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簽訂
第二天一早,幾人在學校門口匯合,程毅是第一個到的。
馬成運看到三個陌生人,腳步微微一頓,聽完宋清風的介紹,知道他們要跟著一起去倒也沒說什么。
老張頭早早就等著了。
這幾天他也沒閑著,跟村里幾個干部開會討論了不少次,擬定了章程,就等著今天宋清風過來好好談談。
剛一下車,顧松林就感慨道:“不是,這里也太偏了吧,這都是農村了,你要開廠子怎么不找個繁華點的地方?”
宋清風無語,“我們就是個小食品廠,預算有限,這里雖然地方偏,但租金便宜,地方還大,已經很不錯了。”
再說,再過幾年這里就會慢慢發展起來,越來越繁華。
顧松林和金舒蘭今天跟著過來就是來長見識的,所以全程沒說話,就聽宋清風和老張頭在那兒你來我往地交鋒,商談細節。
老張頭還是想給村里人多爭取一些用工名額,但宋清風咬死了不答應,一時間兩人就僵持住了。
看得倆人心里焦急,但又不敢貿然插話。
“其實就算不能進廠當工人,你們也可以建個養鴨廠,我們長期對外收購鴨子,也能為你們的村民創收。”宋清風不緊不慢地說道。
老張頭一頓,茅塞頓開,對啊,他之前怎么沒想到呢。
“可是,十幾里外就有一個國營的養鴨廠,我們養的鴨子你們會要?”
宋清風:“我們醬鴨廠消耗的鴨子多,國營的養鴨廠都是按照計劃養的,能給我們的數量有限,我們會跟周邊的公社收購鴨子,廠子就在你們村頭,要是你們村也養鴨子,對我們來說還更方便。”
老張頭有些心動,“那價格呢?”
宋清風:“我們按照市場價收購,當然,如果你們惡意哄抬價格,超出正常市場價,我們是不會收購的,病鴨或是重量沒有達到我們標準的鴨子,我們也不會收購,另外……”
老張頭一聽條條框框這么多,一時間越發猶豫。
馬成運拍著老張頭的肩膀說道:“老張頭,你要是信我就跟村里人說辦個養鴨廠,我這兄弟是個有本事的,你們跟著他不會吃虧。他們在老家那邊已經做過,周圍的公社跟著他們養鴨子的都賺了不少,要不是我這兄弟準備在這里建廠,這樣的好事還輪不到你們。”
老張頭跟馬成運打交道好幾年了,這人的人品他是清楚的,既然他敢這么為宋清風說話,那就證明他是真的看好這門生意。
“你覺得能做?”老張頭小聲問道。
馬成運:“你以為我為什么這么積極幫我兄弟找地方?就是希望這醬鴨廠能早點開起來,他們這醬鴨好賣著呢。”
老張頭還是很猶豫。
宋清風就說道:“今天來主要是為了談租院子的事情,養鴨子的事情不著急,你們可以慢慢考慮。”
老張頭一想也對,不過因為這根胡蘿卜吊著,他對一些細節倒是咬得沒那么死了。
因為老張頭的讓步,租房的事情很快敲定,在合同上,宋清風還加了一個條件——以后如果放開了土地買賣,他們食品廠有優先購買權。
老張頭不認為政策會變動,自然滿口答應,就算以后政策變了,能賣給宋清風他們也挺好,畢竟他們廠子在這里,他們村的人就能在家門口工作,雙贏的事情。
老張頭捧著新鮮出爐的合同笑著說道:“行,我會組織人盡快把屋子給收拾出來,不過說好了,只能簡單修一修,能住人,再好是沒有的。”
宋清風自然沒意見,能住人就行了,剩下的以后再看。
一行人離開。
程毅湊到宋清風身邊問道:“廠長,咱們為什么不直接建廠房啊?”
以他們廠子目前的效益,在這里建個廠房并不是多困難的事情。
“現在就把廠房建好,萬一以后他們不愿意租給我們了呢?”
程毅一滯,“可是我們都簽了合同了。”
“合同也不能完全約束他們。”
“難道我們就要一直這么在這個破院子里做醬鴨?”
這顯然不可能。
宋清風是知道政策變動的,而且他要是沒記錯的話,京市在今年就會賣出第一塊土地,而他只要先等一段時間,等消息確定了再去找老張頭買地。
只有土地完全屬于食品廠了,宋清風才會新建廠房。
不過現在顯然不好跟程毅解釋這些,只是說道:“我們初來乍到,對他們也不了解,貿貿然建了廠房,萬一廠房建好了,他們毀約了,我們的心血就白費了,不如先這么干幾個月,等他們村的人也融入了我們廠子,知道有了工作的好處,他們就不會輕易毀約了。”
程毅眼眸微亮,“果然還是廠長考慮得周到。”
“今天我會給老家打電話,讓曹永軍送幾個人過來幫你,你先把鴨子的供應談好,可別等人到了沒鴨子可用。“
程毅拍著胸脯,“廠長你就放心吧,這件事交給我,我保證給辦好。”
金舒蘭和顧松林跟著宋清風跟了一天,倒是馬成運,等合同簽完他就走人了,連宋清風請吃飯都不去。
程毅也走了,他迫不及待要去完成宋清風交代的任務。
宋清風原本是邀請金舒蘭和顧松林去家里吃飯的,但兩人不好意思空手上門,約定好了改天再去。
“那就去國營飯店吃一頓的吧,正好我們也聊聊課題的事情,我已經有思路了,說出來你們也參考一下。”
這就不好拒絕了。
三人找了一家附近的國營飯店,都不缺錢,所以三人點了四個菜。
宋清風上輩子沒上過大學,更沒做過什么課題,但他專門請老師單獨授過課,也聽了不少經濟專家的講座,甚至還有自己創辦企業的經驗。
所以不管是理論知識還是實踐能力都不是金舒蘭和顧松林能比的。
一開始還是一邊說,一邊吃,可到了后來,就是宋清風不緊不慢地吃著,而金舒蘭和顧松林奮筆疾書,恨不得將他的話一字不差地記下來。
“清風,我算是知道為什么上課的時候你那么游刃有余了,你這專業知識都比得上教授了。”
顧松林感慨。
宋清風笑了笑,溫聲說道:“也只是比你們多了一些經驗而已,教授們都是這一領域的專家,更不是我能比得上的。”
京大的教授都是有真才實學的,尤其是他們這個專業的某幾位教授,甚至參加過某些重要會議,參與建言獻策,他可比不上這些人。
他憑借的不過是比他們多活了一世,多學了很多東西而已。如果站在同一起跑線上,他或許都比不上金舒蘭和顧松林。
(https://www.dzxsw.cc/book/32389428/25316766.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