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秦始皇嬴政
卻說秦莊襄王去世時,趙姬不過三十歲左右,驟遭大故,竟作孀姝,她本是個送舊迎新的歌姬,怎禁得深宮寂寂,長夜孤帳?空守了幾個月,終有些忍耐不住,好在呂不韋是個舊歡,樂得再去勾引,繼續前盟。呂不韋也是有情,便與她重整旗鼓,顛鸞倒鳳。宮娥彩女統是太后心腹,守口如瓶。秦王政終究還是個少年,未識其中情景,所以兩口兒暗地往來,仍然與伉儷相似。
幾年過去,秦王政已將弱冠,不韋也漸漸老了。偏太后時常宣召,不韋未免愁煩,于是薦賢自代。湊巧有個浪子嫪毐,不韋召為舍人,先向太后關說,太后果然歡喜。呂不韋一面令人告訐嫪毐有罪當置宮刑,一面又厚賄刑吏將他拔去須眉,并未割勢,冒作閹人入侍太后。太后如獲至寶樂不可支,朝朝暮暮卿卿我我。會值夏太后病逝,嫪毐遂與太后密商,詐言宮中不利母后,應該遷居避禍。秦王政不知有詐,就請母后徙往雍宮,嫪毐當然從往。從此母子離居不必顧忌,一索得男,再索復得男,太后視若尋常,且封嫪毐為長信侯,食邑山陽,接著又加封太原郡國。凡宮室車馬衣服及苑囿馳獵等情,均歸嫪毐主持,嫪毐真是快活極了。
卻說嬴政稱丞相呂不韋為“仲父”。仲父,相當于叔叔,占代人用“伯、仲、叔、季”作為兄弟之間的排行,伯是老大,仲是老二。。。。。。秦國雖然連喪國君,但軍事和經濟實力仍然很雄厚,不斷對并存的6 國發動戰爭,并且接連取得勝利。
在齊、楚、魏、燕、韓、趙6 國中,韓國最怕秦國。早在嬴政父親莊襄王在位的時候,秦韓兩國就數次交戰,韓國屢戰屢敗,向秦國讓出成皋,又獻上黨,韓國的版圖越來越小。后來還是魏國公子信陵君率領有韓國參加的5 國聯軍,才擊敗秦國一次。俗話說柿子揀軟的捏,秦國把這筆帳記在韓國頭上,經常揚言要在韓國頭上出這口氣。韓國君臣整天商量抗秦良策,可就是想不出好辦法。
有一天,韓國管水利的官員鄭國對韓王說:可以不用一兵一卒抗御強秦。鄭國的妙計說服了韓王。
幾天以后,韓國各地都貼出緝捕公文,說是韓國水工鄭國私通敵國,圖謀不軌,事發后潛逃,令各地官員緝拿歸案。
就在韓國到處緝拿鄭國的同時,鄭國來到了秦國,并且求得秦王同意,讓他在秦國避難。
鄭國對秦王說:“蒙大王收容之恩,臣愿以治水的小技報效大王。關中八百里秦川,若是能解決水的資源,強秦為天下王指日可待!”
