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來自大佬的約談
祥符十七年,盛夏。
灼熱的陽光炙烤著陵州大地。連日來的高溫給陵州大地脫了一層皮。四周的小溪河流都以經干涸了,百姓所依靠的田間也出現裂縫。陵州三府六縣都是這樣的情況,一場百年不遇的大旱已經悄然而至。
在保民寺乞求降雨的陵州刺史聽著下官的呈報。陵州刺史羅百鵬連日隨方丈求雨,下面的旱情又刻不容緩,他的嘴角已經起了泡,嘴唇干裂起皮!
“我已將奏章急呈內閣,相信不日便有答復!”羅百鵬鄭重其事的告訴各府縣主官。
楊維接到陵州急報,隨即令手下書吏向皇宮遞了牌子,他要進宮奏對!
楊維帶上奏章,來到午門前。兩名大漢將軍見是首輔,立馬開門放行。
一般官員進了皇宮,就要步行入殿。但楊維不同。蕭景恒念楊維勞苦功高,特意許他可在大內乘腰輿(就是兩個人用椅子抬著),這份殊榮在百官中是頭一份的,徐禁也沒有。
泰安宮,勤政殿!
蕭景恒端坐在御座之上,一只手撫摸著胸口,一只手翻閱著沈明臣就張端一案上的折子。
如同楊維所說,就算沈明臣列張端再少的罪,只要兩條就足夠治其罪了。
皇帝是不會允許外臣結交內臣的!還有張端還竟然敢染指銀礦……
這已經到了蕭景恒的底線。所以,他才會在看到沈明臣彈劾奏章的同時,明宣其罪……
可是在抄了張端的家后竟然只有區區一萬兩白銀,那這些錢又到了哪里?蕭景恒知道此事并沒有結束。
“陛下,楊閣老來了!”楊勝的聲音打斷了蕭景恒的思緒。
“宣閣老進來”
“你去迎迎閣老”蕭景恒又對楊勝補充了一句。
楊維每次覲見都會提快腳下步伐,因為他不想讓皇上覺得自己已經老態龍鐘了!
“老臣,楊維參見陛下!”說完立馬撩起衣襟大禮參拜!
“扶首輔起來,賜坐!”蕭景恒對楊勝說。
楊維趕緊謝恩道:“謝陛下!”
楊勝搬來錦墩,并攙扶楊維坐下。
“去把朕晌午喝的冰鎮銀耳羹取一碗來!”
楊勝取來銀耳羹端到楊維面前,楊維又是一頓拜謝。
楊維待吃完銀耳羹后,取出懷中的奏章,“陵州急報,出現百年不遇大旱,請求朝廷派賑災!
楊勝接過奏章,遞到蕭景恒面前。在看過奏章后蕭景恒問到楊維,“閣老以為如何?”
“這個,陵州今年秋收怕是無望了,眼下之急是就救民。可派欽天監官員前往陵州尋找高山水源。再令臨近情況比較好的的各州府,運送必要的水維持陵州百姓的生活。等熬過這些日子,冬季,由戶部撥銀賑。來年春耕再發放種子,讓百姓重新耕作。”楊維一口氣說完,有些氣喘,畢竟要古稀之年了。
“治大國如烹小鮮,閣老果然是股肱之臣!就照閣老的意思辦吧!”蕭景恒很欣慰,他覺得十年前讓楊維直接出任首輔的決定是他作出的最為有利的決定!
“是,陛下,臣就回內閣擬旨!”說完楊維就要謝嗯告退!
蕭景恒突然想起什么,看著楊維道:“閣老,朕還有一件事要問閣老你!”
“是,皇上。!”
“沈明臣此人如何?”說完之后蕭景恒又瞥了一眼御案上沈明臣上的奏疏。
老楊維洞悉出皇帝的心意,便順水推舟道:“此人向來就有清廉之名,耳正直,剛毅,遇事冷靜,可堪大用!”
“朕聽聞,他將你所贈的半塊龍團白雪送與了他人,此人確實可堪大用。∧阍趲б粔K回去,但不要說是朕的意思!”
楊維點頭回應!
待張端的事情處理完畢以后,蕭景恒又憂容滿面的樣子!
