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3章勸諫
“吳王的那間書院應該準備的差不多了吧?臣不明白,朝臣多有賢能,至尊為何執意讓此人來建一座書院出來?”
杜伏威剛剛辭出不久,封德彝便腳跟腳的進了兩儀殿,顯然是有意為之。
向李破見禮落座,張嘴便說起了杜伏威的壞話,雖然沒說杜伏威出身低賤,是個地道的文盲等等,但意思已經表達的很清楚了。
杜伏威并非賢能之輩,讓他來建書院簡直就是開玩笑。
當然他反對杜伏威建書院也不是一天兩天了,主要原因嘛,還是因為長安書院是他來創建,儼然便是他任職門下侍郎之時的一大政績之一。
可出現的第二間書院卻是杜伏威所建的話,大家難免會拿來比較。
杜伏威那廝雖是一地諸侯,如今又被晉封為吳王,可在很多人眼中都乃卑鄙之徒,如果之后被人拿來與之相較的話,對封德彝的名聲必然不利。
幾次反對下來,李破對他心里那些彎彎繞自然也是明白的很了。
而且這廝向來狡猾,開場就拿杜伏威來說事,不定后面打著什么算盤呢。
“此事吾意已決,卿勿需多言。”
李破不耐的擺了擺手,封德彝有個很不好的毛病,當他對某些人不滿,卻又暫時奈何對方不得的時候,便化身為婆娘,嘮叨個沒完沒了。
就像他和蕭禹不對付,就會時常在李破耳邊說些蕭禹的不是,瑣瑣碎碎的,可能是想著說的多了,皇帝總會對蕭時文疏遠一些。
可惜李破耳根子不軟,日子一長,反而覺得封德彝其他還好,就這個說人小話的毛病真是要不得。
其實為政日久,李破已經察覺這并非封德彝一個人獨有的特質,不論蕭時文還是長孫順德等人,或多或少都有這樣的特點流露出來。
他們對政敵或者有所間隙之人,瞅著空子就會本能的進行攻擊,而且說話時沒什么太多的顧忌,有了機會不說上兩句就好像念頭不會通達一樣。
這種不以搬倒對方為目的的舉動,在城府深沉的朝臣身上顯得尤其的格格不入。
李破和溫彥博說起過這事,因為溫彥博身上沒有這種毛病,說話時往往都是就事論事,是個很好的解答者。
按照溫彥博的說法,這是晉末遺風所致,因為朝代更迭太過頻繁,又有內附胡人入主中原,于是政敵之間爭斗趨于激烈,相互攻訐之時往往無所不用其極。
前隋時那些朝中高官多數就是如此,惱羞成怒之時口不擇言的情況很多,當面或者背后怒斥皇帝之非者比比皆是。
那已經不在錚諫范圍之內了,很多時候都是在發泄自己的不滿。
比如說當初支持楊堅篡位的那些人,后來總是在私下里跟人說楊堅待他們太薄,哪里還記得當年他們的擁立之功?
又比如說大將軍賀若弼當面就敢跟皇帝拍桌子,史萬歲也是當庭抗辯,絲毫沒有顧及皇帝的臉面。
這還是前隋文帝盛世時期,眾人有所收斂,之前的兩晉,北魏,東魏,西魏,北周,北齊,乃至于南方的宋齊梁陳,風氣莫不如是,甚至還要激烈許多。
這也造就了諸侯轄下權臣輩出的局面,侯景,爾朱榮,高歡,宇文泰,宇文護,甚至是楊堅,都是這種風氣之下的產物。
天下大亂,妖孽橫行,敢說大話,敢做大事的人多了起來,也就造成了胡風南漸的勢態,在這個時期犯言直諫算什么?你不聽我的我就要換個天地,這就是很多重臣上將們的想法,充滿了野性和無所顧忌的意味。
說完這些,溫彥博還安慰了一下皇帝,現在就好的多了,主要是前隋時文皇帝倡導復有漢禮,尊崇儒術的結果。
大嘴巴的人或遭貶斥,或者被殺,讓蠻強之風有所改觀,可惜還是二世而亡,除了楊廣造孽以外,晉末遺風也在其中起著作用。
借著這個時機,溫彥博還要進諫一番。
時至今日,大唐初立,當引以為鑒,開國功臣持功自傲,姿態跋扈,擅言其他者,當予以重處,以免旁人效仿之,如此才能使朝野風氣清明,政事通達云云。
李破深以為然,今日封德彝又來說嘴,就碰了個比較硬的釘子,只不過封德彝向無大錯被李破記下,在李破的小賬本上也沒排在前幾位,所以釘子并沒有扎破他的臉皮罷了。
老狐貍也是聽說杜伏威入宮見駕,才也趕著飯點過來,準備進點讒言,順便蹭頓飯吃,當然了,主要目的不是這個。
他和杜伏威并沒有太大的干連。
換過酒菜,他就說起了正事,“至尊,賞功之事已由中書轉至門下,今天下已平,開國之功漸止,臣以為今次之后,再要賞功于眾人當有所計較。
且開國之功不易,當有所別,以讓后來者記之,順便也能讓天下人知曉,至尊率眾人鏟平諸侯,平息戰亂的艱辛。”
李破捏著酒杯緩緩點頭,今年平定了竇建德,也就為隋末戰亂畫上了一個句號,剩下零星的叛亂都屬于隋末戰亂的余波,已不足以動搖大唐的統治。
對于大唐的臣下們來說,已無開國之功可立,但話說回來了,后來人可能不這么以為,驅逐吐蕃,攻拔突厥,甚至于他預計中的和高句麗的戰爭都可以算進大唐開國之功里面去。
只是當下實際情況就是如此了,諸侯已滅,大唐統有天下,開國之功就此也就結束了。
李破想了想道:“那依卿之見,該怎么就此事宣之于眾人?難道是想讓朕大肆犒賞眾人,以為終了?”
