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
洪武二年(1369年)二月,徐達揮師西渡黃河。大軍進抵鹿臺,元將張思道聞風而逃。徐達連克奉元、秦州、伏羌、寧遠、鞏昌,派大將馮勝進逼臨洮,元將李思齊不戰而降。又分兵攻克蘭州、平涼,張思道逃奔寧夏。不久,慶陽斷糧,張良臣的部將打開城迎降,徐達率車沖入城中,擒斬張良臣洪武二年(1369年)二月,徐達揮師西渡黃河。大軍進抵鹿臺,元將張思道聞風而逃。徐達連克奉元、秦州、伏羌、寧遠、鞏昌,派大將馮勝進逼臨洮,元將李思齊不戰而降。又分兵攻克蘭州、平涼,張思道逃奔寧夏。不久,慶陽斷糧,張良臣的部將打開城迎降,徐達率車沖入城中,擒斬張良臣父子。慶陽之戰,標志著徐達徹底平定陜西。[14]
洪武三年(1370年)正月,徐達受命為征虜大將軍,兵分兩路。李文忠率東路軍出居庸關,北追元惠宗;徐達與馮國勝、鄧愈、湯和率西路軍出潼關,往安定西擊庫庫。在出征前,朱元璋又命華云龍、金朝興、汪興祖等先期進攻云州,以吸引敵人注意力,并策應徐達、李文忠作戰。二月,華云龍攻破云州,金朝興攻克東勝州(今內蒙古托克托),汪興祖攻克武州、朔州。
徐達率西路軍出征。四月,進抵安定。元將庫庫正圍攻蘭州,知道徐達軍隊已至,遂撤圍轉赴安定迎戰,庫庫屯軍于安定以北的車道硯,徐達命馮國勝率軍趨沈兒峪(車道硯南)列陣,雙方激戰一日,未分勝負。庫庫于是派千余人由間道潛劫明軍大營,使明軍陷于混亂。徐達親自迎戰,將來敵擊潰。次日,徐達整軍出戰,大敗元軍,庫庫僅率數名隨從北奔和林(今蒙古人民共和國庫倫市)。庫庫兵敗后,徐達命湯和進軍寧夏,鄧愈西攻河州(今甘肅臨夏),自己則向南攻取沔州(今陜西勉縣)、興元(今陜西南鄭)等地。
李文忠的東路軍于二月出居庸關后,經野狐嶺至興和(今河北張北),迫降當地元軍守將,繼而經駱駝山(今河北沽源境內),進攻察罕諾爾(多倫附近),擒獲元將珠孟和沙達哈等。五月,元惠宗死,李文忠兼程趕到應昌(今內蒙古阿巴哈那爾旗),擒獲元惠宗嫡子買的里八剌及諸王將相數百人。元惠宗的另一個兒子愛猷識禮達臘,率數十騎逃走。李文忠在回師途中,又攻破興州(即大興,今河北灤平),擒獲元將江文青,俘降元軍37000人。大軍奏凱而還,朱元璋親迎于龍江,犒賞三軍,并下詔大封功臣,授徐達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特進光祿大夫、右柱國、太傅、中書右丞相、參軍國事、改封魏國公、歲祿五千石、賜世襲文券。
洪武四年(1371年)正月,愛猷識禮達臘與庫庫聚集在和林,借塞外地域遼闊之勢,休養生息,準備卷土重來。鑒于此,徐達受命赴北平訓練士卒,修繕城池,又遷沙漠遺民32000戶屯田北平,以加強防御。七月,徐達奉命轉赴山西練兵。此時,元丞相伊蘇,元將高家奴、哈剌章、納哈出等分別占據遼東之開元(今遼寧開原)、遼陽、沈陽、金山(今遼寧康平)等地,伺機南下。[4]