鄭國的計劃是挖渠將涇河的水引入洛水,水渠正好從關中經過,八百里良田盡得灌溉之利。這項工程要用20 萬民工,花3 年時間。
秦王同意了鄭國的水利計劃,秦國為這項工程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工程進行了一年時間,秦國花掉了擴軍備戰的專款,軍餉也被調往治水工地使用,秦國原來準備攻打韓國的計劃,也只好擱置下來。
秦國丞相呂不韋對這項水利工程原來就不太贊成,因為秦王熱情支持,他也就沒敢多說什么。工程進行到一年時間,秦國的花費實在太大,呂不韋對鄭國產生了懷疑,派人暗中調查,才知道鄭國是韓國派遣到秦國來的。原來鄭國的計劃,是先用這項水利工程拖住秦國,使它沒有財力和物力攻打韓國。最后鄭國再讓這項工程失敗,把秦國的國力消耗掉,這時再由韓國聯合關東各國攻打秦國,制強秦于死地。
鄭國被呂不韋捉拿后,對自己的使命供認不諱。呂不韋將這件事告訴秦王,秦王說要親自審問鄭國。
呂不韋把鄭國解押到秦王面前。秦王立刻叫人替鄭國解綁,讓鄭國坐下后對他說:“先生是韓國的臣子,忠于韓王是應該的。先生受韓王之托,重韓王之事,不惜以生命冒險,這樣的精神,嬴政十分敬佩。現在先生已經對我秦國犯下了死罪,可謂是以生命報答了韓王。但是我不殺先生,先生現在的生命已經與韓王無關,我求先生今后能像對韓王那樣對我秦國,嬴政決不會虧待先生。”
鄭國聽了秦王的話,立刻跪倒在地對秦王說:“鄭國知道韓國的氣數已盡,一切措施也只是幫助韓國茍延殘喘,絕對改變不了強秦王天下的趨勢。現在大王不殺我,我的余生已經屬于大王,一定以死替大王效力!”
秦王扶起鄭國對他說:“將來水渠修成,就以先生的名字命名,叫鄭國渠。”
鄭國走后,呂不韋對秦王說:“大王這樣對鄭國,未免過于寬大,恐怕于法度上說不過去吧?”
秦王說:“在水渠上我們耗了無數的人力、財力,殺死鄭國,秦國還沒有個懂水利的人取代他。這一來,我們的時間、財力、人力全付諸東流。我不殺鄭國,讓他把水渠修成,這樣關中可以永遠解決缺水的問題,這正是王天下的堅實基礎。”
呂不韋說:“大王看得比我深遠。只是怕鄭國。。。。。。”
秦王說:“韓王對鄭國只不過有俸祿之恩,鄭國就替韓王賣命,我對鄭國有活命之恩,而且俸祿又遠遠超過韓國,鄭國一定不會負我。”
后來事實證明秦王對鄭國的處理是英明的,不到三年時間,水渠就修成了,涇河之水流經關中良田,八百里秦川一片沃土,成了秦國的糧倉,為秦國統一中國打下了物質基礎。秦王也沒有食言,將水渠命名為“鄭國渠”。
秦王長大后生得蜂鼻長目,鶻胸豺聲。生平作事眼光極大,手段也極辣。他善計謀,又果斷,做事有自己的主張。他清除了想謀反的弟弟和一些大臣,鞏固了自己的權力,使秦國內部的矛盾暫時緩和了一些,但更大的矛盾還潛伏著。
首先是太后與嬴政之間的矛盾。太后是秦王的母親,嬴政登上王位時才13 歲,太后常常干預朝政,不少想做官的人就討好太后,而由太后推薦的人,秦王總是接受的,無形中朝廷內形成了一股強大的太后勢力。太后勢力的代表人物就是大太監嫪毐。