“兵部近日呈報,北涼徐禁,急調三萬虎賁軍趕赴青州換防,過了青州便是中原之地——地徐州了!”蕭景恒不無擔憂說到。
楊維靜靜的思考,許久才開口說到:“柳成梁前日遭御史彈劾,柳成梁倚仗軍功向來跋扈,還是該治治他的!”
不知道的人都以為楊維老了,竟答非所問。但蕭景恒與這位老首輔默契配合了十年,他明白的點了點頭……
蕭景恒要問道:“閣老,馬上就要七十大壽了吧?我記得徐禁和你是同齡的。”
“謝陛下還記得我等老臣的生辰,徐禁比老臣小了三個月零三日!”
“一位是為國鎮守邊疆,抵御北胡的異姓王爺,一位是百官之師,中樞首魁,朕怎么能忘!”
文淵閣,首輔值房!楊維回到內閣,擬了兩份旨意,一份是著戶部和欽天監差人趕赴陵州,處理陵州大旱事宜!
二是責斥柳成梁,囂張跋扈,著革去兵部侍郎之職,趕赴徐州任徐州牧。
楊維放下筆,仔細想著今日與皇上的奏對。心里想到“看來,皇上是動了那個心思了?墒侨诉x呢……
“閣老,沈大人來了!”一個書吏前來稟報。
“請沈大人進來!”
沈明臣進值房后像楊維施禮道:“元翁!有何事吩咐!”
“汝城。∽!”
沈明臣在下首側身朝楊維而坐。
書吏奉上茶后楊維讓他們都出去,房內只剩下自己與沈明臣,楊維開口說道:“歲月催人老啊,才陪皇上奏對了一個時辰,回來擬了兩道旨意就不行了。內閣就我與蘇閣老,陳閣老三人,每日堆積成山的折子,白日看不完,還要挑燈夜讀。這倒讓我想起了年少時讀書,白天看不夠,趁著燭火也要看完。只是那時年少,有用不完的精力,書也是看的甘之如飴,F在嘛,已經垂垂老矣,所處理的事情也是令人心煩意亂啊!”
“元輔還是正值春秋鼎盛,怎么會老呢!”
楊維眉頭一挑哈哈笑起來說到:“都說你沈汝城是“罵神”沒想到,還會拍馬屁哩!”
沈明臣被楊維說的眼觀鼻,鼻觀口,口觀心的低下頭去。
“誒,汝城!不要不好意思,你說這內閣要是再增一人,你看六部九卿誰合適。俊睏罹S瞇著眼問著沈明臣。
“這個下官不知”沈明臣是真的不知道,老首輔問自己是何用意。
“我看你就挺合適的!”楊維像是說普通的一句話一樣說到。
沈明臣一下驚得站起來道:“元翁,我…我,不能擔當此重任!”
看到沈明臣如此局促不安更增近了楊維的好感:“汝城,你坐下說話,別人聽到我這首輔說出此言就立馬表忠心蕓蕓,反倒是你這樣的姿態,倒是難得!”
m誰說不是呢?滿朝袞袞諸公,誰不想入閣為相呢?這是為官者畢生的追求。
“聽說,你將那半塊龍團白雪送予他人了?”
“元翁,下官……”
沈明臣剛要解釋,楊維抬手表示到無妨。又從桌案上拿起了一只錦盒:“我厚著老臉,又向皇上討了一塊,此次你的差事辦得不錯,理當嘉獎!”
沈明臣鼻頭微緊,一頓感動“下官何德何能,竟讓陛下,元翁這般抬愛……”
看著一臉感動的的沈明臣:“你與柳成梁是至交?”
“是的,元翁!”
“若他會去找你,你一定要提醒他要改改那脾氣,為朝廷實心辦事,朝廷不會虧待他!”楊維對沈明臣說到!
沈明臣這一會受到的刺激太多了,一時也沒有細想老首輔的用意,只是點頭表示,一定會去找柳成梁談談。
望著沈明臣遠去的身影,和他堅持要留給自己的半塊龍團白雪,楊維會心會意的點點頭。
華庭殿,蕭衍一手拈著蘇糕,一手持書。作為一個未授實職的皇子,待在這幽幽深宮之中,蕭衍早就習慣了!
