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投資公司
春節過后,1987年到了。
人們的心態正在經歷很大的轉變。在滿足了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之后,大家對走向更好生活的野心迅速增長,而且很有些不計方法的意思。
搞私營企業跟個體戶的都賺到大錢了,很多人看的眼熱,選擇搞第二職業,尤其喜歡用公家的設備賺外快, 越來越少的人還專心自己的工作了。
連空氣似乎都是浮躁的,人們的淳樸正在以極快的速度遠離。
但也是在這一年,許多后來的商界大人物開始起步,也有許多企業家在這一年乘風而起。
對徐檸來說,這是打基礎的一年。今年的成果,將決定著多年后的走向。
春節剛過,公司里就有人來拜訪了。
也是熟人, 只不過徐檸認識人家, 人家不認識他。
“是柳先生吧, 你好。”會客廳里,徐檸跟對方握了握手。
“徐總,你好。”柳聯相在對面坐下,笑道:“咱們同在中關村,我可是久聞徐總的大名了。”
徐檸客氣的笑了笑。說道:“不知你這次來是為什么事?”
“哦,徐總聽說過我們公司嗎?也是計算機所下屬企業,我跟陸明他們都認識的。”
“聽說過一些。是賣漢卡的吧?”徐檸說道。
“對,我們的漢卡去年的銷售量已經有六千多套,加上代理銷售外國電腦的業務,營業收入已經有五千多萬了。”柳聯相說道。
“這么說,你是來推銷漢卡的?”
“對。漢卡就是我們公司的發明,雖然價格高一些,但比市面上其它漢卡性能好得多。我的想法是,我們的漢卡跟貴公司的個人電腦搭配銷售, 作為回報,我們可以拿出百分之二十的利潤。”
“哦。”徐檸聽明白了, 就是捆綁銷售唄。
自從漢卡出現之后, 現在市面上做漢卡的公司一大堆,紛紛打起了價格戰,生意是沒以前好做了。而AIM公司的產品近來在國內的銷量一路飆升,如果能搭配銷售,那自然是大好事。
徐檸沒有立刻回答,心中權衡著利弊。
聯相在后來的名聲不大好。但必須得說,至少現在這依然是一家挺不錯的公司,跟同行相比的話就更突出了。
在這個企業平均壽命比螞蚱長不了多少的年代,所有企業的唯一目標就是活下去。而真正能活到后來的企業都不容易,他們只是選擇了一條最容易活下去的路。
所以,徐檸沒想著使絆子,但也沒想著幫一把。
徐檸攤了攤手,道:“抱歉,搭配銷售恐怕不成,我們必須尊重消費者的選擇,大家愿意選什么是他們的事。”
“那,好吧。”柳聯相點點頭,倒是有這個心理準備。想了想,他突然說道:“還有一個事情,我們公司正準備研發一些辦公軟件,不知道貴公司有沒有興趣合作?”
徐檸依然搖頭,道:“這個我不好說,需要技術部門那邊做最優的選擇。如果是個很好的選擇,那我也沒有拒絕的理由。總之,一切以實力說話。”
“好的,我明白了。”
談話很倉促的就結束了。
徐檸回到二樓,突然有心情來到了陽臺,看著不遠處熱鬧的電子一條街。
街上的汽車比以前更多,廣告牌也更大更擁擠,其中很多牌子徐檸都沒聽說過,這意味著它們今后的前途可能不大好。
但也有一些熟悉的牌子,一個店面,一個廣告牌就是他們現在的全部,真弱小啊。也許只需要他的一句話,某個后來的大公司就將消失,這是一種很奇妙的感覺,總讓徐檸有種能夠掌握全局的錯覺。
好吧,好像是有點膨脹了。
……
在接到徐檸的通知后,李維處理好了在美國的工作,然后就帶著衣錦還鄉的心情坐上了回國的飛機。
無數人出國時都幻想著自己富貴還鄉的那一天,李維的同學多數還在為如何在國外穩住腳跟而努力,他卻已經能拿出一份十分亮眼的履歷了。
當然,他對自己的認識很清醒,自己的能力真的有多高嗎,實在很難有這個自信。說到底,還是徐檸的提攜罷了。
他這兩年在幾家公司輾轉,雖然一直沒機會獨當一面,但畢竟是在管理層,是真正學到了很多東西的。
“徐總,我回來了。”公司會議室里,一身西裝革履的李維意氣風發的道。
“回來就回來唄。行李呢?”徐檸問道。
“沒帶行李,需要什么我等會再買。”李維笑了笑。
他這兩年養成的一個習慣就是能用錢省事的就別心疼錢,他年薪十幾萬美元,錢是不缺的。
“嗯,你先在公司宿舍湊合幾天吧,等找到辦公地點了你再搬走。”
“好。”
徐檸手里捧著保溫杯,一邊吹著浮茶,說道:“讓你回來的原因你也知道了,有什么想法嗎?”
李維立刻坐直了,說道:“有一些。我在美國也接觸過風投行業,但說實話,那種模式并不適合國內。他們那里創業普遍,投資者要做的就是不斷地篩選好的項目以及有能力的創業者。但國內不是這樣,國內創業的都是什么人?有的原本是工廠的工人,有的是農民,還有的是單位里被擠走的大齡職工。他們的共同點是有膽量,但很難說是合格的創業者。更重要的是,他們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堪憂,也許能憑一個點子發展起來,但我不認為他們能讓一個企業走遠。”
“繼續說。”徐檸端著保溫杯,繼續不緊不慢的吹著。
“所以,我覺得我們需要走近那些專業人才群體,從他們中找創業者,而不是等著他們下定決心離職創業。比如,大學生、比如企業技術員、比如科研單位研究員,但有一點,年齡必須要小,不能超過三十五歲。”
“還有嗎?”
“目前就想這么多。”
“好。”徐檸放下了保溫杯,說道:“你說的有道理。我的計劃是在報紙上登廣告,就像找工作一樣的面試。只要覺得符合條件,那就給他投資一筆錢,我們提供管理跟技術咨詢,別的就不管了。”
“那好啊。”李維高興的道。
這比他想的更激進,不過,動靜是不是有點大了?
“徐總,這要是登報的話,恐怕很多媒體都會報道吧,那我們怎么說?而且,政策方面穩妥嗎?”
“就以我名下的征途公司的名義,媒體采訪一概拒絕。政策方面更不用擔心,總之你只需要照做就是。”
征途公司是徐檸當初設立合資企業時注冊的公司,也是他在國內注冊的唯一一家公司。沒辦法,現在政策有限制,一個人只能注冊一家公司。
“第一筆投資本金,五百萬。你盡快拉起一個團隊,然后確定一個標準。”徐檸說道。
“我明白了。”李維說道。
對這項工作,徐檸是抱著很大希望的,在國內這種相當不成熟的市場,誰有錢就幾乎成功了三分之二,只要管理者能力還不錯那就沒有失敗的道理。
除了賺錢,他更希望的還是重新塑造國內的商業氣氛,千萬別再出現知識無用論這樣的蠢話了,更不想聽到搞daodan的不如賣茶葉蛋的情況。
還有,能不能少一些假冒偽劣,多一些創新鉆研?少一些騙子,多一些做事的。
(https://www.dzxsw.cc/book/32267083/711249118.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