封德彝不出意外的搖頭道:“那樣一來難免有無功而受重賞之嫌,而且功臣眾多,也無法做到面面俱到,到時定要惹人心懷怨言,豈不事與愿違?
臣以為朝廷應該做兩件事,以記開國之事。
一來明年臣請至尊率群臣祭祀天下,以昭天下臣民太平已至,臣知道至尊一直以楊廣為鑒,不愿勞動臣民,靡費國用,所以屢拒此類之議。
便如今年秋狩,臣等都愿與至尊同歡,共慶四海歸一之盛舉,可至尊最終還是駁回此議,臣等也知至尊眼見天下初定,諸事繁冗,不想耽于玩樂,示臣民以浪蕩,遂也拒之。
然此舉并非只為射獵玩樂而已,也能昭示眾人天下已定,君臣皆可共赴盛強,更可借此激勵臣民之心。
而且此乃歷代君王昭顯尚武之舉,期間選拔俊秀,與臣下同樂等皆乃細枝末節,想那突厥屢屢會盟諸部,期間走馬射雕,也不就是想示人以強,彰顯國本嗎?
難道至尊掃平天下,武功如此之盛,卻要示人以弱,讓眾人忘了至尊親臨戰陣,身披刀矢之勇烈不成?”
泥馬……李破當即在心里粗俗的咒罵了一聲。
他這些年少有鋪張之舉,還不是為了能省則省,讓大家趕緊過上能吃飽肚皮的好日子,他回想起來,常常都以自己的克制為傲,對比之人也就不用說了,肯定是楊廣無疑。
那廝大手大腳,崽賣爺田不心疼的做派實在讓人不敢恭維,最終確實也敗光了家業,實在是一個典型的反面教材,可他引以為傲的地方怎么到了這廝嘴里就變了味呢?
他瞅向封德彝的目光漸漸兇了起來,封德彝抬頭瞧了瞧趕緊低下了頭,心中不免惴惴,他娘的俺第一次正式的勸諫君王難道就要壞事?
這廝心生恐懼之余不由暗暗念叨,封倫啊封倫你真是越活越回去了,你是侍中,可不是中書的蕭時文,多的什么嘴呢?
這廝性情就是如此,錚諫之名與其無緣,這次難得說了這么多的逆耳之言,還沒等怎么樣呢,就已經后悔的不行。
只是下一刻,李破的怒氣便已消融,封德彝的話聽著不順耳,但話語之中邏輯清晰,而且說的很有些道理,捋上一遍,其中也未夾有私貨,所以他能夠容忍下來并琢磨一番。
他最討厭的其實就是臣下們出于什么這樣那樣的私心而來瞞哄于他,當了皇帝之后,這樣的事情一日比一日多。
有的他裝作看不見,比如說封德彝排擠走了宇文士及,因為他也不很滿意其人,便可順勢為之,不與封德彝計較。
但有的時候就讓他很是惱怒,需要做出反應讓人知道欺瞞他的后果,比如說本應該去到嶺南,卻因大赦而留在長安養老的鄭善果就在此列。
封德彝這次進言就算很是刺耳,卻明顯在他容忍范圍之內。
火氣一消,他心里也是嘖嘖稱奇,這廝竟然學上溫彥博和蕭時文了?奇怪奇怪。
他又仔細打量了一下封德彝,可把封德彝唬的夠嗆,好在李破先開了口,不然封德彝肯定要轉變口風,當即請罪的。
李破輕笑一聲,敬了封德彝一杯笑道:“卿之所言甚為有理,可朕即為天子,有楊廣在先,便不能肆意妄為,稍有驕矜之舉,便要自省一番,以免蹈其覆轍。
朕之心意你作為侍中應該懂得,卻還能就此勸諫一番,可見忠誠之心,朝中之臣若都如卿一般,朕也就放心了。”
(https://www.dzxsw.cc/book/3333/3733680.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