洪武五年(1372年)重新發兵征擴廓。徐達作為征虜大將軍進取中路,左副將軍李文忠從東路進攻,征西將軍馮勝從西路進攻,各率領五萬騎奇兵出塞。徐達中路輕敵冒進,初戰不利,傷亡數萬人。朱元璋因為徐達功勞大,并不過問。文忠軍亦不利,不久撤軍。只有馮勝統軍獲全勝。洪武六年(1373年),徐達又率領諸將遠征邊疆,勝利后還軍北平,戍守邊防,過了三年才回到京城。[15]
洪武十三年(1380年)春,胡惟庸伏誅。朱元璋下令罷黜中書省,廢除丞相一職。徐達奉旨回應天議政。
洪武十四年(1381年)正月,元將朵兒不花等犯永平。徐達奉命與湯和、傅友德率軍討之。四月,徐達夜襲灰山(今內蒙古自治區寧城縣東南),兵臨黃河,朵兒不花逃遁。年末,徐達回到北平。
洪武十五年(1382年)四月,太祖以其功大,下令命有司于南京徐達府前治甲第,賜其坊日“大功坊”。
重病逝世
洪武十七年(1384年),徐達在北平留守時得了背疽,不久稍微好些。然而次年二月(1385年),病情加重,隨后去世。
徐達死后,朱元璋親至葬禮以示悲瘍,把他列為開國第一功臣,追封他為中山王,謚號“武寧”,贈三世皆王爵。賜葬鐘山之陰,御制神道碑文。朱元璋曾經稱贊他說:“令行禁止。不居功自傲,不貪圖女色財寶,處理問題不偏不倚,沒有過失。當世有此美德者只一徐達。”[16]
2
主要作品
徐氏家譜中記載有徐達詩兩首,分別為《瀾渡秋聲》、《金陵重九》,又有作對聯《題金陵明宮聯》一副。
3
主要成就
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朱元璋即皇帝位,以徐達為中書右丞相。一切準備就緒,朱元璋下達了進攻的命令。
徐達揮師由山東向河南進軍,攻占汴梁。4月,自虎牢關(河南滎陽西北)西進,在塔兒灣(河南偃帥縣境)一舉擊潰托音特穆爾所率元軍5萬,迫使元梁土阿魯溫于洛陽投降。隨后,徐達、常遇春分兵攻占嵩(河南嵩縣)、許(河南許昌)、陳(河南淮陽)、汝(河南臨汝)諸州。亡潼關(陜西潼關東北)守將李思齊、張思道聞風齊關四逃。徐達等派兵進駐潼關,并西進占領華州(陜西華縣)。
5月,朱元璋抵汴梁督戰,與渚將商討下一步作戰計劃。徐達根據元廷外援已絕的軍事形勢,建議乘勢直取元都,朱元璋表示同意。7月,徐達率軍自中灤(河南封丘西南)渡黃河,攻占衛輝(河南汲縣)、彰德(河南安陽)、磁州(河北磁縣),轉向臨清,會合山東各路明軍,沿運河繼續北進,在河西務(天津武清)、通州(北京通縣)擊敗元軍萬余人,進逼大都。[17]
元順帝聽到消息,在至正二十八年二十七日的夜里率領妻兒及妃嬪、侍從偷偷地開了大都的建德門,向著居庸關的方向逃去,逃往“上都”。8月2日,明軍占領大都,元統治被推翻。元王朝至此滅亡。[18]
4
人物關系
先輩
姓名 身份 ??
