頭,唐軍的選擇一下多了起來。
小女王蘇毗末羅自然想率軍去奪回邏些城,吐蕃建立之后,那里已經成為了吐蕃的政治經濟中心,名氣很大。
對于山南的部族來說,那里就相當于大唐的長安和洛陽,皇者之氣嗖嗖的往外冒,換做當地的說法,那就是神靈最寵愛的人才能入主邏些城。
唐軍屬于外來人,不太看重這些,卻也明白一座作為吐蕃王都的大城意味著什么,而且城中還有前代吐蕃王的兒子,如果能捉住他,戰事說不定也就能結束了。
可唐軍遠征吐蕃的目的并不是扶持蘇毗人統一山南。
說起來吐蕃對涼州的侵擾是大唐出兵吐蕃的導火索,幾年下來,因為種種原因,才成軍踏足山南。
若是結果只多了一個名叫吐蕃的藩屬之國,對于大唐來說和失敗有什么區別?
以大唐日漸強盛的國勢,派出幾個使者也許就能讓吐蕃稱臣的事情,何須耗費如此人力物力出兵征討?
這個道理就算阿史那大奈等人不明白,涼州總管范文進和左翊衛大將軍開國公張倫也會叮囑他們。
…………
因為大勝的緣故,唐軍已經掌握了軍事行動的主動權。
阿史那大奈和小女王蘇毗末羅談了談,便命侯君集繼續陪在蘇毗末羅身邊,領蘇毗人大軍進圍邏些城。
唐軍則分兵而出,陳禮和吳通兩人率四千人馬西進,攻香雄所在的大小羊同。
阿史那大奈則與阿史那同俄率軍南下雅隆河,去掏六牦牛部的老巢。
這就是阿史那大奈制定的戰略,多年征戰,跟隨的都是當世名將,征薛舉,他是李世民的部將。
投效李破之后,則一直跟隨在李破身邊,是李破的親軍統領之一。
破吐蕃時,他則跟在張倫身后。
看看他跟隨的這些人,又是這么多年下來,就算根木頭也早就開竅了。
阿史那大奈沒讀過什么兵書,但他已無跟人爭奪一城一地之心,看到的是戰爭之全局,這就是戰略性眼光,平常將領很難理解。
當他們跟隨在名將身后的時候,覺著哪哪都對,哪哪都順利,可當他們自己帶兵出去,就會覺著哪哪都不對,哪哪都不順,這就是名將和普通將領的區別之一。
阿史那大奈頭一次獨當一面,在吐蕃一戰當中,可謂是嶄露頭角,如果他能平定吐蕃,那么在唐軍的諸位大將軍之中怕是也就能夠占據一席之地了。
此時的阿史那大奈則沒想那么多,他只是覺得與其去攻打邏些城,不如直接南下,先把先把雅隆人賴以生存的雅隆河谷擊破再說。
就像之前他跟諸將商議時,侯君集聽后總結的那樣,破其表里,不如敗其根基,將軍之能,勝吾等多矣。
跟著程知節廝混了兩年,拍馬屁的工夫倒是有所長進,可你拍就拍吧,還弄出一個吾等,把大家都給代表了,心眼小點的非得找尋機會刺你幾下不可。
…………
大唐元貞六年五月中,唐軍在那曲河邊大破雅隆軍一萬兩千余眾,順勢分兵南下。
小女王蘇毗末羅率軍進圍邏些城。
阿史那大奈則領兵繼續南下,一日后據桑野寺,渡過雅隆河,直撲雅隆河谷地區。
…………
雅隆部的起源已不可考。
蘇毗人以前應該是西羌南遷與當地部族融合而形成的高原邦國。
香雄人大概率是高原土著民族,極為古老,高原上的文明,尤其是宗教,文字等方面,都有著香雄人的影子。
雅隆人在漢時有所記載,西羌旌牛夷西遷入高原地帶,聽上去就很像是六牦牛部的祖先。
至于雅隆人自己的歷史觀,和中原先民相像,充斥著神話傳說的色彩,不可盡信。
不過很多靠近中原的邦國都是這個樣子,他們自己沒有記錄下多少歷史,可是他們卻可以從中原的史冊中尋找到關于自己來歷的蛛絲馬跡。
這對于后來鄰國們的史學家們是一件令人哭笑不得的事情。
當然了,如果他們成為了華夏民族的一部分,也就不用外道了……
只是如今像雅隆人這樣的族群還沒有進入到大家庭之中,所以大唐還需加倍努力。
…………
別看雅隆諸部以前被人稱作六牦牛部,實際上他們只有兩個大部,白牦牛部和黑牦牛部,和陰陽判官似的,打著黑白兩色旗幟。
谷</span> 黑牦牛部在澤當地區游牧,白牦牛部則在窮結地區活動。
根據雅隆人的七王傳說,六牦牛部的主體,雅隆部,也就是悉勃野部很可能才是正經的外來人。
唐軍的到來,打破了雅隆諸部剛剛恢復不久的平靜。