卻說嫪毐得封長信侯,威權日盛,私下與太后密謀,擬俟秦王政歿后,即將他所生私子立為嗣王。
嫪毐非常快樂,往往得意妄言。一日與貴臣飲博喝得酩酊大醉,遂互起齟齬,大肆口角,嫪毐大叱道:“我乃秦王假父,你怎敢與我斗口?你難道有眼無珠不識高下么?”貴臣等聽了此言往報秦王。秦王政年已逾冠血氣方剛,驀然聽到這種丑事,不禁忿怒異常,當下決定引兵捕毐。
按當時秦國的傳統,一個人最遲到20歲時就要舉行成人禮。但嫪毒說自己是贏政的后爹時,贏政已經21歲,還沒有舉行成人禮。不能舉行成人禮,就不能親政,贏政就還是個圖章國王,這是個不合理的現象。唯一的原因是,無論是呂不韋還是趙姬(其實是嫪毒),都不希望贏政舉行成人禮,或者說,不希望贏政親政。
不過,嫪毒的后爹事件爆發后,一切都被打破。嫪毒和親信們商議道:“在咸陽干掉贏政不太現實,但可以把贏政引出咸陽城,然后干掉他。但如何引贏政出咸陽城呢?豬腦子想到了成人禮。他和趙姬商量,讓贏政按傳統去雍都(陜西風期南,秦國的舊都)舉行成人禮。贏政一走,他們就在咸陽發動政變,先穩定首都咸陽,接著進攻雍都,干掉嬴政。
這個計劃有可行性,因為趙姬手里有可以調動首都衛成部隊的印章,但必須和贏政的印章同時使用。本就是作假高手,他完全可以偽造贏政的印章,這不是難題。難題在于,萬一贏政不去雍都呢?這很有可能,因為贏政已經知道了他的丑事。誰會傻得明知有危險,還要去犯險?尤其是贏政,不但不傻,而且還有超人的智慧。
但嫪毒經過思考后,覺得這也不是難題,因為他不是一個人在戰斗,還有他的情婦趙姬。趙姬派上了用場,她以母親的名義召見贏政。她慈祥地對贏政說:“你也不小了,去雍都趕緊辦了成人禮,回來親政吧。”贏政欣喜若狂,但絕不表現出來,反而說:“我的身體一直不好,親政對我來說是負擔啊,還是像從前一樣,您和我仲父執政就行了。
趙姬板起臉來說:“你這是推卸責任,身為國王,必須盡國王的義務,不能只知享福。贏政還是不同意,娙嫪毒在簾幕后,手抓著簾子,焦急得直流汗。趙姬知道情夫在流汗,她心疼情夫,于是就拿出從未有過的威嚴對贏政說:“這是命令,你必須去,趕緊收拾下,去吧。
贏政這才假惺惺地流下幾滴眼淚,站起來,走到母親身邊,握住即將要干掉他的老娘的手,說:“那我就去了,您遇事千萬要慎重,多保重身體。”這句話,一語雙關,但趙姬被孆嫪毒迷了心竅,根本就沒有聽進去。
贏政離開趙姬后,馬上去找呂不韋。他很清楚一點,嫪毒根本不算什么,但一旦呂不韋和嫪毒聯合,那事情就麻煩了。所以他必須穩住呂不韋,讓他不能和聯合。呂不韋在自己的相國府中迎接贏政,贏政裝出苦惱的情狀說:“母后讓我去雍都舉行成人禮,這是讓我親政啊,這么多年來,您和母后執政得很好,干脆就繼續下去吧。
呂不韋正為嫪毒的事發愁,聽蠃政這么一說,更愁了。以他的智慧,哪里還聽不出政的話外之音?他急忙從椅子上站起來,恭喜贏政:“想不到大王已經成人,其實這成人禮早就應該辦,我強烈支持您。”贏政也站起來說:“哎呀仲父,我怕親政后能力不夠,還希望您多多支持呢。呂不韋很惶恐,他有點被贏政繞暈乎了,說:“大王您有話就直說吧。