徐五四 曾祖父 全國各地自稱徐達后人者,其家譜中提及徐達父母、先祖姓名,各不相同。1980年代,徐達第四子徐膺緒墓志在南京板倉出土,才確定徐達父母、先祖姓名。據《明史·卷一百二十五》所載,徐達“世業農”。其先人作為平民,以數字為名,在元朝常見。徐膺緒墓志稱三代男性先祖“以武寧王(徐達)貴皆追封中山王”,三代女性先祖和嫡母謝氏則“皆封中山王夫人”。
何氏 曾祖母
徐四七 祖父
周氏 祖母
展開
5
軼事典故
月餅起義
中秋節吃月餅相傳始于元代,與徐達密不可分。當時,中原廣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統治階級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聯合各路反抗力量準備起義。但朝廷官兵搜查的十分嚴密,傳遞消息十分困難。軍師劉伯溫便想出一計策,命令屬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里面,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到了起義的那天,各路義軍一齊響應。
很快,徐達就攻下元大都,起義成功了。消息傳來,朱元璋高興得連忙傳下口諭,在即將來臨的中秋節,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并將當年起兵時以秘密傳遞信息的“月餅”,作為節令糕點賞賜群臣。此后,“月餅”制作越發精細,品種更多。之后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流傳開來。[19]
與君對弈
朱元璋和徐達
明洪武(1368--1398年)年間,太祖朱元璋常邀開國元勛徐達在此樓下棋。徐達雖棋藝高超,但恐有勝君之罪,每次均以失子告負。當朱元璋得悉其中奧秘之后,一次對奕,便命徐達不必多慮,拿出高招,結果,一盤下完,徐達獲勝,并將棋子走成“萬歲”二字,朱元璋大悅,遂將莫愁湖賜給徐達,后人把這座樓稱之為“勝棋樓”。[20]
放走元順帝
徐達在開平(今河北唐山)圍困元順帝時,故意放開一個缺口,讓順帝逃走。常遇春認為失去立大功的機會,覺得很生氣。
徐達說:“他雖是夷狄,然而曾經久居帝位,號令天下。如果真抓到了,主上拿他怎么辦才好?割塊地來封他,還是殺了他以求甘心。我認為兩者都不行,放了他最合適。”
后來,他們回京稟報,朱元璋果然并不加罪。
行事謹慎
朱元璋有一次召徐達飲酒,飲至夜晚還不停灌徐達酒。徐達大醉,朱元璋命內侍送徐達到舊內休息。舊內是朱元璋還是吳王時所住的宮殿,半夜徐達酒醒,問奴仆此為何處?奴仆答:“舊內。”徐達立即起身,跪在臺階上朝北拜,三叩首后才離去。朱元璋聽說這件事后,非常高興。《智囊全集》評價此事:“中山三叩頭,而主信益堅。倉卒間乃有許大主張,非特恪謹而已!”
6
后世紀念
墓葬
徐達墓位于南京市玄武區太平門外板倉街192號,為明代開國功臣之首、中山王徐達的墓葬。徐達逝于洪武十八年(1385年)二月,追封中山王,謚武寧,賜葬鐘山(即紫金山)之陰。
墓前有巨碑,碑高5.5米,下承龜趺,高1.8米,通高7.3米,寬2.2米,厚0.7米,碑文兩干余言,明太祖親撰,碑文有標點符號,很罕見。神道兩側有石馬、馱、石羊、石虎、武將、文臣各一對。墓前石刻用整塊大青石雕成。[21]