其實大軍在蘇毗人的幫助之下,駐扎在碾格爾城的時候,便已經做好了攻打雅隆諸部的大致計劃。
大軍一旦越過雅隆河,目標非常明確,先就是清理窮結地區的雅隆部族,首當其沖的便是白牦牛部。
…………
很久以前,白牦牛部其實就是雅隆人的主部,他們和黑牦牛部一東一西生活在吉曲河流域南部。
為了爭奪牧場和耕地,兩部沒少進行激烈的交流,只是因為兩部風俗相近,人種也大差不差的緣故,才漸漸融合在了一起。
開始的時候,大家并沒有說自己是什么巖女和神猴的子孫,只說他們的祖先領著兩個兒子驅趕著六頭牦牛來到了這里,并繁衍生息開來。
而先祖的兩個兒子,就是黑牦牛部,和白牦牛部的源頭。
后來但凡學過點生理知識的人都明白,這種說法絕無可能,基因他不允許啊……
倒是后來關于巖女和神猴的傳說還比較像人類起源的樣子,巖女雖然只有一個,猴子卻很多,在基因競勝層面,可以實現,也符合母系氏族的特征。
嗯,不管怎么說,生活在窮結地區的白牦牛部,是代表著如今高原各族最先進的生產力的。
因為他們在很多年以前就實現了半耕半牧的生產方式,在社會結構以及統治層面也要比更加古老的蘇毗和香雄人先進一些。
尤其是從奴隸制向封建王朝制轉變的過程當中,他們走在了前面,這保證了人口的增長和社會的穩定。
只是從他們的種種作為來看,他們還沒有徹底從奴隸制社會中脫離出來,這需要中原文明的幫助。
如今大唐就是為此而來……
把所有人都變成奴隸,也就不會再有其他區分了不是嗎?
…………
匹播城,吐蕃舊都。
朗日輪贊建立吐蕃之后,為了更好的控制山南各部,于是選擇邏些城為吐蕃王城,而匹播城,則作為了雅隆河以南的政治經濟中心。
天剛正午,匹播寺的鐘聲響起,匹播城的人們都停了下來,向匹播寺方向拜倒,以表達自己的虔誠之意。
人們都已經習慣了,每天這個時候,匹播寺的僧人都會召集僧眾講經傳法。
這和中原的寺廟可不一樣,匹播寺的僧人奉行的是雍仲本教教義,沒中原僧人那么多規矩,娶妻生子,甚至是殺人斷道,佛祖一概不理,只求一個虔誠。
只要你信了我,佛祖或是神靈就會降下恩惠予你……所以才能在吐蕃大行其道,并得到貴族的歡迎。
而他們所謂的講經傳法,并不一定是傳播雍仲本教的教義,有很多時候,僧人們會教授文學,天文,政治,商賈,農牧等等學問。
你可以把這里的寺廟看做是后來的貴族學院,里面充斥著貴族子弟,和同時期的大唐相比,更像是國子監之類的機構。
這是雅隆人強盛起來的根源所在,因為他們的統治者足夠開明,不像香雄的那些寺廟,只為了傳播佛法,敬奉神明。
匹播城不大,城墻低矮,這并不是一個軍事要塞,雅隆王族也不會以匹播城來保護自己,這顯然和長安相仿,是文明的一個符號。
棄宗弄贊之所以放棄邏些城回到匹播城,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這里更為安全。
匹播城平靜了很多年了,即便是前幾年吐蕃內亂,也無人敢來打擾匹播寺的清凈,它和桑野寺隔河相望,但桑野寺就比較可憐,已經經歷了幾次兵亂。
只是現在,它終于逃不過去了,大唐來人,可不管你的神靈有多強大,佛祖的光輝又有多耀眼,他們走過千山萬水,只為把戰火帶給吐蕃人,就像當初吐蕃人進犯涼州一樣。
匹播城沒有城門,人們進出自由,這里每天都能看見遠道而來的信眾,邁著疲憊至極的步伐,來匹播寺進獻香火。
…………
當地面有了震顫,遠方的煙塵像烏云般彌漫而來,隆隆如驚雷的馬蹄聲隨后若隱若現的時候。
匹播城的人們還以為是神跡顯現,楞仲的望向天空,隨之一片片的拜倒在地,口中念念有詞,希望神靈不要發怒……
也就是說,唐軍到時,匹播城一點防備也沒有。
先是游騎縱橫而過,向東繼續哨探過去,不久一隊隊的騎兵縱馬而來,眼見匹播城竟然沒有城門,大喜之下,毫不猶豫的便縱馬沖入城中……
(https://www.dzxsw.cc/book/3333/722751053.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