贏政覺得再繞下去也沒有意思,直截了當地說:“我走后,咸陽城全靠仲父打理,如果有人有非分之行,仲父能管就管,不能管也不要摻和。”呂不韋故作驚訝,說道:“大王這是什么話,咸陽城太平得很啊。贏政笑了,說:“仲父,你看,你讓我有話直說,我說了,你又打馬虎眼。呂不韋深吸了口氣,站得筆直,說道:“大王放心,無論發生什么事,我都會站在您這一邊,等您從雍都回來。贏政說:“很好,那我走了。”
王者就應該有王者的風范,嬴政發現母親趙姬的事情之后,并沒有任何的表情,他已經具備帝王應有的成熟,冷靜的應對,是他沒有失去錯誤的判斷,安靜的有點嚇人,反倒是讓對手有點驚恐,無奈之下只能逼迫嬴政出咸陽,準備刺殺,嬴政是多聰明的人啊,暗中安排好一切,既要奪回權利又要出掉圖謀不軌之人。
不料此事泄露。嫪毐得到風聲后,決定先下手為強,他選定在秦王加冕這天對秦王下手。
公元前238 年4 月,年滿21 歲的秦王舉行加冕儀式,從此丞相呂不韋要向秦王交出一切權力,太后也不得干預朝廷政事。
這天秦王先到祖廟叩拜祖先,然后再拜太后,由太后給秦王戴上王冠,佩上寶劍,這就意味著今后由嬴政獨掌秦國的大權了。
加冕儀式結束后,秦王立即回到自己的王宮,剛要入睡,有人報告說,太后宮中有人求見。秦王在太后宮中安插有密探,現在深夜求見必定有要事。
來人告訴秦王,嫪毐正在集中侍衛,并且把武器分發給門下的食客。然后帶領人馬將秦王住的王宮圍住。
秦王站在樓臺上質問嫪毐。嫪毐說:“大王宮中有賊,奉太后的旨意前來捉拿。”
秦王冷笑著指著嫪毐說:“宮中確實有賊,賊就是你!”
嫪毐帶的軍隊聽到秦王這么說,起了一陣小小的騷動。嫪毐取出太后的詔書對眾人說:“我是奉命捉賊,有太后詔書在此!”嫪毐是太后的親信,玉璽一直由他保管,制假詔書當然不難。
嫪毐帶人沖進宮門,秦王大聲喝道:“生擒嫪毐賞金百萬,殺死嫪毐賞金50 萬!”
隊伍中有人聽到有這樣的重賞,立刻倒戈撲向嫪毐,與嫪毐的親信展開惡戰。這時秦兵已經接到秦王的命令趕來救駕。嫪毐率領的烏合之眾哪抵擋得住訓練有素的大軍,一經交手紛紛敗陣。嫪毐本人也被活捉,經審訊后被車裂于東門之外。嫪毐整個家族也全都被殺盡,與太后私生二子也撲殺了事。太后被驅往嫚陽宮,派吏管束不準自由。就連沒有參予其事的嫪毐食客也被流放到巴蜀。
秦王平定嫪毐的叛亂之后, 丞相呂不韋被免去相國,革除“仲父”稱號,離開京都,回到封地洛陽養老。
秦大臣等互相議論,多怪秦王背母忘恩,未免過甚,就中有幾個激烈官吏上疏直諫,請秦王迎還太后。秦王政本來是個刻薄少恩的人,一閱諫書怒上加怒,竟命處死諫官,并榜示朝堂,敢諫者死。還有好幾個不怕死的再去絮聒,徒落得自討苦吃,身首分離。總計直諫被殺者已有二十七人,這時茅焦對秦王說“欲取天下,必尊孝道”,秦王這才把母親放了出來,讓她充當了一個可以讓秦王盡孝的人物。
呂不韋回到封地洛陽之后足不出戶,想在此安度晚年。不料有一天秦王派人送來一封信,信上寫道:“君與秦究有何功,得封國河南,食十萬戶?君與秦究屬何親,得號仲父?今可率領家屬速徙蜀中,毋得逗留!”