徐達墓1956年被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7月3日與明孝陵一起成為世界文化遺產,2006年5月與其他明初功臣墓一并與明孝陵合并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廟宇
徐達廟殿
徐達廟殿名為“延安殿”,始建于明嘉靖年間,原為徐達七世孫徐鵬舉的西花園,并非徐達老宅。清初,此地變革為江寧布政使司署,專門辟出一處廳堂,名為延安殿,作為歷代江寧布政使祭祀徐達的地點。置有“明中山王徐達文物史料展”。殿宇明間正堂,正面墻壁上布置徐達畫像,案幾之上參照了明代官員家廟典制復原呈現了祭祀場景,擺放有各類祭器。徐達四周則配以八幅巨型工筆重彩磨漆壁畫,展示徐達“仗劍從軍”、“從取集慶”、“大戰鄱陽”、“平定姑蘇”、“克復大都”、“決勝漠北”、“歲鎮于燕”、“御賜甲第”的人生履歷。
瞻園
瞻園位于南京市秦淮區瞻園路128號,夫子廟西。建于明初,曾是徐達的府邸花園,是南京現存歷史最久的明代古典園林,是江南四大名園,夫子廟秦淮風光帶組成部分。素以假山著稱,以歐陽修詩“瞻望玉堂,如在天上”而命名。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瞻園面積約兩萬平方米,共有大小景點二十余處,布局典雅精致。
7
人物評價
總評
徐達一生驍勇有謀,戰功及筑邊皆功勞顯赫,被朱元璋譽為“萬里長城”。他話語較少而思慮精深,在軍中,軍令一旦發出便不改變。各位將領遵奉其令都凜然畏懼,而在太祖面前則恭敬謹慎像不敢講話一樣。善于安撫將士,與下級同甘共苦,將士無不感激他的恩德愿意報效盡力,因此,兵鋒所向無不克敵制勝。更能嚴格約束部隊,所攻克大都會二處,省會三處,府城縣城一百余處,市井安然,百姓不受戰亂之苦。[22][23]
史書評價
《明史》:明太祖奮自滁陽,戡定四方,雖曰天授,蓋二王之力多焉。中山持重有謀,功高不伐,自古名世之佐無以過之。開平摧鋒陷陣,所向必克,智勇不在中山下;而公忠謙遜,善持其功名,允為元勛之冠。身依日月,剖符錫土,若二王者,可謂極盛矣。顧中山賞延后裔,世叨榮寵;而開平天不假年,子孫亦復衰替。貴匹勛齊,而食報或爽,其故何也?太祖嘗語諸將曰:“為將不妄殺人,豈惟國家之利,爾子孫實受其福。”信哉,可為為將帥者鑒矣。
歷代評價
朱元璋:將軍謀勇絕倫,故能遏亂略,削群雄。受命而出,成功而旋,不矜不伐,婦女無所愛,財寶無所取,中正無疵,昭明乎日月,大將軍一人而已。破虜平蠻,功貫古今人第一;出將入相,才兼文武世無雙。
唐樞:①太祖起義兵,首謁麾下。其動靜語默,悉超群英,乃命為帥長,從渡江,定金陵,樞運四征,幄麾百戰,自西自東,自南自北,謀無所不成,攻無所不克。王言簡慮精,命出不二,諸將敬諾。神明所至,攻城不屠,受降不殺,成功不矜,至封姑蘇之府庫,置胡宮之美人,財寶不以取,忠志無疵,非人所能同日語也。(《國琛集》)②六王元祀,開國奏膚表,表無以尚之。以鋒鏑莫若行伍,以行伍莫若幃幄,以幃幄莫若神武而不殺,是故有取焉。(《國琛集》)
王世貞:①高帝之取天下,計初下建康,再為陳友諒用在行,而其他皆大將軍力也。②問大持,曰:“中山(徐達)其全矣,常開平(常遇春)、李岐陽(李文忠)傳顏公之勇,沐西平(沐英)之靖,張定興(張輔)之重,其庶幾哉!”(《弇州四部稿》)
