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七章 古時就有閃電戰?
修煉三,恐怖的可持續性。韓信有一種“給他點陽光就燦爛”的本領,你只需要給他兵權,就算一個兵都沒有,他也能撒豆成兵!所以,韓信帶兵,有沒有兵其實無所謂,關鍵是要給他自由。韓信起初只有一萬多人,到最后越打越多,到最后合圍項羽成功,手中已經有七十多萬大軍,但韓信指揮這些軍隊,仍然像在演戲。
這種可持續性,徹底顛覆了人們對戰爭的看法。戰爭到了韓信的年代,變得輕松、富于戲劇性、談笑間殺人于無形。
從這個角度來看——孫武、孫臏、白起、【章邯】甚至是項羽都沒有做到過。前面這些名將,孫武是兵家鼻祖,可孫武有限的軍事表演,也達不到韓信的高度。后面的諸位,比殺人數量還可以,但比戰爭的藝術,差距就更大了。
由于這些特性,韓信被史家封為戰神和兵仙。尤其是兵仙之名,如神來之筆,飄逸無常,真是超級形象地描繪了韓信用兵特征!
如果說,前面的戰爭還不足以體現韓信強悍而飄逸的戰爭靈力,那么,最后的【垓下大戰】才真正把韓信的戰爭特性全面刻畫出來!
韓信將統率七十萬軍隊,圍剿僅有十萬人的項羽大軍,千萬別以為這是個輕松的活,項羽曾兩次以三萬多人馬,擊潰超過他十幾倍的對手!我們來看看韓信是如何控制全局,導演出一場千年罕見的戰爭電影?!這場大戲——集悲情、激昂、慘烈、溫情、智慧、強悍以及忠貞為一體,有最好的導演,更有最優秀的演員,以至于傳唱千年,仍然回音繞梁不絕于耳!
那么,在滎陽大戰的三年中,項羽是不是沒有進步呢?項羽難道就沒有好好修煉嗎?他的功力是否下降了?這個問題值得研究,我們來探討一下。
修煉一,用兵之法精進,用人之法斷篇!
《史記》原文:“項籍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項梁怒之。籍曰: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于是項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這純屬扯淡,是抹黑咱們西楚霸王的言論。
項羽其實是一個非常愛學習的人,他不愛寫文章,但他隨便唱一首詩,就成為千古絕唱,幾乎無人能望其項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駒不逝!”
他不愛學尋常劍法,卻以天生神力加勤奮,學成了霸王槍法,他的槍法縱橫秦末亂世,幾乎無人能敵。在千年武將排行榜中,項羽的武功至少能進入前三甲。數得上能與他匹敵的大概只有三國呂布和大唐李元霸;但實際交手情況如何還不得而知。
他學兵法略知其意,卻不肯盡學。這只是他與眾不同的學習方法,項羽有一篇兵法著作流傳后世,被歸為《兵形勢家》——“形勢者,雷動風舉,后發而先至,離合背鄉,變化無常,以輕疾制敵者也。”項羽的兵法被后世的霍去病、成吉思汗所傳承,將騎兵的速度優勢發揮至極限,其后又被德國希特勒打造成“閃電戰”!
所以說,漢朝史家抹黑項羽的作法也是政治需要,但他們理解的項羽不是真實的項羽。直到滎陽大戰結束,項羽仍然在不斷精研兵法,比如——在攻堅戰、在迂回戰、在拉鋸戰中,項羽都表現得可圈可點,至少只要有項羽在的地方,無論是彭越、英布、劉邦、張良還是周勃什么的,都基本上是白勃!
項羽過度迷信兵法和武力,導致用人之法斷篇!這才是他走下坡路的核心問題。而之前,項羽帳下其實也是人才濟濟,至少陳平、王陵、韓信、英布等都曾經在項羽帳下呆過。后來越來越多的人背叛、越來越多的人不辭而別、越來越多的人反目成仇,項羽開始不再信任別人,他沒有深入去尋找自己的錯過,反而是抱怨別人經不起誘惑,不夠忠貞。
直到龍且戰敗被殺,項羽手下幾乎無人可用,項羽始終都沒有搞清楚——不是無人可用,而是他不能用人。僅此而已!
修煉二,戰略布局清晰,戰術執行糊涂!
史家都評項羽“胸大無腦!”頭腦簡單,四肢發達!這是絕大的錯誤!
(https://www.dzxsw.cc/book/3282/3414075.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