呂不韋覽畢來信不由淚下。心想我是你的父親啊!你還問我究屬何親?沒有天哪有地?沒有我哪有你?意欲上書申辯,轉思父子關系統皆曖昧,未便明言,倘若唐突出去,反致速斃。想了又想,他覺得就是說明自己是他的親父,秦王也不會承認,更不會和他去做親子鑒定!當晚呂不韋便喝了鴆酒,須臾斃命。正是:
任君用盡千般計,
到頭仍是一場空。
呂不韋死后,秦王又下了一道圣旨:凡參加呂不韋葬禮的官員,一律免職,流放他鄉。沒有參加葬禮,但與呂不韋生前關系密切的官員,保留官職流放他鄉。呂不韋的子孫后代,永遠不得入朝做官。
秦王穩定了內部以后,即著手對關東六國用兵,實現他統一天下的宏圖。
嬴政出生在趙國,他少年時和燕太子丹十分要好,可是太子丹卻奪走了他的初戀情人(笤笤,趙王的女兒,趙國第一美女)。等到嬴政被立為秦王,燕太子丹又到秦國作人質。秦王對待燕太子丹很不友好,所以燕太子丹逃歸本國。歸來后就尋求刺客刺殺嬴政,可是這個刺客到哪兒去找呢?
后來大家都知道,燕太子丹選中了荊軻。
燕太子丹剛得到荊軻的時候,開心得不得了,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而且對荊軻體貼入微,無所不應。有一次荊軻覺得一個歌姬的手很好看,不小心夸了一下,當天晚上燕太子丹就把這個歌姬的手送了過來。
歌姬的手送了過來,那歌姬呢 ,當然是疼暈過去,荊軻喜歡的是活人的手,你把它砍下來算什么呢?所以燕太子丹也是混賬!
當秦軍逼近燕國的南部邊界時,太子丹連忙去找荊軻說:“秦兵早晚要渡過易水來攻打燕國,我雖然想一直這樣侍奉足下,可是怎么樣才能做得到呢?”
荊軻聽出他的話音,這是在催我啊!其實我不是不想去,可我得有接近秦王的機會啊!
不過機會是創造出來的,荊軻想了一個主意:“拿樊于期的腦袋加上燕國督亢地方的地圖當見面禮,秦王一定會接見我,我就有下手的機會了!”
“真的”太子丹握住了荊軻的手“這件事要是成了,我就是將燕國交給你也心甘情愿!可是樊于期將軍從秦國來投靠我,我不能出賣他啊!”
荊軻一聽什么話也沒有說。
太子丹又為荊軻找了個幫手——秦舞陽,秦舞陽是燕國名將秦開的后代,十三歲就敢殺人,一般人都不敢正眼瞧他。
轉眼又是五個月過去,太子丹急得象熱鍋上的螞蟻,又去催荊軻,荊軻不高興了,他說:“我在等一個朋友,根本就沒有不去的意思。秦舞陽我怕不行的,既然主子一定要馬上行事,那好吧!”
于是荊軻來到樊于期的住處,對他說“我就要去秦國殺秦王了,想借閣下頭顱一用,可以嗎?”
樊于期一聽客氣地說:“秦王當殺,我的腦袋兄弟盡可以拿去用。”說完拿劍一抹脖子,切口還是齊整的。
太子丹聽到消息免不了伏尸而哭,哭完把樊于期的腦袋裝進盒子,又把事先特地買來的“徐夫人匕首”送給荊軻。徐夫人匕首本來就鋒利,太子更讓人把匕首燒紅,放到毒液里蘸,無論是誰只要碰上一點,立刻流血而死。
初冬的季節,一片肅殺之氣,黃葉滿池,衰草漫天,冷冷的易水河邊。太子丹穿著白色的衣服為荊軻送行,荊軻仰天長嘯:
“風蕭蕭兮易水寒,
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唱完,荊軻和秦舞陽揣著樊于期的腦袋、督亢地方的地圖,地圖里卷藏著徐夫人匕首,向秦國方向駛去,從此再也沒有回過頭。
后來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詳,功敗垂成!
荊軻遲遲不肯行事,依照他自己的說法,是要等待一個助手。但是太子丹已經等不及了。那么,荊軻到底在等待誰呢?