谷應泰:①徐達、湯和起于同里,朱文正、李文忠興自戚屬,李善長、馮國用近出定遠,鄧愈、胡大海即在虹縣,常遇春懷遠之雄,廖永安巢湖之杰,一時功臣,人如棋布,地皆錯壤,豈高祖從龍,多由豐、沛,蕭王佐命,半屬南陽,天生真人,固若類聚而扶掖之者耶![24](《明史紀事本末》)②至若徐中山之忠志無疵,李岐陽之好學飭行,湯信公之聽命唯謹,沐西平之居貴不驕,并皆攀龍鱗而有功,履虎尾而不咥。嗚呼!與畢、散之徒爭烈矣。[25](《明史紀事本末》)
鄭觀應:古之所謂將才者,曰儒將、曰大將、曰才將、曰戰將。韓信、馮異、王猛、賀若弼、李靖、郭子儀、曹彬、徐達籌,大將也。[26](《儲將才論》)
蔡東藩:①若明祖朱元璋之南略定滁,外得徐湯諸人以為之佐,猶之周召也,而內則全資馬氏,馬氏亦一邑姜歟?[27](《明史演義》)②……集慶下則踞江而守,可進可退,常州下則屏蔽有資,可東可西,此朱氏王業之所由創,抑徐達首功之所由建也。[28](《明史演義》)
死因爭議
《明史》記載徐達的病死,而據野史徐禎卿《翦勝野聞》記載,徐達是被朱元璋毒死的。王文龍《龍興慈記》載,徐達因病無法吃鵝,朱元璋賜給徐達蒸鵝,徐達吃完后死。父子。慶陽之戰,標志著徐達徹底平定陜西。[14]
洪武三年(1370年)正月,徐達受命為征虜大將軍,兵分兩路。李文忠率東路軍出居庸關,北追元惠宗;徐達與馮國勝、鄧愈、湯和率西路軍出潼關,往安定西擊庫庫。在出征前,朱元璋又命華云龍、金朝興、汪興祖等先期進攻云州,以吸引敵人注意力,并策應徐達、李文忠作戰。二月,華云龍攻破云州,金朝興攻克東勝州(今內蒙古托克托),汪興祖攻克武州、朔州。
徐達率西路軍出征。四月,進抵安定。元將庫庫正圍攻蘭州,知道徐達軍隊已至,遂撤圍轉赴安定迎戰,庫庫屯軍于安定以北的車道硯,徐達命馮國勝率軍趨沈兒峪(車道硯南)列陣,雙方激戰一日,未分勝負。庫庫于是派千余人由間道潛劫明軍大營,使明軍陷于混亂。徐達親自迎戰,將來敵擊潰。次日,徐達整軍出戰,大敗元軍,庫庫僅率數名隨從北奔和林(今蒙古人民共和國庫倫市)。庫庫兵敗后,徐達命湯和進軍寧夏,鄧愈西攻河州(今甘肅臨夏),自己則向南攻取沔州(今陜西勉縣)、興元(今陜西南鄭)等地。
李文忠的東路軍于二月出居庸關后,經野狐嶺至興和(今河北張北),迫降當地元軍守將,繼而經駱駝山(今河北沽源境內),進攻察罕諾爾(多倫附近),擒獲元將珠孟和沙達哈等。五月,元惠宗死,李文忠兼程趕到應昌(今內蒙古阿巴哈那爾旗),擒獲元惠宗嫡子買的里八剌及諸王將相數百人。元惠宗的另一個兒子愛猷識禮達臘,率數十騎逃走。李文忠在回師途中,又攻破興州(即大興,今河北灤平),擒獲元將江文青,俘降元軍37000人。大軍奏凱而還,朱元璋親迎于龍江,犒賞三軍,并下詔大封功臣,授徐達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特進光祿大夫、右柱國、太傅、中書右丞相、參軍國事、改封魏國公、歲祿五千石、賜世襲文券。
洪武四年(1371年)正月,愛猷識禮達臘與庫庫聚集在和林,借塞外地域遼闊之勢,休養生息,準備卷土重來。鑒于此,徐達受命赴北平訓練士卒,修繕城池,又遷沙漠遺民32000戶屯田北平,以加強防御。七月,徐達奉命轉赴山西練兵。此時,元丞相伊蘇,元將高家奴、哈剌章、納哈出等分別占據遼東之開元(今遼寧開原)、遼陽、沈陽、金山(今遼寧康平)等地,伺機南下。[4]
洪武五年(1372年)重新發兵征擴廓。徐達作為征虜大將軍進取中路,左副將軍李文忠從東路進攻,征西將軍馮勝從西路進攻,各率領五萬騎奇兵出塞。徐達中路輕敵冒進,初戰不利,傷亡數萬人。朱元璋因為徐達功勞大,并不過問。文忠軍亦不利,不久撤軍。只有馮勝統軍獲全勝。洪武六年(1373年),徐達又率領諸將遠征邊疆,勝利后還軍北平,戍守邊防,過了三年才回到京城。[15]