“殿下,好消息!”李海匆匆的跑過來對蕭衍說到。
“有什么好消息,是找到那位申公子了嗎?”蕭衍這些天一直托芊羽衛找沈葭。
“那倒不是,是那個京兆尹,自殺了。還聽說那個可惡的張京早些時候就急病而亡了!”
“你都是那里聽來的,堂堂的京兆尹,怎么會無端自殺,還有那個張京也不像得病的樣子啊!
“奴婢(大楚的太監也自稱奴婢)是聽一個在內閣當差的人說的。他說御史中丞沈明臣大人參了京兆尹十二條大罪,皇上讓沈大人去查,然后張端就自殺了,還被抄了家……”
“這是什么好消息!”蕭衍又拈起來一塊蘇糕,細嚼慢咽起來!
李海可還記著仇呢:“要不是張端任其侄兒張京胡作非為,還害得咱們還蹲了大牢,沈大人參的好。”
“你一口一個沈大人,你很仰慕他嗎?”蕭衍打趣問到。
沒想到李海卻說:“當然了,沈大人可是當朝的“罵神”彈劾誰就誰倒霉,六部九卿都繞著他走呢!我要能像他一樣,那該多好!”
“什么罵神,我看瘟神還差不多,還有,你想罵誰?”蕭衍好奇的問到。
“殿下,奴婢不想罵誰,奴婢是想像沈大人一樣讓六部九卿內閣大臣都繞著我走!”李海憧憬著說。
“放肆,這話你也就在我面前說得,你可知道傳出去,你狗頭不保,什么樣的太監才能讓滿朝文武都繞著走?”蕭衍生氣的說到。
李海聽聞此言,連忙跪下磕頭到:“奴婢知錯了,奴婢知錯了……”
“沈明臣,沈明……沈?…申?真的這么巧!”
“收拾一下,準備出宮!”說著就起身換衣服去了。
“去哪啊,殿下,陛下有旨,不讓殿下隨便出宮的……”
西華街,垂柳巷,沈府門前。
朕于茲得以護持國體,信倚爾等忠良臣民之赤誠,常與爾等臣民共在。若夫為感情所激,妄滋事端,或同胞互相排擠,擾亂時局,因而失誤前途,失信與世界,朕最戒之。宜念舉國一家,子孫相傳,確信神州之不滅,任重而道遠,傾全力于將來之建設,篤守道義,堅定志操,誓期發揚國體之精華,勿后于世界之潮流。望爾等臣民善體朕意。
【作者題外話】:作者有話說……………………………………
b這章挖了好多坑,以后慢慢填__
再劇透一個事,小太監李海,最后真的成了一位連六部九卿,內閣大臣也不敢惹的人物。
你們覺得蕭衍會在下一章見到沈葭嗎?
這是在影視劇中經常會聽到的一段話:
朕深鑒于世界之大勢于帝國之現狀,欲以非常之錯置,收拾時局,茲告爾忠良之臣民。朕已命帝國政府通告美、英、中、蘇四國,接受其聯合公告。蓋謀求帝國臣民之安寧,同享萬邦共榮之樂,乃皇祖皇宗之遺范,亦為朕所眷眷不忘者。
曩者帝國所以對美、英兩國宣戰,實亦出于庶幾帝國之自存與東亞之安定。至若排斥他國之主權,侵犯他國之領土,固非朕之本志。然交戰已閱四載,縱有陸、海將士之奮戰,百官有司之奮勉,一亦眾庶之奉公,各自克盡最大努力,戰局并未好轉,世界大勢亦不利于我。加之,敵新使用殘虐炸彈,頻殺無辜,慘害所及,實難逆料。若仍繼續交戰,不僅導致我民族之滅亡,亦將破壞人類之文明。如斯,朕何以保億兆之赤子,謝皇祖皇宗之神靈乎!此朕之所以卒至飭帝國政府聯合公告也。
朕對于始終與帝國共為東亞解放合作之各盟邦,不得不表示遺憾之。念及帝國臣民死于戰陣,殉于職守,斃于非命者及其遺族,五內為裂。而負戰傷、蒙戰禍、失家業者之生計,亦朕所軫念也。惟今后帝國將受之苦難,固非旬常,朕亦深知爾等臣民之衷情。然時運之所趨,朕欲耐其難耐,忍其難忍,以為萬世開太平之基。
(https://www.dzxsw.cc/book/31440638/31131180.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