遺憾的是二千多年過去了,沒有任何資料能證明此人存在。
后人推測這個人可能就是荊軻的好朋友高漸離。荊軻失敗后,高漸離一心想為他復仇,恰好秦始皇聽說他擊筑技藝高超,于是召見高漸離。有人告訴秦始皇,“這個人是荊軻的好朋友。”但秦始皇既想聽高漸離的音樂,又擔心自己的人身安全,于是薰瞎了他的眼睛,再讓他擊筑。
高漸離雙目失明后,秦始皇以為這下太平無事了。可是老高很執著,他把鉛放進筑中,在進宮靠近秦始皇時,舉筑襲擊。
可惜瞎子總歸是瞎子,一擊不中,再也沒有第二次機會。
秦始皇殺了高漸離,終身不敢再接近六國的人,而荊軻苦苦等待的那個人,到底是不是高漸離,那真是一個千古之迷!后人有詩嘆曰:
燕丹善養士,志在報強秦。
招集百夫良,歲暮得荊卿。
君子死知己,提劍出燕京。
雄發指危冠,猛氣充長纓。
心知去不歸,且有后世名。
登車何時顧,飛蓋入秦庭。
凌厲越萬里,逶迤過千城。
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后來秦始皇十七年滅韓,十九年滅趙,二十二年滅魏,二十四年滅楚,二十五年滅燕,二十六年滅齊,天下由此一統。
秦王一日坐在宮中,想起天子名稱古代以來隨時不同。如三皇稱皇,五帝稱帝,夏商周三代皆稱王。秦國本是諸侯,到戰國時代,便隨各國一同稱王,王之名號已不足奇。況史官常說世運有升降,王不如帝,帝不如皇。現在天下一統,若不趁此時改換一個極尊貴的稱號,何以表示成功流傳后世?主意已定,一宵無事。
到了次日早朝,文武百官齊集闕下,秦王駕坐金鑾寶殿,鐘鼓齊鳴,御爐香繞。群臣拜舞已畢,文東武西分立兩旁。文官有丞相王綰、御史大夫馮劫、廷尉李斯諸人。武將有蒙恬、王賁、王離諸人。一個個衣冠齊整,劍珮鏗鏘,真是新朝氣象。秦王見群臣分班已定,便商議改號之事。丞相王綰說:“三皇五帝雖然是天下共主,可他們實際上占領的土地不過方圓千里。自商周起,稱‘王’者才真正擁有了天下,而且他們的豐功偉績可以維持七八百年。所以說還是‘王’的稱號最好。”嬴政聽了卻不以為然。他說:“商朝七百年、周朝八百年的天下不算什么,我要的是萬世永傳的朝代。”這時李斯開口了,他說:“如今四海之內皆是陛下的囊中之物,這是從未有過的事。陛下的功績自然為三皇五帝所不及。古有天皇、地皇、泰皇,而泰皇最尊貴,臣認為陛下可稱泰皇。”嬴政聽罷連連點頭:“依我看‘泰皇’仍沒有多大區別。不如去‘泰’留‘皇’,采上古‘帝’號,稱‘皇帝’,乃“德兼三皇,功過五帝”之意。”
秦王說完又想:謚法本周公所作,凡人死后,按其一生行事,加上謚號。為好人者得好謚,為惡人者得惡謚。縱使貴為天子,死后亦不免受人評論,試看周朝幽王、厲王即是榜樣。我現在活著無人敢下議論;到得死后反要落人褒貶。又說死后是非誰管得?我偏管得!因決意廢去謚法,下一詔書道:
朕聞上古之人有號無謚;中古人死,乃以生平品行定謚。如此,是子可以議父,臣可以議君也,甚屬無謂,朕所不取。所以從今以后除去謚法。朕為始皇帝,后世子孫依數計算,由二世、三世以至于萬世,傳之無窮。
后人讀此詔書,見始皇欲傳國至萬世。誰知二世即亡,都笑其愚。??
(https://www.dzxsw.cc/book/32443022/61933125.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