洪武十三年(1380年)春,胡惟庸伏誅。朱元璋下令罷黜中書省,廢除丞相一職。徐達奉旨回應天議政。
洪武十四年(1381年)正月,元將朵兒不花等犯永平。徐達奉命與湯和、傅友德率軍討之。四月,徐達夜襲灰山(今內蒙古自治區寧城縣東南),兵臨黃河,朵兒不花逃遁。年末,徐達回到北平。
洪武十五年(1382年)四月,太祖以其功大,下令命有司于南京徐達府前治甲第,賜其坊日“大功坊”。
重病逝世
洪武十七年(1384年),徐達在北平留守時得了背疽,不久稍微好些。然而次年二月(1385年),病情加重,隨后去世。
徐達死后,朱元璋親至葬禮以示悲瘍,把他列為開國第一功臣,追封他為中山王,謚號“武寧”,贈三世皆王爵。賜葬鐘山之陰,御制神道碑文。朱元璋曾經稱贊他說:“令行禁止。不居功自傲,不貪圖女色財寶,處理問題不偏不倚,沒有過失。當世有此美德者只一徐達。”[16]
2
主要作品
徐氏家譜中記載有徐達詩兩首,分別為《瀾渡秋聲》、《金陵重九》,又有作對聯《題金陵明宮聯》一副。
3
主要成就
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朱元璋即皇帝位,以徐達為中書右丞相。一切準備就緒,朱元璋下達了進攻的命令。
徐達揮師由山東向河南進軍,攻占汴梁。4月,自虎牢關(河南滎陽西北)西進,在塔兒灣(河南偃帥縣境)一舉擊潰托音特穆爾所率元軍5萬,迫使元梁土阿魯溫于洛陽投降。隨后,徐達、常遇春分兵攻占嵩(河南嵩縣)、許(河南許昌)、陳(河南淮陽)、汝(河南臨汝)諸州。亡潼關(陜西潼關東北)守將李思齊、張思道聞風齊關四逃。徐達等派兵進駐潼關,并西進占領華州(陜西華縣)。
5月,朱元璋抵汴梁督戰,與渚將商討下一步作戰計劃。徐達根據元廷外援已絕的軍事形勢,建議乘勢直取元都,朱元璋表示同意。7月,徐達率軍自中灤(河南封丘西南)渡黃河,攻占衛輝(河南汲縣)、彰德(河南安陽)、磁州(河北磁縣),轉向臨清,會合山東各路明軍,沿運河繼續北進,在河西務(天津武清)、通州(北京通縣)擊敗元軍萬余人,進逼大都。[17]
元順帝聽到消息,在至正二十八年二十七日的夜里率領妻兒及妃嬪、侍從偷偷地開了大都的建德門,向著居庸關的方向逃去,逃往“上都”。8月2日,明軍占領大都,元統治被推翻。元王朝至此滅亡。[18]
4
人物關系
先輩
姓名 身份 ??
徐五四 曾祖父 全國各地自稱徐達后人者,其家譜中提及徐達父母、先祖姓名,各不相同。1980年代,徐達第四子徐膺緒墓志在南京板倉出土,才確定徐達父母、先祖姓名。據《明史·卷一百二十五》所載,徐達“世業農”。其先人作為平民,以數字為名,在元朝常見。徐膺緒墓志稱三代男性先祖“以武寧王(徐達)貴皆追封中山王”,三代女性先祖和嫡母謝氏則“皆封中山王夫人”。
何氏 曾祖母
徐四七 祖父
周氏 祖母
展開
5
軼事典故
月餅起義
中秋節吃月餅相傳始于元代,與徐達密不可分。當時,中原廣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統治階級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聯合各路反抗力量準備起義。但朝廷官兵搜查的十分嚴密,傳遞消息十分困難。軍師劉伯溫便想出一計策,命令屬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里面,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到了起義的那天,各路義軍一齊響應。
很快,徐達就攻下元大都,起義成功了。消息傳來,朱元璋高興得連忙傳下口諭,在即將來臨的中秋節,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并將當年起兵時以秘密傳遞信息的“月餅”,作為節令糕點賞賜群臣。此后,“月餅”制作越發精細,品種更多。之后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流傳開來。[19]
與君對弈
朱元璋和徐達
明洪武(1368--1398年)年間,太祖朱元璋常邀開國元勛徐達在此樓下棋。徐達雖棋藝高超,但恐有勝君之罪,每次均以失子告負。當朱元璋得悉其中奧秘之后,一次對奕,便命徐達不必多慮,拿出高招,結果,一盤下完,徐達獲勝,并將棋子走成“萬歲”二字,朱元璋大悅,遂將莫愁湖賜給徐達,后人把這座樓稱之為“勝棋樓”。[20]
放走元順帝
徐達在開平(今河北唐山)圍困元順帝時,故意放開一個缺口,讓順帝逃走。常遇春認為失去立大功的機會,覺得很生氣。
徐達說:“他雖是夷狄,然而曾經久居帝位,號令天下。如果真抓到了,主上拿他怎么辦才好?割塊地來封他,還是殺了他以求甘心。我認為兩者都不行,放了他最合適。”
后來,他們回京稟報,朱元璋果然并不加罪。
行事謹慎
朱元璋有一次召徐達飲酒,飲至夜晚還不停灌徐達酒。徐達大醉,朱元璋命內侍送徐達到舊內休息。舊內是朱元璋還是吳王時所住的宮殿,半夜徐達酒醒,問奴仆此為何處?奴仆答:“舊內。”徐達立即起身,跪在臺階上朝北拜,三叩首后才離去。朱元璋聽說這件事后,非常高興。《智囊全集》評價此事:“中山三叩頭,而主信益堅。倉卒間乃有許大主張,非特恪謹而已!”
6
后世紀念
墓葬
徐達墓位于南京市玄武區太平門外板倉街192號,為明代開國功臣之首、中山王徐達的墓葬。徐達逝于洪武十八年(1385年)二月,追封中山王,謚武寧,賜葬鐘山(即紫金山)之陰。
墓前有巨碑,碑高5.5米,下承龜趺,高1.8米,通高7.3米,寬2.2米,厚0.7米,碑文兩干余言,明太祖親撰,碑文有標點符號,很罕見。神道兩側有石馬、馱、石羊、石虎、武將、文臣各一對。墓前石刻用整塊大青石雕成。[21]
徐達墓1956年被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7月3日與明孝陵一起成為世界文化遺產,2006年5月與其他明初功臣墓一并與明孝陵合并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廟宇
徐達廟殿
徐達廟殿名為“延安殿”,始建于明嘉靖年間,原為徐達七世孫徐鵬舉的西花園,并非徐達老宅。清初,此地變革為江寧布政使司署,專門辟出一處廳堂,名為延安殿,作為歷代江寧布政使祭祀徐達的地點。置有“明中山王徐達文物史料展”。殿宇明間正堂,正面墻壁上布置徐達畫像,案幾之上參照了明代官員家廟典制復原呈現了祭祀場景,擺放有各類祭器。徐達四周則配以八幅巨型工筆重彩磨漆壁畫,展示徐達“仗劍從軍”、“從取集慶”、“大戰鄱陽”、“平定姑蘇”、“克復大都”、“決勝漠北”、“歲鎮于燕”、“御賜甲第”的人生履歷。
瞻園
瞻園位于南京市秦淮區瞻園路128號,夫子廟西。建于明初,曾是徐達的府邸花園,是南京現存歷史最久的明代古典園林,是江南四大名園,夫子廟秦淮風光帶組成部分。素以假山著稱,以歐陽修詩“瞻望玉堂,如在天上”而命名。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瞻園面積約兩萬平方米,共有大小景點二十余處,布局典雅精致。
7
人物評價
總評
徐達一生驍勇有謀,戰功及筑邊皆功勞顯赫,被朱元璋譽為“萬里長城”。他話語較少而思慮精深,在軍中,軍令一旦發出便不改變。各位將領遵奉其令都凜然畏懼,而在太祖面前則恭敬謹慎像不敢講話一樣。善于安撫將士,與下級同甘共苦,將士無不感激他的恩德愿意報效盡力,因此,兵鋒所向無不克敵制勝。更能嚴格約束部隊,所攻克大都會二處,省會三處,府城縣城一百余處,市井安然,百姓不受戰亂之苦。[22][23]
史書評價
《明史》:明太祖奮自滁陽,戡定四方,雖曰天授,蓋二王之力多焉。中山持重有謀,功高不伐,自古名世之佐無以過之。開平摧鋒陷陣,所向必克,智勇不在中山下;而公忠謙遜,善持其功名,允為元勛之冠。身依日月,剖符錫土,若二王者,可謂極盛矣。顧中山賞延后裔,世叨榮寵;而開平天不假年,子孫亦復衰替。貴匹勛齊,而食報或爽,其故何也?太祖嘗語諸將曰:“為將不妄殺人,豈惟國家之利,爾子孫實受其福。”信哉,可為為將帥者鑒矣。
歷代評價
朱元璋:將軍謀勇絕倫,故能遏亂略,削群雄。受命而出,成功而旋,不矜不伐,婦女無所愛,財寶無所取,中正無疵,昭明乎日月,大將軍一人而已。破虜平蠻,功貫古今人第一;出將入相,才兼文武世無雙。
唐樞:①太祖起義兵,首謁麾下。其動靜語默,悉超群英,乃命為帥長,從渡江,定金陵,樞運四征,幄麾百戰,自西自東,自南自北,謀無所不成,攻無所不克。王言簡慮精,命出不二,諸將敬諾。神明所至,攻城不屠,受降不殺,成功不矜,至封姑蘇之府庫,置胡宮之美人,財寶不以取,忠志無疵,非人所能同日語也。(《國琛集》)②六王元祀,開國奏膚表,表無以尚之。以鋒鏑莫若行伍,以行伍莫若幃幄,以幃幄莫若神武而不殺,是故有取焉。(《國琛集》)
王世貞:①高帝之取天下,計初下建康,再為陳友諒用在行,而其他皆大將軍力也。②問大持,曰:“中山(徐達)其全矣,常開平(常遇春)、李岐陽(李文忠)傳顏公之勇,沐西平(沐英)之靖,張定興(張輔)之重,其庶幾哉!”(《弇州四部稿》)
谷應泰:①徐達、湯和起于同里,朱文正、李文忠興自戚屬,李善長、馮國用近出定遠,鄧愈、胡大海即在虹縣,常遇春懷遠之雄,廖永安巢湖之杰,一時功臣,人如棋布,地皆錯壤,豈高祖從龍,多由豐、沛,蕭王佐命,半屬南陽,天生真人,固若類聚而扶掖之者耶![24](《明史紀事本末》)②至若徐中山之忠志無疵,李岐陽之好學飭行,湯信公之聽命唯謹,沐西平之居貴不驕,并皆攀龍鱗而有功,履虎尾而不咥。嗚呼!與畢、散之徒爭烈矣。[25](《明史紀事本末》)
鄭觀應:古之所謂將才者,曰儒將、曰大將、曰才將、曰戰將。韓信、馮異、王猛、賀若弼、李靖、郭子儀、曹彬、徐達籌,大將也。[26](《儲將才論》)
蔡東藩:①若明祖朱元璋之南略定滁,外得徐湯諸人以為之佐,猶之周召也,而內則全資馬氏,馬氏亦一邑姜歟?[27](《明史演義》)②……集慶下則踞江而守,可進可退,常州下則屏蔽有資,可東可西,此朱氏王業之所由創,抑徐達首功之所由建也。[28](《明史演義》)
死因爭議
《明史》記載徐達的病死,而據野史徐禎卿《翦勝野聞》記載,徐達是被朱元璋毒死的。王文龍《龍興慈記》載,徐達因病無法吃鵝,朱元璋賜給徐達蒸鵝,徐達吃完后死。
(https://www.dzxsw.cc/book/33307694/61245632.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